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和创新创业思维培养的教学探讨
2023-07-17李煌徐伟王英豪
李煌 徐伟 王英豪
[摘 要]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举措,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则是高校教育的热门话题。“天然产物化学”作为化学、食品工程和药学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立足“天然产物化学”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实际,探究如何将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课程教学实践中,并重点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思维意识,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为建设一门传授知识体系—培养创新能力—塑造价值观念的“三位一体”的一流课程提供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课程思政;创新创业思维;天然产物化学
[基金项目] 2020年度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新医科视域下持续推进一流专业中药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FBJG20200024)
[作者简介] 李 煌(1984—),男,福建莆田人,医学博士,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天然产物化学研究;徐 伟(1975—),男,福建莆田人,医学博士,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王英豪(1979—),男,福建莆田人,医学博士,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授(通信作者),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药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16-0123-04[收稿日期] 2022-05-04
引言
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专业教育课程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1]。与此同时,众多高校纷纷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这些都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探究新的更加适应时代需要的教学方法。
当前,高校在校大学生以“00后”为主力军,他们思维活跃,但是容易在网络信息时代受到各种思想的冲击或诱导,因此如何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2-3],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思考。笔者作为中医药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天然产物化学”课程的一线教学工作者,始终在思考、在摸索、在实践。通过课堂教学,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教育—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三位一体”育人模式,以期为企业、行业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目前制约课程思政和创新创业思维培养的关键问题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制约了课程思政的充分发挥和创新创业思维的开拓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往往更加注重專业知识体系的连贯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有利于培养出具备宽厚基础知识的学生[4]。在该模式下,通常是以教师为中心,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将繁多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处于“填鸭式”的被动学习之中,学生缺少课堂学习的思考时间,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这种结果消磨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未能达到良好的育人目的。
部分高校所谓的“规范化”“标准化”的教学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如标准时间的课程进度表、标准的试卷模板、标准答案和评分细则、成绩考核评价方式等具体的教学管理文件和制度,扼杀了教师的教学创新性,不利于教师充分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知识掌握情况,灵活机动地因材施教,也不利于培养学生求新求变的思维能力,更多的只能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完成学期前设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5]。另外,以期末成绩和学业成绩为导向的学生考核评价模式,未能充分体现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这些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应进行适当的修正和完善[6],以符合当今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部分高校教师专业素质强,但课程思政能力和创新创业思维有待提高
近年来,随着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不断完善,高校专业教师队伍基本为博士研究生,普遍专业理论知识扎实、科研能力强,但也存在教学经历短、思维易受西方国家影响等问题,部分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和创新创业思维还有待提升[7]。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好教师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在教育改革发展中锻炼成长起来的[8]。因此,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教师,要接受、学习、践行课程思政的新理念,适用课程思政的新要求,积极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训等研修班和教学工作研讨会,不断提高自身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结合“天然产物化学”的课程特点,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创新创业题材,积极探索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
(三)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受多方诱惑,缺乏对专业的兴趣和好奇心
随着电子科技产品的丰富,网络、自媒体时代的到来,部分大学生意志薄弱,沉溺于网络世界中,对专业课程知识兴趣不高,在校期间对未来缺乏规划,导致其上课容易分心,热情不高,求知欲不强。原因主要有传统课程教学内容相对较为单调陈旧,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较少,部分实验性课程的教学内容多数为验证性实验,实验操作方法较为简单、固定,综合性、设计性和开放性的实验比例偏低。出于安全角度考虑,学生的课外实践环节非常薄弱,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无从谈起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和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
二、科学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有机融入思政元素,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课程思政是系统工程,其规划、建设和实施涉及各个教学环节[9]。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专业知识传授、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和正确的价值观引领三者有机融合,是对每一个教学工作者能力的考验。以“天然产物化学”课程为例(如表1所示),笔者在近十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首先教师在课程大纲的修订中要加入相应的思政元素,并融入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课程考核中。在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最终实现课程思政和专业知识的入耳、入脑、入心、入行。如笔者在进行《木脂素》章节授课时,提前布置学生分组以“中药五味子—有效成分—百赛诺”为关键词轴线,查阅资料,制作PPT。授课中随机抽取学生上台讲解,同组其余学生适当补充,最后教师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关键知识点。
(二)倡导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至今仍然具有借鉴学习的价值。笔者在“天然产物化学”教学过程中深有体会,首先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往往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散学生的思维。其次进行引导和归纳,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掌握专业知识点。同时,学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进行《黄酮类化合物》的课堂讲授前,笔者提出“大家是否知道鼠曲草?是否吃过鼠曲饼?”等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此时教师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抛出“鼠曲草—黄酮类成分—木犀草素”的知识点,并讲授黄酮类的概述结构分类等具体内容。在讲授黄酮类化合物(花青素)颜色的知识点时,笔者启发性地抛出问题:“是否可以考虑替换人工合成的染色剂呢?”在课后,就有学生探讨指甲油原料色素的创新创业项目。教师通过采用讨论式教学法,适当抛出启发性问题,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专业知识点,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达到育人的效果。
(三)丰富完善实验教学模式,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天然产物化学是一门实践能力很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扎实的动手操作能力[10]。目前的实验课较多为经典的验证性实验,缺乏趣味性。笔者所在院校为中医药类高校,我院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往年举办的“食品文化节”“药膳比赛”等品牌实践活动,由团委学生会独立组织,缺乏专业教师的参与,活动过程缺乏专业性和创新性,后期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食品相关专业的教师参与其中,不仅丰富了活动内容,还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课外实践活动相衔接,培养了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并获得了宝贵的创新创业经验。
(四)建立本科导师制,让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润物无声地提高课程思政成效
学院针对多数教师日常住在市区,课后与学生接触交流时间少的问题,建立了本科生导师制,每位教师负责带教10~15名本科生。一方面減轻了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通过专业教师的指导为本科生开辟了另一个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导师沟通交流,也可以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该制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兴趣,还锻炼了学生团队合作创新的精神。通过日常师生间近距离的接触,学生更加了解导师,常常以导师为学习榜样,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专业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笔者在本科生带教实习过程中,常常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遇到问题时学生先自行解决,教师定期进行答疑。
三、基于“天然产物化学”课程思政、创新创业取得的初步成效
笔者作为一线“天然产物化学”教师,一直在努力践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在实践训练中锻造专业品质,在潜移默化中立德树人。让人欣慰的是,通过近年来对课堂教学的改革探索,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优秀毕业生,有默默扎根基层,将中医药知识融入地方养殖扶贫的基层选调生袁同学;有刻苦钻研、服务地方三叶青产业的研究生方同学;有摸着石头过河、服务科技成果专业化的谢同学;有激情澎湃、以中医药为切入点创新创业的田同学;还有坚守药房一线、传承发展中医药院内制剂的廖同学。近年来,我院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大赛为突破口,以“专业教师+辅导员团队”为指导教师,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列为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融入培养全过程,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水平,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多个活动中获得好成绩。如2021年10月,我院《荒山里结出的“金葫芦”——抗癌神草三叶青的产业致富与乡村振兴引领者》荣获国赛银奖,这是我院创新创业项目连续三年闯入全国总决赛,充分展示了我院学生敢闯会创、书写青春梦想的创业风采和拼搏精神。
结语
“天然产物化学”与其他课程一样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功能,笔者一直在尝试将课程思政和创新创业更加有效地融合并融入课堂,深入学生的脑海。推进课程思政和创新创业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勤于思考、投入时间、付诸行动,更需要树立久久为功的思想。这是一项永恒的工作,也是一项值得一辈子努力践行的事业。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A/OL].(2020-06-01)[2022-04-0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64-69.
[3]彭曼麗,崔梦飞.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路径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2(1):1-4.
[4]王英龙,李红霞.课程思政对立德树人成效的影响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21(12):69-73.
[5]姚红,邓红彬.高校思政“金课”建设的机制保障及路径探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6):85-88.
[6]张耀荣.高校思政课学生学业考核评价的问题意识与考核策略[J].教育观察,2018,7(19):32-35+70.
[7]相晓兰,赵新生.多层次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0(27):43-45.
[8]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EB/OL].(2014-09-10)[2022-04-06].http://www.gov.cn/xinwen/2014-09/10/content_2747765.htm.
[9]卢小波.教师在专业课程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可行性探讨[J].轻工科技,2019,35(9):179-180.
[10]王欣,李金杰,高丽萍,等.食品专业“天然产物化学”课程教学方式的优化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0(29):262-263.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s a new measure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and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always been a hot topic in college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compulsory course in chemistry, food engineering and pharmacy, natural product chemistry should play a greater role in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atural product chemistry course and teaching practice,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o integrate the ideological elements into the teaching practice, focu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thinking consciousness, improve students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feelings, to provide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courses of teaching knowledge system-cultivating innovation ability-shaping values.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thinking and politics;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hought; natural product chemi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