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核心集备制度,推进品质教研落地

2023-06-19林彬

教育家 2023年20期
关键词:备课组学情教研

林彬

备课是教研的重要活动形式,备课质量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高质量备课是实现高质量课堂的前提和基础。“双新”背景下,学校如何通过备课制度建设促进教研品质提升?青岛通济实验学校不断优化备课管理,以“核心集备”概念为引领,聚焦各学科核心素养,做好教学单元的整合,并结合学情和教情进行集体研讨,不断增强备课实效。

双管齐下,严抓落实。学校制定了《集体备课制度》《教学质量争先创优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高品质教研提供制度性保障。各备课组时间固定、地点固定、人员固定,学校检查组不定期抽查,确保教师按时、按要求开展教研活动。此外,要求教师做好个人备课工作,针对不同班级学情进行二次备课。每个学科组安排一名业务熟练的教学干部挂帅,督导本学科组教师备课,引领教师成长,提高备课质量。

落实新课标,以先进理念为支撑。学校邀请专家学者来校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深入解读新课标,并带领备课组开展学习研讨会,将新课标中的理念和要求细化、具体化,落实到备课中。鼓励各备课组在紧扣新课标要求的前提下,大胆探索大单元整体备课,定期组织专家团队对备课方案、教学效果进行点评,确保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教学思想不偏离课改方向。

以学情为基本出发点,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无论是“备教材”,还是“备学生”,都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从哪来?自然是从学情中来。教育的主体是人,教师不能脱离学情谈备课。如果教师不熟悉自己的学生,即使课堂讲解再透彻、教学设计再精彩,也无法真正落实教学目标。

首先是“预备”,各备课组拟定本学期备课计划,明确主讲人和备课主题,初步策划备课活动,重点围绕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课后作业和练习等共性问题展开讨论。其次是“细备”,教师需针对不同班级学情进行个人二次备课,教学设计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在学生活动、学习过程与方法指导中注重分层与自主。最后是“优备”,集体备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教师针对上周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应具体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肯定教学中的亮点,寻找并反思不足之处,思考完善之策,并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以改进,不断优化备课方案。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提出自己的困惑,倾听优秀教师和备课组长的建议,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中实现专业发展,思维也变得更加开阔。

落实分层次教学,分层次作业。在现实教学中,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兴趣、思维情况、认知状态和发展规律等存在个体差异,故而教师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实时、实地进行分层教学。例如:将教室座位按照“师徒搭配”方式布局,让优秀生带动潜力生和后进生;提问时,可以为优秀生设置挑战性问题,为潜力生设置逻辑性问题,为后进生设置基础性问题;布置弹性化作业,分为基础性作业和发展性作业,基础性作业所有学生必须完成,发展性作业不同水平的学生视自己情况量力完成;分层评价学生,幫助学生发挥所长、树立信心。

在落实中完善制度。检查、督促、评价的过程,也是不断发现问题、完善制度的过程。比如先行课的安排,由于历史、地理、物理、生物、化学、思政等学科的教师往往一人负责多个班的教学任务,在上先行课时要兼顾一轮课的循环,落实大单元教学的要求;而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教师需要兼顾的班级较少,可以更加聚焦每节课的活动设计、具体教学问题等。此外,对教师集体备课的督导和评价要注意方式方法,检查过细、要求过严,容易让教研活动变得僵化,限制教师发展,而“走过场”式的检查,又容易滋生教师的怠惰情绪,让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因此,备课制度要紧贴实际,加强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只有适合学生学情、教师教情,才能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进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备课组学情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备课组长的定位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关于备课组建设的思考
新课程下,关于学习型备课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