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言建构与运用”中建构文本的生命价值

2023-08-09李向财

语文教学之友 2023年1期
关键词:语言建构与运用生命价值陈情表

李向财

摘要:“语言建构与运用”是高中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也是学习语文的关键能力所在。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注重建构阅读、写作、学习活动三位一体的学习模式,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经典文本,设计具体的学习情境和任务,挖掘文本背后的深意。以李密的《陈情表》为例,从文本探究、情境创设、任务设计三个角度,探讨建构和运用语言,实现经典文本对学生主流价值观的涵养。

关键词:语言建构;语言运用;《陈情表》;生命价值

2020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注重学生把握祖国语言文字和规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提升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习的关键能力,也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因子。統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注重以单元学习任务为主线,建构从“语言积累——建构——运用”环环相扣的学习活动,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有效生成。

《陈情表》是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下册的一篇古文,其作者是李密。公元263年,蜀汉灭亡,李密成为亡国之臣。公元265年,因为种种原因,当时的晋武帝征召李密入朝为官。李密以《陈情表》上奏,巧妙地借助“孝”来辞官,并且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后来《陈情表》就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彰显孝道文化的代表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角度还原文本的原始情境,探究作者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取向与人性的自然价值。笔者拟从言语形式、情境还原、读写互联三个角度阐释文本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一、紧扣言语形式,建构语言系统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一项系统的学习工程。有效的语言建构应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语言组合,增强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同时,每一篇经典的文本都有其独特的篇章特点和言语形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整体及局部着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文本语言的“独特性”,进而真正提升其语用能力。

首先,注重篇章特点,进行语言组合。语篇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媒介,也是深度解读文本的关键。一部经典的作品会在文体形式、篇章结构等方面具有独到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紧扣作品的篇章特点,引导学生注重探索、学习,形成一定的语言系统。《陈情表》是一篇情感真挚、言辞恳切的抒情散文。教学中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文言翻译+主旨”的教学模式,立足文本篇章、文体的独特性,让学生体悟单篇文体表达的精妙,建构文言文教学的审美境界和特质。笔者在执教时紧扣“表”这种文体形式,引导学生体悟该文体的表达效果。具体为:(1)李密在《陈情表》中是如何诉说自己的衷情并在全文的布局上做到“步步为营”“动之以情”的?(2)结合文本“表”的文体特点和言说顺序,选取具体的段落说一说其表达效果。比如,有的学生紧扣文本的前三段,发现作者从先表情感再讲道理,进而表明利益显出忠孝不能两全的处境,最后水到渠成地提出解决的方案和期许。再比如,有的学生抓住文本第四段中作者不经意间提及自己的年龄与“尽孝”二者之间的矛盾,进而提出“愿祈终养”的请求。可见,文本紧扣“表”作为书信体表达的特点,做到逐层推进、先情后理、层层铺垫,最终赢得皇帝的认可。

其次,紧扣言语形式,巧建语言系统。《陈情表》是一篇感人至深、情真意切的文言散文。教师需要借助文本“文言”的言语形式,打开学生的阅读思维。在《陈情表》中,李密为了表达自己的“孝”多次运用“反复”的言语形式。执教时教师可以将言语表达的“反复”与修辞手法的“反复”加以区分,进而体悟针对同一话题运用不同的语句进行重复的效果。学生找出了文本中三次提及祖母的病情,并且每一次语言表达方式均不相同,分别为:“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刘病日笃”“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地让学生进行梳理,进而体悟作者情感的变化。学生朗读前后比较得出:第一次仅仅是为了表明祖母卧病在床的事实,语言简单;第二次则是进一步强调祖母病情加重,可能无法康复,情感中带着悲伤;第三次不仅陈述祖母病情加重的事实,还运用形象的比喻强调自己主观的感受。由此,教师可以从“大众的取向”的角度,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第一段,体悟文字背后的真正用意。具体为:作者一开始回忆“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这一段作者以时间为序,通过有感情的笔触,写下了自己内心所蕴含的“孝”道。事实上这种阐述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因为在普通民众的身上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作者笔下所写的这些情形——即使不是作者所写的全部,起码也有其中的一部分。这种生活场景的重叠,必然促使作者表达出来的情感与读者产生共鸣。同时,文本中多次运用“之”“于”等词,在简洁的叙事中彰显出情感。教师可以从词性的角度引导学生挖掘文本言语的特点。比如,学生发现文本中多用动词、名词,很少使用形容词,多用四言散句夹以长言对仗,叙事不加渲染,做到情绪随着句法变化而变化。

二、注重情境还原,深度语言体验

语言的建构需要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基础,注重调动学生多重感官,进而实现对文本的“突围”,达到语言学习的目标。生动形象的情境可以还原阅读的现场,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首先,创设交际情境,形成关联性的认知体悟。散文一般融合记叙、抒情、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加之作者、文本、读者三者之间的时空差,往往会造成阅读上的“疏间离”。对于《陈情表》这样经典的抒情散文,学生由于受到认知经验的局限,往往会在阅读时遇到困难。为了深度解读文本,体悟作者的情感,教师应注重情境还原,找准情感体悟的教学落实点。笔者从交际语境的视角,创设以下还原阅读情境:

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运动员们惺惺相惜,精诚团结,彰显出了人类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理念。当下,有一些中国青年抱着躺平的思想,摆出“葛优躺”的姿态。作为一名有理想的社会青年,请你运用交际语境的理论,以“有志青年”的身份向“躺平青年”写一份倡议书,劝服他们要有理想。

其次,还原情境,进行情感体验。在阅读中,教师要注重逆向探究,进行文本倒推,从而深刻理解作者的情感。在学习《陈情表》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陈情表》的结果,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等进行信息倒推。学生可以从李密(写作者的身份)、晋武帝(读者的身份)、面临的问题三个角度具体梳理出文本的内容,进而体悟作者“一表一书陈情,小孝大爱为国”的情感。情境的还原除了需要学生解读出“孝”的主流价值取向外,还要学生体悟到文本表达的孝道文化以及道德取向也是统治者所需要的。具体为:当时的朝廷之所以想让李密入朝为官,本质上是因为“圣朝以孝治天下”;而对于李密来说,其身上的孝道精神并不是在写《陈情表》的时候才出现的,应当说其孝道名声早已传播于世间。当时的晋武帝推行怀柔政策,试图通过孝来让天下归心,而李密显然可以发挥这一作用。当李密的名声与朝廷的需要表现出高度一致的时候,二者也就有了诸多的交集。从这个角度来看,朝廷与李密所表现的道德文化取向完全一致。

三、有效读写互联,实现语言实践

语言的创造需要有本可依、有感可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内到外,灵活搭建“阅读”与“写作”二者间的桥梁,真正做到知识转化为创新成果。

注重有效情境读写任务,实现文本再创造。在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创设真实可感的读写活动,从而让阅读更有深度。比如,学习《陈情表》之后,教师可以联系文本中作者表达的“忠”“孝”价值取向,创设以下读写活动:

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热播,影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让我们潸然泪下:一面是美朝日敌寇不断入侵,一面是守卫战士们身绑炸药跃进敌人钢板阵,影片中的“伍千里”临走之前对母亲说:“立春就回家,给咱家盖上新房。”请以电影中“伍千里”的身份给“母亲”写一封信。

学生按照语言内部系统(词组、句段、篇章)建构一定的话语,并且有效地进行口语或者书面表达。有效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感知、理解、审美、创造的能力,进而实现文本生命的再创造。

综上所述,经典文本最大的价值在于让读者找寻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在经典文本阅读教学中需要打破文本单一知识的壁垒,感知经典语言的存在,真正实现语文立德树人的首要任务。

猜你喜欢

语言建构与运用生命价值陈情表
双赢的智慧——《陈情表》个性解读
如何更加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取精用弘:“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有效路径
把握“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基础性
大学生生命教育及其应对策略
加强国学修养提升大学生的安全思想和树立正确生命价值观
试析幼儿教育生命价值取向研究
课堂:生命价值的体现
《陈情表》新读
论《陈情表》的“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