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干部培训在教育场域下真实发生

2023-06-07王忠慧

教育·校长参考 2023年4期
关键词:校史馆展板场域

王忠慧

许多中小学干部的培训,基本上实施的是传统培训模式,你说我听,你讲我记,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中小学干部,有其特殊的身份,既是教育理念的实践者、教育方针的执行者,又是学校教育教学措施的制定者。其身份的特殊性,源于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学校是干部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的场所,也是增值干部内生力的教育场域。离开学校这个特定“教育场域”的培训,可能会造成“学用脱离”,加长理论到实践转化的时间。对干部的培训是一种教育行为,是一种有目的的影响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应在教育场域下发生,培训模式更加注重综合性,注重思维能力和具体情境下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本文以校史馆的建设为例,谈一谈北京教育学院附属海淀实验小学在干部培训方面的实践探索,以期为学界同人提供可资借鉴的范例。

“校史馆”建设价值的认识

弘扬学校文化,在传承中实现新的发展,校史馆可以很好地承载目标达成。以建设校史馆为契机,回顾学校历史,呼应学校文脉基因,突出学校办学特色与文化底蕴的任务。但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环境,是由教育管理者、施教者以及学习者组成的一个“教育场域”,在这个场域中,每一寸空间都承载着教育的价值。我们的办学理念是“为了每个人的最大可能”。作为校长,我要给予教师、学生、干部最大的发展空间,利用好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延展他们的发展路径。这一次校史馆的建设,不单单是一次任务,更是一次难得的“教育培训”机会。在这样一个情境中,提升干部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正是一个鲜活的案例吗?于是我们组织干部开启了我们的培训历程。在第一次研讨中,大家形成了一致的观点:把建设校史馆作为践行学校“为了每个人的最大可能”的教育机会,校园里每一寸空间都承载着教育的价值,力求教育价值的最大化。

践行理念的教育行动

达成共识,行动聚焦目标 我们召集干部分析了学校的现状:历经多年的扩招,教室、办公室等空间极度紧张,缺乏相应的支持经费。在这种资金、空间都不具备的条件下怎么办呢?建成的校史馆是学校的一個空间,干部们对空间是怎样认识的?校史馆这个空间是否应该具有与他们原本认识的空间不同的地方?要想知道这些,就需要了解干部们对空间的认识。于是围绕此问题展开了第二次讨论:请大家列出熟悉的校园空间,再依据所列内容进行分类。干部们商讨后列出了自己熟悉的空间,如常规教室、专业教室……细看分类,大家发现了这些空间功能单一,有固定的使用人群。那作为校史馆的空间有哪些特点呢?在进一步研讨中,干部们认识到作为校史馆的空间属于公共空间,是学校历史传统与校园文化的展现,是学生德育教育基地,承载着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特色。

随后我们综合考虑了人员流动情况、安全保障和便于使用三种因素,进行了空间的选址,最终定在一间大会议室。这间会议室原为普通教室改建,面积只有50.4平方米,要在这仅50.4平方米的面积内做文章,这对于承载如此丰富内容的校史馆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融合建设彰显教育价值 地点选好了,如何建设呢?再一次组织大家讨论,经过多轮的讨论、共研,在大家对校史馆建设形成成熟计划的基础上,我引导干部们思考:这原本是会议室,改建校史馆,是否有增加使用空间的可能?大家各抒己见,达成共识:建设校史馆的同时,可以保留会议室功能,根据空间缩小会议室空间范围。

增加使用空间成为可能,教育空间有增加的可能吗?能不能再想想办法,在展板上、墙壁上动动脑筋,试着突破思维定式。我接着启发大家:固定在墙面的展板只能呈现单面的内容,如果我们换成活动的、可以旋转的,一块展板两面都可以使用,增加了一倍的教育内容,如果每块展板都这样设计,又可以增加一个完整的教育版块,校史馆成为“校史馆+”,成为教育综合馆,不仅空间上增加了会议室的功能,还增加了教育版块、教育场所。干部们纷纷认同,我们依据校情、学情,围绕教育馆的内容进行了细致研讨。

为了充分运用空间,在展板双面运用的基础上,我们又增加展板的数量,同时发掘每块展板上方的空间,设计三个悬挂式展轴,需要的时候放下来,增加了新的教育馆,空间使用实现了最大化。

2020年以来,为了落实疫情防控的要求,增添了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的功能。这个空间成为“教育综合馆+会议室+应急指挥部”融合建设空间。固定和动态的切换,N倍的增加教育空间,践行了我校每一寸空间都发挥教育作用的教育主张。教育综合馆的设计实施过程记录了我校融合建设教育实践的行动,践行了我校追求教育价值最大化的教育哲学,打破了干部教师空间单一功能建设的思维定式。

空间使用价值最大化 教育综合馆建设中我们实现了空间最大化应用,教育综合馆的使用能否体现教育价值最大化呢?我们再次头脑风暴。在经过了几轮的思维碰撞后,干部们的思维空间被打开,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每个展馆的适用人群,如:校史馆:教师+学生+访客;安全教育馆:全校师生;养成教育馆:第一学段学生;英雄榜样馆:全体师生;快速识字馆:第一、第二学段学生;北京精神馆:全校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馆:面向人群多元;会议室:支持30人的教师、学生小型会议。

汇总大家的讨论结论,引发大家思考:设想的使用中,你有什么发现?展馆中,信息是单向传递的。我启发大家:如果实现双向、多向的信息交流有无可能?如果实现既有输入,又有输出的双向交流,教育可以有哪些增值路径?教师、学生参观了校史馆后,可不可以也招募一些师生成为讲解员,为师生、访客服务?大家受到启发,纷纷贡献智慧:教育综合馆的日常清洁服务可以成为学生劳动实践岗位;日常使用可以由学生社团管理,由他们协调时间、人员,在具体情境中学习体验志愿服务。在后续的实践中,我们的想法一个个逐步实现。教育综合馆成为师生公益服务、实践、劳动的场所。

一个个问题抛出,一遍遍教育现场的考察,一次次方案被提出、否定、修改、重建。在学理论中用理论,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实践。从顶层设计到理念落实,大家在校史馆的整体规划中一次次冲击着原有的认识,转换着思维的角度,形成了积极做事的模式。干部培训在教育场域下真实发生着。

复盘建设过程,积攒教育智慧

善用教育机会,在教育场域体验中积攒管理经验 教师提升教学能力,转变教学方式,需要在教学改革中,在教学实践中,在教育情境中施行。干部的培训、干部能力的提升也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在具体的教育领域中,通过自己的体验建构自己的认识,从而形成自己做事的思维方式。教育实践是干部成长的广阔天地,在复杂、动态变化的教育情境中引导干部们发现规律、积攒经验,在体验中主动迁移成为管理经验。

以建设校史馆为例,引发师生对空间的新认识教育的增值不仅体现在干部上,能影响带动进步的教师也是有意义的。部分骨干教师始终参与校史馆的建设,过程中教师们逐步认识到增加空间功能、丰富空间内容确实可行;空间建设还要考虑人群因素,使用综合馆的讨论中增加了对使用价值最大化的认识。转变对教育机会的惯有认识:将静态的展馆成为双向交流的教育情境,成为师生公益、劳动的地方。大家达成共识:守正中能创新。体验是可以传递的,校史馆的建设之后,许多参与的教师提出了班级文化建设的理念,如何让教室的墙壁说话?说谁的话?他们在思考做事背后的教育价值,将育人放在了首位,在实施中努力实现教育价值最大化。

复盘中也引发校长对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定位的思考,透过外显的行为,发现队伍策划、组织、实施、创意等方面有很大提升空间,从这些尚待提升方面发现主要问题,找到容易解决的方面,制定相应的策略。校史馆建设后,许多干部教师养成了复盘的工作习惯,在不断反思中实现了成长。

猜你喜欢

校史馆展板场域
基于“自主入园”的沉浸式场域教研
新时代加强高校校史馆建设的文化意义
山城老年大学校史馆建设持续推进中
民主论辩场域中的法律修辞应用与反思
坚持革命教育 强化党性锻炼
——主体班学员参观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校史馆
折腾的展板:“黄金位置”需预约
折腾的展板:“黄金位置”需预约
用旧展板制作牵引模型滑翔机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高校校史馆育人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