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初中数学校际集体备课的困境与出路
2023-07-17潘庆昕
潘庆昕
[摘 要]集團化办学为乡镇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有效路径。集团校际集体备课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个人智慧、集体智慧和网络资源的有效整合,缩短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以初中数学学科为例,校际集体备课还存在备课任务“拼盘式”、备课内容“照搬式”、备课研讨“走形式”的问题。设立机构明确职责,做好集团校际集体备课的规划与规范;加强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引领,提升教师设计教学的能力;探索集体备课有效模式,提高集体备课质效;创新集体备课评价激励方式,激活教师的内动力,有助于校际集体备课走出困境。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初中数学;校际集体备课,有效策略
集体备课是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开展集体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深度分析学情、制订学科课程规划,分工合作、集思广益、优化教学流程、形成共享资源、反馈教学实践效果的教研活动方式,它对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以及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乡镇小规模学校由于学生人数少,大部分学校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多数教师身兼数职,基本没有同年级的备课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问题不能及时解决。集团化办学为乡镇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有效路径,集体备课从校内走向校际,集团内学校之间打破了校际壁垒,将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组成新的教研共同体——集团集体备课组,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常态化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为乡镇小规模学校的教师提供了集体“磨课”的教研氛围,在促进乡镇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提升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在运行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笔者以初中数学学科为例,对集团化办学背景下校际集体备课问题及有效策略进行了探索。
一、集团校际集体备课的内涵、原则及价值
(一)集团校际集体备课的内涵及原则
1.内涵
集团校际集体备课是以集团集体备课组为单位开展的,集团备课组由集团内各学校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组成,遴选优秀的备课组长或骨干教师为集团校际备课组组长,组织集团内教师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集体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深度分析学情,制订学科课程规划、分解备课任务、集体研讨形成共享“通案”、学校个体实施反馈实践效果、教学资源校本化的系列教学活动。
2.原则
(1)合作性原则
各集团校同年级、同学科教师通过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形成集体备课的长效机制,发挥校际备课团队的集体智慧,开发、设计、研磨、多次修订,形成集体备课“通案”,实现城乡优势互补和集团内资源共享,提高集团内青年教师和薄弱教师的备课质量,拓宽教师上课的思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探究性原则
教师要以研究的心态参与集体备课,要把集体备课当作研究理念、课标、教材、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交流活动,用前沿理念指导集团集体备课,改变教教材的旧教学观,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深度解析教材编写意图,从学生的学习生长点入手,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提高教学设计的能力,探索符合新课改理念和学科特色的教学策略。
(3)系统性原则
着眼《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的最新理念要求,教学设计要突出单元整体性,集团集体备课要避免碎片化的课时集体备课,以大单元或章节为整体开展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包括单元教材分析、课时教案及配套课件、课时微课及单元作业等一系列配套资源,更全面、更系统地从整体上研究教材,注重单元课时任务的联系,从设计教学到设计反馈作业,从设计思路到设计资源,突出整体性和系统性。
(4) 校本化原则
集体备课可以集优质智慧及资源于一体,但是每所学校的学生学情不一样、每位教师也有自己的教学风格,要注意因材施教,集团校际集体备课形成“通案”后,各学校再使用时要再次开展校级讨论、个性化修改,在实践使用后反思修改,形成校本化的集体备课资源。
(二)集团校际集体备课的价值
1.为集团内乡镇小规模学校教师提供交流平台
乡村小规模学校各年级多数没有平行班,因此,同年级学科教师没有备课组可以参加活动,长期自我封闭、闭门造车使得城乡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能力有较大的差距,多数乡村教师的课堂教学存在碎、散、浅的问题,各类培训虽然也为乡村教师搭建了理论学习的平台,但是将具体的理论如何转变为教学行为、转化为优秀的教学设计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效率仍然是乡村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乡村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促进因素之一。集团备课组的搭建使乡镇小规模学校的教师有了团体归属感,基于同年级教学的问题研究使大家有了共研的话题,网络集体备课打破距离、时间、空间的局限,使地处不同的教师“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成为现实,使常态化集体备课在不同的校际实现。
2.提升教师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是教师落实课程标准、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能力,也是教师专业素养高低的关键表现,城乡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学情的把握以及教学的设计能力参差不齐、差别较大。以当前《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的变化为例,初中数学内容看似在教学的结构和内容上没有多大的变化,但是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课标明确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更加注重了数学学科本质与内容间的联系。在课标的教学建议中,也明确提出教师要开展大单元教学,基于单元整体进行教学设计,要开展跨学科的开放型的综合实践活动,这些变化对教师都是较大挑战,如何理解课程标准,如何深度的解读教材,如何深度分析学情,如何基于教材的编写意图去设计教学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而集团校际集体备课组集合了整个集团同年级的教师,在这支队伍中不乏集团内优质学校的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大家在常态化的集团校际集体备课活动中,围绕主题活动进行集体备课研讨,从教学的实践角度去落实新课改的理念,再思维碰撞,提升教学设计能力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3.提高課堂教学效益的同时促进集团教学质量优质均衡发展
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注重以双基教学为主,忽略数学思想方法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样的教学素材,教师理念的不同其教学设计也不同,教学效果更是相差甚远。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存在“遛教材、遛课件”现象,没有教学设计的意识,照搬一些下载的课件进行教学,一些低效的课堂教学还存在“浅、碎、少”的现象,没有明晰的教学目标,不能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更没有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而集体备课的核心目标就是如何优化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最高,因此,大家集思广益、深度挖掘教材、探讨数学学科知识的本质及联系,根据学生的经验生长点、矛盾点、疑惑点、难点设计教学,形成优质高效的集体备课教案,从而给一些教学水平低、教学经验不丰富的教师一个很好的教学资源,借鉴优秀集体备课教案的教学成果,直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缩短了一些年轻教师、薄弱教师的成长周期 ,从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促进集团教学质量优质均衡发展。
4.形成校本化的优质电子教案资源
在信息化发展迅速的今天,教师备课的形式也发生了转变,电子教案已经成为各学校教师减轻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益的一种重要教学资源,许多学校已经不再使用手写教案,使用电子教案进行教学。但是网络上的教学设计及课件等资源水平参差不齐,不一定是最优化的,也不一定符合学生的学情,为避免教师直接“拿来主义”,许多学校也明确规定教师使用的电子教案必须是经过集体备课后的电子教案,在个体备课的基础上,通过集体商议、修改讨论后形成供教师使用的“通案”,在“通案”进行教学实践后,再一次集体反馈修改,最后形成教学“优案”,教学“优案”再通过集团内历届教师不断修改,不断优化,形成集团学校的校本教案集,优秀的校本教案资源给乡镇小规模学校的教师提供了学习的范本,也使教师减轻工作负担,促使备课与上课一体化。
二、集团校际集体备课的现实困境
集团内的集体备课已经成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形式,但由于集团内各学校教师对集体备课的认识不到位,集团内校际集体备课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集团内的校际集体备课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备课任务“拼盘式”
集团校际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由于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一般会在寒暑假放假前进行集体备课任务分配,由各学校的骨干教师承担相应的备课任务,从而形成集体备课的“初案”,开学后在“初案”的基础上再开展相应的集团校际集体备课活动,进行讨论修改,进一步优化教案形成教学“通案”,属于“先备后研”。在当前新课改的理念下,新课标明确强调教材设计的结构化,强调基于单元整体进行教学设计,但固有的集体备课方式是教师先分配任务个体备课然后再集中讨论,在备课之前没有对单元教材进行整体分析和规划,教师由于经验不同会产生理解偏差,导致课时教案之间承接不够紧密,就课备课,忽略整体性和关联性,另外,由于集体备课没有一个统一的备课模板或流程的细节要求,教师的教案呈现五花八门的教学流程及表述方式,因此,校际的集体备课活动开展一定要“先研后备”,先规划后分配,先统一后实施。
(二)备课内容“照搬式”
骨干教师一般有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对教材有独到的理解,有一定的教学风格,因此集体备课的任务一般会由骨干教师来完成,希望他们的优秀的教学设计能够成为集体备课的“引子”,为大家提供集体备课的思路。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骨干教师对集体备课的认识不足,集团校际集体备课缺乏相应的激励评价机制,再加上数学电子备课需要编辑大量的符号、公式、图形,将耗费教师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有些教师把集体备课只是作为任务来完成,照搬网络上的教案资源或将网络上的教案资源进行简单的拼凑,缺乏像上“公开课”那样的设计思考,没有进行真正的高效教学设计,没有将骨干教师的经验转化为学习的资源。
(三)备课研讨“走形式”
集团校际集体备课成员涉及各学校教师,由于备课场地和时间受限,不能像本校教师在一个办公室随时交流讨论教学中的问题,因此,集体备课效果大打折扣;一些主备教师在备课时没有用心备课,多为参照网络资源,因此在说课的环节,更多的是照案宣科,缺乏对设计意图、设计思路的深度解读,参与教师也没有认真研读教案“初案”稿,跨校集体备课活动开展中,一些青年教师和乡镇教师基本处于倾听状态,少有发言,即便大家提出来的意见,也是隔靴搔痒并不能触及教学设计的本质问题,例如,教学目标为什么这样制定?数学素养目标如何细化表述?如何基于教学目标、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分析,准确确立重难点进行教学设计?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等。校际开展集体备课只是念念稿子说说课,听听发言记记笔记,不能基于当前的一些前沿理念进行探讨。有些教师的集体备课教案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上课和教案两张皮,教学“通案”在教师实践使用后也没有对教学设计进行课后研讨完善,集团校际集体备课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三、提升集团校际集体备课质效的策略
集团校际集体备课是优化教学设计、提升学校薄弱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但由于集团领导在组织评价层面重视不够、制度不够健全、教师课程开发意识淡薄、优化教学设计的水平有限,导致集体备课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集团化背景下校际集体备课需要多方合作发力,提高备课质效。
(一)设立机构明确职责,做好集团校际集体备课的规划与规范
集团校际的集体备课需要各学校之间的交流联系,因此集团中心要成立集团校际集体备课领导小组,吸纳相应的学科教研员、集团中心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研主任为成员,明确各自的职责,负责指导、规划、监管、评价集团内的校际集体备课的各项工作 ;将各学校集体备课的组织由合作组织变为一体化管理组织,打破各学校之间的藩篱,建立各学科同年级之间的集团校际集体备课组,配强集体备课组长,负责计划、组织集团校际集体备课工作。集体校际集体备课领导小组要高度重视集团校际集体备课工作,认识到集体备课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和提升集团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制定集团校际集体备课的指导意见,对集团校际集体备课做整体规划,明确目标、规范流程,明晰组织机构,明确集体备课的形式、时间、频次及要求,制定并落实相关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监督,规范集体备课电子教案的使用,确保集团校际集体备课有序、规范、务实的开展。
(二)加强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引领,提升教师设计教学的能力
集体备课研讨浮于表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集体备课组长的专业能力不足、组织不力。因此集团校际集体备课活动需要学科教研员专业引领,指导集团学科备课组制定集体备课计划,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加强对教材分析、教学设计、作业设计等关键环节的研究,指导学校改变“先备后研”的方式,进行“先研后备”的尝试。例如,集团分配任务时各学校以章节为单位进行备课任务分配,集体备课采用备前研讨,对单元教材、学情进行分析,梳理单元内每个课时的地位、作用和联系,弄清单元教材的逻辑结构和前后关联性,分析单元教学关键点和素养落实点,估计学生的接受程度,找准教学关键点、生长点、模糊点,讨论如何对教材进行深、广、细、拓,群策群力,达成共识,进行相对统一,在此基础上制定单元规划,然后再分配任务,分别由备课组教师按照总体设计思路进行备课;为了凸显单元备课的完整性,集体备课项目应包括单元规划、课时教案、作业设计、课件、单元评价及微课等;在课时教案的制订上,为避免教师照搬教案或者备课环节流程各异,教研员要梳理课改实践经验中比较稳固的教学流程或者教学模式,形成集体备课的优质模板,明确备课要素,统一备课教学环节、格式、陈述方式等,让教师将课改经验的提炼与教学成果推广结合起来;针对教师教学设计能力不足的情况,教研员开展集体备课主题教研活动,指导教师如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指导教师如何将目标内容化、内容问题化、问题系列化,提高教师解读课标、教材及设计教学预案的能力,改变教师直接剪贴下载电子教案的“拿来主义”情况,倒逼教师思考和设计。
(三)探索集体备课有效模式,提高集体备课质效
集团校际的集体备课受各学校之间的地域、距离、时间的影响,集团校际的集体备课线下活动频次有限,活动效果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首先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线上线下结合的集体备课模式,例如,可以将百会维基应用于集体备课 ,采用网上协同备课的方式进行讨论修改,由主备教师发布教案初稿后,其他教师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线上改进批注,主备教师在采纳改进意见后进行再次修改。根据集体备课侧重点不同,可以每半月开展一次线下单元整体交流活动,每周开展一次线上集中讨论意见活动,每日随时开展线上教学困惑交流活动;关于集体备课的类型不可生搬硬套,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集体备课,例如,集体备课的类型可以是基于单元整体设计的“大集备”,也可以是基于打造某一节优课的“优集备”,还可以是每日问题交流的“微集备”,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从集中到分散,根据教师的需求采用多种方式开展,使集体备课成为教师常态化的研究形式;集体备课“通案”的使用上要注重因材施教,各学校教师在拿到“通案”后要根据学情进行二次集体备课和个性修改,确保优质教案符合学生学情;为避免校际集体备课实践形式化,集团要注重集体备课教案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整改,例如,可以采用校内或校际的“走班式”上课模式,由主备教师或者重点培养教师采用“一课三上”的方式到其他班级走班上课,即同一节课连续到三个班级上课,其他任课教师跟踪听课,每节课后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主讲教师根据整改意见不断调整教学设计再次上课实践,在不断反思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优质课教案。
(四)创新集体备课评价激励方式,激活教师的内动力
集团校际集体备课活动中,教师备课研讨的路径从校内走向校外、从分散走向集中、从线下走向线上,基于集体备课的共同愿景,集骨干教师智慧的优势,补乡镇小规模学校教师发展的短板 ,用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的小“支点”撬动整个集团的教学质量的优质均衡发展,而这一愿景的实现,需要发挥集团、学校等不同管理主体的作用,才能使集体备课工作路径畅通、执行有力,因此在集团集体备课的管理组织和教师集体备课的成果考核评价上,相应的主管部门要制定评价和激励措施,以评促效。相应管理部门在对集团教学工作视导评价时,要把集团集体备课的方案规划、制度完善、组织落实、评价管理等内容作为重点项目进行督导,促使集团做好顶层设计和效度评价,使得组织有保障、過程有管理,避免集体备课工作走形式;集团中心要加强对集团各年级、各学科集体备课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要把集体备课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来抓,建立集体备课常规检查制度,检查集体备课的计划、开展、成果及落实情况。定期召开集体备课组长例会,指导各备课组拟定切实可行的集体备课计划,对集体备课的时间、任务、方式进行相对统一,不断创新集体备课研讨、实践方法,加强对备课组长组织管理和教师教案设计效果的评价,例如,每学期开展集体备课团体赛活动,团体赛的内容以单元或者章节为单位,采用集体备课资料评审、备课组长总体汇报分析、随机抽定组员现场说课及评委提问答辩的方式进行比赛,以赛促研,促使集体备课活动从浅层交流走向深层合作,打造高质量的集体备课资源,在集团内推广使用。在集体备课“通案”的使用效果反馈上,各学校教师要对教案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评选集团优秀集体备课小组和优秀教案,选树典型,分步推进,整体提升集体备课的效果。
总之,集团校际集体备课有效策略,要有利于规范集团电子集体备课管理,使集体备课与教科研活动有效结合,使集团校际集体备课成为城乡教师合作、实践、创新的过程,调动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积极性,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努力构建高效课堂,促进集团内各学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朴昌虎.初中数学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24(05):37-39.
[2]刘晓玲.县域内校际集体备课操作策略探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5,29(03):51-53+56.
[3]滑梦荻.基于百会维基的网络集体备课方案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9,18(05):66-68.DOI:10.16735/j.cnki.jet.2019.05.024.
[4]谢霄男.教师集体备课的困境与出路[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40):63-65.
[5]高玉贤.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实践[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2(07):22-25.
(责任编辑: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