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生命价值的体现
2016-03-11徐仕龙
徐仕龙
摘 要: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的一篇课文。语文学科具有极强的人文性特点,语文课堂是对学生渗透人文教育的重要阵地,而生命观的启迪和教育是人文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语文教学中应注重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渗透生命观教育。
关键词: 《青海高原一株柳》 语文教学 生命价值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根据一株生长在青海高原上的柳树而写的一篇文章。文中的这株柳树粗壮挺拔,枝叶郁郁苍苍,它独立、傲然地生长在以狂风、干旱的恶劣天气为常态的青海高原上,它的毅力和韧劲令作者望而生畏,也令无数阅读文章的读者敬佩。
《青海高原一株柳》中所描写的柳树经历恶劣的自然环境的锻铸,顽强而挺拔地屹立于高原之上,是对学生进行生命观和生命价值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通过《青海高原一株柳》对学生进行生命价值观的教育可通过以下三个步骤实现。
一、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高原柳树的生长环境。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的教学特点,能够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在《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主要是通过PPT课件的诗句介绍和多媒体图片的演示,让学生直观了解高原柳树的生长环境。
(一)PPT课件的诗句介绍:自古以来描写柳的诗句很多,比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等。从这些诗句中的描写看,柳树一般生长在气候比较温和、湿润的地区。但是当代的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写的《青海高原一株柳》中的柳树却生长在以狂风、干旱为气候常态的青海高原之上。
(二)图片演示:在网络上寻找一些高原柳树的照片和图画,图片内容应和课文内容所描述的相一致:这株粗壮的柳树是独立生长,周围没有其他柳树,四周广袤无垠、青石嶙峋,只有连绵起伏的,光秃秃的山峰。演示完高原柳树的生长环境后,也应演示寻常所见的柳树的生长环境:在靠水的溪流边,柳树肆意地生长,但大多生长得纤细而柔弱,不够粗壮,看似经不起风霜的摧残。通过图片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高原柳树和寻常所见柳树的生长环境的不同,初步感受高原柳树成活、生长的不易和顽强的生命力。
二、通过对课文词句的剖析,帮助学生探索高原柳树的顽强生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不是将知识直接告知学生。《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探索高原柳树的顽强生命力。
课程开始前,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青海高原气候和环境的词句,即“广袤无垠”、“寸草不生”、“青石嶙峋”、“铺天盖地的电击雷轰”、“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等等,让学生根据这些描写用自己的语言总结青海高原的气候特点。当学生零星地说出自己的认识之后,教师再进行全面总结和讲解:青海高原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在三、四千米以上,高原上长年是冻土,那里稀薄的空气和贫瘠的土壤使任何植物都难以生存。
再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高原柳树的词句,即“艰苦卓绝”、“起死回生”、“没有抱怨”、“没有畏怯”、“顽强”、“毅力”、“韧劲”,等等,引导学生通过这些描写和形容总结出高原柳树的生命特点,即高原柳树具有坚硬、深沉、顽强的生命品格。
三、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总结,让学生铭记高原柳树的顽强生命观,从中受到启迪。
课文的最后一段“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是对课文内容的总结和升华。青海高原的这株柳树,因为不怕高原风雪,不怕雷轰电击,经受住了无数艰难险阻,不向命运屈服,冻死了又复苏,复苏了又冻死,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之后才长得如此粗实、坚硬,成就了这片绿阴。今天的我们与高原的这株柳树有很大不同:如今的我们生活在舒适幸福的环境下,遇到困难时容易退缩,缺少毅力和韧劲,做事总不能很好地坚持下来,往往承受不了打击,一次失败便垂头丧气,甚至失去信心,很难像柳树一样振作起来。与高原的这株柳树相比,我们的努力、付出实在太少,所以难以取得成功,很容易错过明天成就的阳光。
高原的这棵柳树带给了我们许多启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失败时要学会坚强面对。另外,即使起点比别人低也不要消极和气馁,所谓“笨鸟先飞”,相信只要比别人更努力,就一定能战胜苦难,成为一名成功者。这株不同一般的柳树具备的品德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