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帕替尼联合放疗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

2023-06-19安俊丽董国睿程帅师

癌症进展 2023年8期
关键词:阿帕替尼阿帕标志物

安俊丽,董国睿,程帅师

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1消化内科,2肿瘤内科,河南 漯河 462000

胃癌的发病率居各种恶性肿瘤的首位。此病在发病初期的临床症状与胃溃疡、慢性胃炎类似,故极易被患者忽略,大部分患者在出现较为严重、频繁的症状时才到院就诊,病情已进展至晚期,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目前,临床主要采取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来延长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期,虽然能将肿瘤细胞杀灭,达到控制肿瘤发展、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目的,但化疗药物的过多使用会提升肿瘤细胞的耐药性,而单纯放疗极易使患者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降低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而影响治疗效果与患者的预后[2]。靶向药物是目前治疗肿瘤比较有效的一类药物,能针对不同类型的肿瘤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不仅可以将肿瘤细胞杀死,同时可以很好地控制恶性肿瘤的生长,起到抗肿瘤作用[3]。已有研究证实,阿帕替尼是在晚期胃癌治疗中较为安全有效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也是晚期胃癌患者在接受标准化疗失败后,能显著延长其生存期的单一药物[4]。此外,阿帕替尼的生物利用度高,且安全性及耐受性较好,故在临床得以广泛应用,但此药物联合放疗在老年晚期胃癌患者中的研究较少,故本研究探讨阿帕替尼联合放疗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符合晚期胃癌的诊断标准;②无放疗禁忌证;③年龄≥60 岁;④临床资料完整;⑤对阿帕替尼无过敏。排除标准:①语言沟通障碍;②有精神病史;③合并肾功能衰竭;④听觉功能障碍;⑤合并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98 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9,接受放疗)和观察组(n=49,接受阿帕替尼联合放疗)。对照组中,男29 例,女20 例;年龄62~81 岁,平均(71.50±3.11)岁;肿瘤分期:Ⅲb 期27 例,Ⅳ期22 例;肿瘤部位:胃窦部6例,胃体部15 例,胃底和贲门部28 例。观察组中,男27 例,女22 例;年龄62~82 岁,平均(72.00±3.24)岁;肿瘤分期:Ⅲb 期28 例,Ⅳ期21 例;肿瘤部位:胃窦部5 例,胃体部14 例,胃底和贲门部30 例。两组患者各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放疗治疗:采用三维适形放疗,仪器选用模拟X 线定位机(KXO-50N)与医用直线加速器(TrueBeam),保持每次2 Gy 的照射剂量,每周5 次。需维持50 Gy 以下的器官剂量当量,30 Gy 的肾脏放射剂量,40 Gy 的脊髓放射剂量,而单侧肾脏1/3 的体积放射剂量应控制在22.5 Gy 内,另外一侧肾脏体积最大放射剂量不超过15 Gy。连续治疗12 周(2 周为1 个疗程)。

观察组给予阿帕替尼联合放疗治疗:阿帕替尼餐后半小时内口服,每天500 mg,每天1 次。放疗方法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2 周(2 周为1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疗效[5]:完全缓解,目标肿瘤病灶在治疗后完全消失,且持续1 个月以上;部分缓解,治疗后肿瘤病灶体积缩小≥30%,且持续1 个月以上;稳定,治疗后肿瘤病灶体积增大<20%或缩小<30%,且持续1 个月以上;进展,治疗后肿瘤病灶体积增大≥20%,或有新病灶出现。总缓解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疾病控制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例数/总例数×100%。②肿瘤标志物:治疗前后,抽取两组患者5 ml 的空腹静脉血,经离心分离血清后置于-50 ℃冰箱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 水平。③生活质量:治疗前后,采用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特异性问卷(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of stomach 22,QLQ-STO22)[6]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胃部疼痛包含4 个条目,饮食受限包含4 个条目,吞咽困难包含4 个条目,呃逆包含3 个条目,分数越高,患者的临床症状越明显,生活质量越差。④不良反应:包括贫血、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⑤预后: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2年的随访,以观察其预后。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1.22%(30/49)、83.67%(41/49),分别高于对照组的36.73%(18/49)、61.22%(30/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880、6.185,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n(%)]*

2.2 肿瘤标志物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癌胚抗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糖类抗原19-9 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癌胚抗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糖类抗原19-9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比较

2.3 生活质量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QLQ-STO22 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部疼痛、饮食受限、吞咽困难、呃逆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胃部疼痛、饮食受限、吞咽困难、呃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QLQ-STO22 量表评分的比较

2.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8.37%(9/49),与对照组的34.69%(17/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2.5 预后的比较

随访2年发现,观察组有18例患者死亡,31例患者生存,生存率为63.27%(31/49),对照组有29例患者死亡,20例患者生存,生存率为40.82%(20/49),观察组患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7,P=0.026)。

3 讨论

胃癌的发病率高且有逐年递增的趋势,好发于40~70 岁人群,以男性患者居多。近年来,随着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大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胃癌的发病逐渐趋于年轻化。同时,此病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中国南部地区胃癌发病率明显低于西北地区、东部沿海地区[7]。早期干预对胃癌患者预后的改善有积极意义,但由于胃癌早期症状较为隐匿,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到晚期,表现为黑便、呕血、营养不良、疼痛等,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8]。目前,胃癌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但一般与癌前病变、免疫功能低下、饮食及环境因素有关,而具有胃癌家族史者,其发病率是无胃癌家族史者的2~3 倍[9]。手术切除是胃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但此术式已不适用于晚期胃癌患者,且术后有一定的复发率。研究发现,靶向药物联合放疗在晚期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满意[10]。

放疗是肿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通常利用其高辐射作用,使肿瘤细胞以及组织坏死,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阿帕替尼是一种靶向药物,对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因此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复发或者进展的晚期胃腺癌患者[11-12]。徐洋等[13]报道指出,采取单一放疗治疗的患者,其总缓解率与疾病控制率均显著低于阿帕替尼联合放疗治疗的患者。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总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证明联合治疗能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癌胚抗原是临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在恶性肿瘤的病情监测、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的价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够促进组织的生长和新生血管生成,若机体出现肿瘤,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也可达到抑制肿瘤进展的目的;糖类抗原19-9 多用于筛查胰腺肿瘤和胃肠道肿瘤[14-15]。采取阿帕替尼联合放疗治疗后,观察组的上述肿瘤标志物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这可能由于放疗可抑制肿瘤进展,阿帕替尼能阻碍肿瘤生长,两者联合能使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降低。

晚期胃癌的治愈性低,尤其对于老年晚期胃癌患者,其机体各项功能均处于衰退阶段,加之受疾病的影响,会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不利于疾病控制,进而降低了其近期生活质量。因此,降低晚期胃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成为临床重点关注的问题[16-17]。放疗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贫血、骨髓抑制等,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表明阿帕替尼的不良反应小,并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较为安全,这与王旋等[18]研究基本相似。何昌霞等[19]报道指出,对晚期胃癌患者应用阿帕替尼治疗的效果较好,不仅能增加患者的耐受性,还能延长其生存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2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与机体血液供应息息相关,而阿帕替尼联合放疗可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其受体结合,使得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受到抑制,进而有效控制患者病情进展,改善其预后[20]。

综上所述,老年晚期胃癌患者应用阿帕替尼联合放疗治疗的疗效显著,不仅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进展,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期,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阿帕替尼阿帕标志物
阿帕替尼联合新辅助化疗对晚期卵巢癌的影响
——评《卵巢恶性肿瘤诊疗手册》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
阿帕替尼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化疗耐药HER—2阴性胃癌的临床效果评价
阿帕替尼联合FOLFOX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贝伐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分析
变更声明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