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2023-06-20徐晶晶

校园英语·下旬 2023年1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英语教学

摘 要: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跨文化交际能力指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互动的能力。随着人们对于外语教学的深入研究,教学目的也从传统灌输语法词汇转变为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大学英语作为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科目,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帮助其从学校步入社会的重要桥梁作用。本文从理论重要性及实践可行性两方面阐述了如何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之中。在课程思政的框架下,本文建议从提高教师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认识、设计多样化情境式课堂活动,树立学生终生学习理念三个角度,将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之中,培养新时代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大学英语;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者简介:徐晶晶(1994-),女,陕西西安人,西安医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一、研究问题

英语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目标、过程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它的核心是交流。交流的主体是语言,但是语言之外的交流涉及更多方面,并成为意义形成的关键组成部分,如肢体语言、语调、眼神接触和语境信息等。这些非语言行为在不同文化中有所不同,但很少被纳入英语课堂,这成为跨文化交流中的理解障碍。基于这一事实,能够产生语法正确的句子并不等于真正的交流,英语教学目标从“只关注语言能力”转向“考虑社会文化背景”,这也被称为“语用转向”。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语教学目标经历了从交际能力(CC)到跨文化交际能力(ICC)的范式转变。前者由Hymes于1966年提出,强调如何在真实环境中使用第二语言,批评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只注重语法知识,而忽视了交际中语境因素的重要性。交际能力取决于一个人是否对社会和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这是沟通的参考框架。然而,交际能力的概念也存在着缺陷:暗示学习者应该以牺牲自身的社会身份和文化背景为代价,以母语使用者为模仿对象。在外语教育中,理解和适应文化差异应与掌握社会语言知识同等重要。与交际能力不同,后一种跨文化交际能力被定义为“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互动的能力”。该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强调双方的文化差异和相似性,不再一味迎合对方文化。跨文化交际能力者在互动中发挥调解人的作用,使对话者能够从双重角度观察自己,分析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和信仰。

需要注意的是,跨文化英语能力的培养并非倡导一味将西方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堂,而是在立德树人的前提和课程思政的框架下,培养学生的本国文化自信及开放包容的思想观念。在英语能力提高的同时,注重文化多样性的素质教育,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本文通过研究如何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将跨文化交際能力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之中,致力于培养出具有过硬专业能力、杰出英语水平及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概述

“跨文化”意味着“文化间”。文化的概念对跨文化交际研究具有级联效应。然而,文化是英语中最复杂的词汇之一,学者们试图从不同角度解释文化,但尚未达成一致。如Hall将文化和冰山进行了类比。海面上的冰山如可见的文化表现形式(如行为、传统和习俗等),是文化中最明显的部分,占整个文化的10%。相比之下,海面下90%的冰山是无意识的,难以观察,但是文化的坚实基础(如信仰、态度和核心价值观)。这一定义引导读者注意思考文化的有形和无形方面之间的关系,语言处于连接有形和无形文化的过渡地带。

文化和语言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文化是语言的组成部分,语言是体现文化实践和信仰复杂性的主要手段。由于语言的使用,人们可以形成、发展和理解无形的价值观、信仰和思想,这些构成了社区的共同文化。使用外语进行交流就像用另一种语言体验世界,但接触目标语言文化并不意味着自动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跨学科概念,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解释。然而,Byram认为,许多解释忽略了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但事实上,语言是核心。因此,Byram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定义为“对他人的了解,对自我的了解。解释和联系的技能,发现和互动的技能,重视他人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其中,语言能力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Byram通过四个维度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了更为详细的阐释:1.态度:人们对不同文化的态度往往是消极或积极的陈规定型观念,这些都阻碍了交流中的相互理解。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倡好奇和开放,分享自己的想法,同时尊重他人的价值观。2.知识:知识和态度是跨文化交流的先决条件,而跨文化知识的增加带来了更积极的态度。3.技能:具备态度和知识(知道是不够的),学习者需要知道如何将其应用于现实生活中。4.意识:如果学习者不批判地挑战他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就很难重视和尊重其他文化。其中,适当性(特定环境下的适当行为)、有效性(实现预期任务)以及建立和维持关系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三个关键标准。

学术界早已认识到文化与语言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在外语教育中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越来越受到教育研究者的关注。以下三种方法体现着文化在英语课堂中不同程度的融入。

最初,文化是通过“教学文化为内容”的方法引入英语课堂的。换言之,文化作为背景提供目标语言的语境信息,并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重点关注食品、集市、民俗和统计事实(也称为4-F方法)。与在课堂上把文化作为一个单独的维度不同,“语言和文化整合”是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积累文化知识的另一种方法。通过让学习者接触材料或完成目标语言的上下文敏感任务,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与他们的交际能力同步发展。上述两种方法都受到Hymes的交际学习法的巨大影响,并将母语者作为学习者的最终目标。

跨文化交际方法旨在将教学重点从语言知识扩展到目标语言的文化方面,使学习者能够理解现实世界中的文化特定话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Byram认为,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该系统地融入英语课堂,而不是作为第五项技能。跨文化方法认为,外语教学旨在培养学习者成为“跨文化演讲者”,他们可以在跨文化交际中找到“第三方”,在母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之间进行适当的调解,这更适用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让学生在互动中探索和构建自己的文化身份。

在全球化发展中,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同时,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在中国,英语教育受到高度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即“基于跨文化知识、技能和态度,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和适当沟通的能力”,已成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的一项基本生存技能。大学英语是高校为非英语专业学生设立的必修课程,协助学生在专注于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精进英语能力,从而与国际接轨。因此,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一,加强教师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认知。将跨文化交际能力融入英语教学要求教师不再只是充当语言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当地文化和全球文化之间沟通的桥梁。然而,尽管这一目标在学术界得到提倡,但理论建议、教学实践和学习效果之间仍存在差距。因此,教师对于弥合这些差距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Borg区分了教师的可观察行为(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和不可观察的教师思想(包括教师的信仰、知识、情感和态度)。前者的教学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者教师的感知。由于教师的思想是复杂的和不可观察的,教师的感知被定义为“教师对其专业活动和学生的想法或心理形象,由其背景知识和生活经历形成,并影响其专业行为。”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对教学思想的认识,教师要提高认识以促进教学行为的改变,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学者们认为教師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不是机械地执行规定课程的要求和教育学理论的主张,而是扮演积极的决策者,他们对课堂教学活动产生巨大影响,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Al Mawoda使用半结构化访谈和问卷调查,探讨了巴林中学英语教师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看法。结果表明,教师意识到了教授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但不清楚如何将文化知识纳入课堂,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不足,课堂时间有限,缺乏相关培训支持。

基于以上理论与研究的支持,提高教师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认知成为将跨文化交际能力融入大学课堂的重要手段之一。可通过在职教师培训、课程思政教育、授课比赛及教研活动等,在课程思政的框架下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有机融入英语教学中。

第二,多样化的课堂活动模拟多元文化环境。除了要提高教师的思想意识之外,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活动以模拟多元文化环境,也是帮助培养学生开放包容的多元文化意识的重要手段之一。Sasani研究中的观察数据表明,学习者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中互动、探索和反思的机会较少。事实上,教师指导下的课堂互动和学习者的自我反思对学习者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这并不是说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学习者的责任,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创造一个多元文化环境,创新教学模式。教师的指导对于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适当的时间和适当的地点提供的支持,能够使学习者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承受能力,并从“存在”转变为参与。此外,即使学生在课堂外可能会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但在课堂中教师也应意培养学生在跨文化交际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的学习自主性。

第三,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及终身学习意识的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是一个动态和渐进的过程。首先,即使课堂学习传统上被视为“准备阶段”,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堂上进行,同时在现实世界中也可以独立开展。其次,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某些方面可能在课堂上受到认知挑战,以反映文化相似性和差异的潜在含义。最后,根据边做边学的方法,该能力的培养也可以发展为在实地学习中与目标文化的直接接触,例如在国外学习或参加交流计划。但文化沉浸不能确保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获得,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干预。上述三个方面相辅相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是一个终身过程,但大多数人不会自然发生,需要在教育中有意引导。

没有任何文化比任何其他文化更有价值、更先进或更“正确”。两种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地位平等,成功的交际基于双方的相互理解。学生正处于形成世界观和文化认同的阶段,他们经常会发现自己不得不成为中间调解人,试图解释和连接两种或多种理解世界的方式。外语教育旨在帮助学习者应对这一现实,有助于促进学习者获得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互动交流所需的技能。

本文从理论层面和实践角度综合论述了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结果对将跨文化交际融入英语教学中有一定的启示。提高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意识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还可以为未来的教师培训计划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并有利于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钟雪文.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智库时代,2018(2):260,262.

[2]马笑春.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6(40):80-81.

[3]朱秀芝,李韵铃.英语口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37-39.

[4]赵雪婷.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初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3):86-87.

[5]雷隽博.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4):78-79.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渗透式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运用
浅谈体验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