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孤独与诗意的交织

2016-11-29宋晓婷

艺术评鉴 2016年15期
关键词:音乐分析钢琴

宋晓婷

摘要:《流浪者幻想曲》是舒伯特的代表作之一,其音乐主旋律来源于《流浪者之歌》。舒伯特在该钢琴作品中完美呈现了“流浪者”的内心世界,让人产生无限遐想,他利用浪漫主义特色和声织体塑造了鲜明的音乐形象,在钢琴音响下显得孤独而富有诗意,能够让人感受到那份崇高的孤独。本文介绍了《流浪者幻想曲》及其创作背景,并分析了其整体风格和曲式结构。

关键词:《流浪者幻想曲》 音乐分析 钢琴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5-0014-02

1822年11月,舒伯特完成了《流浪者幻想曲》的创作,该时期他的创作日渐成熟,思绪表达更细腻,音乐风格更鲜明,音乐形式既继承了古典,还有很多浪漫内容。《流浪者幻想曲》分为4个连续演奏的乐章,音乐材料统一且贯穿于整个作品中,舒伯特采取了古典鸣奏曲的结构,同时以此为基础自由发展,他用歌唱性旋律、细腻的和声、激情的伴奏织体等,将“流浪者”的内心世界完美的诠释了出来。《流浪者幻想曲》中通过优美的旋律,为人带来了无限遐想,在自由的主题与丰富的和声下,人的想象力得到充分拓展,在美妙的钢琴音乐中尽情感受舒伯特充满诗意的思维幻想。

一、《流浪者幻想曲》及其创作背景

舒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家,与古典时期相比,新时代为音乐提出了新的要求,浪漫主义者应对音乐情感进行拓展,自由的想象,所以该时期的音乐想象更加诗意、精神更加自由、个性得到解放、强调主观情感。舒伯特一直以来都注重情感与形式的联系,他创作的《流浪者幻想曲》共4个乐章,每个乐章有一个主题,因而出现了音诗与单乐章奏鸣曲。

为了解与演奏《流浪者幻想曲》,首先要了解舒伯特的另外一首艺术歌曲——《流浪者》的歌词。透过这个作品的歌词,能够感受到舒伯特在异地流浪期间的孤独与无助,他对未来的迷茫和盼望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此外还表达了向往幸福生活之情。舒伯特流浪生活一直到1822年以后,被查出患病一年,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与患病打击下,他没有屈服,仍然与命运作斗争,在《流浪者幻想曲》中,舒伯特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对生命的留恋以及对音乐的热爱。

二、《流浪者幻想曲》的整体风格分析

舒伯特的《流浪者幻想曲》改编自艺术歌曲《流浪者》,作品中描绘了曲作者的流浪生活,表达了对家乡和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之情。作品整体上有着恢弘的气势,带着一丝流浪汉的孤独和失落,但到处都充满了希望。在主要动机变化过程中,音乐形象也不断变化,如雄壮、甜美、悲凉、幽默、诙谐等,这首钢琴作品整体上如同纪实故事,反映了流浪者内心思绪的变化和对命运的斗争,记录了流浪者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要想弹奏好《流浪者幻想曲》,必须清楚每个乐章的风格特点,准确把握作者塑造的音乐形象。第一乐章用了热烈但速度适中的快板,整体风格是慷慨激昂的,表现了流浪者不甘命运,顽强斗争,不满于困苦生活。因此对于第一乐章的演奏,也要保持昂扬的斗志,充分感受流浪者与命运的斗争。第二乐章的旋律来源于艺术歌曲《流浪者》,前半部分为抒情性旋律,后半部分为热烈的音乐情绪。舒伯特通过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展现了流浪者背井离乡的困苦生活,表达了流浪者对流浪生活的强烈不满,以及流浪者对幸福生活的渴望。第三乐章为谐谑曲风格,乐章中部有抒情性插部,采用了悲伤的旋律,是流浪者幻想破灭后面对现实生活的辛酸、无奈与孤独。对于第三乐章的演奏,要将谐谑性风格把握好,并注重中部抒情性插补的演奏。第四乐章开始为ff力度,整个乐章有2/3为强音。在运用织体时,选择了震音、和弦、八度等,增强了音响的效果。演奏过程中必须要有激情,表现出流浪者对命运的抗争。4个乐章构成了完整的《流浪者幻想曲》,描绘了流浪者颠沛流离的生活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望,表达了流浪者不满现实生活,与生活困难顽强斗争。4个乐章要连续演奏,一气呵成,只有第三、第四乐章之间的休止符可稍作休息。

三、《流浪者幻想曲》的曲式结构分析

(一)第一乐章

第一乐章包括188个小节,由六个部分构成,各部分之间由多个小节进行连接。第一部分包括1-44小节,开始为一个四分音符和两个八分音符,气势慷慨激昂,通过两个小节连接后,47小节后进入第二部分,这部分主要是抒情。第二部分之后,由三小节震音从PP到ff直接爆发到第三部分回到主题。第三部分在主要动机发展变化之后,从两小节的下行音节与两小节旋律导入第四部分。第四部分是抒情段落,主体是十六分音符伴奏与八度旋律,这部分和第五部分衔接非常紧凑,从上行八度三个音直接进入第一乐章高潮部分,是对主要旋律动机的又一次变化。乐章最后为尾声,即第六部分,该部分既是第一乐章的尾声,也是第二乐章的主要动机的导入。第一章乐章中展现了流浪者孤独前进,眼中有嫉妒、有落魄,也有自信,他自始至终对未来充满幻想。

(二)第二乐章

第二乐章为柔板,开始时为E大调,其主题旋律来源于艺术歌曲《流浪者》,以抒情慢速为主。第二乐章采用了主题循环变奏的写作手法,与变奏曲式比较类似,整个过程出现了四次主题,不同长短的变奏也有四次。第一次通过柱式与弦引入主题,之后出现三声部的主题,在织体与力度的不断变化中,第一部分的变奏由此完成,并将第二部分主题引出来。第二次变奏共8个小节,采用了八度音型的旋律,伴奏从十六分音符三连音变为低音单音加多声部和弦的形式。通过这种写法,将旋律层次设定得非常巧妙,由二声部到多声部,让演奏家和听众的听觉出现极大变化,旋律在空间上变得非常宽广。在出现第三次主题后,出现了整个曲子的最长变奏,全曲高潮部分由此出现,开始出现的形式为八分音符旋律三十二分音符中声部、十六分音符低声部。之后变为右手六十四分音符的华彩加左手三十二分音符的伴奏织体,通过密集的音型,让乐曲情绪产生明显变化,让人的听觉产生紧凑感。

之后双手六十四分音符齐奏将大和弦逐步引出来,在力度与织体上都进入了整个乐章的高潮。在导入一小节六十四分音符伴奏音型后,引出了第四次主题变奏,主要为右手宽广的八度旋律手法加六十四分音符的伴奏,如此可以拉长旋律,主要为PP的力度,与前几次的对比非常鲜明,此次变奏是第二乐章的尾声。在第二乐章中,四次主题变奏分别为引入段、过渡段、高潮段和结束段,与我国作曲家常采用的起承转合创作手法类型。舒伯特对乐章安排非常合理,在主题变化、变奏布局、旋律层次、力度变化等方面,都体现了他的创作才能,为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并充分感受到流浪者内心的无限遐想。

(三)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为急板,以谐谑曲风格为主,未采用乐曲的主要动机,其音乐素材由第一乐章分裂发展形成的。第三乐章分为五个部分,巧妙完美的融合了曲式结构的回旋原则、变奏原则、循环原则和再现性原则。第一部分由第二乐章的结尾直接导入,力度从PP转变为ff,力度上对比很强烈,这一乐章主要动机从四分附点音符加八分音符和跳音四分音符构成,有十足的动机动力,在该动机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整个乐章由此进行。第二部分为主要动机的延续与发展,采用了与变奏类似的写作手法。通过主动机左手单独引入,之后通过右手长琶音和左右手同节奏强调主动机。发展至中部后,开始为右手抒情旋律、左手伴奏,然后变为左手旋律、右手伴奏,同时力度上为p与ff的对比,这样让旋律在听觉上发生巨大变化,具备巩固调性的作用。第三部分对前两个部分进行了揉合与总结,前半部分再现了第一部分,后半部分再现了第二部分里面的主要旋律。第四部分属于抒情性的插部,使用新的素材来创作,为ABA再现性单三部乐段。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通过八小节双句体连接,第五部分为在现发展乐段,开始再现了主题,然后在和弦、震音、大规模不规则琶音的发展下,逐步进入第三乐章尾声。第三乐章通过八小节的右手大和弦左手分解八度的铺垫,让乐章在ff力度下自两个大和弦中结束,让第四乐章的雄壮气势有了铺垫。第三乐章展现了流浪者面对残酷的生活,在些许忧伤痛苦之后,很快恢复了乐观与自信,仍然诗意般生活着。

(四)第四乐章

第四乐章为快板,是全曲的结束乐章,这个乐章由三个部分与一个尾声构成。第一部分包括1-33小节,主要动机是前八小节,从第一乐章开头简化发展而成。第一部分采用了与赋格曲类似的写作手法,由开始的八度单声部发展为之后的多声部。第二部分包括34-61小节,从主要主题展开发展而成,以双音、和弦、八度、琶音等的旋律交错变化。第二部分包括62-102小节,不完全再现了第一部分,以左手演奏的方式对主题进行呈现。尾声包括103-113小节,在fff力度下以震音、琶音、和弦强烈结束。第四乐章展现了流浪者对未来充满信心,就像希望也许就在明天和太阳一起来临,或在前方路口的拐弯处。

四、结语

总之,《流浪者幻想曲》是舒伯特的代表作,采用了古典传统奏鸣曲结构的形式,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发挥,利用丰富多彩的变奏,为音乐赋予了浪漫性特征。舒伯特用细腻的和声语汇,将流浪者内心情感深情表达出来,多变的调性也呈现了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对于《流浪者幻想曲》的整体结构而言,四个乐章采用了统一的音乐材料,非常连贯,C大调贯穿整个曲子。舒伯特创作的《流浪者幻想曲》是在传统奏鸣套曲结构上的突破,是首部浪漫主义单乐章鸣奏套曲。自此以后,在钢琴发展过程中,浪漫晚期的作曲家们大多都采用这种形式。

参考文献:

[1]王妍珏.洞见技巧背后的音乐——论舒伯特《流浪者幻想曲》的演奏之道[J].音乐时空,2014,(16):113-114.

[2]辛星.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及处理[J].美与时代(下旬),2015,(10):111-113.

[3]鲁维清.交响性因素在舒伯特钢琴曲《流浪者幻想曲》中的运用[J].乐器,2016,(01):43-45.

[4]郭春达.希望之路——浅谈《舒伯特流浪者幻想曲》[J].音乐时空,2016,(05):53-54.

[5]谢承峯.论舒伯特钢琴作品的偏见与误解[J].艺术评论,2015,(01):125-127.

猜你喜欢

音乐分析钢琴
纸钢琴
亨德尔《弥赛亚》中咏叹调的音乐分析与演唱研究
浅谈《黄河怨》的音乐处理
歌剧《女人心》中咏叹调《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的音乐分析
Schubert Sonata in A Major D664 Op.120(1825)第一乐章音乐分析
简论区域民族音乐田野调查研究方法
最牛钢琴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