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形象视域下主流媒体“双碳”议题国际传播研究

2023-07-27王竹君赵凤玲

新闻爱好者 2023年6期
关键词:国家形象国际传播社交媒体

王竹君 赵凤玲

【摘要】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应对气候变化。中国主流媒体CGTN在YouTube上对此议题的国际传播以共享叙事构建负责任大国形象,以专业化的表达呈现信守承诺大国形象,以多模态话语呈现绿色中国的形象。为进一步提升传播效果,此议题的传播可以挖掘减碳实例,构建可信的中国形象;增加民间视角,构建可爱的中国形象;拓展表达维度,构建可敬的中国形象。

【关键词】“双碳”;社交媒体;国际传播;国家形象

当前,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的共同挑战,其所带来的影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安全。20世纪70年代,国际社会已意识到全球变暖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并达成共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在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世界人民也深切感受到了全球变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应对气候变化,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措施和行动,不断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成为应對气候变化的重要参与者和引领者。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将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此目标一经提出便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赏,并且带动日韩等多个国家相继宣布碳中和目标。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1],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雄心和担当。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双碳”总部署和总目标,将其纳入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双碳”议题的传播是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双碳”议题的国际传播能够使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担当、决心和行动,向世界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中国学者对“双碳”议题及其所属的气候变化议题传播的关注由来已久,对其国内外的传播现状、挑战以及策略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研究。

中国学者对“双碳”议题国际传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外社交媒体传播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传播策略上。在“双碳”议题国际传播的既往研究中,中国学者主要从社交媒体平台上传播主体“他塑”角度出发,评估其立场,并做出传播策略的建议,但当前研究尚未从中国主流媒体对于“双碳”议题的传播实践以及对中国形象建构的“自塑”角度进行研究。目前,中国的主流媒体已积累了较丰富的国际传播实践,从该角度出发评估其传播以及其所构建的国家形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因此,本文基于CGTN在YouTube上的“双碳”议题传播实践,意欲探究“双碳”议题的国际传播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双碳”议题的国际传播构建出怎样的中国形象?

二、“双碳”议题国际传播特点及国家形象建构

YouTube是谷歌旗下的视频社交平台,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视频媒体海外平台之一。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当前利用YouTube平台进行国际传播,其在此平台上共计有291万订阅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本文以YouTube上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CGTN发布的“双碳”议题相关视频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主流媒体对“双碳”议题的国际传播以及对国家形象的建构。

本文以“碳中和”(carbon neutral)、“碳达峰”(emission peak)为关键词在YouTube平台CGTN账号内进行检索,对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CGTN在YouTube平台上有关中国“双碳”目标的视频进行统计,筛去与“双碳”议题相关性较弱的视频,共得到245条相关视频,其中在CGTN账号下的视频为197条。

本文采用主题聚类模型对视频进行内容分析,结合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下的议题框架和CGTN视频的实际情况,总结出CGTN在YouTube上视频的六大框架。第一类为中国减碳目标框架,主要聚焦“双碳”目标的新闻报道以及目标解读,共有23个视频,占比为11.7%;第二类为中国减碳方案框架,主要关注方案探讨、实施的困难和挑战,共有29个视频,占比为14.7%;第三类为中国减碳实践框架,聚焦中国具体的减碳实践案例,比如北京冬奥会、碳交易市场,此类视频数量最多,为70个,占比高达35.5%;第四类为气候变化现状框架,主要阐释气候变化的成因、后果,共有9个视频,占比为4.6%;第五类为减碳方法手段框架,主要关注清洁能源、绿色金融等具体的减碳措施,共有31个视频,占比为15.7%;第六类为国际合作框架,主要报道博鳌亚洲论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等国际性会议,共有35个视频,占比为17.8%。通过对视频主题及内容的分析,CGTN在YouTube上的“双碳”议题相关视频主要呈现出共享叙事、专业化以及多模态的特点,而此特点构建出负责任大国、信守承诺大国和绿色中国的形象。

(一)共享叙事构建负责任大国形象

气候变化事关全人类的生存发展,世界人民同处在气候变化的危机之下,因此气候变化议题更容易获得国际受众的认同。然而,面对中国的“双碳”目标报道,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立场的国际受众对此议题的理解不同,这就需要根据国际受众的接受习惯和思维模式,用传播对象易于接受、易于理解的逻辑来进行传播。因此,CGTN采取了共享叙事的策略。例如,在解读中国的“双碳”目标时,CGTN采用了“What are the challenges China would face in achieving carbon neutrality by 2060?”(《中国碳中和进程中面临的挑战是什么?》)的标题,回应国际受众对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疑问。此视频同时指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努力同其他国家一道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在气候变化危机的共通语境下,低碳技术创新和实践更易融通人类共同情感,因此低碳技术和实践类视频最受关注。

CGTN的“双碳”视频通过描述气候变化的危急性,呼吁世界人民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同时站在国际受众的视角解读中国的“双碳”目标,为之答疑解惑,使受众能够真正了解中国的“双碳”目标、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和贡献,从而构建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二)专业化表达呈现信守承诺大国形象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因而,“双碳”议题覆盖广泛,涉及经济、科技、能源、国际合作、居民观念等问题,由于对各领域问题的解读需要专业的视角,CGTN“双碳”议题的报道也因此呈现出专业化的特点。在YouTube的197个“双碳”议题视频中,有93个邀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访谈,占比高达47.2%。专家学者分别从气候变化现状、技术创新、绿色金融、可替代能源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解读中国的“双碳”目标。在“2022 Green Olympics”(《2022绿色奥运》)视频中,CGTN邀请了2022北京冬奥场馆设计师郑方,对场馆绿色节能的设计理念、绿色科技和绿色能源进行介绍,阐释了冬奥会“碳中和”样板的引领和示范作用。通过对“双碳”议题广泛深入的探讨,专家学者给受众呈现出专业的视角,增加了“双碳”议题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同时,专家学者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对中国气候变化目标策略进行分析和解读,更易唤起受众的认同感,进而提升“双碳”议题的传播效果。

在对“双碳”议题专业化的呈现下,国际受众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为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不断推动金融市场、技术平台、能源产业等领域的变革,从而构建信守承诺的大国形象。

(三)多模态话语展现绿色中国的形象

在社交媒体的视频平台,多模态话语传播已经成为主流。多模态话语(multimodal discourse)是一种融合了文字、声音、形象、动作等多种交流模态来传递信息的语篇。在视频平台的国际传播中,多模态话语以更加直观、生动、表现力强和易于理解的方式向受众传递信息,成为被广泛采用的表达方式。CGTN在YouTube上的视频同样属于多模态话语,其“双碳”议题视频在展现中国减碳成就的同时,也通过影像、解说展现了中国良好的生态环境。最具代表性的是“A Low-carbon China”(《低碳中国》)微纪录片,其中包括“Shared Destiny”(《命运共同体》)、“The Road to New Energy”(《新能源之路》)、“A Green Life”(《绿色生活》)。此纪录片以中国绿色低碳发展进程为主线,讲述了中国的绿色发展理念、能源转型之路和环境治理实践。其中“The Road to New Energy”(《新能源之路》)聚焦中国的能源转型,视频解说介绍风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能源,同时画面展现了中国的绿水青山,解说话语与视频画面相得益彰,展现出中国能源转型之后良好的生态环境。“A Green Life”(《绿色生活》)讲述了中国农民在内蒙古治沙的故事。在环境治理之前,当地环境恶劣,沙尘暴后会出现沙尘封门的情况,因此被迫进行生态移民。而历经18年的植树造林,当地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沙漠最终变成森林。视频解说介绍当地森林覆盖率从6.8%上升到37.9%,绿色森林草原的画面同步切入,展现了人工构建的“绿色长城”。

CGTN对“双碳”议题多模态的表达在展现中国减碳成就的同时,通过画面、文字、图片和声音等多模态组合,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中国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构建了绿色中国的形象。

三、“双碳”议题国际传播的相关建议

(一)挖掘减碳实例,构建可信的中国形象

可信的中国形象在于展现负责任、讲信用的大国形象。在“双碳”议题的传播中,主流媒体可以使用事实数据、真实案例展现中国按照路线图不断推进“双碳”目标进程,以此来呈现可信的中国形象。当前已有实践采取共享叙事的策略回答受众关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当前实践来看,依托具体实践案例的视频传播效果较好,比如北京冬奥会的减碳创新和实践、新疆塔里木零碳沙漠公路、甘肃八步沙三代农民治理沙漠等案例。因此,可以继续深入挖掘减碳案例,丰富视频呈现内容。首先,挖掘地方和企业的减碳实践。在中国“双碳”目标的指引下,中国地方和企业也纷纷提出各自的减碳目标,承担起碳达峰碳中和的责任,比如中国的科技企业华为和新能源汽车公司比亚迪的减碳目标和实践。其次,继续宣传减碳技术创新案例。为实现“双碳”目标,中国政府和企业不断进行减碳技术创新,如低碳建筑、大数据碳排放检测、区块链支撑绿色电力交易等,展现中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切实行动和努力,构建可信的中国形象。

(二)增加民间视角,构建可爱的中国形象

增加“双碳”议题的民间视角有助于构建可爱的中国形象。当前,CGTN“双碳”议题的视频多为官方叙事和专家视角,呈现出主流媒体的严肃性,而在主流媒体权威叙事中增加民间叙事,“通过平民化叙事来阐释小人物的大情怀的叙事方法更能够消减主流媒体权威话语的严肃性,增强其亲和力”[3],以传播吸引力获得国际关注。首先,探索中国减碳案例背后的动人故事。中国为达成“双碳”目标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不断取得成就,而成就的背后也在于个体不断的坚持和探索。以故事来讲述中国的减碳案例,以个体来折射中国为减碳所付出的努力,从而透视中国的减碳成就,此种报道更加生动也更容易为国外受众所接受。其次,增加中国民众的减碳实践传播。在中国“双碳”目标的号召及推动下,中国民众也积极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比如目前兴起的二手物品交易、“零生活垃圾”、“不买年”等生活理念及低碳生活行动。中国民众对自身生活所做出的低碳改变更易同海外受众产生共情,因而能够提高传播效率。民间视角能够向国际受众展现中国民众的低碳生活、理念和努力,展现中国自上而下低碳行动的氛围,呈现可爱的中国形象。

(三)拓展表达维度,构建可敬的中国形象

中国提出的“双碳”目标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重承诺。CGTN对“双碳”议题多维度的表达,能够使国际受众深层次理解中国的“双碳”目标,了解其对全球发展的意义,因而有助于构建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首先,增加历史视野。西方媒体对于中国“双碳”目标的报道还存在忽视中国减碳实践和努力等问题。对此,除了直接反驳回应,还可以在此议题的叙述中增加历史视野。中国“双碳”目标的提出有其深厚的渊源,经历了生态理念起源、目标设定、创新探索、努力落实的過程,以此来呈现“双碳”议题有利于改变西方的刻板成见。其次,直面现实问题和挑战。当前CGTN对于中国减碳实践的报道以成就为主,但在其推行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因此,此议题的传播不能仅偏向方案和成绩,也要正视其所遇到的困难以及存在的问题。增加问题和挑战维度的表达,能够提升“双碳”议题的客观性和全面性,使国际受众全方位了解中国的减碳进程,从而使其更好地了解中国“双碳”故事。

四、结语

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CGTN作为我国国际传播的主流媒体,主动设置“双碳”议题,并且根据此议题的特点,注重融通人类共同情感,运用专业及多模态话语进行传播,展现出负责任大国、信守承诺大国和绿色中国的形象。此外,CGTN也应根据国际国内在此议题上的变化发展,通过多视角、多维度的表达,传播中国“双碳”故事,持续不断地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以确保“双碳”议题话语的热度、持续度和感召力,向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参考文献:

[1]如何稳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N].经济日报,2022-08-29(1).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4).

[3]江素珍.主流媒体短视频中的国家形象研究[J].智媒时代,2022(10):35-39.

(王竹君为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赵凤玲为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编校:郑艳

猜你喜欢

国家形象国际传播社交媒体
试论中国主流媒体重大事件报道的国家形象传播策略
新形势下国家形象塑造及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国家形象“加分”
知识零售变现模式的问题与思考
新媒体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搭车思维”的应用
全球化与国际传播:媒体与公民的世界性互动
基于社交媒体的广告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大学生社交媒体的使用特征、传播趋向及其对高校传播生态的挑战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
“双微时代”的危机传播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