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渗透式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运用

2016-11-30朱安春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渗透式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学

【摘 要】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亟需大量具备国际化视野的跨文化交际人才,而大学英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阵地。渗透式教学模式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的运用,适合了大学外语教学发展的现状,而且有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渗透式;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学

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不同种族、不同地域的人们频繁地进行交流沟通,不同文化、不同观念也日益碰撞融合,只有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保证不同文化沟通交流得以顺利进行。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逐步提升,亟需培养大量具备国际化视野的跨文化交际人才,而大学英语作为提升学生英语语言水平、进行英语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理应承担起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任务。

一、渗透式教学模式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的意义

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取得较大进展。当前我国高校已陆续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由于学校诸多教学单位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执行力度不够,没有给学生创造真实的跨文化交际语境、课外教学延展及实践的机会,学生缺乏跨文化体验及实际交际的契机,难以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其外语交际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效果不甚理想。加之传统的教师主导教学模式仍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流,学生的自主性未能得到充分有效地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不高,只是根据教师指引,学习浅层次的知识,而没有深入挖掘更为深层次的知识,学生在运用语言理论进行跨文化交流的意向及能力仍差强人意。基于上述现状,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需要积极探索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以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效果。渗透式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在大学外语教学的全过程中不断地渗透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以其全面性、多元性、真实性等优势,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夯实了基础。渗透式教学模式不仅适合大学外语教学发展的现状,而且有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可持续性发展。在渗透式教学模式中,应始终坚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养标准,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跨文化能力培养体系,从而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进行有效指导。

二、渗透式教学模式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的运用

(1)在思维层面上的渗透。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维意识着手。跨文化交际意识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前提,直接影响着跨文化交际的质量及交际目的的实现。良好的跨文化思维意识可以跨越文化的鸿沟及隔界,以目的语的视角看待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异,理解英语国家的世界观价值及道德价值,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并掌握英语,适应英语文化。跨文化思维意识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渗透。教师可通过教材内容、课堂讲授、日常接触、互联网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维意识,从理解能力的层面来说,学生的跨文化思维意识可分为初学层次、深入层次、理性分析层次和转换层次。在初学层次,学生的跨文化思维意识往往表现为新奇、较难理解。随着语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逐渐识别了与母语差异较大的第二语言的文化特征及使用方式,但仍有所排斥。而到了理性分析层次,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式方法,尝试理解跨文化交际的需要及规则。在转换层次中,学生通过深入地体验辨析,具备了足够的跨文化思维意识,能够充分理解英语语言背后的文化、情感,并在交际的过程中实现身份及情感的有效转化。英语教师应关注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在尊重学生个体的基础上,将跨文化思维意识的培养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思维意识,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2)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大学外语教学的重要内容,而课堂教学是外语教学的中心环节,因而教师应在外语课堂教学中,不遗余力地渗透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内容,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文化交际氛围,从而培养并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英语教师本身应尽可能地掌握不同文化,通过广泛的阅读,努力积累丰富的跨文化背景知识,在备课时关注教材中的文化因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讲解深层的文化意义及使用规范,同时鼓励学生识别、理解并深入探索英语与汉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并拓展跨文化知识。文化背景的差异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因素,而学生只有掌握大量的跨文化知识,充分理解目的语的文化内涵,才能有效提升其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最为基本的是词汇,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在进行词汇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地引入跨文化知识,在讲解词汇时,给学生补充词汇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及语用意义,确保学生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能做到用词准确、规范。再次,大学英语教材内容大多为英语原版文章,是培养学生跨文化思维意识最为生动鲜活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结合授课内容,不断扩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并深入挖掘课文内容中的文化信息,通过对比学习、查找资料,了解中西文化的异同,不断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教师还应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跨文化的语境,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实现学以致用,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3)在课外实践中的渗透。课堂学习的时间毕竟有限,难以满足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需求,而大学生拥有较为充裕的课外时间,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渗透至课堂内外。一是积极组织外语语言交流活动,诸如英语角、英语演讲、英语辩论赛、戏剧表演、中外文化专题知识讲座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同时鼓励学生与外籍教师、外国友人进行口头上或是书面上的交流,使学生更直接地领悟和感知英语语言文化,体会西方人特有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与风俗习惯。引导学生在课后通过多样化的渠道,去了解并体验跨文化交际,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知识水平及英语适应技能,增强学生对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二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现代化传媒技术,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及实践,例如观看外语影视剧、阅读外语书刊等,这些实践活动能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文化意蕴、风土人情、生活方式等知识,学生可以充分理解英语国家的本土文化和价值观念。这不仅可以充分拓展学生的跨文化知识,而且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思维习惯,提升学生的文化感悟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三是将课外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整合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及实际,进一步扩展英语语言的实践内容,以跨文化交际为前提,组织与课堂内容相切合的主题各异的语言实践活动,给学生布置特定的实践任务,例如指导学生以相应的跨文化背景为主题,设计特定情境的英语短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要求搜索相关资料信息,并融入自身创意,整合成为剧本,学生们分角色扮演短剧,利用现代技术制作短剧视频并进行后期处理。这样通过参与活动,学生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得到快速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卫东,杨莉.跨文化交际能力体系的构建——基于外语教育视角和实证研究方法[J].外语界,2012.

[2]宋生英.浅谈高校英语教育中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3.

[3]刘凤英,曹宏伟.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渗透式”教学[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6.

作者简介:

朱安春(1967年~),男,籍贯:江苏兴化,江苏警官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及比较,翻译,警务英语。

猜你喜欢

渗透式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学
浅谈体验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