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是如何完成的

2023-06-09张忻

南北桥 2023年1期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

张忻

[摘 要]众所周知,我国的治国理念以及发展历程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标准来实行的,同时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的发展也产生了相当关键的影响。但在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過程中,马克思主义需要作出相应的改变,形成一种更加适合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变革,这样的变革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是相当艰辛的,其中也遇到了非常多的问题和误区,但在这其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影响是很大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至今已经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是抗战时期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二次飞跃是1997年邓小平理论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对于我国的社会发展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而随着我国的社会发展步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产生的影响以及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基础条件完成开始,简单论述完成的条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飞跃的影响以及作用进行简单的探索,旨在研究我党在发展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践行和实施过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志码:A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对于社会发展影响较深的一种基础理念,其基础是在原本的马克思主义的背景中融入我国独有的社会主义发展理念,形成一种独特的、适合我国发展的相关理念,其目的在于更好地将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思想以及发展理念融入我国的社会发展以及建设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飞跃的相关影响是非常大的,同时产生的效果也是非常关键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可以说是相当重要的进程,1945年,中共七大首次将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这也是毛泽东思想对后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产生较为深远影响的初始。而在后续的思想完善以及建立中,毛泽东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二次飞跃的相关历程以及践行方式。通过与新中国的发展不断地融会贯通之后,产生了一条较为关键的发展道路。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实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由来是毛泽东根据当时我国的发展历程总结出来的一条相对理念,旨在根据我国的发展需要而总结出来的一条发展道路,同时借鉴马克思主义中适应我国发展的相关理念作出相对应的调整,提出了全党在领导过程中要根据群众的实际需求去规划相对应的发展路线的相关思想。需要注意的是,想要确切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必须要坚持一个基本原则和三个理论要求[1]。

1.1 一个基本原则

一个基本原则指的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列宁的相关思想综合出来的一套基本的国家发展理念,是根据当时的苏联社会进行总结的相关思想。我党在建立过程中非常广泛地借鉴了相关的思想和理念,但我们并不能对马克思主义全面地进行抄袭,那样是无法贴合我国的实际国情的。一个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无法完全地参照其他国家的思维模式,这样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合理的。因此毛泽东在深入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之后,明确地认知到想要将马克思主义融入我国的发展历程当中,就必须进行中国化的改革。将马克思主义结合当前我国的发展实情,做出相对应的变革,在马克思主义实行的过程中必须依据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思想投入社会的建设中。中国的实践与现阶段全时间其他的所有国家都是不相同的,这也是为什么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被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原因就在于每一个国家的基本实情都是有所差距的。想要将理论上的思想或是理念投入现实的建设中就必须作出相对应的改革,而中国的发展道路相较于其他国家来说要更为艰难一些,如果没有中国化的特色道路是无法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确切落实的。

1.2 三个理论要求

想要在中国特色发展道路上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就必须对实行的标准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变革,这样的变革必须是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基础实情为基础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三个理论要求仅仅是概念上的需求,在后续的飞跃过程中,仍需要做出相对应的改革以及优化,只有在发展的道路上实现不断的飞跃,才能坚定不移地沿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走下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长期的伟大的历史进程,是一条值得我党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去不断追求的国家发展道路。

1.2.1 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问题

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国家的相关优势,要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只有社会的发展依据了马克思主义,才能在实践中得到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同时,马克思主义对于我国的影响十分深远,我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上也在诸多方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际应用,并取得了相关的成果。我党在建立之初,就将社会的稳定发展与国家的繁荣富强作为根本目标,因此“抄作业”也必须根据实际的国情去得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的中国化二次飞跃[2]。

1.2.2 总结中国建设和实践中的经验,并上升为理论,充实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

我们都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相关进程中也是如此,必须在建设社会的事件中寻找与积累相关的经验,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的建设发展,在追求务实的道路上总结出我们的不足与现阶段社会发展所遇到的问题,而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就可以称之为“经验”。将这样的经验以理论的形式表达出来主要有两点好处,一方面是理论经验往往可以在较为简洁的话语中总结出非常精炼的发展理念,非常有利于“以点破面”的相关实行。所谓“以点破面”,指的是在毛泽东时期,我国社会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大多大同小异,因此一个点的经验往往可以解决很多人的问题,带来区域性或是行业性的进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理论依据或是理论概念的作用就显得非常关键。另一方面,将经验上升为理论还有助于将我国的发展经验彻底地融入马克思主义。我们都知道马克思主义是一套较为先进的思想体系,同时也是较为复杂的理论体系,而理论与理论相融合是较为简单的,同时也是比较切合实际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将我国的建设实践经验总结成为一套理论,再将其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可以有效地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二次飞跃的进展[3]。

1.2.3 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的文化,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马克思主义

我党在马克思主义二次飞跃的道路上就已经提出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关建设的理念。我国历史悠久,因此所累积下来的文化也是非常丰厚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将传统文化进行充分的融合与贯通就显得非常关键,主要原因有两点。首先是中国的优秀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外来的思想理论,其对于社会的思考和发展建设的相关思想难免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存在冲突,在这样的背景下,非常容易出现人民或是我党内部的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概念或是理论产生难以理解的想法。同时,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思想也会产生一些较为先进的理论,在这样的背景下,经常会出现在具体的实行中“只得其形,不得其神”的问题,也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念只知道大概的原理,但不清楚具体的思想和实行标准,这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是非常不利的。而将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国优秀的文化则可以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认知基础,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外来的思想,思维模式难免与我国的传统思维有所差异,群众理解起来有点困难。如果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我国的人民以及党内的领导者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就可以使用我国传统的惯性思维去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思考,这样的方式或许会有一些思维上的偏差,但具体的思考路线是较为明朗的,并且在具体的理解上也可以更加方便。其次是将马克思主义植根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有效地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相关进程。第二次飞跃最关键的地方在于“中国化”三个字,想要将中国化贯彻到底,就必须将中国的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提升群众的认同感,同时使群众学习的过程更加便捷,并且更加适应我国的发展道路。需要注意的是,文化的传播与扩散往往代表着国家的发展道路,而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必将是在中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实行的[4]。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飞跃的内在逻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飞跃的共同规律有八个方面。第一,两次飞跃理论创新方式具有一致性,都强调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的结合(也就是和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国情的结合)。第二,两次飞跃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三,两次飞跃的根本立场一致,都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广大人民群众翻身做主人。在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中,广大人民群众逐渐摆脱贫穷,步入小康社会。第四,两次飞跃的根本任务、根本目标一致,都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第五,两次飞跃都是一个渐进过程,都以形成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为标志。第六,两次飞跃的实践品格内在一致,都强调中国特色,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七,两次飞跃具有一致的基本路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不只源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路径,除此之外还有两条路径:一条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的和现代的优秀文化的结合,另一条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中国社会发展实践中的独创,是中国共产党的创造性的见解。这些综合在一些,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的基本路径。第八,两次飞跃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打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局面[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二次飞跃是在新时代社会背景中充分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同时也是社会的伟大进步之一,第二次飞跃相较于第一次飞跃进步的地方更多。同时也更加贴合现阶段我国的社会发展,是真正意义上社会化进程的进步 。同时,我党内部关于造福群众、为民谋福利的相关政策也在不断地落实中,根本目的就是更加貼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毛泽东虽然未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但其重要成果毛泽东思想却为第二次理论飞跃的实现创造了条件,在思想理论和实践上作了多方面准备,是第二次飞跃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第二次飞跃在补齐了上一次缺点的同时,更加注重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这是非常大的进步,也是国家发展理念的更迭与优化。

3 结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根本目的是让我国的社会发展可以更加贴合实际的人民需求,从真正意义上达到居民生活幸福的相关标准,而发展过程中则需要切实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去对飞跃的相关理念进行学习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与发展我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

参考文献

[1]罗恢远,刘歌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8.

[2]李军林. 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本质特征[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3):4.

[3]包心鉴. 改革开放新时期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科学内涵和本质特征[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9.

[4]余品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启示录:两次历史性飞跃的途径,经验及其他[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5]李孙强. 改革开放后党的历次代表大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J].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10(4):4.

猜你喜欢

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浅谈科协组织如何在区域发展战略中发挥其作用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原则与推进路径
毛泽东思想的永恒价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基于邓小平理论浅谈当今青年干部选拔观
邓小平政治教育理论探析
对邓小平理论发展史前沿问题的研究——评高屹著《邓小平理论发展史》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