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科背景下农林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化路径

2023-06-26邹玉友孔蓝蓝

绿色财会 2023年5期
关键词:新农科人才培养

邹玉友 孔蓝蓝

摘要:在农业强国战略和教育强国战略的实施下,从新农科建设情境出发培养出具有农科素养、扎实知识技能的会计人才是教育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和师资队伍四个方面提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探讨了推进会计专业结构性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以及提升师资质量等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化路径,以期为农林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改革和实践提供经验借鉴与现实参考。

关键词:新农科 农林高校 人才培养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高等农林教育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和引领性作用,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安吉共识”、“北大仓行动”以及“北京指南”等新农科建设举措的相继实施,新农科理念日趋成熟,培养兼具本土化、国际化和农科素养的会计专业人才尤為紧迫。全面剖析新农科背景下农林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并提出可行优化路径,有利于培养出更多致力于服务“三农”的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

一、新农科背景下农林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

1.人才培养目标的时代性不强

随着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规律的不断演进,农林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数智化、实践化的外部环境,呈现出人才培养适应能力弱、岗位匹配效果不佳的困境,这就要求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不仅要适应新常态变化需求,重新定位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兼顾现实性和前沿性,注重学生人文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还要体现出多学科知识与能力素养,培养出既具备较强会计专业胜任能力,又能够快速适应环境动态变化和拥有职业生涯发展竞争力的会计人才,也要制定符合农林学科特色的会计人才培养方案,造就农林资产核算、农林项目审计和农林管理等特色会计人才,为推动中国农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

2.会计课程体系设置待优化

从现有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来看,理论教学多于实践教学,部分课程虽有实践之名,但仍以理论教学为主,且理论教学多定位于国内会计制度解读与剖析,忽视对国外先进会计制度的引入和实践操作,由此带来会计专业课程间的联动接续效果差,学生未能将会计知识融会贯通。与此同时,部分教师对学生实践操作指导有限,学生比较关注的会计就业、财务专业知识技能与授课内容不匹配,教与学逐渐疏远,尚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农科会计人才的现实需求[1]。

3.新型数字化教学手段应用不足

以大数据、互联网为教学手段已成为高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教学手段,但在农林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学中,互联网媒介、数据科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作用发挥还很有限,也未能将数据科学知识与会计领域知识相结合形成实践活动,致使会计专业学生缺少数字化智能化价值观认知、变革能力以及人文关怀。有调查显示,欧美国家高校会计专业普遍开展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尤其是人工智能、VR技术和3D模型作为教学手段出现在会计专业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远程教学、虚实结合,提高了会计专业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2]。

4.加强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的关键主体。目前高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致使高校教师更关注于论文、项目和获奖等,对会计云计算、会计数字化服务以及会计新型操作软件等的新技术更新不足。尤其是农林高校会计专业教师到基层挂职锻炼的机会较少,对农林业会计实践操作体验不深,导致农林高校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缺乏。农林高校教师承担着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端会计人才的重任和使命,应引导教师增加教学投入,提升教学热情。

二、新农科背景下农林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可行路径

1.推进专业结构性改革,提高教学目标与专业契合度

高校应当以立德树人为使命,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着重培养综合素质高、整体能力强、专业知识扎实、实践体验丰富以及具有创新思维的管理型会计人才。一是推进会计专业供给侧改革。农林高校根据自身定位,建立以学生就业需求、财务岗位技能需要为主的探索性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形成理论教育和实践操作双轨并行的会计专业体系。增加学生会计课程学习自主权,开展形式多样的会计实践项目,提高学生对会计专业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能力因材施教,协调好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相互尊重、相互促进,形成良好的“教”与“学”氛围;二是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围绕新农科建设需求,布局适应新科技、新业态的会计专业,加快理论教育、实践技能和素质修养的协同培育,打造理论素养、专业技能以及人文情怀全面发展的新型会计人才,使学生有充分时间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有组织有计划地深入企业、行业进行研究性和实践性学习,积累一定的社会和专业工作经验[3]。

2.面向新农科建设要求,优化会计课程体系

面对新农科建设的现实需求,会计专业应以学生会计实务能力提升为导向,加快推进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鉴于会计专业的理论体系与实践操作并重特点,应创新会计专业课程,构建多层次、全方位会计教学板块,涵盖心理、道德、思想等会计综合素养板块、会计通用理论板块、会计专业技能板块课程以及会计专业特色课程。其中,会计专业综合素养板块课程应设置会计职业道德修养课程和会计职业心理培训类课程,通过“会计教师讲授+企业会计人才讲座”形式,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综合素养;会计通用理论板块课程应构建基础会计、财务与管理、税法以及审计等通识课程体系,培养会计专业学生基础素养;会计专业技能板块应加强“校政企”三方联立,形成学校培育实践技能、政府搭建实践平台、企业提供实践机会的课程体系;会计专业特色课程则是对标农林高校行业特色、大数据时代潮流情境,新增《会计大数据分析》、《农林资产核算与审计》以及《农林会计操作软件开发》等课程。

3.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要求农林高校会计专业应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以网络教学为辅,兼顾应用实践与理论学习相融合教学模式;加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创新创业专业实践课程,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理论知识与科学研究为中心的就业实践,提高创新创业实践技能。还应完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重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将课上学习、课下学习以及课程实践表现作为评分标准;设置多样化考核方式,将传统单一的闭卷考试转为案例分析、课程论文、计算机操作、沙盘模拟等多样化考核方式,以全面考察学生思辨能力、写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操作的学习效果。

4.优化会计专业师资质量,培养“双师型”教师

农林高校会计专业教师考核应摒弃唯论文、唯职称、唯帽子、唯学历和唯奖项方式,建立重科研转化、重教书育人和重社会贡献等综合实际效果考察,促使会计专业教师回归教书育人、服务会计学科、培养会计人才的初心使命,使教师真正成为会计专业的建设者和传承者,一切以教师师德为先、以知识教学为要,以会计专业科研为基,在注重科学研究的同时督促教师提升自身会计知识储备,提升会计专业教学质量。积极培养和引进“双师型”会计教师,构建起“引进—培育—稳定—激励”四位一体的人才队伍建设新机制。还要组建会计专业教学团队,加强团队间沟通融合,打造“基层教学组织-创新团队-卓越青年教师”的激励成长模式,形成具有较高学术水平、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邓兰生,涂攀峰,陆星,等.新农科背景下的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22,50(5):252-254,257.

[2]宋文秀,俞梅,张熙妍,等.数智化时代的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基于“互联网+课堂”背景[J].财会研究,2023(2):51-57.

[3]舒伟,曹健,王华,等.我国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的现状、挑战及对策[J].会计研究,2021(8):177-189.

责任编辑:姜洪云

猜你喜欢

新农科人才培养
新农科背景下现代烟草农业专业实践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涉农综合性大学“新农科”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基于“新农科”发展的《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资源昆虫学》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的《动物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初探
新农科背景下观赏果树栽培与资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