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应该具体

2023-07-31谢南山黎英俊

中学历史教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学科历史

谢南山 黎英俊

2022年新课标广东历史卷是旧教材的收官之作,也是处于向新教材、新高考、新课标转变的一次考试,因此,研究2022年广东高考历史卷对于备考与新教材教学具有特殊的意义。笔者就该卷的开放题并结合平常的教学谈些不成熟的看法,敬请批评指正。

试题呈现如下:

(2022年广东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地中海示意图(略)

以“陆地之间”海而著称的地中海被冠以多种称呼:“伟大的海”“堕落的海”“智慧之海”“贸易之海”等,不同的称呼反映了人们对地中海历史的不同理解。

围绕历史上的地中海世界,选择某一称呼或者自拟一个称呼,并运用世界史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以称呼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从题目来看,事实上已按照高考评价体系进行考查,特别指向“四层”——高考考查内容。高考评价体系的“四层”指的是“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以下试从高考评价体系的“四层”来简析上述试题。

第一,指向核心价值。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核心价值其中一个指标。高考评价体系要求“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分析社会历史现象,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顺应改革发展潮流”[1]。该题的设问方式新颖,给出了对同一事物多种不同的解释方法。结合地图,根据文字材料,考生可对信息进行分解:对地中海的四种评价分别为“伟大的海”“堕落的海”“智慧之海”“贸易之海”,这可以从多个角度论述,因此,选择空间较大,符合开放试题的特征。此外,本题命题立意直接呼应了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中活动课的理念:放眼世界,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它要求考生要以唯物史观的视角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了解某一地区或国家的文明后,再深入思考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并认识到可以利用不同地域的文明及其智慧去解决人类命运面临共同的问题。

第二,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学科素养包括“学习掌握”“实践探索”“思维方法”3个一级指标,“学习掌握”是指学习者在面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进行有效输入、编码、储存各种形式的信息的综合品质。[2]该题以地图的形式切入,以地中海的不同称呼为立意,要求落实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重点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及历史解释等能力。总而言之,其考查了学生运用唯物史观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要求具备探究歷史问题的能力。

第三,指向关键能力。“关键能力是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3]其中关键能力包括“知识获取”“实践操作”“思维认知”三大能力群。从“知识获取能力群”来看,考题的材料图文相结合,考生阅读后可获取的信息:地中海是欧洲、非洲和亚洲大陆之间的一块海域,由北面的欧洲大陆、南面的非洲大陆和东面的亚洲大陆包围着,西面通过直布罗陀海峡与大西洋相连,是世界最大的陆间海。从“实践操作能力群”来看,考题考查了考生 “信息转化能力”“应用写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这就需要考生从前面获取已有的信息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重新进行“输出”。从“思维认知能力群”来看,从空间地图,时序角度来观察历史上的地中海,考题考查了考生形象能力、抽象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以及辩证思维能力等。

第四 ,指向必备知识。“必备知识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4]旧教材几个版本涉及地中海的知识均渗透在古希腊古罗马的知识点中,内容范围相对比较集中,但是容量比较小。从该题来看,图片材料相对直观,更像是改编自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9—12 页中的课文原图,但是,新教材涉及地中海的内容跨度比较大,信息比较详细丰富。这就考查考生是否掌握已有的知识,在熟悉的学习情境下探究新问题的能力。当然,必备知识与前面所述的关键能力一样,“是学科素养的基础支撑”。

从高考评价体系的“四层”来看,“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那么,在新教材、新高考、新课标背景下的一线教学,应该如何进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第一,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引领教学。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已深入一线教学,许多老师也已化为具体的行动。那么,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笔者认为应该充分挖掘教材的文本素材,大胆探索,小心求证。笔者在上选必2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时,仔细研读了学思之窗的内容,发现这是一则极佳的素材(中国北魏墓葬中出土的拜占庭帝国阿纳斯塔修斯一世时期(491—518)的金币)。

编者据此设计问题:“上述材料可以用于佐证什么历史现象?”对这个问题其实还可以把它细化,形成问题链:1.从上述材料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2.这些历史信息说明什么问题?3.这些问题又佐证了什么?笔者尝试引导学生从北魏、拜占庭帝国及东西双方交往三个角度去思考、阐述。当然,一定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这是历史学科素养养成的前提条件。第一,北魏墓地中出土金币数量众多,说明当时货币广泛使用,这佐证了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第二,从金币铸造时间来看,阿纳斯塔修斯一世时期拜占庭帝国的商业繁荣和对外交流的兴盛。第三,表明东西贸易通道的畅通和经贸交流的频繁。但也有疑问,有细心的学生发现并提出了异议,该金币表面光泽较亮,估计应该不是流通所用。于是,我再查资料,原来这是当时贵族把玩所用。那么,前面所得的佐证历史现象的结论还能不能成立?这就需要提供更可靠的文献史料或者与之相关的考古材料作为支撑,所谓孤证难立。

第二,以历史学科大概念统领教学。“历史学科大概念教学,是一种立足于学习迁移、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5]大概念不是平常所解释的一般性概念,其显著的特征是具有迁移性。笔者上选必2第8课《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时,以“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作为大概念。在帮助学生梳理完世界市场形成过程后,进一步反思,如何检测学生对这一大概念的理解情况?笔者结合卜正民《维米尔的帽子》一书,引用相应的名画,创设“陌生”情境。

设问:围绕上述油画,提取相关历史信息,选择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世界史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在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荷兰积极进行殖民扩张与海外贸易,商业贸易的繁荣促成了市民阶层财富的积累,也影响了人们的金钱观念。图1女子正用天平秤着珠宝的价值,精致的服装和珠宝都映射着中产家庭的生活趣味,并象征着中产阶级的迅速崛起。这反映了贸易在17世纪荷兰市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也折射出人们向往财富的思想观念。 随着全球航路的开辟,人们的地理知识更丰富,认识世界的视野更加开阔。西欧的海外殖民、商品的世界性流动、资本原始积累,都离不开地理知识的有效支撑。图2中埋首绘制地图的地理学家,折射出那个时代地理知识对加强全球联系的重要意义,而全球贸易的开展又丰富了人们的地理知识。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给17世纪的荷兰带来巨大影响,这些变化也悄然改变着荷兰市民的生活,并被画家敏锐地捕捉到。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绘画虽然是艺术作品,但其中透露的历史信息是帮助我们了解时代特征的重要窗口。

通过以上叙述,就理清了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的关系。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变革,包括贸易场所的扩大、贸易中心的转移等。商业贸易的发展,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增强的资本主义实力,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扩张。

第三,在备考过程中,注意宏观时代特征的同时,也应注意历史重大事件发生的细节,更应对历史重大事件多一份“理解”与“同情”。赶英超美的全称是“(钢铁产量)15年内赶上英国,20年内超过美国”,加在一起就是著名的“赶英超美”。以往在讲述到“赶英超美”这个口号并与之相关的“大跃进”历史事件时,往往偏重从结果出发,更多强调的是探索中的失误,认为“激情有余,理性不足”。但是历史事件的发生总是复杂的,不理清它的“前因”,就无法理解它的“后果”。新中国刚成立一年,就遭遇朝鲜半岛危机,被迫卷入朝鲜战争,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据中美双方面披露的材料,双方均损失惨重。美国在朝鲜战争的花费仅次于它在二战中的耗费。[6]这场战争使中国领导人深刻认识到:现代战争,落后的农业国家是无法对垒现代化工业强国。

朝鲜战争期间及随后几年,美国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东南亚国家及台湾国民党政权分别签署了同盟条约,组建了对中国和社会主义阵营的新月形包围圈,中国成为社会主义阵营在亚洲地区对抗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先锋和主力。

朝鲜战争逐渐走向停战之时,台湾海峡局势非但没有缓和,反倒更加严峻了。1954年9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大规模炮击金门,蒋介石当即發炮还击,第一次台海危机拉开序幕。12月2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与台湾代表叶公超正式签订《共同防御条约》。12月8日,周恩来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台《共同防御条约》。1955年8月1日,中美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开始,第一次台海危机宣告结束。危机刚刚过去,中国领导人便明确提出赶超美国的想法。1955年秋,毛泽东对一些工厂和企业的领导人讲:“我们的目标是要赶上美国,并且要超过美国。美国只有一亿多人口,我国有六亿多人口,我们应该赶上美国……哪一天赶上美国,我们才吐一口气。现在我们不像样子嘛,要受人欺负。”次年,毛泽东在与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举行会谈时又指出:“现在,我们是弱国,不是强国。美国怕苏联,但是不怕我们,它知道我们的底子。中国是一个大国,但不是一个强国,因为我们什么也没有,只有六亿人口。人家看我们不起,而且他们手里还有一个大东西,叫做原子弹。我们连一个小的都没有。”[7]综上所述,朝鲜战争与台海危机,跟美国与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在亚洲冷战密切相关。这样就明白:为什么从1956年中共八大已正确分析国内矛盾的情况下,1957年起反右派斗争扩大化,1958年中共中央会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接着在全国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赶英超美”的前因,就会多一份理解,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同情之理解,理解之同情。”当然,从结果来看,应该是给予否定。

【注释】

[1][2][3][4]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第16、18—19、23、26页。

[5]邹樱:《历史学科大概念教学策略——以大概念教学课例<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例》,《中学历史教学》2022年第9期,第20页。

[6][7]沈志华主编:《冷战国际史二十四讲》,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8年,第126、211页。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学科历史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新历史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