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邓小平理论发展史前沿问题的研究——评高屹著《邓小平理论发展史》
2014-08-15张芝涵
张芝涵
张芝涵/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读硕士(江苏南京210023)。
一、选题的合理性
1.深入研究了邓小平理论,拓宽了邓小平理论研究的领域,使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对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历史的研究,使我们更深刻地懂得邓小平理论为什么在复杂的中国存在,为什么是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2.《邓小平理论发展史》针对中国具体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整体把握了新时代的特征和全球形势,指导对邓小平理论的探索向新领域进一步发展。
3.把邓小平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是邓小平理论发展的停止,反而是在实践中获得新的认识,丰富了邓小平理论,是验证邓小平理论科学与否的试金石。
二、学术贡献
(一)概念界定
1.什么是“邓小平理论”和“邓小平的理论”。作者在书中对邓小平理论作了简洁的解释,并阐述了伟大意义。邓小平理论的含义,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立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根据新的时代特点,紧密结合中国实际,从理论和实践上系统回答一系列问题,最终实现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邓小平的理论”主要是邓小平自己从事实践活动与理论创作的理论概括,通常是以《邓小平文选》或者他自己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有感而发的思想为载体,如“邓小平的哲学思想”等,属于邓小平本人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涵盖的内容要比“邓小平的理论”多,它不仅体现在《邓小平文选》及邓小平主要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并且更多地体现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各个时期制定的方针、政策中。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丰富和发展。这本书正是依据邓小平理论的含义把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史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萌芽阶段,主要从1956年到1966年,党的八大前后的理论探索以及十年建设时期的艰辛探索;第二阶段为酝酿阶段,主要从1967年到1977年,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进行反思以及1975年进行的“全面整顿”;第三阶段从1978年到1987年,是形成阶段,在纠正“两个凡是”错误路线的基础上,再次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明确把经济建设作为以后的工作中心,将工作重心成功地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开拓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第四阶段从1988到1997年,是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阶段,详细阐明了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在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是指导思想,并把它写入党章。
(二)学术贡献
1.首次把“史、论、著、比”的研究方法有序地结合起来,并成为今后研究工作的典范。史:《邓小平理论发展史》根据党中央对邓小平理论体系基本结构的概括,把邓小平同志在建国初期、党的八大期间的一些理论和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邓小平理论产生和发展历史过程源头。论:本书追溯到建国初期党的八大,分别把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过程划分为萌芽、酝酿、前奏、形成、丰富与发展、发展和系统化六个阶段。具体阐述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丰富、发展的历史过程,进一步体现了逻辑和历史的一致性。著:本书参考了很多第一手资料,如《邓小平文选》(1-3卷)《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下)等,具有说服性。比:研究邓小平理论发展史的著作有很多,大都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开始追本溯源,但是往往忽略了邓小平在此之前的思想和活动史料。
2.重新认识了邓小平理论的本质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拓宽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领域,使它向更深层次发展。《邓小平理论发展史》从第一章到第七章都在探讨邓小平理论的本质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人,就是在正确回答这个问题的基础上,丰富了邓小平理论。对邓小平理论发展史的研究,最重要的价值就是要为人类阐明邓小平理论产生的依据及一系列理论成果背后的精神实质。
3.《邓小平理论发展史》从始至终都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邓小平理论结合起来,表明了科学理论的学术研究既要一脉相承,又要与时俱进。在第一章阐述邓小平理论的萌芽时,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把邓小平理论发展史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理论品质。第七章主要讲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确立,论述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把邓小平理论运用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中,着眼于对具体实践活动的理论思考,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三、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的确定标准
(一)研究的观点纷呈
邓小平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到底经历了几个阶段?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阶段起讫到底怎么确定?对于以上问题,学术界主要有三阶段说、四阶段说和五阶段说。对于三个阶段说,学术界也没有相同的说法,例如从党的八大、“文革”开始追溯;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三大为开始阶段;十三大后为确定的最终阶段。四阶段说主要从1975年“全面整顿”开始,到粉碎“四人帮”、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再到十二大提出改革开放主张与设想,最终十三大理论形成和发展。五阶段说主要是以党的八大为萌芽酝酿阶段,1975年“全面整顿”为前奏阶段,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为初具规模阶段,十三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使邓小平理论更加成熟,南方谈话成为邓小平理论更深层次的丰富和发展阶段。
(二)众说不一的原因在于标准不一
对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学术界之所以会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这么多不同的观点,笔者觉得主要缘于各个研究者运用的阶段划分标准不同,即以什么样的衡量标准对起点、形成和发展做界定。笔者大量阅读了相关的论文,大致总结出以下几种标准:一是把对邓小平理论体系的概括作为衡量标准;二是把各个阶段理论名称的提出概况作为衡量标准,如把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命题作为邓小平理论发展阶段的拐点;三是把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是邓小平理论重要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四是 把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对本质问题的回答作为衡量标准。研究者觉得只有正确地解决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才能说邓小平理论已经形成了。
(三)标准要反映理论过程质的规定性
如何使学术界在划分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的问题上取得统一的标准?依据辩证唯物主义,阶段划分的标准是要找出其他理论不具备,而只有此理论才具备的根本属性。区别于其他理论最根本的性质应该是这个理论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一直贯彻始终的根本内容或根本问题,并且对这个理论的根本问题进行正确的回答和解决。因此,要弄清邓小平理论的根本内容和所要根本解决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并且在报告中阐明:“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我们可以看出,邓小平理论就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本质问题的回答,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我们在研究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丰富和深化过程的起讫时间时,实际上就是看每个时期党的领导人在解决根本问题上的回答,破除传统社会主义观的思维方式。依据这样一条思路,笔者把邓小平理论发展史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56年党的八大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邓小平理论的酝酿阶段。这十二年间,邓小平同志经历了人生的三起三落,从这些经历中他得出我们要想破除“两个凡是”,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必须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一阶段的认识,为邓小平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契机。
第二阶段: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的开始形成阶段。之所以把十三大作为一个阶段的标志,主要是十三大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内容,详细阐述了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方针,是对根本问题的初步回答,并从丰富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出具有创造性的理论概括,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具有转折意义的关节点。
第三阶段:从十三大到南方谈话、十四大,是邓小平理论完整形成阶段。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就坚定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党的十四大明确确定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发展,用邓小平理论来武装全党。不论是南方谈话还是党的十四大,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上取得的突破性理论成果。在计划经济时代,是把阶级斗争作为中心任务,不注重经济发展,损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现今把市场经济看作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手段,不管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都可以搞市场经济,的的确确是解放思想后我们在理论认识上的新高度。党的十四大打破了传统的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转变了我们固有的三个观念:把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变到经济建设上来;从过去的半封闭半开放到现在的改革开放;从以前的计划经济到现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说明邓小平理论已经十分成熟。
第四阶段: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是邓小平理论丰富和发展的阶段。党的十五大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关于所有制问题上的阐述,要确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同时鼓励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应注重质量不拼数量,并且要多种形式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生活的多样性,党的十六大指出,必须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从而能够抵制西方资本主义对我们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这些理论成果都是在日渐多样化的具体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都是对根本问题的不断深化。
邓小平理论发展史就是对邓小平理论根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一步深化认识的过程。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紧紧抓住邓小平理论的本质问题,并且在回答好这一问题的基础上提高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随着十八大的召开,以习近平为代表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继续前进,更需要加深对根本问题的研究,从而丰富和发展理论,跟得上时代的变化,经得起实践的考察。
[1] 江泽民.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
[2] 刘以顺.论邓小平理论的历史渊源[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8(1).
[3] 任青,李成志.国内邓小平理论研究述评[M].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
[4] 王万民.论邓小平与列宁的改革思想的同一性[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2(3).
[5] 李明斌.论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条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