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小学音乐教育的“减”与“增”
2023-06-28万紫晶
万紫晶
摘要:“双减”政策为义务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一环,小学音乐教育在“双减”背景下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为不折不扣落实“双减”政策,音乐教育应在课堂上做减法,实现单元化教学;同时也应该在课余负担上做减法,注重家校共同培养。除此之外,音乐教育应在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上做加法,真正提升课堂质量,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志趣,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奠定重要基础。
关键词:“双减”政策 音乐课堂 小学音乐教育
一、引言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开始正式实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①。”对于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育而言,探索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美育教育至关重要。
一方面,“双减”的根本目的在于减轻学生课内学业压力与课外辅导压力,着眼于学生长期的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另一方面,小学阶段是学生美育教育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一阶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以及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操是小学音乐教育的出发点与关键点。因此可以说,“双减”政策的提出,为传统的小学音乐教育赋予了更高的要求,即在以立德树人为重要教育任务的背景下,一线音乐教师要立足“双减”的政策要求与小学生的实际学情,深入研究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与音乐教材,进而以多元化的艺术课堂向学生展示歌曲中鲜活的人物形象、动容的家乡美景以及浓烈的爱国情感等。独特的音乐形式与音乐课堂,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艺术志趣,调节文化课程中的学业压力,还有助于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到求真、求善、求美的德育美育渗透,进一步地使学生在少年时期铸成健全的品格,为青年时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基于此,本文试图厘清如何在“双减”的政策背景下打造丰富有趣的音乐课堂,应该在课堂上如何做“加减法”?回答好这一问题对全面落实“双减”要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回答好这一问题也需要不断改进改善教学方法,这也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才成长规律理论。
二、小学音乐教育在学生的课业负担上做“减法”
(一)音乐教育应在课堂上做减法,实现单元化教学
音乐课是音乐教育的重要载体。对于小学音乐课堂而言,传统的“教-唱”亦或是初级乐理是教师的主要授课方式,这种授课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使学生的音乐基础积累的较为扎实,凸显艺术教育在小学课堂的重要意义。然而,这种方式也存在潜在的弊端:其一,学生可能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音乐课堂侧重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涉及长时间的“教-唱”环节时,学生难以全过程全神贯注聚焦到教师授课内容,而学习初级乐理知识等偏理论的内容时更是如此;其二,在义务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小学音乐教育的课时较少、任务较重,内容也相对复杂繁琐。所以,笔者认为,在“双减”的契机下,小学音乐课堂应在传统课堂上做减法,突出单元化、模块化教学,突出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单元化的教学策略是“双减课堂”的最优解,其不仅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够通过整合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质量的方式打造高效课堂。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真正能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课堂、是让老师有成就感幸福感的课堂、是让学生培养出长期的艺术志趣的课堂。但是必须指出,单元化的教学并非易事,首先,单元命名要体现学科本质,指向核心素养,主题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应该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且课时之间应相互联系等;其次,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需要,调整教学顺序,重组教学内容;最后,则是通过细化课堂教学目标、灵活教学方法、落实教学过程等策略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
(二)音乐教育应在课余负担上做减法,注重家校共同培养
如前所述,“双减”政策的本质要求在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要提升家庭在学生教育环节的重要地位。作为美育类课程,传统课程下音乐课堂的课余负担并不重。但是,教师可以借助“双减”契机,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加强与家长沟通,使得家長成为其子女日常生活中的美育教师,激发孩子学习兴趣。例如,可以让父母与子女共同聆听一次儿童音乐会、在兴趣驱动前提下了解一些音乐家的励志故事(如贝多芬等),这都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创新思维与提升能力,与“双减”的目标与手段相一致。
除此之外,音乐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布置体验性与趣味性作业。首先,音乐教师应认清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在“双减”背景下,美育教育不应该也不能被弱化。实际上,美育教育同德育、智育教育一样,在义务教育阶段扮演了重要作用,在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品格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在树立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后,教师其次要做的就是在坚决落实“双减”要求下,探索布置体验性与趣味性作业。例如,在完成《浏阳河》《采茶歌》等课程的教学后,可以从多维度启发学生在课后搜集相关知识,感受祖国壮丽河山;在完成《茉莉花》课程的教学后,可以让学生体悟这首歌曲是如何从中国走向世界舞台,进而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中华文化自信;在完成《快乐的泼水节》《那达慕之歌》的教学后,可以为学生补充民族文化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体验少数民族文化的波澜壮阔与异彩纷呈。
三、小学音乐教育在提升课堂质量上做“加法”
(一)音乐教育应在爱国主义教育上做加法,培养红色基因
教育的根本宗旨是立德树人,音乐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注重思政教育。一方面,音乐等艺术形式在价值观的塑造上具有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小学阶段既是学生认知能力的重要形成,又是学生非认知能力的关键塑造期。因此,在小学阶段,应该在注重培养学生艺术志趣与艺术感知力的同时,将艺术教育与时代背景、中华民族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结合起来,既培养学生的艺术品位,又让学生树立热爱国家、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统美德。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红色教育是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与文化课堂不同的是,音乐课堂上的红色教育是潜移默化且有趣的,学生能够在音乐中身临其境般地体验到新中国成立前后的苦难辉煌以及在催人奋进的音乐声中感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因此,在音乐课堂上讲好“中国故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与价值观取向。例如,学生可以在《黄河大合唱》《万疆》等传统与流行歌曲中领略到祖国的大好河山,能够直观地向学生展现一幅大气蓬勃的祖国山河图;学生可以在《长征组歌》中体验到中国共产党艰苦创业时期的筚路蓝缕,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学生还可以在《冲上云霄》等新时代歌曲中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的伟大变迁,培养学生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班人的重要使命。
(二)音乐教育应在激发学生兴趣上做加法,培养内在动力
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兴趣在于两个方面。其一,要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探索互动式教学,增加学生参与度。欣赏、演示和行为参与是体验性教学的核心要素,传统的课堂多强调欣赏与演示,而疏于强调行为参与。实际上,行为参与虽然有可能在短期内对学生产生一定压力,但在老师的积极鼓励下,提升学生参与度有利于学生在音乐作品上产生情感共鸣。同时,将学生从座位上“解放”出来,释放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视听感知,提高课堂效率,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其二,要在课余时间打造优质的音乐社团,鼓励学生自发主动参与。必须承认的是,无论如何,学生在第一课堂上艺术素养的培育是远远不够的,尤其对于真正热爱音乐的学生而言,音乐课堂总有意犹未尽之感。因此,以学校为依托,以音乐教师为主体,打造一系列高质量的音乐社团是“双减”下音乐教育的重要途径。“双减”政策的正式实施,为小学阶段的音乐社团发展提供了重大的契机,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课外活动,而学校有必要为学生配备音乐学习的空间与教师资源。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阵地,音乐社团通过编创、排演多元的音乐作品,拓展音乐学习的形式,将课堂中的理论教学和体验式教学延伸,实际是将课堂与课余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这十分有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双减”政策为义务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一环,小学音乐教育在“双减”背景下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除了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双减要求外,小学音乐教育还应该在培养小学生红色基因、激发小学生内在学习动力上做加法,进而形成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良性互动,真正营造美育教育氛围,为提升少年儿童长期的艺术志趣甚至是培养学生长期的世界观、价值觀奠定基础。
注释:
①资料来源: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2-07/12/nw.D110000renmrb_20220712_2-11.htm。
参考文献:
[1]蔡剑英.“双减”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德育渗透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1):73-75.
[2]程郁华,胡召.北京市小学音乐学科主题单元教学现状探析——基于“2020年北京市优秀教学设计征集与展示活动”教学设计文本[J]. 中国音乐教育,2021(02):49-56.
[3]王天薇,郑云宏,费松琪,杜衣杭.“双减”下小学音乐美育的践行途径[J].大众文艺,2022(03):153-155.
[4]魏平,汤静.小学音乐单元教学设计策略初探[J]. 北方音乐,2017,37(13):163.
[5]翁丽.“双减”背景下音乐课堂教学“提质”策略初探[J].创新人才教育,2022(02):60-66.
作者单位:天津市和平区哈密道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