严重创伤性骨折120 院前急救的干预效果
2023-09-09张艳春
张艳春
近些年来伴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 各类建筑事故和交通事故频发, 导致临床上骨折患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1]。骨折是指人的骨骼出现的连续性中断状况, 骨折通常都伴随着骨骼周边软组织的损伤,尤其是严重的创伤性骨折, 具有突发、病情严重、疾病情况复杂并且疾病发展迅速的特点。所以, 面对严重创伤性骨折, 急救措施至关重要。院前急救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能够控制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院前急救还要做好现场的勘测和病情的评估, 在急救的过程中监测疾病的发展并合理处理患者的伤病情况[2]。目前我国的整体医疗环境已经趋于完善, 医疗急救体系和制度已经有了完整的规划和呈现。在120 院前急救过程中, 创伤后60 min 内是急救的最佳时间, 被称为“黄金一小时”[3]。因此急救电话拨通后, 医院应当及时指派救护车到相关地点进行救援, 这其中医护的协调与急救措施的完美落实至关重要。因此本文试分析严重创伤性骨折患者的120 院前急救干预效果,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接受急救治疗的80 例严重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57 例, 女23 例;年龄24~55 岁, 平均龄为(38.6±6.2)岁;从患者受伤到拨打急救电话再到医护人员赶至现场时间7~40 min, 平均时间(18.71±7.52)min;骨折类型:32 例为多发性骨折, 27 例为四肢骨折, 13 例为脊柱骨折, 8 例为颅骨骨折;受伤原因:37 例为交通事故伤, 25 例为高空坠落伤, 18 例为外部重物压伤。
纳入标准:①本研究患者均为严重的外部损伤引发骨折;②均进行了后续的随访调查;③均在调查中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4]:①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②存在严重原发性血液疾病或器官疾病患者;③不配合急救治疗的患者。
1.2 方法
1.2.1 120 院前急诊接诊处理 医院在接到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的急救电话时, 需在电话中询问患者目前的症状、患者本人的状况以及伤情, 明确具体的地址后,将患者相关情况进行及时记录, 并迅速组织急救人员进行急救。同一时间应当及时询问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周边情况。对现场人员进行及时指导以及远程监控,告知现场人员不要随意挪动患者, 尽量做一些简单的急救措施, 救护车要尽快出动抵达急救现场。
1.2.2 现场疾病评估处理 在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环视四周, 保证周边环境安全。后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有效急救, 先对患者进行综合疾病评估, 考虑到患者可能会出现的休克、失血过多、呼吸道障碍问题等, 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进行综合评判[5-8]。与患者家属、周边目击者及拨打急救电话的相关人员进行事故情况了解, 综合了解当时事故发生时的现场情况, 尽量排除患者存在的隐性伤情, 对患者进行全面且彻底的现场评估。
1.2.3 开通静脉通路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疾病复杂性对其脉搏和血压情况进行测量。急救人员利用血压计对患者的桡动脉搏动血压进行监测, 检查是否存在稳定的脉搏, 若患者的血压<90 mm Hg(1 mm Hg=0.133 kPa), 则需要考虑患者是否会因为失血过多而出现休克, 面对这种情况要及时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9-12]。通过补液或者输血的方式来维持患者正常的机体运转。患者若出现异于常人的暴躁情况, 则需要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脑内损伤, 但是在患者出现躁动的过程中不可直接使用镇定药物, 以免掩盖患者真正的疾病情况。患者被转移到救护车上之后要对患者进行心率、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
1.2.4 呼吸系统监测 为了避免患者出现呼吸道梗阻, 在患者院前抢救过程中需要及时清理患者口腔内的血液以及分泌物。抢救过程中应让患者的头偏于一侧, 以此来稳定患者的正常呼吸, 保证患者不会出现胃内容物的逆流。检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如果患者出现停止呼吸或者呼吸次数<6 次/min, 那么则需要立刻开放患者的气道, 将患者调整为仰卧的姿
势[13-17]。
1.2.5 伤口出血处理 因严重创伤性骨折患者多数伤口为开放性创伤, 因此在为患者处理伤口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的伤口位置和出血量, 若患者存在活动性出血需及时处理, 浅表性血管破裂可以用止血钳进行止血, 大面积的出血损伤需要先用无菌纱布清创后再包扎[18]。对于开放性创口和骨折位置需要先用夹板进行固定后压迫止血或使用止血带止血。
1.2.6 急救车转运过程中的疾病处理 首先要保证救护车的前进速度, 要尽量匀速平稳的行驶, 保证患者在救护车运送的过程中可维持稳定的血压和呼吸。搬运到救护车上后要保证患者的骨折位置已经做好了固定, 不会在后续运输过程中出现二次伤害, 要保证患者的输液通道畅通, 确保患者在运输途中的疾病稳定性。在运输过程中要及时联系医院科室的医生, 在救护车到达医院后第一时间开展急救工作[6]。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患者的抢救成功情况和死亡情况。②观察患者急救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2 结果
2.1 抢救成功情况 80 例患者中, 因抢救无效死亡1 例(1.25%), 伤势情况较为严重4 例(5.00%), 经过院前急救后成功脱离生命危险。共抢救成功79 例, 抢救成功率为98.75%。
2.2 抢救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 80 例患者中, 休克2 例(2.50%), 心跳停止1 例(1.25%), 出现二次损伤2 例(2.50%), 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25%。
3 讨论
120 院前急救接诊过程中, 严重创伤性骨折算是较为常见的状况之一。严重创伤性骨折通常具有具有突发、病情严重、疾病情况复杂并且疾病发展迅速的特点, 患者通常会出现大量出血的情况, 因此需要进行及时的急诊救治, 否则可能会面临生命危险[19,20]。此时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便显得尤为重要, 患者发病后的60 min 时间是黄金抢救时间, 这一时间内进行有效的急救治疗, 可以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时间, 最大限度提升抢救的成功率。120 院前急救干预措施是一个完整的急救体系, 在该体系中, 所有措施都是环环相扣的,急救人员在接到急救电话的第一时间应及时赶到现场,观察患者的疾病情况并根据患者情况为其建立静脉通路, 并及时进行输血或者补液, 以防止患者因为失血过多而休克。与此同时, 还要关注患者的呼吸情况, 帮助患者顺畅呼吸, 更要做好患者的伤口处理工作[21-24]。
在本研究中, 80 例患者均进行了120 院前急救干预, 其中因抢救无效死亡1 例(1.25%), 伤势情况较为严重4 例(5.00%), 经过院前急救后成功脱离生命危险。共抢救成功79 例, 抢救成功率为98.75%。说明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能够挽救患者生命, 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由此可见, 院前急救过程中, 应当要贯彻科学、全面、及时的急救干预模式, 为患者提供有效的院前急救。在本研究中, 80 例患者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25%, 说明在急救过程中, 还需尽量维持科学、高效的急救干预模式, 尽量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避免对患者进行二次伤害。
综上所述, 对严重创伤性骨折患者而言, 120 院前急救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 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 提升抢救效率, 是医院在处理危急严重的紧急医疗情况时必不可少的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