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角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管理现状研究

2023-06-09蒋文东加依娜·米拉提汗张若薇

南北桥 2023年1期
关键词:网络思政新媒体高校

蒋文东 加依娜·米拉提汗 张若薇

[摘 要]本文基于新媒体视角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管理发展现状进行研究,针对新媒体研究与运用、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建设、教育形式与内容的创新、网络思政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进一步优化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现状,强化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新媒体与互联网技术,更新思政教育理念,健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打造现代化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实施、学生个人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做出贡献。

[關键词]新媒体;高校;网络思政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

1 新媒体对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管理的意义

媒体一般指的是将各类信息通过某种方式传递给接收者的一种媒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遍运用,新媒体应运而生。新媒体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计算机网络,通过电脑、手机等载体,将相关信息传递给使用者,并提供用户所需要的服务。新媒体在传递信息时具有高效性、及时性、共享性、多样性、交互性、超时空性等特点,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内容[1],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传统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不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因而需要创新思政教育阵地。结合现在学生的行为特点、思维模式、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新媒体渠道传递给学生,能够高效地提升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道德素养、先进理念,养成文明上网、科学上网的良好习惯,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有着重大推动作用。

当前,虽然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已经受到大多数高校的重视,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面临很多挑战[2]。并且,新媒体的存在使得学生更加容易接收到网络当中的负面信息,产生消极影响。通过研究发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问题,并进行思考、探讨,由此提出有助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建议与对策,对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实施、学生个人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2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管理现状

2.1 对新媒体研究、运用不足

在互联网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尽管新媒体为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径,但是在工作时间当中还存在思政教育信息化程度不足的现象。一是资历较老的思政教师年龄偏大,对互联网的了解程度有限,对新媒体信息化接受能力稍弱,多以传统方式授课,学生接收信息效率偏低。同时,大学生传统思政教育已推广多年,相较于新型的网络思政教育,其制度、体系、机制等较为完善,所以部分高校对网络思政的推广持观望态度。这就导致网络思政教育实践运用不足。二是缺乏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例如,学校思政教育信息化建立在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官方平台,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定期维护,并持续地对其进行更新完善,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三是新媒体运用于学生教育实践当中的时间不长,虽然各高校在不断探索如何正确运用新媒体去更好地引领大学生创建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但还是缺少一定的研究。

2.2 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部分高校虽然已建立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看似学校思政教育已经网络化,但事实上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教育平台没有及时对国家、社会时事热点发表正向观点,且用词枯燥,缺乏趣味性,对大学生没有吸引力。新媒体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应及时通过时事热点向学生传达正确的思想理念。同时,大学生思想尚未成熟,筛选和分辨信息的能力还有待加强,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信息过滤能力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很容易导致大学生接收错误信息,形成负面心理情绪。

2.3 教育形式、内容单调,缺乏特色

目前,各高校大多网络思政教育形式比较单调,缺乏在学生群体当中的调研。虽然运用了一定的互联网技术,并通过新媒体进行传播,但是教育内容更新慢、方式死板、不具特色、缺乏创新等问题仍然存在。与传统思政教育方式相比“换汤不换药”,只不过将传播主体从教师换成了新媒体工具,学生不感兴趣,并且对网络思政教育产生负面评价。

2.4 网络思政教育实施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网络思政教育实施人员关乎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平台的建设和运行,是整个网络思政教育的关键点。但是,学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实施者并非互联网相关专业出身,对相关技术的理解与运用不到位,缺乏新媒体概念,不能很好地将思政教育与网络、新媒体技术结合在一起。

2.5 对网络舆情的管控能力还需加强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有以下几点特征。一是高效性。现在互联网信息传递速度很快,热点新闻很容易在大学生群体中短时间内造成舆情,大学生之间再次传播,会导致舆情控制难度加大[3]。二是全面性。新媒体相比传统方式不同,不受场地、时间、空间等因素的约束,直接将信息传递给接收者[4]。三是隐匿性。网络当中信息发布、言论发表者的身份存在隐匿性,错误信息、虚假信息、非理性的情感宣泄在网络中进行传播,查处难度较大,很难做到追根溯源。

2.6 网络思政教育宣传推广不到位

当前,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平台大多为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并且发布的思政内容点击率偏低,这代表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并没有做到全覆盖,或者质量良莠不齐,内容枯燥、缺乏创新,对所实施的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形式等没有进行全面的宣传,存在“只做不说”的现象,没有形成教育合力,学生可能都没有意识到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存在。

2.7 网络思政教育机制还需健全

就目前来看,网络思政教育的工作机制、管理机制、监督机制等都有待进一步完善。从工作机制上来说,缺少新媒体时代下对网络信息的监管体系,不能掌握网络思政教育的规律;从管理机制上来说,网络思政教育的实施没有很好地结合高校工作实际,缺乏针对性;从监督机制上来说,缺乏网络思政教育实施过程、结果认定的监督。除此之外,高校缺乏对网络思政教育成果的评估体系,致使具有优秀网络思政教育成果的工作者得不到表彰,典型案例得不到广泛宣传,相关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没有实现真正的思政教育功能。

3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管理对策

3.1 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已经完全融入高校教学和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当线下教学和活动开展遇到特殊情况遭遇阻碍时,网络平台成为教育开展的一大新阵地,传统思政课堂教育缺陷逐渐浮出水面。因此,高校应在网络思政教育方面提供足够先进的技术支持并强化利用。立德树人是高校的中心环节,传播先进文化,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成为高校与教師的新挑战。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与学生取得网络交流实时互动,正确引领学生思想价值观和学习生活指导。

3.2 更新观念,打造新媒体教育平台

高校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往往是通过思政课堂、开展思政讲座活动等方式进行的,往往是教师对学生以讲课的方式进行单线输送,因形式过于单一,学生常感到枯燥乏味,对思想政治相关内容缺乏兴趣,甚至对思政教育的接受过程产生抵触情绪。在互联网时代下,新媒体教育平台层出不穷,很多高等院校都推出了本校师生专属的网络教育平台。在推进网络课堂教育平台的同时,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线上线下相配合,可借助院校官方认证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渠道,开展红色书籍阅读打卡、分享时政新闻感悟、看我身边的红色景点等活动,带动学生思想积极性。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营造浓厚氛围,让学生不仅是思政教育的接受者,更让他们成为参与者,产生双向互动,教师也能第一时间收到学生接受程度的反馈,用以后期完善。

3.3 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创新教育形式与内容

充分发现校史文化、专业文化的育人功能,让校史教育、专业教育深入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让“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扎根在校史、专业与思政教育的结合中,保障高校网络思政工作迎来丰收成果的大好局面[5]。高校应有效利用校庆展览和校史馆建设,充满学校特色的专业教育与新媒体手段相结合,不断优化网络思政教育形式、内容,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思政输出,让学生产生共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高质量内容是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取得有效成果的重要基础。因此,高校在网络思政平台上发布的内容在进行严格把控的同时,也要具备创新思想,要采取学生喜欢、感兴趣的方式,结合大学生整体思想发展现状开展线上、线下的思政教育活动,做到寓教于乐,打造符合师生共同需求且具备专属特色网络思政教育平台。

3.4 加强网络思政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尽管互联网、新媒体技术蓬勃发展,各高校已经在大学生思政教育方面创新手段,但思政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仍然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在建设新媒体思政教育平台的同时,相关教师队伍要起带头作用,主动使用、宣传网络思政教育,定期开展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培训,掌握能够满足工作需要的网络技术手段,坚持全体全方位育人,将思想引领实施到教育生活各个环节,强化教师专业能力及其思想政治觉悟,紧跟时代脚步,拓宽思政教育实施方式,特别是让教师队伍掌握网络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为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打下坚实基础,努力把学生培养为又“红”又“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锋力量。

3.5 完善网络信息管理工作

在目前全民参与的网络信息时代,信息传递迅速,各类消息良莠不齐,每个人都能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加之网络发言实名制的要求并不统一,导致网络平台舆论导向变幻莫测。不可否认,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网络信息技术也让一些消极负面的信息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和判断力。因此,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管理者必须具有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的能力,具备极强的政治敏感度和语言文字鉴别力,及时摸排学生新媒体使用情况,要清醒意识到网络信息技术、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负面影响,善于发现学生在网络上接受的负面信息,及时发现问题苗头并进行解决,对已经发生的舆情要迅速处理控制局面。

3.6 多措并举构建宣传新矩阵

目前,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就必须牢固树立宣传意识,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在内容、形式、渠道上下功夫,要具备创新性和吸引性。首先,加强互联网技术支撑,善于利用各类新媒体,特别是学生使用较多、兴趣浓厚的新媒体平台。其次,在形式和内容上创新宣传,做到寓教于乐。最后,强化思政与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跳出传统思政仅限于理论、形势、政策上的宣传,挖掘思政宣传的多样性和多元化,拓宽宣传渠道。例如,思政课教师将社会热点新闻在课堂上讨论,带领学生以多角度分析社会热点事件,激发学生兴趣及自主思考、组建学校大学生记者团等。结合新媒体手段开展具备思想教育属性的短视频制作、摄影、手抄报、诗歌朗诵、公益广告等比赛,并在活动的前期、中期、后期进行大力宣传报道,营造浓厚氛围,形成思政教育合力。

3.7 健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机制

目前看来,我国高校的网络思政教育机制还并不完善,在系统管理机制上应该加强科学运行方式,构建健全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尤为重要[6]。高度开放的网络平台承载的众多信息质量良莠不齐,因此相关部门要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净化校园内部网络信息,确保学生不受负面信息影响。高校应当重视网络思政教育成果的监督、认定工作,对于在实践中取得优秀成绩的教学方法、内容、形式要进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尚. 新媒体语境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策略探讨[J]. 农场经济管理,2022(8):63-64.

[2]刘彤. 新媒体技术对高校思政教育的积极影响与应用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7):69-70.

[3]徐志刚. 网络舆论视域下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探索[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0-92.

[4]张金煌.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路探索[J]. 智库时代,2019(24):69-70.

[5]于珊珊. 融媒体时代高校校史文化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探究[J]. 北京教育(高教),2021(2):43-45.

[6]范琳琳,吕佳莹.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创新路径[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1):38-41.

猜你喜欢

网络思政新媒体高校
基于用户体验的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建设思考
基于高校网络教育平台社交型思政教育的创新性研究
英国高校的网络思政课怎么上
高职院校网络思政工作管理体制的问题与完善措施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