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少数民族地区高中生美术鉴赏能力培养
2023-07-21吴明星
吴明星
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程,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学校提高美术教育水平的重要学科。少数民族地区具有特色的本土文化,蕴藏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将其引入高中美术鉴赏课,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范围,有助于丰富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带给学生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少数民族地区高中生美术鉴赏能力的策略,以供参考。
一、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少数民族地区高中生美术鉴赏能力的策略
(一)创新授课方式
美术鉴赏是高中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落实美育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程。《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增加了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个学科核心素养,突出了美术课程的根本任务,深化了指导思想。在新课标要求下,少数民族地区高中美术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創新授课方式,丰富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水平。
以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为例,该课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三个类别: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笔者依据五大学科核心素养设计了不同环节,让学生分层次理解相关概念。在导入环节,笔者根据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图像识读”,让全班学生在九人图中找人物,培养学生快速识图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美术作品构成的基本要素时,学生对大部分要素都能理解,但是对“肌理”这一概念较为陌生,对此,笔者让学生做“左手摸脸、右手摸头发”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直观感受“肌理”。对于“具象美术”和“抽象美术”概念的学习,笔者根据核心素养“图像识读”和“审美判断”的要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教材中提炼相关概念,准确识别这两种美术作品。在讲解“意象美术”这一概念时,笔者根据核心素养“图像识读、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的要求,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平泥哨引导学生认识意象美术,介绍黄平泥哨的来源、造型特点、制作方法等。黄平泥哨采用贵州黄平特有的黄泥纯手工制作,其似像非像的造型刚好符合意象美术的特点。在介绍完毕后,笔者让学生将这种小泥塑用绘画方式表现出来。最后,笔者利用课件展示三种类型的作品,让学生根据画面判断其分别属于哪种类型,以提升学生的审美判断素养。
(二)将本土民族文化与美术鉴赏相结合
以笔者所在的贵州省黄平县为例,苗族人和革家人创造了灿烂的本土民族文化,蕴藏着丰富的美术教学资源。高中美术教师要善于发掘,寻找本土民族文化和美术鉴赏的结合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九课“各异的风土人情”为例,这节课的教学围绕“中国民间美术”这一主题展开,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民间美术植根于人民生活中、民间美术的主要类别、民间美术的独特艺术语言、民间美术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设计教学大纲时,笔者充分发掘本土民族文化,从本土民间美术入手,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在课堂导入环节,笔者将本土的黄平革家踩亲舞视频作为切入点,向学生简单介绍革家文化的起源,如在民间传说中革家人是后羿的后代。接着,笔者向学生展示了黄平革家蜡染图片,指导学生用深蓝色卡纸和白色颜料绘制革家风格图案,使学生理解其中的民族文化背景。最后,笔者引导学生了解了不同民族的蜡染作品。由此可见,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土民族文化与美术鉴赏有效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艺术特点,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三)将生活实际与美术鉴赏相结合
许多美术作品都来源于生活,真实的生活感受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增强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效果。在少数民族地区,每个家庭或多或少存有一些旧物,它们是特定时期的标志,承载着一个家庭或者一代人的记忆。高中美术教师利用这些旧物开展美术鉴赏教学,可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很少有参观博物馆的经历,他们对于博物馆的概念停留在书籍和影视作品中,因此在学习与文物相关的美术课程内容时比较吃力。教师将学生家中的旧物和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有效结合,将旧物中所承载的情感融入课程,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物美术作品的理解。
以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十四课“走进博物馆”为例,以往教师在教学该课时,通常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博物馆中的一些馆藏美术作品,并向学生讲解这些美术作品的价值和来源。但因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较少有参观博物馆的经历,他们在学习时难以理解课本中的内容。所以笔者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时,先安排学生在家中收集有纪念意义的旧物,与父母共同回忆该旧物承载的美好故事,再简单记录相关信息,如旧物名称、作用、意义、所承载的故事和对家庭的重要性等,并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通过分享旧物的背景故事,学生可以理解博物馆中美术作品的意义,它们与家中的旧物一样,承载着特定时期的厚重历史和一定的文化价值。在此基础上,笔者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资料,制订参观某个博物馆的计划。这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生活、美术作品和博物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发现生活与艺术的关系,从而理解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
二、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少数民族地区高中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思考
笔者基于个人教学经验,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有如下思考。
第一,丰富的本土民族文化资源是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合理开发、利用本土民族文化资源,可以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第二,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变革教学方法,从单一的教学方式转向多元教学方式。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本土民族文化着手,立足课本内容,合理开发教学资源,积极寻找它们与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结合点,丰富学生对本土民族文化的认知,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可本土民族
文化。
第三,教师要以提高学校美术教育水平和学生审美能力为己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入理解新课标要求,整体把握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结合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分层次、分阶段设计课程,将本土民族文化合理融入美术鉴赏课程,积极打造特色课程,做到以美育人,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审美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第四,教师要深入了解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转变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高中美术教师还应致力于学科改革,创新教学手段,深度开发、利用本土民族文化,积极探究本土民族文化与高中美术课程的结合点,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崇高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
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师将本土民族文化引入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积极性。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合理开发和利用本土民族文化,不断从生活中寻找美术鉴赏的切入点,让学生在美术鉴赏学习中感受艺术的魅力,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他们了解美、热爱美并能够创造美。
(作者单位:贵州省黄平民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