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干预方法预防病房内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效果

2023-07-20杨洋

婚育与健康 2023年13期
关键词:效应分析多重耐药菌抗菌药物

杨洋

【摘要】目的:探究與分析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干预方法预防病房内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21年1月—2023年1月的病房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实施了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干预方法前后分为干预前组(2021年1月—2022年1月)及干预后组(2022年2月—2023年1月),对比干预前后医护人员多重耐药菌防控行为转变问卷评分及医护人员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行为,对比干预前后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检出情况以及病原菌送检情况。结果:与干预前组相比,干预后组医护人员多重耐药菌防控行为转变问卷中知识得分、态度得分及行为得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组相比,干预后组医护人员所具有的多重耐药菌感染行为中开具医嘱、隔离安置、隔离标识、手卫生、知晓率、诊疗物品、污物处理、环境清消、防护用品以及合理应用抗生素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组相比,干预后组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院感发生率、重点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以及抗菌药物使用率均较低,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干预方法在病房内的应用可提高医护人员所掌握防控多重耐药菌的知识,改善预防感染行为,降低多重耐药菌发生率,同时也减少了抗菌药物的过度应用。

【关键词】失效模式;效应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抗菌药物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intervention methods on prevention of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 infection in ward

YANG Yang

Department of Infectio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04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intervention methods in preventing infection of 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 in ward.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in the ward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1 to January 2023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pre-intervention group (from January 2021 to January 2022) andthe postintervention group (from February 2022 to January 2023) according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intervention methods.The questionnaire scores of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 prevention and control behavior changesof medical staff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as well as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behavior of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as well as the infection status,detection status and pathogen testing status of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Results:The knowledge scores,attitude scores and behavior scores of the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 prevention and control behavior change questionnaire for medical staff in the post-interven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pre-intervention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mpared with the pre-intervention group,the scores for the infection behavior of 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 among medical staff in terms of prescribing medical advice,isolation placement,isolation signs,hand hygiene,awareness rate,diagnostic and treatment items,sewage treatment,environmental cleaning,protective equipment and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were higher in the postintervention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mpared with the pre-intervention group,the incidence of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 infection,the incid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the detection rate of key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 and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antibiotics were all lower in the post-intervention group,and the etiological examination rate was higher before the use of antibiotics,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intervention methods in the ward can improve the knowledge of medical staff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improve the behavior of infection prevention,reduce the incidence of 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and reduce the overuse of antibiotics.

【Key?Words】Failure mode; Effect analysis;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 Infection; Antibacterial drug

多重耐药菌主要指的是一种对3类或者3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耐药的微生物,并不包含对同一类的3种抗菌药物耐药的微生物。研究资料显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病死率,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增加治疗所花费用,感染诊断以及治疗费用也会相对增加,采用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也会提升,被称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传播源[1]。早在2011年原卫生部就出台了关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中有关标准,并为医疗机构内预防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提供可靠的对策[2]。有临床资料显示,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多重耐药菌预防及控制对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干预(FMEA)作为一种具有前瞻性的风险评估方法,最早被美国医疗机构联合评审委员会(JCAHO)推荐可用于医院内的安全风险评估,既往临床工作中可用于对医疗风险事件的评估,由此降低各类医疗风险事故的发生风险,但其是否能够预防多重耐药菌的感染仍然尚无定论[4]。现本次研究就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干预方法预防病房内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21年1月—2023年1月的病房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实施了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干预方法前后分为干预前组(2021年1月—2022年1月)及干预后组(2022年2月—2023年1月)。在2021年1月—2023年1月之间共有医护人员21名参与本次研究,其中男5名,女16名,年龄20~28岁,平均年龄(24.21±2.34)岁,受教育程度均在大专及以上,工作年限1~5年,平均工作年限(2.46±0.45)年;干预前组共收治了564例患者,男298例,女266例,年龄25~56岁,平均年龄(38.14±6.10)岁;干预后组共收治了551例患者,男284例,女267例,年龄24~53岁,平均年龄(38.56±6.2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干预方法如下:(1)构建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干预团队:该团队由感染科8名护理人员组成,均按照《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5]当中的多重耐药菌防控过程的风险评估点进行分析,结合医院内的实际工作,通过采用头脑风暴法探讨病房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点以及注意事项,结合其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并参考相应的文献制定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失效调查量表。(2)风险分析:由风险评估小组对参与本次研究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要求其填写失效调查量表,对量表当中的风险发生后造成的严重度(S)、风险发生的可能性(O)、风险发生之前被发现的机会(D)等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的风险系数进行测评[6]。严重程度(S)及发生度(O)可按照风险系数从低风险到高风险进行划分,风险等级为1~5级,易侦测性(D)从非常容易被发现到难以被发现进行划分,风险等级为1~5级。(3)风险评价:按照优先风险指数(RPN)计算公式PRN=S×O×D,对RPN的平均值进行计算,RPN的得分在1~125分之间,得分越高,说明风险所造成的严重程度也就越高[7]。对总RPN值以及平均的RPN值进行计算,对计算值较高的患者引起更多的重视,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预先解决。(4)风险控制:结合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的特点共从中总结出30个问题,根据28法则选择其中RPN均值排名占整体排名前20%的风险因素进行重点的改进与研究。从本次研究当中筛选出6个高风险点,分别为多重耐药菌隔离措施较为单一、对患者使用过的床单位消毒不彻底、未能合理使用抗生素、部分医护人员对感染防控的意识较为薄弱、病原菌送检不够及时,对风险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干预对策,由此制定的干预对策依照PDCA循环管理方案展开,具体制定的对策如下:(1)计划(P):按照上述筛选出来的6个高风险点,针对风险点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预测计划实施后的效果[8]。(2)实施(D):对医护人员进行每月1次关于医院感染的总结,对其中存在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并对落实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制定的防控方案以及当前措施的不足,对各项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方案进行强化及弥补。(3)检查(C):由小组组长对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的防控工作进行检查,每月进行1次通报,检查内容包括上次防控措施的改善以及对多重耐药菌改善措施的知晓程度。(4)处理(A):对之前存在的问题继续进行整改,制定相应的措施,尽量避免同样问题的二次出现,进一步对多重耐药菌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改进及提升[9]。

1.3 观察指标

(1)采用本院自制的医护人员多重耐药菌防控行为转变问卷进行评价,评价项目包括了知识得分(26~78分)、态度得分(12~60分)、行为得分(0~140分),共3个部分,得分越高,多重耐药菌防控行为越强。(2)统计的医护人员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行为,包括开具医嘱、隔离安置、隔离标识、手卫生、知晓率、诊疗物品、污物处理、环境清消、防护用品以及合理应用抗生素,统计医护人员评分,每个项目满分为3分,3分为完全掌握,2分为基本掌握,1分为未掌握。(3)对比两组患者的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院感发生率、重点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抗菌药物使用率以及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檢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医护人员多重耐药菌防控行为问卷评分对比

与干预前组相比,干预后组医护人员多重耐药菌防控行为转变问卷中知识得分、态度得分及行为得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医护人员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行为评分对比

与干预前组相比,干预后组医护人员所具有的多重耐药菌感染行为中开具医嘱、隔离安置、隔离标识、手卫生、知晓率、诊疗物品、污物处理、环境清消、防护用品以及合理应用抗生素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检出情况以及病原菌送检情况对比

与干预前组相比,干预后组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院感发生率、重点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以及抗菌药物使用率均较低,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不断应用,病原菌已经开始呈现出了多重耐药的特性,医院内关于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源也开始增多,包括生物性以及非生物性传播源共两种形式。报道指出,部分住院患者身体机能较差,免疫功能降低,加之其他疾病的影响以及抗生素使用等情况,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多重耐药菌的感染风险,对疾病的治疗以及患者的预后均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也是当前临床工作中需要面临着的一类难题。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方法对避免多重耐药菌感染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FMEA模型作为一种新型的风险评估方法,早在2011年我国颁布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版)》中就针对感染较高风险的科室以及疾病感染控制情况进行了相关研究,并由此制定了相应的干预对策,并引起了相关临床工作者的充分重视。有研究资料显示,FMEA的应用能够有效地降低各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等发生风险,但其应用于多重耐药菌感染是否可获得临床优势仍然尚无定论。现本次研究将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干预方法预防病房内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效果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利用FMEA模型寻找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问题,针对其中存在的高风险点及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及解决;随后,采取科学的管理工具,最大程度地实现对多重耐药菌的防控工作;最后,通过采用PDCA循环管理,通过利用闭环式管理的观念,将尚未解决的问题带入到下一个循环当中,由此实现了持续质量改进的优势性。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利用该方法结合本院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以下六个高风险点,分别为多重耐药菌隔离措施较为单一、对患者使用过的床单位消毒不彻底、未能合理使用抗生素、部分医护人员对感染防控的意识较为薄弱、病原菌送检不够及时,在对其真实原因进行分析后,制定了具体的改进措施,获得了可靠的干预效果。结果显示,构建并制定了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干预方法后,医护人员多重耐药菌防控行为转变认知评分、医护人员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行为评分等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同时,与干预前组相比,干预后组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院感发生率、重点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以及抗菌药物使用率均较低,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较高,与既往研究报道基本一致。结果证实了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干预方法在病房内的应用能够通过利用FMEA与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发挥较强的预防院内感染的作用,与传统干预方法相比能够切实地发现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应用价值也相对较高。

综上所述,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干预方法在病房内的应用可提高医护人员所掌握防控多重耐药菌的知识,改善预防感染行为,降低多重耐药菌发生率,同时也减少了抗菌药物的过度应用。不过该干预方法的应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对参与的医护人员要求较高,具有一定的FMEA相关知识等,能够客观对风险事件进行评价等,由此避免对评估结果带来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力红,赵霞.我国医疗机构多重耐药菌防控的管理要求与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9,19(8):1135-1138.

[2] 蔡虻,刘聚源,邹琪.护理在防控多重耐药菌的独特作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9,19(8):1126-1129.

[3] 黄勋,邓子德,倪语星,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14(1):1-9.

[4] 王旭霞,张海娇,田弢,等.基于5M1E分析法的护理管理模式对ICU患者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29):3990-3993.

[5] 刘玲玲,黄燕林,杨玉颖,等.基于行为阶段转变理论对腹膜透析患者实施容量管理的效果[J].护理学杂志,2019,34(13):48-51.

[6] 康凤英,贺建霞,石惠,等.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在初产妇母乳喂养指导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6):430-435.

[7] 邓媛媛,万琼,童一帆,等.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8,17(2):165-168.

[8] 乔甫,黄文治,宗志勇.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的意义与发展趋势[J].中国护理管理,2019,19(8):1129-1134.

[9] 温剑艺,覃铁和,王首红,等.ICU老年患者多重耐药菌主動筛查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药房,2018, 29(2):199-203.

猜你喜欢

效应分析多重耐药菌抗菌药物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肺炎危险因素的多中心调查
“营改增”税制改革的效应分析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我国医院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集束化干预措施在预防ICU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的应用分析
微量激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家电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效应分析
关于长三角经济增长方式与外资利用效应分析
基于信息管理平台优化多重耐药菌监测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