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筝派演奏技法与风格特征

2023-08-12张照阳

艺术大观 2023年21期
关键词:演奏风格

张照阳

摘 要:古筝,又名秦筝,是我国极具代表性的传统弹拨乐器之一。它的音域宽广,表现力丰富,音色婉转动听。两千多年以来,在数辈古筝演奏家的共同努力下,古筝演奏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所有中国民族器乐中学习人数最多的乐器,并逐渐形成以陕西、河南、潮州、山东等为代表的众多流派,由此也形成了多样的、具有鲜明地域色彩的筝曲风格。而陕西筝派孕育在三秦大地,其代表性的演奏技法与艺术风格融入了包括秦腔等在内的多种地方音乐以及人文特色。以“秦筝归秦”这一目标为引领,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壮大,陕西筝派从几乎销声匿迹逐渐走向繁荣。本文通过回顾陕西筝派的发展历程,并结合笔者二十多年陕派筝曲的学习与演奏经历,来尝试分析和叙述陕西筝派的演奏技法与风格特征,期望能够为习筝者更好地把握陕西筝曲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陕西筝派;古筝演奏;技法特点;演奏风格

中图分类号:J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21-00-03

一、陕西筝派的起源与发展

古筝,又有“秦筝”之称,可考证于李斯给秦王的《谏逐客书》(司马迁《史记· 李斯列传》):“夫击瓮叩缶,弹筝而歌,真秦之声也”。[1]可见,在历史长河中,古筝这一古老的弹拨乐器曾在三秦大地上繁荣发展。然而,发展至二十世纪初期,秦筝却几乎销声匿迹,历史记录显示仅有在陕西“榆林小曲”的伴奏中使用了箏。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西安音乐学院(当时称西北音乐专科学校)开始设立古筝演奏专业,扎根于陕西本土音乐,为复兴秦筝艺术、建设陕西筝乐事业而不断奋进。同时期,陕西榆林的古筝演奏名家白葆金在陕西以及全国的民间音乐汇演中演奏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掐蒜苔》等曲目,进而引发对陕派筝曲的关注。紧接着在1961年,全国古筝教材会议在西安的召开进一步推动了古筝在陕西的崛起。在这些前期基础及广泛的调研之上,学者提出了“秦筝归秦”的学术主张。继而陕西多位古筝演奏家以创作广受陕西人民熟悉和喜爱的古筝乐曲为契机,融合了陕西当地特色的秦腔、信天游、眉户、碗碗腔等地方音乐,产出了一大批极具地域色彩和时代特征的筝曲,典型的代表曲目包括《秦桑曲》《五陵吟》《乡韵》《香山射鼓》《黄陵随想》等。在产出充满陕西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古筝作品之外,充分的理论建设是陕西筝派发展的另一重要基础之一。在提出“秦筝归秦”理念之初,陕西筝派的演奏家就强调不仅要有演奏实践,更为重要的是要有理论支撑,由此产出了《秦筝源流新证》等丰硕的理论成果。[2]总结来看,几代陕西筝人在理论积累、作品创作等诸多方面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从而推动了秦筝在陕的快速复兴,进而促使陕西筝派在国内不断壮大。

二、陕西筝派演奏技法的特点

陕西筝派孕育于三秦大地,融入了民间音乐等地方特色的陕派筝曲也如同陕西人的性格一样,多有粗犷豪放,也会有低回婉转的曲调。基于这样的艺术风格,也形成了包括托劈、大撮、夹弹等在内的多种具有地方鲜明特色的演奏技法。[3]

(一)右手演奏技法的特点

1.大指托劈

右手大指托劈,多指在古筝演奏中使用右手大指进行连续的托劈,要求指法连接快速且有力,又可以分为单音的托劈和双音的托劈。这是陕西筝曲的代表性演奏技法之一,在众多陕派筝曲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例如,在陕派筝曲的代表曲目《姜女泪》快板部分的演奏中就大量地使用了单音托劈的指法。通过右手大指大关节灵活快速且有力的活动,展现力量的同时,进而联合左手颤音和滑音的细腻处理,从而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孟姜女的凄惨与哀怨,而又悲愤至哭倒长城的情感。此外,此处所运用的是大指快速十六分音符托劈,这也十分考验演奏者的专业素养。与前述中提到的单音托劈不同,双音的托劈则在情感表达上显得更为直接,也更加贴近陕西干脆奔放的地方人文风格。以《秦桑曲》为例,相同的旋律却通过使用双音的托劈表达出了更加迫切而悲伤的情绪。这里虽然指法动作类似,但是同时托劈两根弦,这里托劈上弦所发的音多起情感直抒的作用,而下弦发音与左手所按出的上滑音结合则充分地烘托情感,并且也在旋律的表现上展示出一些陕西地方特色方言。除此之外,双音的托劈在丰富筝曲情感表达的同时,也增强了筝曲旋律的可唱度。同样是《秦桑曲》,其慢板的演奏中也运用了较多的双托,右手大指的托劈技法连出两音,这两者不仅在音色上互补,在丰富听众的听觉效果的同时,也不断地递进作品的情感,进而结合快板部分频繁的双托劈,将整个作品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因此,不论是单音快速托劈还是双音托劈,作为陕西筝曲演奏技法的代表性技法,都将陕西筝曲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2.勾摇

勾摇是在右手摇指之前先用中指迅速地勾弹所弹音的低八度部分,然后紧接食指立马捏住大指进行摇指的一种演奏技法。这一演奏技法的运用不仅使得筝曲更加立体饱满,同时也能让作品的情感表达不断地递增。以筝曲《五陵吟》为例,其充分地运用了勾摇的技法并与左手的技法巧妙地结合。筝曲名中“五陵”是指西汉时期在秦地设立的五个陵邑,借以指明此首筝曲的地域背景,同时此曲也以陕西地方特色音乐“迷胡”为创作素材。吟,本义为“呻吟、叹息”,在筝乐中也被视为一种极富表现力的重要演奏技法,其具有的强烈表现力和感染力,更是演奏者独一无二的最有力的表达手段。总的来说,这是一首饱含作者内心情感活动的“心曲”,其中有痛苦与迷惘,也有面对痛苦境遇的挣扎,更有不断坚持之后的奋发向前等丰富内心变化。作者将苦音音腔使用在整个慢板中。在慢板第一句就将勾摇技法融入作品当中,这种质朴而又悲苦的旋律让听众感同身受而心酸;在中段的华彩部分,作品通过散板演奏,以问答的形式来描写作者诉说与思念的情感;转而在第三段,旋律转变为轻松欢畅,情感表达愉悦,从而催人奋进。总的来看,这种勾摇技法的运用以及情感表达的转变,使得乐曲各段旋律均具有鲜明的特色,整体在时空上展现了清晰的层次,结合段落之间的巧妙缀合,从而将一幅充满浓郁秦风的画卷缓缓地展现在听众面前。慢板部分多处使用到的勾摇技法使得曲调委婉,情感更加饱满丰富,也不断地推动音乐旋律并润色,乐曲每一句的旋律都是经过“我”心里头千遍万遍的唱诵后写出来的心里话。而这样的演奏技法不仅强调了使用摇指时的音头,同时又可以使听众通过乐曲旋律与情感的不断变化而获得一种立体、饱满的听觉体验。

3.夹弹与按音大撮

夹弹与按音大撮是另一类在陕派筝曲演奏中使用较多的技法,演奏者在演奏曲目时,轻放右手无名指在琴弦上以实现借力,进而将右手大指斜向下方45度进行触弦,从而与中指在同一时间过弦以弹响一个八度的双音。如此弹出的八度音表现得更加坚实,如同陕西人在讲话时的语气一样,铿锵有力而又干脆利落。此外,“撮”可以被认为是陕西筝曲演奏中最具特色的技法之一。[4]例如,在陕西筝曲《秋夜筝》的演奏中,就较多地使用了大指和中指所一起弹出的八度音,表现为速度较快,而力量又较为集中。当然,按音大撮的使用不仅可以加强音头,而且可以增加乐句的层次感,从而使乐曲更具张力,在充分表达内在情感的同时也可以流畅地连接后面的旋律。因此,在部分陕派筝曲中通过大篇幅连续使用此类技法,以不断推进乐曲情绪的同时,又可以绵延不断地描绘悲愤哀怨的画面。

(二)左手演奏技法的特点

1.颤音

在陕派筝曲的演奏中,左手技法中最为重要的技法之一便是颤音的应用,颤音包括了轻颤,其情感表达温和细腻而悠长,达到润色右手所弹音韵的目的;同时也包括了重颤,此指法要求演奏时,瞬间发力,要有音头。例如在《秦桑曲》慢板的4、7中,很多都需要重颤,这样音乐就会表现出相应的情绪。通常颤音之后多接下滑音,要注意的是下滑音一定要在前面按音的音准基础上直接下滑,切不可以在按音的音准上再使其升高,这样会导致音响效果的错误。在旋律特点上,一般为上行跳进,下行级进。独特的技法及旋律特点,使其他的音乐显得尤为立体饱满,使乐曲情感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此外,许多演奏者会根据自己对筝曲内在情感表达的理解而利用颤音和滑音在演奏过程中进行二度创作,从而在左手与右手的配合中进一步实现“以韵补声”的特点。总的来说,把握和巧妙地结合运用左右的颤音和滑音对于展现陕派筝曲的韵具有重要意义。

2.大指按弦

古筝这一弦柱乐器重要的特点就是以韵补声,而这里面左手技法则是满足其声韵与旋律的必备条件,而除颤音和滑音之外,在陕派筝曲的演奏中还有一种特殊的技法就是使用左手的大指按弦,在体现以韵补声中极具代表性。习筝者也通常习惯在乐谱中的特定音符上方标注“大”字以提示需要使用左手大指按弦的指法。例如在《秦桑曲》的演奏中,使用左手三指按出“4”后继续保持按弦,当右手弹“6”时,左手的虎口打开,大指与琴码平行,大指的按弦滑向6的下滑音,并且需要保持与其余三指相同的按弦力度和时间。除此之外,当弹奏4、7二变之音或127这类需要接连按弦的旋律时,需要使用左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指与大指轮流按滑,从而实现将每一个音的时间拖满,以充分表达秦声的韵味。当然,这种大指按弦技法的使用是由陕派筝曲特有的地方音律和旋律连接所决定的,比如在陕西地方特色音乐秦腔和碗碗腔的演奏中,同样也大量使用大指按弦。同时,还有非常具有特色的八度按弦,这在《秋夜筝》中的演奏中有较多的运用。所谓的八度按弦,就是弹出八度和音,从而实现将音乐递进,以推动情绪的发展。例如,演奏八度xi的指法是用左手三指按低音的la变成xi,大指按高八度的la变成xi,虎口中间间隔四根弦,同时下按,奏出八度fa的效果。由此可见,按音在陕西筝曲中的运用非常广泛。

三、陕西筝曲的风格特征

声腔化是陕西筝派筝曲特殊的音乐性体现。陕西音乐风格大致分为“欢音”和“苦音”。[5]区别主要在4、7两音的运用上。欢音主要表达的音乐色彩较为愉悦、轻松。4、7没有变化,原位4、7准确演奏。例如《秦桑曲》中引子就为欢音音阶,还有周延甲先生创作的重奏曲《百花引》的慢板部分,也运用了欢音音阶,都表现出一种欢快的情绪。在演奏中,要区分欢音的按音和颤音的区别,欢音里4、7强调它的按音一定要非常准确,在3、6上做颤音。反之,苦音则表达的情绪较为悲愤、低沉。这里苦音的情感表达就如同一个伤心的人在诉说自己的内心故事时,时而放缓自己的语速,时而泣不成声,转而又可以表现出内心强烈的激动与愤慨,使得整个情感的表达极具感染力。此外,苦音色彩在陕西筝曲中二变音微升4、微降7的特点显得尤为突出。它有两个特点一为中立性,二为游移性。通过左手在琴弦3、6上进行按音而来的,根据旋律走向的变化,它的音高会产生变化。它的音高需要靠我们左手的力度去控制,因此这也是秦筝音乐的绝妙之处。当然,也是最具难度,较难掌握的技法之一。[6]此外,配合通过揉弦所产生的具有装饰作用的滑音,可以十分恰当地表达出作品的情感。在很多作品中可以体会到“以韵补声”,这样不仅体现出陕西筝派的声腔化,也发挥出陕西筝派筝曲别具一格的韵味。

陕西筝派演奏技法与音乐特征是在各大筝派中具有鲜明特点的,它的发展是对其进行有效传承的必然选择。从近乎销声匿迹的筝派到现在日渐繁荣,形成独特艺术风格,“秦筝归秦”这一思想也在几代筝人的努力下,得以验证。秦筝事业的大力发展与音乐工作者的努力密不可分,他们扎根民间音乐,吸取借鉴陕西风格音乐,担当文化传承的使命,同时弘扬着中国传统优秀音乐文化。在陕西筝派继承、发展、创新的道路上也不断地涌现出新的筝人、筝事,更多的作曲家结合时代特征也为其创作了大量的古筝曲目。诚然,在音乐多样化发展的时代,乐器更新换代和作品广度拓展也给古筝带来更大的冲击,为实现古筝这门艺术的传承,就需要着重传承发展创新古筝演奏技法,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音乐的发展要求,提高音乐素养,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层次。[7]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奋斗之下,陕西筝派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之路必将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王英睿.中国当代箏乐流派之七——陕西筝派[J].乐器,2022(04):69-71.

[2]魏军.秦筝源流新证[J].交响.西安音院学报,1986(01):38-43.

[3]姚伊新.古筝演奏技法研究文献的历史与现状[J].黄河之声,2022(23):100-103.

[4]陈金鹏.浅谈陕西筝派的技法特点[J].黄河之声,2017(21):123-124.

[5]王渺.论陕西筝曲中欢音苦音的声腔把握和运用[D].西安音乐学院,2014.

[6]卜晋雯.陕西筝派筝曲风格特徵及技术、技巧、技艺的运用[D].西安音乐学院,2010.

[7]周梅娴.古筝演奏技法的创新与发展方向[J].艺术大观,2023(12):58-60.

猜你喜欢

演奏风格
关于中国钢琴改编曲演奏风格的几点思考
浅析《莲花谣》的演奏风格与技巧掌握
浅析《莲花谣》的演奏风格与技巧掌握
圣桑《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的风格特征及演奏版本的比较研究
浅谈小号的演奏风格
浅析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风格
海顿与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演奏风格比较
司鼓在潮剧舞台的作用
浅析冯子存竹笛作品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