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派大师”门德尔松的故事(四)
2017-06-14李建华
李建华
《乘着歌声的翅膀》
1836年6月,门德尔松又来到法兰克福,他想在此度过一段休闲时光,
一天,门德尔松给好友克林格曼写信:“请寄给我一首歌词,我太需要它了!最好是一首爱情诗,我想马上为它谱曲。”
克林格曼很纳闷,他想不明白门德尔松为什么会突然对爱情诗感兴趣。
原来,门德尔松在法兰克福遇上一个姑娘塞西尔。塞西尔是一位牧师的女儿,她楚楚动人,门德尔松一见到她,就被她的美貌迷住了。
门德尔松想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爱上了塞西尔。他对塞西尔说:“我将离开你一个月,如果在这一个月内,我发现自己离不开你,我将回来向你求婚。”
还不到半个月,爱情的巨大力量就把门德尔松拉回到法兰克福。克林格曼的歌词还没寄来,门德尔松很快为海涅(niè)诗集《抒情间奏曲》中的《乘着歌声的翅膀》谱了曲,献给了塞西尔。
1837年3月28日,门德尔松如愿以偿地与塞西尔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这场婚姻的见证—那首著名的艺术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也飞向了世界各地。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1838年7月,门德尔松的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他给小提琴家大卫写信:“我想写一首小提琴协奏曲给送你,你可以在今年冬天的演出中使用,有一段旋律一直在我脑海里盘旋,使我不得安宁。”
大卫是门德尔松16岁时结交的好朋友,又是一位小提琴家。他特别支持门德尔松的想法,并表示“愿意在小提琴演奏技法上给予帮助。”
可是一年过去了,门德尔松却再也没有提起小提琴协奏曲的事情。大卫催他,他却说:“你催我要小提琴协奏曲,这很好。我也很愿意为你写一首,不过谈何容易啊!你要我写一首光辉灿烂的乐曲,像我这样一个人,怎么能写得出来呢?”
又过几年,门德尔松回到柏林,他还真的带回来一些曲谱。大卫一见,顿时喊起来:“这一定会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
“你这么认为?”门德尔松问道。
“我敢肯定是的。小提琴协奏曲不少,以前只有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一首是伟大的。现在好了,有两首了。”
门德尔松连忙摆手:“不可能,不可能,我怎么敢与贝多芬相比呢?”
1845年3月13日,門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在莱比锡格万音乐大厅奏响,大卫亲自担任小提琴独奏,作品一经公演立刻赢得一片赞誉。
正如大卫说的那样,《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直至今天,依旧是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
不朽的灵魂
1847年3月18日,门德尔松在格万音乐厅指挥演出舒曼的《C大调“春天”交响曲》,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这竟是他最后一场演出。
5月14日,姐姐芬妮突然去世。门德尔松闻讯,大叫一声,口吐鲜血,一头栽倒在地。
门德尔松一生都是在姐姐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姐姐对他的疼爱甚至超越了母亲。姐姐的去世,无疑给门德尔松一个重大的打击,让他原本虚弱的身体从此一蹶(ju é)不振。
之后的几个星期里,门德尔松时常感到一种无以名状的痛苦,他时而精神恍惚,时而狂放大笑,有时还喃喃自语:“树林是多么美好,人们可以漫步其中,如果我能够平躺在大树底下,聆听小鸟的啼鸣,那该有多好呀!”
门德尔松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在朋友的劝说下,他来到瑞士。在这里,他无所事事地到山里闲逛几天,有时也漫步在莱茵河畔,希望疲惫的身躯能够驱散悲哀的阴影。有一天,一丝不祥的预感掠过他的心间,他一头埋进书屋里,接连几天,创作出他最后一部作品《f小调弦乐四重奏》,作为一部安魂曲,献给自己亲爱的姐姐。
10月9日,门德尔松突然又感到身体不适,他再一次栽倒在地。这一次,他确实“平躺”了下来,再也没能站起来。不到一个月,这一年的11月4日晚,门德尔松因患脑溢血,安详地闭上眼睛,升上了音乐的天堂。在他去世时,著名钢琴家、作曲家莫舍勒斯跪在他的床前,轻吻了一下他那尚有余温的额头,在他的脸上永久地留下了一枚不朽的灵魂印记。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