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跨文化教学的医学生人文素养提升路径分析

2023-06-09王晓冉

南北桥 2023年1期
关键词:跨文化教学人文素养医学生

王晓冉

[摘 要]在儒家文化主导的传统社会观念中,始终秉持“重文轻技”的教育理念,近代以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在教育中开始出现“重科技、轻人文”的发展理念。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伴随着各种医患难题,有必要进一步在医学生培养教育中融入跨文化教学。文章旨在从跨文化教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医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价值和路径。

[关键词]跨文化教学;医学生;人文素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

现阶段我国医学领域的发展已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过渡到自然、社会与人文科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模式,医学生所需要研习的内容也从医疗技术拓展到社会交际与人文素养方面。教育部始终提倡弘扬医学的人文精神,培养和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新时期的医疗改革中,高校应该将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摆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上,缓解当下日益激化的医患矛盾。

1 跨文化视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理论依据

从跨文化视角看待医学生人文素养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医学本质论。医学本质论是医学人文素养和医学人文精神的本体论依据,可以将其看成是一种逻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能够充分彰顯出人的生物性、心理性和社会性特点。第二种是新人文主义。新人文主义是现代医学发展进程中的认识论基石,积极提倡科学与人文的有机融合,主张辩证看待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关系。第三种是敬畏生命论。敬畏生命论是医学人文素养的生态价值先导,是价值论的核心,该理论彰显了人类存在价值中生命的最高价值,推动着人类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2 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

2.1 是医学发展的现实需求

从上述的理论依据可知,现代医学已经做到了科学与人文的辩证统一,同时具备科学属性与人文属性。双重属性的交融也就意味着现当代的医学生不仅要在高校的学习生活中学习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医学理论常识,更要具备满足医学发展所需的高水平人文素养。在生活实践中,疾病的预防和救治都需要医学生依靠自身的人文素养来对患者进行认知,在其配合下对疾病进行认知与辨别,从而知晓病因,配制或采用具有针对性治疗的药物,帮助患者解除疾病困扰。另外,医学的发展需要医学人员的人文素养提供精神与智力方面的扶持。人文素养彰显着人的内在精神修养,只有人的精神修养得到提升,并将精神意志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外化,才能对医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将会是医学发展的现实需求。

2.2 是缓和医患矛盾的有效方式

近年来,医患矛盾不断升级,不仅延误了治疗患者疾病的时间,还会不可避免地对医院形象和声誉造成冲击,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医患矛盾的原因是多元化的,除患者、患者家属、医院外,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缺失也是激化医患矛盾的重要原因。

在提供医疗服务时,一些医务人员并未给予患者应有的尊重和关怀,导致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期望值过低;医患在进行沟通交流时可能会因某件事而产生争吵,使得患者对医务人员丧失信心,矛盾日趋激化。由此可见,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已迫在眉睫。具备较高水平的人文素养能够强化学生的道德水准和交际能力,在日后的工作中凭借良好的人文素养能够通过关心、理解和鼓励患者来赢得患者本人和家属的信任,让患者感受到为医者的悬壶济世之心,同时也给予了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更重要的是,医务人员具备了人文素养之后,能够缓和医患问题,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使医患双方站在平等的角度心平气和地就事论事,对于缓和紧张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3 高校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现状

3.1 医学生的人文知识匮乏

在高校的医学人才培养方案中所设置的教学课时过多,医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再加上医学本就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职业性,医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几乎都投入到了学术钻研中,很少有空闲时间接触文史哲等具有人文主义色彩的学科知识,这就导致医学生在长期的生活中很难接触到人文教育,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也就成了一场空谈。

3.2 道德观念淡化,功利观念放大

在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之下,高校大学生所能接触到的信息资源数量庞大,这就给了学生接触和了解各国和民族文化的契机。比如,享乐主义和功利化思想对学生的思想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是具有极强冲击性的。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医学生很有可能会耐不住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转而将精力投入网络与游戏之中,丧失拼搏进取的斗志,同时出现以自我为中心、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功利取向,道德观念逐渐淡化,人文素养严重缺位。

3.3 教育体制存在缺陷

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导致人文知识呈现出先天不足和后天不补的状态。先天不足体现在我国应试教育在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都侧重于学科理论教学,很少在其中渗透人文素养理念,或者渗透得不够充分,不足以在学生的心灵中留下印记,2020年以前的高中教学始终秉承着文理分科的教学模式,理科学生接触到人文素养知识的机会不多。后天不补体现在当学生进入医学院进行学习之后,受专业教育的影响,医学理论与实操成为医学生学习的主攻方向,部分高校虽然开设了人文素养培养的课程,但学时较少,加之管理不严,医学生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医学生在人文素养上的先天和后天缺陷的存在,虽然并不会影响自身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但是随着医学生步入社会,将会面临难以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甚至产生严重医患矛盾的尴尬局面。

4 基于跨文化教学的医学生人文素养提升路径探究

部分高校在探索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路径时发现,以跨文化教学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对于医学生提升人文素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所谓跨文化教学,是以尊重本民族文化为基础,通过对外来文化进行了解,从中汲取有益于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精神食粮。

4.1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医学人文思想

中华传统医学文化是中国历代医者智慧的结晶,同时也饱含着先辈们的精神文化修养,如中庸之道、和谐之道、兼收并蓄、兼容并包的哲学思想。想要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高校可以立足于我国传统的医学文化,对现有的医学专业教学进行渗透,向学生传达民族思想和民族文化,抵抗西方外来负面思想的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传统医学文化的理解和记忆。

4.1.1 医乃仁术,仁爱救人

中国传统医学文化在传承发扬千百年来深受儒家哲学思想的影响,始终倡导医者要仁者爱人,抱有仁爱之心,主张尊重人类的生命价值,要用医术及时救治人的生命。仁爱之心也被称为悬壶济世之心,对于病家,医者应当一视同仁,对于需要治病救助的人应施以援手。

4.1.2 为医之道,重在精诚

医学生在具有一颗能够济世救人的仁爱之心的同时,还需要具备一身精湛的医术,才能挽大厦之将倾,救生命于垂危。“精诚”出自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的《大医精诚》,倡导精勤不倦、精益求精,追求德艺双馨、德才兼备[1]。

4.1.3 谦虚谨慎,一丝不苟

医学是关于人的科学[2]。医者治病救人的态度与人的生命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医学生要从这句名言警句中明确,无论是在实践演练过程中,还是日后步入工作过程中,都需要保持严谨的医风,谦虚谨慎,不可夜郎自大,充分展示出身為医者对待生命的尊重。

4.2 语言文化有助于提高医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人文素养

语言是文化的集合,是人文知识学科的重要载体,掌握了一门扎实的语言就拥有了敲开人文知识大门的钥匙。例如,英语作为各大高校普遍设置的一门课程,通过英语教学可以拓展医学生的文化知识范围,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了解陌生文化的文化传统、思维理念和行为方式。对于医学生来说,公共英语课程的设置能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夯实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帮助医学生拓宽视野,提升人文素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公共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也有所转变,不再是由教师作为课堂主体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是对原有的教学模式加以改善,取缔应试教育模式。比如,情境教学就是在新课改之后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公共英语教学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涉及医学方面的电影,抑或是局域医学热点问题的新闻信息,以及文学作品,分析不同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提高医学生自我判断的能力和选择文化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4.3 开设选修课程

现有的医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医学生进行专业教学的学时已经安排得较为紧凑,难以从中抽取学时供学生学习和提升人文素养。如果高校对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非常重视,就可以利用开设选修课的方式来弥补原有人文素养培养课时不足的问题。在选修课的内容上,可以选择文学作品鉴赏。文学是人文科学的精华,是语言的艺术,医学生在文学作品鉴赏课中跟随教师品读中外名著,从中汲取有益的知识与文化,将所学习到的内容在潜移默化中融入自身的人文修养之中,成为提升自身人文素养的养料。除文学作品鉴赏课程外,也可以开设影视鉴赏,通过带领学生观看世界著名的电影,帮助学生了解更多国家的文化,提升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选择文化的能力,从而受益于优秀文化的滋补,逐渐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开设艺术审美相关课程,有助于提升医学生审美,帮助医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重塑医学生职业素养。

4.4 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执教者,其人文素养水平直接影响着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想要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就需要从师资队伍入手,尤其是从医学专业课教师和人文课教师入手。一名医学专业课教师在具备丰富的医学理论和精湛的技能操作的同时,还需要具备令人叹服的道德品行修养,并如同课程思政的形式一般,将所掌握的人文知识渗透进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对于一名医学人文课教师来说,虽然医学人文课在总的教学课时中占据的比例极为有限,但是作为能够为医学生传播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执教教师应该同时具备扎实的人文修养和医学素养。以英语教师为医学生开展人文素养教学课程为例,英语教师从事英语行业多年,对于西方文化有着较为丰富的理解,其中当然也包括了西方的医学文化,但是教师如果不熟悉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话,那么在对比过程中就很有可能出现错误,从而对学生产生误导,影响学生的判断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质量。诚然,如果教师能够具备应有的教学能力,那么就可以在探讨人文素养的同时,充分结合医学领域的知识,将问题置放在学生所熟知的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基础上,并结合西方医学文化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所以,高校应该重视复合型教师的培养,可以通过校内和校外教研、组织培训、外出学习等形式来提高医学专业课教师及医学人文课教师在人文素养和医学专业知识方面的认知能力和执教水平。

4.5 强化医学人文实践的个体化

学校中的人际交往和优秀的榜样模范,会对医学生的人文素养产生重要的影响[3]。因此,学校应该给予学生心理发展足够的关注,并鼓励创造条件,将局限在理论与演练过程中的医学生放在生活实践中,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在临床实践活动中检验并提升医学生对医学理论和医学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人文素养的表现也将成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打分的衡量指标。

在实践活动结束之后,相关带队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总结,尤其是在人文素养上的表现更应单独提出,对于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并充分发挥其榜样模范作用,成为其他医学生学习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养的标杆。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医患矛盾日益加剧的大背景下,培养兼顾医学技能和人文素养的高质量医学生势在必行。高校要深刻认识到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和发展现状,并从跨文化角度对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可行性的解决路径,从而缓解日趋严峻的医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医学向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国辉. 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4):167-169.

[2]鱼靖涵,霍小舟. 医学生人文素养存在的缺陷及培养途径[J]. 长江丛刊,2019(32):137-138.

[3]王梦婷,王锦帆. 中美医学生人文素养影响因素差异与启示[J]. 现代医学,2021,49(S1):4-8.

猜你喜欢

跨文化教学人文素养医学生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教学与“跨文化能力培养”
从外来词的跨文化翻译看跨文化教学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让文化意识的养分浇灌小学英语课堂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