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民主:道德与法治课的应然追求

2023-06-20杨晓亚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价值引导尊重学生道德与法治

杨晓亚

【摘 要】课堂民主是道德与法治课的应然追求。追求课堂民主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尊重学生,营造平等和谐氛围;倾听对话,实现多维互动交流;价值选择,遵循道德发展规律。

【关键词】课堂民主 道德与法治 尊重学生 倾听对话 价值引导

杜威提出在道德教育中要注意民主问题。道德教育中的民主是指什么呢?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并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参与及选择权。这样的教育过程,体现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平等、民主的地位,营造了良好、和谐的氛围,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诸多能力,如自主分析、自主选择、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训练等,并且形成了一系列育人理念、育人方式和具体做法。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也有民主教育的隐性设计,如教材中有很多留白,关注学生经验与教材经验的交流,有“活动园”等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的教学方式预设等。那么,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有效实现,最终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的实效性呢?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尊重学生,营造平等和谐氛围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德育课程,该课程的核心是让学生“学德”。要让“学德”真正发生,教师必须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做到课堂教学民主,让学生成为“学德”的主人,真正参与学习。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学生道德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话。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考和观点。尤其是当学生真实表达不成熟、不正确的认识和观点时,教师要给予充分包容和正确引导,不能大声呵斥、简单批评、嘲讽轻视。这样的课堂才能给学生帶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励。在这种安全舒适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敢于说真话、表真情。

(二)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

教师在课堂上关爱、指导与帮助每个学生,把学习发展的机会平等地分给每个学生;同时也要把教学资源合理地分配给每个学生,真正促进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长。特别是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要有学习任务,有参与学习研究的机会,不能让小组学习成为个别学生的“霸权”,或成为个别学生的“避风港”。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更要关注拥有不同需求、处在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共性与个性兼顾,因材施教。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5课“合理消费”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消费,养成节俭的消费习惯。一位教师教学时结合“那些我想要的东西”这个话题,设计了“我的生日心愿卡”活动:你特别想让父母给你买的生日礼物是什么呢?让学生就自己想要的生日礼物展开交流。说到自己想要的生日礼物,学生还是有兴趣的,因为他们都有过生日的真实体验,所以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我想要爸妈给我买一个平板电脑”“我想要一辆超大遥控仿真坦克”“我想有一架遥控的无人飞机”“我想要一个电话手表”“我想要一个智能机器人”“我想要一个英语复读机”……在学生兴致勃勃地交流想要的生日礼物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地倾听他们的心声,然后以亲和的态度、温和的语言,让学生坦诚深入地参加交流,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学生互动时,教师只是随机了解他们为什么特别想要这个生日礼物,但对学生购买的生日礼物没有做出任何“好与坏”或者“可以与不可以”的评判,以此营造学生想说、愿说、敢说的氛围,让学生尽情、大胆表达自己最真实的生日愿望。那么学生想让父母购买的生日礼物,这个具体的购物需求合不合理呢?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还是以温和、非指责的态度,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需求,分析这些需求被允许或者被拒绝的原因,通过交流总结合理购物要求的特点。通过学习,学生明白自己的购物要求要结合家庭的经济条件,要符合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能盲目攀比,追求虚荣,要讲究节俭,合理消费。

基于学生真实的思想认识的道德教育才是有效的。教师只有营造了真正安全和谐的民主课堂教学氛围,学生才会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教师针对学生思想的原点和实际的状况进行引导,学生才能真正得到成长。

二、倾听对话,实现多维互动交流

杜威认为,民主主义不仅是政府形式,首先是一种生活的方式,也是一种交流经验的方式。民主的实质是不同经验的平等交流。因此,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实现民主,就要实现教材、教师、学生等几个要素之间的平等交流。

(一)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互动交流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是以学生生活为线索来架构的,其中很多范例都是学生生活中的具体生活事件。通过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交流,激发和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从而进一步运用、反思、提升自己的生活经验,实现学生自身经验与教材经验及教材中儿童生活经验的平等交流。教材中还有很多的留白,如省略号、问号、横线、空表等,教师在教学时也要抓住这些空白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实现经验的分享。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时,教师充分运用教材中“我们这样过中秋”板块,让学生和文本及文本中的人物交流对话:仔细观察画面,想想他们是怎样过中秋的。学生通过观察画面中的小朋友及其家人,发现他们有的在超市选购月饼,准备全家人一起赏月吃月饼;有的在户外合家赏月、共度中秋;有的点亮团圆灯笼,祈盼团圆等,通过与教材中人物的对话,在了解他们中秋节习俗活动的同时,也激活了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生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自己和家人是怎样过中秋的。接下来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你们是怎样过中秋节的?在学生与学生的民主和谐交流分享中,学生了解到自己家乡有中秋节吃月饼、吃麦饼、吃糖芋头、赏月等传统习俗,同时也感受到了中秋节“团圆”这一特殊的情感与文化。学生通过与教材中人物的“互动”,进一步积累了生活经验。

(二)教师和学生间的平等交流

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充分尊重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倾听学生的表达,然后真诚地参与表达,让彼此的思想和观点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交流与碰撞,实现师生经验的平等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是学习者又是引导者,指导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和价值观。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4课“请帮我一下吧”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了解求助的方法:“求助的方法多种多样,小朋友,你是怎么求助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交流中说道:“110、119、120电话求助”“向家长、学校老师求助”“向警察叔叔求助……”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他们所知道的求助方法和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时教师就可以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学习交流:“老师也有一些求助的方法,我们一起去看看。”接着教师展示了“超市服务台及工作人员”“机场候机大厅问询台”“公安治安值班岗亭”“医院服务中心”“校区物业管理中心”“医院导诊台”“交通志愿者”等一组图片,通过分享图片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原来碰到困难时还可以通过这么多方式和渠道来求助。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分享,丰富了学生的认识和生活经验,教师也巧妙地对学生进行了引导。

(三)学生与学生间的平等交流

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创设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合作学习项目,明确合作学习任务和目标,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自由交流和讨论协商,在合作学习中彼此充分地交流和分享。通过多维互动交流,努力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成为师生、生生共同探究、共同发现、共同成长的民主活动。如在教学道德與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4课“请帮我一下吧”“我会求助”板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上的情境图,思考:这个小朋友遇到了什么困难?他该怎么办呢?他可以找谁帮忙呢?为什么?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充分发表意见。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图中的小朋友找谁帮忙最合适?说说你的理由。在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分享中,他们认识到:求助应该找合适的人,合适的机会,这样求助才能比较好地解决困难,向人求助也是一门学问!

三、价值选择,遵循道德发展规律

道德与法治课程坚持“立德树人”,有机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和法治教育的启蒙,它承担着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教育、公民和法治教育,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任务。然而,作为道德学习的主人——学生,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有其自身的成长轨迹。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有阶段性、有顺序的,有其自身规律可循,因而他主张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要遵循他们的身心特点、生活经验及道德认知发展的自然规律,让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判断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由学生内心自己产生,而不是靠教师强行的灌输和外在的给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及道德发展的规律,让其在进行自主的道德学习过程中发展道德判断、价值选择的能力,既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民主的具体体现,也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民主的目标指向。

在课堂上要实现这样的民主,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与探究的时间,让他们自由充分地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其次要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提出、自主建构某种道德认识、道德判断或价值观念,而不是先给学生预设一种价值观,然后去验证。当然,真正的教学民主是建立在道德教育有效性的基础之上的,因而,在学生提出观点的过程中,不能随便学生说到哪里是哪里,对学生表达的观点和思想听之任之,不做任何评价。毕竟学生年龄还小,他们的思想和认知水平还是存在一定局限性的。教师在学生交流观点的过程中要适时给予一些正确的价值引导,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8课“网络新世界”一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学会辨析网络游戏的是与非,提升辨析能力,学会正确利用网络媒介。一位教师在教学时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种网络游戏和喜欢的理由,并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时间和空间。有的学生说喜欢玩棋类、拼图游戏,因为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别人合作,非常有趣;有的学生说喜欢玩冒险类的游戏,因为画面感很强,仿佛身临其境,完成任务感到很刺激,特别有成就感……学生自由充分表达后,教师展示班级调查数据,92.9%的学生喜欢网络游戏。接着教师呈现家长对孩子玩网络游戏的态度,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玩网络游戏是非常不好的习惯,应该禁止孩子玩,网络游戏有百害而无一利,孩子心智不全,难以抵抗网络游戏的诱惑,所以应该严禁玩游戏。教师引出学生与家长对网络游戏截然不同的态度,引发学生质疑思考:那我们是否应该玩网络游戏呢?网络游戏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价值认识“利大于弊”和“弊大于利”,分两组进行辩论。认为“利大于弊”的小组学生说:“我通过网络游戏认识了很多好朋友,扩大了我的人际交往范围;网络游戏有不同的英雄角色,我可以体验不同的人物经历,网络游戏中有很多智力闯关的挑战,可以开发智力;网络游戏既有趣又刺激,让我在有压力时得到放松,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网络游戏有可以结交朋友、休闲娱乐、放松身心、开发智力、学习知识、便于沟通等很多利处。”认为“弊大于利”的小组学生说:“玩网络游戏入迷可能无心再想其他的事情,可能会影响学习;经常玩网络游戏会影响我们的视力,导致视力下降;长时间玩网络游戏影响我们和家人、朋友之间的沟通,易导致性格孤僻……”“网络游戏有影响学习、影响视力、影响认知、影响交往、影响身心健康、危害家人等很多弊端。”那么网络游戏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学生通过自主讨论和辨析,各自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认识:有的认为网络游戏确实能让人放松,但是过度玩就会沉迷其中,可以适度进行;有的认为网络游戏中有丰富的知识但也有不良信息,要学会辨别;有的认为长期玩游戏会影响自己和家人朋友的情感交流,但是如果控制好时间,就可以避免……网络游戏有利有弊,最关键的还在于我们自己!如何趋利避害,如何正确地选择、合理利用网络游戏才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这样的价值认识,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基础上,自己逐步发现和建构的。

民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应当充分遵循学生道德认识和发展的规律,教师贵在搭建学生自主道德学习的有效平台,实现学生道德的生长,来切实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价值引导尊重学生道德与法治
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研究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有效评价, 滋润学生心灵的雨露阳光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物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引导”
谈中职班主任工作的策略技巧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价值引导方法分析
论出版的价值引导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