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校长流动制谨防三大不良倾向

2023-07-17陈铁汪小美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3年5期
关键词:教育均衡村小基础教育

陈铁 汪小美

[摘    要]教育均衡发展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教育发展战略目标,也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基本特征。校长流动制是促进教育均衡公平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一些地区实施后,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一些薄弱学校得到了快速改变。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有少数校长缺少服务精神,好大喜功,表现出大兴土木、阻断文脉、高高在上三大不良倾向。只有认清这些问题并有效防范与改正,才能使校长流动制发挥出更大和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教育均衡;公平;校长流动;基础教育;村小

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发展状况与校长的能力水平密切相关,一所优质的学校必定有一位出色的校长,一位优秀的校长能带出一所优质的学校。目前,优秀校长都相对比较集中,一所名校往往聚焦数位优秀校长,而一些薄弱学校,特别是乡村学校的校长管理能力与水平相对较弱,这也是导致办学水平差异的一大因素。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要求,党和国家不断出台促进教育均衡公平发展的重大政策与举措,校长流动轮岗制便是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

校长每两届流动一次,打破优秀校长期在一个学校工作的局面,让优秀校长到薄弱学校去改造出新局面,促进薄弱学校的发展。特别是给乡村学校带来新的学校管理理念与方法,带来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与策略,缩小学校之间的办学水平差距,提高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让家长乐意地把孩子送到附近学校就读,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就近入学问题,减少因孩子的上学问题给家庭带来的新困难,减少家长的教育焦虑,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教育生态。

校长流动制是一项利好政策,是推进教育均衡公平发展的重大举措,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喜人成绩,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还需校长从教育的大局出发,以大局观来认真对待自己的岗位流动,以社会的责任和党与国家的使命担当来迎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

一、谨防大兴土木

随着党和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增加,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加大了对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的改造工作,学校的破旧危房已经换成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学楼,学校的教学设备也按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得到配备,教室基本上都配备了现代化的智慧黑板,灯光也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大多数学校的操场已经实现了塑胶化,各种功能室也基本齐全,硬件与优质学校差距不大,校园绿化美化香化的差异性已经很小。在学校的硬件设施上已经基本达到了资源的均衡发展。

在校长的流动中,有些校长一到新学校,要办的第一件事不是提升内涵发展质量,而是大兴土木,一些还很新的文化布置、辅助用房等推倒重建。认为不大兴土木,就说明新任校长上任以后学校没有新变化,只有大兴土木才说明新校长给学校带来了新气象。少数个别领导也是这样看待新校长工作的,到一所新任校长的学校检查工作,看不到校容校貌的新变样,就认为校长到任后开展的工作还不到位,学校没有明显的变化,这也促使一些校长流动后一到任就大兴土木。有一所学校活动室刚布置好不久,新校长到任后不久就进行了调整,一些活动室进行调换,把原来刚布置好的东西都拆卸掉,重新布置,连里面的一些桌椅也新购置,确实有点劳民伤财。还曾听说,有城里的校长到农村学校去工作,到学校里看到绿化的树,品种不好,档次太低,把充满生机的一棵棵大树拔掉,重新栽上高格调的树木。绿化就是让校园充满生机,美化校园,给师生一种舒心的感觉,至于树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种树的位置要适宜,无论是何种树,要长成一棵大树不容易,樹大给人的感觉更好,更赏心悦目,给校园带来的生机更浓,大树对校园来说更好,更宝贵。曾有学校把校园里的百年老树,看成校园精神的象征,成为学校的重要景点,成为学校精神文化的标志。校长到一所新校就大搞物质建设,改变原来的布局,改变原有的校容,其实,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观念,是一种功利性的工作作风。本身还比较新的设施就废掉重建,这是在浪费国家的钱财,不管到什么学校工作都要坚持节俭,这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也是新时期国民的基本素养,更是领导应有的工作作风和观念。新校长一到任就大兴土木,反映出这些校长的虚荣心,一上任就搞外褂子面子工程,不是一名优秀校长应有的行为。也会让群众产生怀疑,新校长是否与一些老板有私下利益,新到一校就给人一种不好的印象,对以后开展工作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校长流动的目的是要改变一所学校,在硬件较好的情况下,要改变的是学校的内涵发展。先要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让每一位教师都激发出潜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曾有一位校长被调到一所薄弱学校云当校长,这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当地来说是比较差的,在县同类学校中属于末尾型的。这位校长到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与教师谈心,谈学校的一些情况,谈对学校未来的设想,询问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有的教师谈了一次,再谈第二次,通过交心使校长与教师拉近了距离,教师对新校长的第一印象就是校长平易近人,是一位可以信赖的校长。通过与教师的谈心,校长也了解到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上不去的主要原因,对症下药,采取了相应的对策。通过谈心获得了教师的信任,教师的工作积极调动起来了,学校有了活力和生机,教师也看到了学校良好发展的希望和前景,这所学校在这位校长的带领下,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大变了样,教育教学质量达到了县中上游水平。

二、谨防阻断文脉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一所没有文化的学校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学校,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而学校文化又是学校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的学校内涵精神的积淀,学校文化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几代学校人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渐形成。

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自建校起就设立的,它奠定了学校发展的基本思路,沿着这样的办学思想不断发展前行,形成了非常鲜明的优秀学校文化。一些百年名校基本都是在延续传承着学校的文化,使学校的文化底蕴越来越深厚。大学如此,一些有名的中学也是如此,一些优秀的小学也是如此,江苏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百年来秉承“一切为了孩子”的办学思念,不断创新发展,在这种理念中创造出了名扬海内外的“情境教育”理论与方法,成为本土最著名的教育理论,成为学校文化的核心。然而,有些校长每到一校,就重挂招牌,重打锣鼓重唱戏,把学校以前的校训换成新的东西,把学校原有的一点文化气息给掐灭。

有些从名校过来的校长,到了薄弱学校或乡村学校,认为这些学校本身没有学校文化,就把在原校里形成的学校文化搬过来。要知道,学校文化是搬不走的,移不过来的,学校文化是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形成的东西,有着本身特有的东西,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教职员工智慧的结晶。这不是说校长流动以后,不要注重学校文化的建设,学校文化建设当然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学校文化不是靠一些文化布置,一些宣传就能搞出来的,需要全体教师的参与。校长流动到一所新学校,要充分了解学校当地的民情,了解学校过去的办学理念与思想,了解学校已有学校文化。有些校长凭自己的个人爱好来塑造学校文化,这种做法不可取。有一位校长,本人喜爱戏剧,到了一新学校,这所学校原本的特色是书法,而且还搞得不错,学生都能写一手的好字,在当地也有了一定的影响,新校长到任后,立马就把办学特色的方向进行转向,把书法教育转变为戏剧教育,使已经形成了一程度的办学特色给灭了,重燃了办学特色之火。

民族文化需要一代又一代地进行传承、发展、弘扬与创新,学校文化也一样。学校文化建设有一个传承与发展的问题,在传承的基础上,也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就拿江苏通师二附来说,自建校以来已经换了几十任校长,但他们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不变,而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坚持这种理念下,不断改变着自己的方法与策略。为了孩子是他们的根本出发点,为了孩子的成长,为了孩子的学习,为了孩子的课堂,在李吉林老师的主持下,不断创新实践,创造出了“情境教育”。“情境教育”的思想、方法也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不断进行创新变化,使“情境教育”紧跟时代的步伐,始终成为教育的一面旗帜。

学校文化建设的与时俱进,不是一任校长一个样,校训不应随便换,办学理念不应随便变,有些学校的办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时,要对过去的办学理念做一些调整与改善,不能全盘否定,做到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与时俱进的变革。不可否认,名校、优秀学校有着深厚的学校文化底蕴,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东西,校长流动以后,要把这些优秀的学校文化融入薄弱学校的文化之中,促进这些学校的文化形成,提升学校的品味。特别是优秀学校的一些精神,要推广到薄弱学校里来,比如,优秀学校都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的精神、肯吃苦的精神等,校长活动之后,就要把这种精神带到新的学校,才能给学校带来新气象、新活力和新生机。

实行校长流动制以后,一般情况下,校长在一所学校任职两届,假如每到一校就重树学校的文化招牌,重挖坑重栽树,那么,以后的学校就难有学校文化,一所学校凭校长的两届任期,是不可能形成一个闪亮的学校文化的。校长每到一校之后,应把学校原有的文化之树培育好,促使它不断成长壮大,长成学校文化的大树,引领促进学校持久的良好发展,成为学校靓丽的名片。如果校长流动到薄弱学校以后,一切维持原状也是不行的,之所以成为薄弱学校一定存在着一些问题,学校的发展不好,学校文化建设肯定不能与时俱进,新任校长必须改变这些不良现状,在对学校既有的文化精神上進行传承、发展与创新,促使学校适应时代的发展,提升学校的办学活力。

三、谨防高高在上

校长是一校之长,在学校里他职位最高,是“凤头”。有些优秀学校的校长一到薄弱学校就摆出架子,摆出威风,认为我是名校出来的优秀人才,要比你们这些教师高出一大截,看不起薄弱学校的老师。在学校管理中,对教师布置工作时,时常带有命令的口气,使教师工作中心里不舒服,工作热情得不到提升。

团结是校长带出一所优秀学校的法宝。“团结就是力量。”这是永恒的真理。校长要时刻记住这句话。名校的校长在学校管理上确实有一套,否则也做不了名校的校长,当你来到新的学校,就要依靠新校的干部和教师,对学校其他领导的意见和建议虚心听,哪怕是对学校的发展没有多大价值的意见,也要认真听下来,不能拒之不听,直接断然拒绝就会疏远与同事之间的距离,最终的后果是离心离德,干部、教师不再提意见和建议,遇到问题也不出面,让你一人舞,工作也不出力,教师对工作能让则让,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下去绝对是不能改变学校面貌的。既然来到新学校,就要尽快融入学校的大家庭。每所学校都有实际情况,同一问题在不同学校里可能就需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校长来到一所新学校,要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才能办出成效。遇事商量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学校的一些重大事件一定要领导组讨论,过于重大的事件还要教代会讨论,既防止了工作中的失误,还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信任感。

再有名气的校长到了一所新学校,就是这所学校的一员,不能认为自己是名校的,教师是薄弱学校的,要放下身价,谦虚对待教师,赢得教师的尊重与信任,为很好地开展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有一位校长到一所薄弱学校任校长,第一次召开教师会议,就对教师讲以后一切都要听我的,要无理由服从,绝不允许不听不从。教师当时听了就不舒服,不少教师心理就对校长有了想法,感觉这位校长不可信赖。会后,校长巡视校园,看到教学楼前不清洁,学校没有清洁工,也没有专职后勤人员,校长就近叫了一位老师,让他把教学楼前打扫一下,他嘴上答应了,但到晚也没有打扫。从此以后,在工作中教师对校长的指令,时常发生抵触情况,在大会小会上经常对教师严肃批评,校长与教师的距离越来越远,在新校长的领导下学校也没有多大的新变化,也没有出现多大新气象。另一位校长截然不同,他到了一新校,对教师的态度和蔼,非常谦虚,在会上称是来向大家学习的,本人水平能力有限,以后的工作主要是依靠各位,希望各位对学校以后的发展提出自己建设的意见,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出来,本人一定认真对待,如果建议对学校有好处的就采纳,暂时不适合学校发展的建议,也会在工作中加以注意。对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更是以诚相待,拟订的学校工作思路,反复征求各个部门负责人的意见,还把一个教师的建议写进了工作计划当中,这位教师提出农村小学在开展劳动教育时,要依托农村,开展农耕教育,可以组织学生在田间实地参加劳动,学习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特点以及田间管理知识,学习农作物的耕作方法,了解时令节气与农作物的耕作关系等。还建议学校向农户承包一块地作为学生农田耕作试验田,把农耕教育作为学校的特色教育项目,逐渐打造学校的农耕文化。校长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觉得这个建议可行就采纳了,并列为学校的工作来实施。为了迎接开学工作检查,校长亲自整理功能室,打扫卫生,教师看到后,自觉地加入整理打扫队伍之中,在全体教师的积极工作下,校园打扫得干干净净,各室整理得井井有条。在新校长的带领下,学校的凝聚力得到了较大提升,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得到了激发,人人发挥主动性,主人翁精神得到很好的体现,各项工作开展得都非常顺利,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不断迎来新面貌。

校长流动是促进教育均衡公平发展的良策,是一件利民利国的大好事。每一位流动的校长要摆正心态,流动到薄弱学校是党的信任,是人民的期盼,是社会的责任。同时,在新的学校开展工作,要务实,消除功利,从学校实际出发,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激发出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薄弱学校得到快速发展,缩小学校之间的教育教学质量差异,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人民满意的学校。使校长流动处处开花,处处结果。

参考文献:

[1]齐颖,陈学军.“校长流动”工作观之变革[J].教学与管理,2019(04).

[2]陈铁,钱志海.坚持劳动育人,努力打造“农耕文化”[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21(17).

[3]孟繁华.“双减”背景下校长教师流动政策四效能[N].光明日报,2022-01-04.

(责任编辑:刘莹)

猜你喜欢

教育均衡村小基础教育
马鞍山市九村小学
强抓学校管理,提升农村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村小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教育均衡发展大环境下的高中语文“平等”教学
村小支持行动
——把关注点延伸到基础教育的“神经末梢”
村小消失后对农村文明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