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教学与“跨文化能力培养”
2017-01-04黄虹
黄虹
[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跨文化交际(双语)课程中50位学生的调查问卷,了解中外教师合作教学对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影响,探索在跨文化教学中提高学生跨文化能力的方法。本文从学生对中外教师合作模式下的跨文化教学的反馈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学生的自我反思进行文本剖析,发现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下的跨文化教学对学生跨文化能力的态度、知识和行为这三个层面都产生了较大的有利影响。因此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应在以培养跨文化能力为目的的跨文化教学中加以重视。
[关键词]中外教师合作教学;跨文化教学;跨文化能力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科技的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来自不同文化或区域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和深入。“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交际”即是跨文化交际。我国在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和国际竞争确实中“需要一大批具有跨文化能力的人才”。在二十一世纪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能力培养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一个新要求。
本文首先回顾“跨文化能力”的构成要素,其次基于对学生问卷的分析,探讨该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与跨文化能力的关系,最后总结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在跨文化教学中的主要作用。
二、跨文化能力的构成要素
在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中,美国跨文化学者陈国明和国内权威学者张红玲都对跨文化能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做出相关描述。
陈国明将跨文化能力可以定义为“互动者谈判文化意义(cultural meanings)与适当地在一个特殊环境下使用有效的沟通行为,以便确认双方多重认同(multiple identities)的能力”。
张红玲对跨文化能力框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她提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概括为如下三个层面张红玲:
(一)态度层面的内容包括认识民族中心主义思想和成见的存在,消除偏见以及培养对异国文化的好奇、开放、欣赏、移情的态度。
(二)知识层面的内容包括积累本族文化和外国文化的知识,学习外国语言知识,学习非语言交际的意义表达系统等。
(三)行为层面的内容包括坦然面对模糊、不确定的交际环境,愿意并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和处理问题等。
根据张红玲提出的跨文化能力框架而制作的调查问卷,旨在比较分析加入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
三、对中外教师合作教学的研究分析
(一)研究对象
问卷调查在笔者所执教大学的一个《跨文化交际》班级中实施。其中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49份。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与跨文化能力有无关联?(2)如果有关联,该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三)研究方法
该调查问卷共28题,其中第3-25题为封闭式问题,探析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与跨文化能力提高有无关联。该问卷的第28题为开放式问题,通过学生写的自我反思,来剖析该模式对学生跨文化能力产生了哪些影响。
(四)结果与讨论
对问卷第3至11题的分析反映出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与跨文化能力的态度层面的关系。
就态度层面而言,平均89%学生认为该模式产生了(非常)有利影响。其中,在增强自我意识、有意识地减少或消除文化偏见以及树立跨文化意识这三个方面,甚至有94%的学生认为该模式产生了(非常)有利的影响。但是,平均有10%的学生认为该模式没有产生影响;特别是在对培养异国文化的欣赏的态度方面,有22%的学生认为无影响。认为该模式产生了(非常)不利影响的平均人数占总人数的少于1%。
从态度层面分析学生的反思(即问卷的开放式问题回答)发现学生们的跨文化能力在提升。有的学生分析自己“意识到跨文化间的差异”;有的认为自己“在慢慢形成文化相对主义”,应该“要学习和尊重他国文化”。另有一些学生描述到“(该教学模式)让我有勇气站起来和外国人沟通”,“从不敢开口到越来越敢说”;甚至有的学生直接评价自己可以“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对待外来文化”。有接近十位学生的反思都用到“互动性强”、“课堂轻松”和“有趣”来形容该模式教学。这说明该合作教学模式让学生们更切身地意识到文化是多样的,对异文化产生好奇。同时,在这样的跨文化平台上,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学生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平等地和外籍教师进行跨文化交流,培养其对异国文化开放的态度。
对问卷封闭式题第12至18题的分析,发现平均87%左右的学生认为该模式产生了(非常)有利影响。其中在培养理解不同文化知识及学习非言语交际知识这三方面,有94%的学生认为该模式产生了(非常)有利的影响。此外,在熟悉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知识方面,认为该模式没有产生影响的比例达到最高为24%;但平均只有12%左右的学生认为该模式对其跨文化能力没有产生任何影响。认为该模式产生了(非常)不利影响的学生平均人数只占总人数的少于1%。
在调查问卷的反思中,学生们写到借助该教学平台他们可以接触到这样原汁原味的异国文化语境,与外籍教师融入一个跨文化交流的平台。他们对跨文化语境的体验和理解得到加深,语言知识和非言语交际知识得以丰富,增加其不同文化的认识。有一位学生通过比较传统和该合作跨文化教学模式,感叹道“传统的讲课方式有种纸上谈兵的感觉,而这种模式让我切身体会到文化的差异”。该模式给学生带来的是切身的跨文化体验和学习,这样的反思也出现在其他多位同学的问卷中。他们认为该模式使他们“融入到英语的环境中”并且使他们“从道听途说的第三者变成亲耳听闻的第二者”。在口语表达、语音语调和语言听力知识方面的提升,在外国文化知识和学习语境的知识上的积累,在思维方式上的改变,都反映出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与跨文化能力的态度层面的密切关系,以及前者对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产生的推动和提升的作用。
对问卷第19至25题的分析,反映出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与跨文化能力行为层面的关系。在行为层面,平均87%左右的学生认为该模式产生了有利影;在愿意并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和处理问题的这一项,选择有利影响的学生比例达到最高为96%。平均12%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与跨文化能力培养之间没有任何关联;但在对坦然面对模糊、不确定的交际环境的能力这一项,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该模式没有产生任何影响。认为该模式产生了(非常)不利影响的平均人数只占总人数的少于1%。
在学生的反思中,有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该模式在跨文化的行为层面有直接的关系,前者对后者也产生了有利影响。学生们认为:借由该教学模式他们能“更加直接地面对跨文化”,可以获取“更多的交流经验”,让他们体会到如何进行跨文化交流,并且愿意并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和处理问题,“设身处地去想”。可见,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与跨文化能力的行为方面具有明显的关联,前者对跨文化能力行为层面的提高产生了较大幅度的正面影响。
综上所述,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不仅在态度、知识上,也在行为层面都对跨文化能力的提高产生了明显的正面的影响。
结语
本研究分析了学生对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的反馈和反思,从中了解到在跨文化教学中该模式与跨文化能力之间的关联,前者对后者具体产生了什么影响,并从中得到对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的启示。
本研究具有以下几点启示:(1)全球化的日益加深使得文化交际在全球化语境下成为一种常态。跨文化能力培养是跨文化教学的核心之一。本文旨在为如何在跨文化课程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提供一种新的有效的教学模式。(2)Kram-seh(1993)指出:仅向学生介绍文化事实不可能达到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理解的目的。我们必须使学生在理解这些文化事实的时候,做到全身心地投入,即从认知、情感和行为多方面去理解和感受目的文化的特点。中外教师合作的跨文化教学,恰恰就是这样的能使学生“做到全身心地投入”的教学。在该教学模式下,学生从书本的学习到亲身的体验,从虚拟视频的学习到面对面真实的交流,在和外籍教师做朋友建立真实的人际关系中,学习外国文化知识,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和解决问题,并在不同文化语境下调整自己的交际行为,应对不同的交际环境。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下的跨文化课程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真实经历跨文化交流,帮助他们将态度和知识应用到跨文化交际的实践中去。(3)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并不是单一地针对地针对跨文化能力的某一层面产生影响,而是在于提供一个平等的跨文化交流平台,建立跨文化语境,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在这个中外教师合作教学的平台上,中国教师好像一座桥梁,连接着外国文化和中国学生。学生角色不再是中国老师或外籍教师的对立面;相反,借助中外教师合作教学这个平台,中国学生是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以平等、开放的心态面对异国文化,并与异国文化交流沟通,将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可见,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适用于跨文化教学,并对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在态度、知识和行为层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该调查问卷来源于一名教师所教授的一门课的学生,不具有普遍性。这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待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