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德尔松钢琴作品《d小调庄严变奏曲》音乐分析与演奏阐释

2023-08-12邓蕊欣

艺术大观 2023年21期
关键词:门德尔松音乐分析

邓蕊欣

摘 要:《d小调庄严变奏曲》这部作品是由19世纪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门德尔松所创作的。丰富的演奏技巧及多变的旋律节奏将这首作品的浪漫与古典完美融合,具有极高的钢琴演奏价值。本文将从原曲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旋律特征、变奏手法等方面入手,并结合笔者的演奏体验,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便于大家对这首作品有更深刻的了解。

关键词:门德尔松;《d小调庄严变奏曲》;音乐分析;演奏阐释

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21-00-03

门德尔松的钢琴作品《d小调庄严变奏曲》于1841年创作,这部作品被认为是贝多芬之后、勃拉姆斯之前最为优秀的变奏曲,这部作品完美地展现了音乐内容与演奏技巧的平衡,复杂多样的变奏手法运用于17个变奏段落中,呈现出钢琴音乐张力十足的特性,具有相当的深度及内涵。

一、门德尔松钢琴作品《d小调庄严变奏曲》的背景

(一)门德尔松生平

门德尔松出生于德国一个非常富裕的家庭,他从孩童时起,就受到了当时最优秀最全面的教育,这也促使门德尔松成为当时同一时代中最早成名的音乐家。

在1829年,20岁的他开始了自己的旅行生活演出,在此期间,他完成了大量的精致的艺术作品;在1842年,门德尔松协助舒曼建立了欧洲当时最重要的音乐学校之一——莱比锡音乐学院。由于门德尔松所认识的人的阶级不同、思想不同,这就促使门德尔松拥有比常人更多的艺术见解以及艺术理念,这在后期门德尔松的音乐作品中也有明显的体现。1846年,门德尔松的身体每况愈下,之后去世,享年38岁。

(二)门德尔松作品的音乐特征

门德尔松与其他作曲家的音乐创作过程不同,其主要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第一,门德尔松想要利用旋律来体现自己的内心情绪,这体现了他极具天赋的创作手法,旋律是他创作时最重要的参考依据,他认为旋律可以表现出他想要表达的音乐形象和音乐感受,无论所创作出的旋律是怎样的,其都表达了他内心独有的想法,这是门德尔松和其他人完成创作的过程中最大的不同。

第二,门德尔松深受古典主义音乐的影响,但也没有影响其自身创作了不同类别的音乐体裁形式,门德尔松在创作钢琴作品时更加追求古典与浪漫的平衡统一,并不是一味地去突破所谓的本质上的常规,虽然在完成钢琴曲的创作过程中,门德尔松更乐于在和声织体或者曲式结构等方面吸取前人的精髓,但是在自身的创作上,不管是在创作室内乐、交响乐或者是钢琴作品时,门德尔松都能够涌现出无穷的乐趣,这也是门德尔松作为天才作曲家最可贵的一点,门德尔松的才华本身就是最珍贵的财富。

第三,门德尔松在创作过程中是非常具有个性的,他对音乐具有非常独特的见解以及创作能力。由于其自身的家境与其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等,即使在相同的时代很多音乐家所表达的情感都是隐晦的,但是门德尔松并不希望他的作品隐晦过深的含义,而是更追求作品的浪漫性[1]。

(三)《d小调庄严变奏曲》的创作背景

1841年,门德尔松创作了这个钢琴作品《d小调庄严变奏曲》,这是门德尔松最大型的钢琴代表作品之一。门德尔松在对这一钢琴曲命名时,就给予了这首作品两层含义。

第一,《d小调庄严变奏曲》这部作品的创作是为了纪念已经去世的著名作曲家贝多芬,所以在编写这首钢琴曲的过程中,门德尔松效仿了贝多芬作品中创作时的变奏手法,其目的就是更好地向贝多芬这一伟大的作曲家致敬。我们在演奏这首曲子的过程中,通过变奏方式和变奏手法都能找到属于前辈贝多芬的影子。

第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有很多作曲家为了投机取巧,在完成钢琴曲的创作过程中多以卖弄技巧为荣,这种做法让门德尔松非常不屑。在门德尔松的音乐创作中,他认为只有严格地遵守创作理念,并且注重钢琴曲中整体的结构规整,利用擅长歌唱性的旋律写作才能真正地完成音乐的高度统一。所以,这部作品直接展现了门德尔松极其深厚的古典艺术修养和内涵[2]。

二、《d小调庄严变奏曲》的音乐分析

(一)曲式结构分析

门德尔松《d小调庄严变奏曲》这首作品,是由主题、加多个变奏乐段构成的。主题为d小调,非再现的单二部曲式,主题乐段由两个8小节乐句构成,展现出来的音响效果好似是由提琴拉奏出的弦乐重奏,气息悠长。

如果认真研究的话可以发现,主题旋律线的核心音是由动机A-#G小二度下行发展而来的,这首作品不管主题变奏得多剧烈,不完整,但是在每个变奏的创作中,都始终强调了“核心音”的运用。尽管变奏次数繁多,但是并没有令整首作品显得毫无联系。

在变奏6中,为了增加低声部的旋律线条,门德尔松在创作时,使用了上行四度的跳进进行手法;在变奏8和变奏9中,经过之前不断的铺垫,使得作品达到了一个小的高潮。总的来说,当门德尔松在创作這部作品时,他给予了每个变奏不同的织体,和声效果比较丰富。在第13变奏中,这个变奏是运用三个独立的声部通过纵向结合,级进进行而完成的,内声部的切分节奏起到了支撑和声的作用;在第14变奏中,门德尔松将主题转到了D大调再现,就是为了再现主题,产生与主题的冲突矛盾,在创作手法上也几乎与主题创作手法相类似;在第16变奏中,右手旋律织体把“核心音”分成了两个部分,两个声部的进行,强调了变奏与主题的统一性;在第17变奏中,这是全曲最后一个变奏,这一部分运用了展开性的中间式写法,曲式结构扩大,将音乐情绪推向高潮;尾声,是一带有华彩炫技性质的急板,不过,即使在速度很快的情况下,无论是演奏者还是观众都能明显地听到主题的核心音。

(二)旋律特征分析

这首作品在主题旋律线上运用了小二度模进的创作手法,将旋律线从al向f2推进,然后再缓缓地降回到al,从结构上来看,后半句几乎完全按照第一句的写法,将旋律收拢在F大调上。第一乐段是从d小调开始,在F大调上结束,旋律起伏不大;第二乐段在d小调上终止,相比第一乐段,旋律线条、情绪都有所提升。这样的多声部创作手法与清晰的织体层次相结合, 使得音乐仿佛在平稳中流动,仿佛是一位长者的倾诉。虽然主题只有两个乐句,但是这两种乐句却给人完全不同的感觉和不同的性格,体现了门德尔松不同的思想和情感的抒发[3]。

(三)变奏手法研究

通过对这首作品分析可以发现,变奏1是相对严格的变奏装饰,其目的是强调《d小调庄严变奏曲》内部声部所发挥的作用,变奏2是为了对整体主题进一步地完成开展,整体的音乐速度和音乐主题相对于变奏1略快,音乐的情绪变得更加急促、不安。而变奏3,在听众听到这一阶段的时候可以通过旋律的改变意识到音乐形象即将发生非常重大的改变。

变奏4第一次将音乐推向了一个小高潮,运用在变奏4的创作手法是前几个变奏中变化最明显的。乐句由纵向扩大到纯八度,所以这里的调性显得较为统一,同前一乐段的感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变奏5的变奏手法是通过双手演奏带有不同明暗的和弦,交替出现,从整体上使得这里的音型成为切分节奏的特点,带给研究者满满的节奏新鲜感。变奏6的创作手法在整体结构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主题相比之前的变奏乐段较难分辨,但是因为调性的转变,碰撞出了乐段中的不和谐,为这一乐段增加了许多趣味[4]。

变奏7是一个激烈的变奏,包含两种织体:柱式和弦织体和琶音快速上行织体。第一种织体需要把和声及变奏的主题清晰地展现,不需要使用踏板,其音响效果呈现出干净的感觉;第二种织体需要使用延音踏板,与六连音互相融合,其音响效果呈现出梦幻的感觉。变奏8、变奏9、变奏16、变奏17,这4个变奏都采用了几乎相同的变奏手法,为了旋律和声能够自由地发展,把主题动机结合在了音符中,将主题的旋律线条拉长,弱化主题,渐渐转变成伴奏。变奏10采用的是四声部赋格段的写作手法,有着丰富的音响效果,四个声部的完美呈现也形成了一个多调叠置的复合层。变奏11是由三个独立声部纵向结合而成的乐段,旋律在高声部,以级进为主,内声部的切分节奏丰富了其和声,烘托出了高声部的旋律线。变奏12为单一的节奏型,左右手的柱式和弦交替,富有活力,充满热情。变奏13可以区分为三个不同的对比声部,其中主题在内声部出现,扩大了整个乐段的规模。变奏14这一乐段是唯一改变了主调性的变奏乐段,转变到了D大调上,是d小调的同主音关系大调,这一乐段呈现出的音响效果明亮而又庄严。

变奏15在上一变奏经过D大调后又转回了d小调上,运用了切分节奏的创作手法,通过整体的主题以及旋律声部中的核心音调来完成创作,“核心音”被埋藏在和声进行中,目的是帮助音乐整体形成一种由高到低的发展趋势,同时在这个乐段整体的创作中,主要是利用对位的手法写出[5]。

三、《d小调庄严变奏曲》的演奏阐释

(一)断奏技巧的把握

在变奏1中,乐段中的跳音奏法能够更好地令听众听到主题框架与内部的和声关系,所以左手在演奏低声部时,其音色需要弹奏出弦乐拨奏的感觉,并且在乐谱上也着重标明了“始终断奏”的演奏技法。在变奏4中,由于这个变奏的技巧性较强,所以在弹奏断奏时,音响效果应该是具有弹性的,在非常快速的弹奏过程中,所有的力量都在指尖凝聚并瞬间爆发出来。在变奏6中,这里的斷奏是断奏和非断奏奏法的结合,在演奏时呈现的效果应该是饱满的,有一种无可动摇的感觉。在尾声中,为了凸显华彩乐段音乐的表现力,需要加快踩换踏板的频率,呈现出音响的厚度,推向最后的高潮。

(二)速度与力度的控制

在变奏2中,如果想要真正地演奏出其中的内容和全部的感受,需要演奏者的左手低音用八度演奏,表现出这一段乐曲的沉着有力,其功能则是相当于乐队中的贝斯,能够与《d小调庄严变奏曲》中的高音声部形成相对鲜明的对比。变奏4与之前变奏相比,这个变奏的技巧性非常强,非常考验演奏者的技巧,尤其考验对于手指跑动、手腕的放松及一大串的跳音等演奏能力。虽然演奏十分快速,但是手指的力量需要集中,才能够呈现出通透的音响效果。在变奏7中包含着大量的琶音演奏和逻辑重音,演奏者需要通过慢练、分手练习,习惯用耳朵去听自己演奏的音色,在演奏者呈现出一种坚定的感觉。变奏8属于跑动段落,但是需要注意谱面里标记的重音记号,所以在演奏过程中,除了确保演奏完整性,还需要把每一个着重标记的音演奏出来,在演奏过程中,不漏音,不错音,不打滑。变奏9也属于快速跑动乐段,不过和变奏8相比,加入了左手跑动使得这一变奏难度加大。此外,谱面的标记是由弱到突强再到弱等循环,这里极其考验演奏者的手指力度控制,所以在平时练习中,需要学会自如地控制自己指尖的力度及敏感度[6]。

(三)踏板的运用

在演奏过程中加入踏板的目的是更好地帮助演奏者体现出作品的整体情感,在演奏这首作品时需要根据变奏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踏板用法,以下作为代表性乐段进行分析。

第1变奏在运用踏板时要注意限度,踏板的运用要十分干净,目的就是丰富其音响;第5变奏运用踏板时,要注意配合演奏时的旋律线条,必须严格地控制踏板的力度,使得作品清楚地浮现;第15变奏,在演奏时需要完全按照谱面的踏板标记进行演奏,才能呈现出两个声部的音乐线条,这点需要特别注意;第16变奏,为了刻画旋律的发展,在第12小节时,需要加入充实的踏板配合紧张有力的琴声,使得整体音乐音响效果更加激昂。

(四)演奏难点的分析

无论是作品的主题或者是尾声部分,这首作品中所蕴含的变奏的数量以及演奏难点非常多,在《d小调庄严变奏曲》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手指的跑动以及指尖力量的凝聚力。当我们在完成《d小调庄严变奏曲》演奏中,左右手非常快速地交替演奏出整首作品,并且每个音符、和弦都需要非常饱满,这是在演奏整首曲子中不能忽视的技巧难点[7]。

四、结束语

这首钢琴作品《d小调庄严变奏曲》完美地展现了音乐的内容与演奏技巧的平衡,展现了门德尔松在构思上的深度,也直接表达了门德尔松在完成创作的过程中其严谨朴实的创作思想。在分析和演奏《d小调庄严变奏曲》这首作品时,笔者付出了诸多努力,在每一段变奏,每一个声部分析时加入了自己的理解,为研究这首曲子的发展贡献了微薄之力。虽然在许多技术方面依然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但在练习的过程中,让笔者体会到了这首曲子想要传递给听众的情感。

参考文献:

[1]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2][美]马杰里·哈尔福德.门德尔松钢琴作品演奏指导[M].张毅,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3]罗小平.门德尔松:多才多艺的浪漫大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4]周扬帆.门德尔松《d小调庄严变奏曲》的分析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5]李超.浪漫主义时期钢琴独奏性格变奏曲的特征探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4.

[6]刘娅.门德尔松钢琴作品《严肃变奏曲》(op.54)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7]姚岚.门德尔松钢琴作品《d小调庄严变奏曲》的演奏风格[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345-346.

猜你喜欢

门德尔松音乐分析
门德尔松钢琴作品的艺术风格及创作思想分析
门德尔松音乐作品创作风格浅析
“浪漫派大师”门德尔松的故事(四)
“浪漫派大师”门德尔松的故事(二)
门德尔松的诚实
浅谈《黄河怨》的音乐处理
柴可夫斯基钢琴曲《dumka》的音乐分析及演奏技巧
歌剧《女人心》中咏叹调《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的音乐分析
孤独与诗意的交织
Schubert Sonata in A Major D664 Op.120(1825)第一乐章音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