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式面点咸馅心制作工艺分析

2023-08-06刘志刚

现代食品 2023年8期
关键词:馅心成菜面点

◎ 刘志刚

(石家庄市栾城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00)

中式面点咸馅心制作工艺简单,易于操作,且能保持原有营养成分不受破坏,但由于目前国内没有相关标准或规范,因而一些生产厂家盲目加大咸馅用量,导致产品含盐量过高,口感粗糙,风味欠佳,产品质量难以保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对其品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消费者日益增加的营养和保健方面的需要,中式面点加工企业必须从原料选择、配方优化到生产过程控制等多方面加强研究工作,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 中式面点咸馅食品现状

中国传统咸馅面点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咸味食品的国家之一,已有2 000多年历史,那时就有用食盐腌制蔬菜的记载,到明代已将咸味菜制成各种点心供人食用[1]。清代以后,又开始用咸味素制糕点和糖果等。现代咸味食品更是种类繁多,但由于咸味食品加工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2 中式面点咸馅发展状况

2.1 中式面点咸馅的制作技术与应用

中式面点咸面皮料配方设计,以提高产品口感、延长货架期为主。中式面点馅料配方设计,以保水性好、组织细腻均匀、含盐量低为主。根据不同品种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配料比例,常用的原料有小麦、玉米、大米、荞麦、豆类及其他杂粮类[2]。一般将这些原材料按一定比例配制,配方中除使用一定量的油脂外,还添加了一些必要的调味剂,如糖、酱油、味精等,其中食盐用量较大。如面包类选用面粉加适量食盐;饼干类则用小麦粉加含少量盐的玉米粉或大米等为辅料。食盐用量过大,不仅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和风味,反之,如果用量过小又不能满足生产工艺的需要。因此,正确掌握食盐的用量是非常重要的。

2.2 中式面点咸馅的加工

中式面点咸馅的加工,要遵循“以盐定味”“以味定物”的原则。原料的筛选与预处理:按配方配比取一定量面粉,然后过筛;把筛下物加清水调成糊状,放入锅内蒸煮至表面出现气泡为止。蒸制时,锅内放少量凉水,防止蒸出来的面条粘手,并保持锅内壁不受沾污。待水分完全蒸发后,取出晾干备用[3]。将洗净晒干或烘干的原料粉碎成粉末,过80目筛待用。配料:将各种调料分别加水拌合拌匀,装入布袋内,扎紧袋口。装袋时边压实边压扁,袋装好后放在通风干燥处保存,贮存时间不宜过长,最好置于阴凉处存放。选用具有一定含盐量的面粉,以适量的水调节面团中盐分含量及pH值,控制好烘烤温度与时间,在冷却前加入适量的调味料。

3 中式面点咸馅料制作工艺流程

中式面点咸馅料制作工艺流程分3个阶段进行:

(1)配料配方确定:根据咸味料原料要求,确定咸味材料用量;根据不同口味的需要,确定复合调味品配比,根据面点生产工艺特点确定各工序工艺参数等,通过感官评定确定最佳配方。利用单因素分析法,对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优选,应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咸芯成型性指标进行多目标综合评价,确定最优参数,从而得到咸芯粉添加量和色香味俱全的最优组合配方。

(2)配制混合调味液并搅拌混合,使其形成均匀透明的胶状溶液,再加入不同种类的增稠剂(海藻酸钠、魔芋精粉),经加热均质后的复合调味液,该复合调味品具有较好的适口性[4]。首先,利用感官评定仪评价复合调味液的感官特性,结果显示复合调味液各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利用差示扫描热分析法检测了复合调味液中的水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复合调味液能有效防止因干燥引起的风味物质损失。其次,采用GC/MS法测定了复合调味液中挥发性成分组成和含量,确定其中主要有醛类、酮类、酯类等20余种化合物。表明复合调味液是一种营养丰富、口味独特的新型调味产品,可广泛用于食品加工领域。最后,对复合调味液进行稳定性试验,证明其稳定可靠,满足工业化生产要求,适合于工业化生产使用,市场前景十分乐观。

(3)将混合调味液拌入成糊状的咸芯材料制成成品,研究不同配料比例对成品感官质量、质构特性及理化指标的影响,为生产过程中配料方案选择提供科学依据。首先,在一定范围内,以感官评分作为响应值,用方差分析方法筛选出最佳配料组合。根据最优配料方案配制成咸芯坯料后,再与其他辅料一起均匀搅拌至完全溶解为止,得到最终产品。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生产工艺参数。其次,测定不同时间下的硬度、咀嚼性和持水力,结合质构仪测得的样品弹性,比较不同时段下咸芯品质变化规律,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产品配方。最后,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工艺参数并进行验证实验,分别测定了各原料配比条件下咸芯坯和成品的各项理化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制备温度升高,成品硬度降低,咀嚼性增大,持水能力增加。

4 中式面点咸馅心制作工艺优化

4.1 咸馅中盐分含量对咸味形成有重要影响

当盐含量大于30%时,咸味素会发生明显变化。盐度越低其变化规律越明显,说明氯化钠越高效果越好。中式面点咸馅心中食盐的最佳添加量为1.5%左右,在此条件下可以制得口感良好的咸馅心产品。通过单因子实验研究了NaCl质量分数、盐渍时间以及温度等参数对咸味形成的影响规律,发现NaCl质量分数与咸滋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盐渍时间越长,咸味越淡,温度升高会降低咸味强度,水分浓度增加可提高咸味程度。此外,盐渍过程中,NaCl质量分数越高,咸味越强。温度和盐渍时间均不是主要影响因素,其他条件基本不受影响,因此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选择[5]。

4.2 盐馅中含氮物质种类及浓度对成馅料咸涩味具有显著影响

在咸度较低的情况下,盐类对成菜中含氮量有显著提高作用,当盐馅中水含量为30%时,成菜易出现苦味,而当水分含量达到70%以上时,成菜会变得更加鲜美。含氮物是引起成菜滋味变化的主要成分之一,因此含氮物含量会对咸味产生显著影响。通过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成馅液中酸和碱的质量分数可知,随着温度升高,酸和碱均呈下降趋势,说明含氮物质参与了成菜形成过程。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碱和酸能使成菜风味变甜;相反,当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则使其呈现苦涩味。咸馅的pH值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Na+/Ca2+-ATP酶活性先增后降,说明在一定程度上Na+与Ca2++ATP酶共同催化了咸味发生。此外,成菜经高温处理后酸和碱都表现出明显上升趋势,且碱性上升速度快于酸性。通过比较不同盐度和温度下的成菜感官评定结果可见,低温有利于成菜口感的保持,但高温更容易导致成菜口味发生变化[6]。

4.3 腌制时间和温度是影响咸口味的最主要因素

中式面点咸馅在制作过程中,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其硬度先增大后减小,水分含量则相反,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减少。不同盐度条件下,咸馅硬度均表现出相同变化趋势,但当盐溶液浓度超过一定范围时,咸馅硬度明显减小。感官评分与盐水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盐水质量分数越大,咸馅风味越强;且盐对产品色泽、质地及气味等有重要影响,适当地加入氯化钠能改善产品外观。感官评分越高,越容易获得较好口感,越难得到满意品质。亚硝酸盐含量也呈类似变化,随盐溶液浓度的提高而下降,感官评分与食盐质量分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以传统咸味面点师为参照群体,将所获得的数学模式用于指导生产实际,结果表明该数学模拟预测精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可信度。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条件下腌制时间和温度对咸味形成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工艺参数组合。

5 结语

中式面点馅心制作工艺简单易学,操作方便,易于工业化生产。咸味是我国传统面食中一种独特而又重要的调味成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观念的改变,中式面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中式面点馅心生产具有原料来源广、价格低廉等优点。该产品不仅保持了中国传统食品风味,而且营养丰富,深受人们欢迎,还同时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中式面点馅心制作工艺既可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又能提高经济效益,是一项值得大力推广的技术。

猜你喜欢

馅心成菜面点
偷吃婆
面点的盘饰艺术研究
美味面点馅心特点和创新
涂梅玉 让创意面点活起来
随园食单—— 捶鸡
享受美味,吃“场面面点”
你知道老婆饼的来历吗
分析点心常用馅心的制作方法
“火候”是人与天的对话
面点制品中食源性过敏原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