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饰流行文化视角下的“奇装异服”现象研究

2023-06-05黄天蓝

美与时代·上 2023年1期
关键词:流行文化

摘  要:“服饰流行文化视角下的‘奇装异服现象研究”围绕“奇装异服”现象的美丑之争展开论述,充分肯定“美就是善”及在一定审美条件下“美”“丑”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从服装心理学角度剖析“奇装异服”审美现象的社会背景,从服装审美的角度分析“奇装异服”现象中的审美对象、审美环境、审美语境等审美条件,探讨“奇装异服”现象在服饰流行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在流行传播链中造成的影响。“奇装异服”现象在满足着装者表达自我概念的个人欲求的同时,也展示了流行服装业的兴盛,是现代服饰多样性的一种表现,是随着个人自我表达需求的不断提高而出现的出挑的、引人注目的时尚现象。

关键词:奇装异服;服饰审美;流行文化

一、“奇装异服”现象的普遍性

自近代中国传统服饰从被动西化到现代服饰主动化西以来,中国现代服饰观逐渐地西化,现代服饰观越来越频繁地呈现出多样性和包容性。不同于中国古代相对单一的服装形式,现代服饰中的多样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物质生活和文化需求的欲望的不断提高,越来越普遍地存在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之中。

“奇装异服”,指式样奇怪而异于大众流行的服饰,多用于贬义。出自战国楚人屈原《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李当岐在《服装设计概论》中总结道:“我们现在的服装设计,实际上是以西方服饰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国际服装设计,在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无视上述这些讲究和常识是违反常理的。”中国的服饰文化自近代以来逐渐西化,现代人的服饰观基本和T.P.O原则契合,接受过现代文化教育的人都会有共同的认知,即T.P.O被认为是一种必要的教养和修养,如果违反了这个规则,会被认为是穿着不体面的。但与此相反的是,国内某山城的夏季炎热异常,大多超市都在地下,进入超市势必要走下台阶,这时候会看到台阶上坐满了穿着睡衣织毛衣、聊天、刷手机同时蹭着空调的叔叔阿姨们(以中老年为主),欣慰的是中间留足了够一人行走的空间。十分有趣的是蹭空调不足为奇,但穿着睡衣出现在公众场合却如同在家里一样从容自如,着实令看到的人有点尴尬。其实不光在山城的超市,在其他城市的超市里也屡屡见到过穿着睡衣逛超市从容自若的,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一副引观者尴尬而不自知或满不在乎的样子。这样的“奇装异服”在公共场合出现未免有点不雅,但中国人非常包容的一面往往展现于此,可能会有暗自诧异、内心啧啧称奇者,但并不会有围观拍照大惊小怪者。另外,地鐵里神色匆匆的行人中,身着汉服的女子在众人的注视中七忙八乱地拖拉着已经拖在地上染成了灰色的白色裙裾挤进熙攘的人群,拨开层层叠叠的障碍,最后晃一下头上琳琅的挂饰,傲然矗立在众人的目光审视中。且不论汉服本身的美丑,单说这种深衣拽地的穿着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是否适宜,是否会给自己的出行以及自己周围的人造成诸多不便。诸如以上不符合T.P.O原则的服装皆可纳入广义的“奇装异服”。

二、各式“奇装异服”现象的美丑之争

对于“奇装异服”的界定是一个很难统一的问题,由于审美观念的不同导致每个人对奇装异服所划的界限是不一样的。如现代年青人中流行的“原宿风”,指日本原宿街头年青人的着装风格,原宿的特点主要在颜色艳丽服饰搭配和五颜六色的头发。在某些人的观念里这些穿着怪异的服装染着五颜六色头发的人多半是不务正业的不良青年;又如某些前卫的男生留着长发扎着小辫,修眉画眉,化着烟熏妆和黑黑的眼线,穿耳洞、戴耳钉,穿着带有高跟的长靴,而某些时髦的女生留着板寸甚至剃成光头,穿着看不出男女的中性服饰,可能很多人会认为这样的穿着不男不女;又如我们经常能够在全国各大旅游景点身着各式民族服饰或是传统服饰拍照、游玩的男女老少,我们不能因为服饰异于日常服装而简单的界定此类服饰为“奇装异服”。

大众对前卫服饰的接受程度是大众界定奇装异服的标准,如央视一档时尚真人秀节目《创意星空》第二季的某一场比赛中存在的争议,四个评委中的三个评委都十分认可参赛者的作品,认为他的设计创意和剪裁都十分有特点,评委叶锦添更是认为参赛者对造型的控制力非常强,有发展的空间。但这名选手前卫的作品显然没能得到观众评委的普遍认可,最终在观众选票的环节被淘汰了。显然观众评委和专家评委对时尚的认知度或者说对奇装异服的界定是不一样的。节目组对专家评委和观众评委的设定是寄希望于既能选拔出具备前卫的时尚设计师,又能让时尚前卫的设计思维能够被大众认可,但这显然是不够现实的,事实是评比结果加入了非专业的意见。王受之在《时尚时代》里说道:“大部分国内消费者几乎只穿成衣,pret-a-porter的中国版。但是中国时装设计师的眼睛却只盯着haute couture。心里想的是后者,广大消费者穿的是前者,牛头不对马嘴。只有那些温州、义乌的成衣商清楚自己做的是什么,对学时装设计的人来说,对自己以为在做时装的人来说,这种认知的差距只会产生悲剧性的结果。中国服装界的很多问题即源于此。”虽然王受之说的是设计师的设计趋向和受众的设计需求之间的风马牛不相及,但由此也可看出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对前卫时尚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对于“奇装异服”现象的界定和理解也是不一样的。

三、服装心理学中的“美”与“丑”

对于服饰美丑的界定是人们在选择着装时的关键问题。关于“美”,中世纪的思想家们,大多在遵循美的传统定义上加诸自己的一些观点,形成对美的诠释的新面貌。每个时代对于美的观念有着各种不同的理解,奥古斯丁认为“美有绝对的,但丑却只是相对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观强调“美是良好比例”“和谐一致、次序”“美使人身心愉悦”的基础上更趋向于“主观主义美学”,由此出现了美感的概念,重视想象、品味、联想等,更加注重主观因素对美感的认知程度。黑格尔则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20世纪克罗齐抛弃了前者建立在理性主义之上的美学观,认为“直觉即情感的表现,直觉即艺术;美就是成功的表现”。弗洛伊德在研究人的“无意识”问题时,强调了“性本能”在人类艺术创作活动中的作用,由此出现了从精神分析学来探讨美学,这种方法对现代美学研究影响至深。近代,国内学者在讨论美学问题时,充分肯定了“美就是善”的观点,国人对美的普遍认知是认识到真善美的统一。如对于女装,有人提出“所谓真,就是要称她的年龄姿态及容色”,有人提出“现代美绝不是外观上加以摩登的装饰,就会简单地产生的东西。它须由女子内心美和外部美综合的捷径。它须根基于个人广博的学识、丰富的情感和显明的性格”。学者们似乎更关注于“美”,而关于“丑”,美学家往往很少去专门研究,而是在研究“美”时作为“美”的对立面会有所提及。比如古希腊的一些美学家认为,美在于物的形式是和谐的、有次序的、有一定比例的多样性统一;而不和谐、不合比例、呆板的就是丑。康德认为,艺术能够把自然中本来丑的或是令人作呕的事物加以美的描绘,而获得高于自然美的价值。罗丹认为,自然中丑往往比美更能暴露性格。因而,艺术愈表现这种丑,其审美价值就愈大。可以说,“丑”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而且,在特殊审美语境下,“丑”并不是绝对丑的。“丑”相对于美而言是“美”的对立面,更加烘托出美的存在。就像“恶”是“善的缺乏”,但却没有绝对的恶一样,“丑”是可以向“美”转换的。众所周知,欧美人的审美观和东方人的审美观是不一样的,如1998年由巴里·库克执导的动画《花木兰》中,花木兰东方美女的形象被描绘成了高颧骨、高挑眉、厚嘴唇、单眼皮,肤色是介于小麦色和巧克力色之间的,或许这是西方眼中的东方美女,但是实际上这种特殊气质的美在东方至少在花木兰生活时期的中国是不被大众所认可的。每个时期的审美或许都会有些许不同,但在中国能被普遍大众所认可的东方美女的长相是柳叶眉、瓜子脸、双眼皮、樱桃小口,当然随着时代的改变,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不少人的审美观开始发生改变,单眼皮、高挑眉、厚嘴唇、高颧骨逐渐地被更多人认可,认为是符合现代审美观的。这也充分说明“美”与“丑”是相对的,是可以在一定语境下转换的。对于“奇装异服”的概念也是一样,或许在今天看来是接受不了的服装,在将来的某一天,审美语境发生变化时再来审视这些服装,不但不会觉得奇怪、丑,反倒会觉得是前卫的、时尚的,虽然特别,但在审美意识上是可以接受的。这在西方近现代服装史上是真实存在过的,如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的朋克、嬉皮士,他们倡导和平反对战争,鸡冠头、破烂的面料、衣服上印上粗俗的俚语无一不是反战的宣言。那个时代的反叛放在今天看来仍是特别的,但却能被更多的人认可和接受且被认为是前卫时尚的。

著名歌星LADY GAGA曾一度被人称为“雷帝GAGA”,她的演出服往往雷死人不偿命,日常出街穿着也是怪诞得让人大跌眼镜,但有人认为她的服装很怪诞,就有人认为她的服装是特别的、让人印象深刻的。图1中的Lady Gaga身穿被媒体戏称“火焰双胸”的喷火紧身胸衣出席表演。说到这里,不得不说到麦当娜——锥胸时尚的发起者,或者说最早开始穿锥胸紧身衣表演的明星(如图2),在她之后的诸多明星都以穿锥胸衣的方式向她致敬。“无疑,任何人都比不上麦当娜,她对推广外套紧身褡和钢筋胸衣及让-保罗·高缇耶的设计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一方面,她是深受欢迎的解放象征;另一方面,她遭人厌恶,被痛斥为‘美国最喜爱的社会病。”事实证明美与丑并非绝对,在一定的审美环境和审美语言下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如在前面《创意星空》比赛中提到的评委认为是美的、符合审美标准的优秀作品,但大众评审并不认可。可见审美环境、审美语言的复杂性,不单单和审美者所接受的系统培训、专业涵养、受教育程度,还涉及到审美者的性格、喜好、生活环境以及所处时代的流行文化的影响,等等。叶立诚《服饰美学》一书中提到:“审美意义的丑是现实自然丑的一种美的升华,变成艺术美具有审美价值,而不同于一般的生活丑。在这种转化中虽不能消失其生活丑的客观本质和形式。但经过艺术的典型化、个性化处理,使丑的艺术形象具有了美学价值。”

四、“奇装异服”与审美意识、自我概念

“审美意识指人类在欣赏美、创造美的活动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康德认为:审美意识是人所共有的能力,并能决定着美的存在。而另一种主张认为:从现实生活中的审美对象去寻求审美意识的根源和本质。审美意识是对客观审美对象的反映,但只是消极的反射,而不能反作用于审美对象。”这种消极的反射是随着审美主体思想意识的变化而变化的,对于某些过于超前、时尚的服装或许会得不到大众的认可而被判断成为奇装异服,但随着潮流演变、流行风尚的转变,曾经的怪异款式渐渐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青睐,也就越来越频繁地出现于大街小巷。

除此之外,审美对象不变,但审美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作出的客观判断。在T台秀场上的创意类服装如川久保龄2018年秀场服装穿着在日常生活中会被认为是奇装异服,但同样的服装出现在秀场上就被认为是适宜的。在这里重申一下遵守TPO原则是多么地重要,符合常理的時间、地点、场合的着装才不会被认为是奇怪的着装。

关于影响审美的另一个因素,卡尔·罗杰斯提出:“自我概念,可看做是一种可意识到有组织的自我直觉之结构,其构成的要素为一个人对自己的性格和能力的自我知觉,且对与他人及周围环境关系的自我知觉和认识。”罗杰斯把自我概念区分成两个部分:实际的与理想的;个人的与社会的。“自我概念的成长来源于亲人、师长、同僚以及有影响的其他人,故自我价值常常需要在社会环境的背景下才能显现。”“一个人对自身的现状所具有的认知、感情称为现实的自我概念。同时,人们还对自己的样貌、身材、能力、修养,等等。这是理想的自我概念。”一个人的着衣往往是个人自我概念的体现。

有人曾评价张爱玲“非常自私”,恍如“一个人在良辰佳节上了大场面,自己的存在分外分明”。她的“自私”主义的服装强调个人的自由个性,喜欢穿能“忠实地将人体轮廓曲曲勾出”的旗袍和各种颜色艳丽、搭配奇葩的张式“奇装异服”。如她的好友炎樱所说:“人们尽管赞扬女子的文静,总没有哪个女人情愿做墙壁的一部分,或家具的一部分。”张爱玲不认同封建文化中千篇一律地毫无个性的服饰,她说:“我们个人住在个人的衣服里”“自由照自己喜欢的去做,当然也不规避会随来的后果”。当她看到穿着“米色绿方格的兔子呢制了太紧的袍,脚上穿着女士红绿条纹短袜”的“奇装异服”打扮的男青年时,说:“乍一看觉得可笑,然而为什么不呢,如果他喜欢。”对于着装的态度,她认为:“对于不会说话的人,衣服是一种语言,随身带着的一种袖珍戏剧”,即服装能充分展示人的个性,能解放人类爱美的天性。她的这种说法肯定了近代国人从封建文化中表现出渐醒的人道主义精神,充分肯定了服装对展示个人魅力的助攻,表明了服装是一种无需出声便能展示自己个性的视觉语言。张爱玲用她的“奇装异服”的戏剧装扮展示了她对服装的态度和对自由个性的追求,她的“自私”主义的服装态度正是她坚持以“奇装异服”体现个性、塑造人性的一种体现,是个人对自我概念的直白表露。

五、结语

现代传媒业的发达使得流行文化快速传播。也许由于种种原因到不了Taylor Swift的演唱会现场,但可能在演唱会开场后不久就能在网上获得相关的图片甚至视频资讯,Taylor的妆容、发型、服装、配饰,甚至脸上的痣都能尽收眼底。传媒资讯的方便快捷促使新生式样及搭配方式的快速传播、发展、演变。某些前卫的流行文化由于过于超前而不被当前的社会流行所接受,而服装流行一段时间后才能演变成之前显得过于前卫的穿着打扮。在特定的文化背景时期,服装设计作品审美需要特定的文化语境作为依托。

“文化影响力为服装流行提供强大而持久的精神动力。”流行服装与着装者的文化亲密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着装者的文化思维,给予着装者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比如经常会在网上看到有汉服爱好者呼吁大众恢复穿汉服的着装习惯,以加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向心力。故此很多汉服爱好者身体力行为推广汉服而身着汉服出现在生活中的各个场景。另外,“二次元”爱好者也催生出了另一大服装产业——“COSPLAY”的兴盛。由于对二次元动画的爱好,而把动漫中角色的服饰做成成人的服装穿着并展示于一大群有着同样爱好的“COSPLAY”聚会中,这是文化形象的力量,是催生出新兴事物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文化影响力的号召下,即使腼腆、不善于表达自己的人,也可以为了心中所爱而穿上在旁人眼中异于常人的“奇装异服”参加聚会。

李昭庆在《服装流行与文化影响力研究》一书中说道:“流行服装在人们‘诗化‘艺化工业社会的文化需求下成长和成熟——服装流行的文化原因,是文化需求下的工业诗化。”“流行服装推出者强调发掘个人欲求,流行服装着装者强调满足个人欲求。社会个人欲望越强烈、个人意识越彰显,流行服装业就越兴盛。当代社会服装流行的文化本质,是文化包装下的欲望发掘。”“奇装异服”现象正是“诗化”“艺化”工业社会的一种体现,满足着装者表达自我概念的个人欲求,从某种程度来说,“奇装异服”的多样化也展示了流行服装业的兴盛。从近代的“国货运动”到现代的“中国制造”,中国的流行服装业只是“世界加工厂”的冰山一角。

“奇装异服”的着装者不外乎想向外界传达个人的自我概念是时尚的、而不是广泛流行的、千篇一律的。要知道,时尚与流行有着明显的区别,时尚源于对个性化的追求,流行则意味着在大众文化中被同化,时尚的初衷不是为了广泛流行而是为了一枝独秀、与众不同。因此也可以理解为现代人已不再简单满足于基本生活物质的充足,转而追寻文化生活方面的精神刺激和满足自我关爱和尊重的需要。“奇装异服”现象从某种角度来说是现代服饰多样性的一种体现,是个人自我表达需求的不断提高而出现的出挑的、引人注目的时尚现象。

参考文献:

[1]张竞琼,许晓敏.近代服装新思潮研究[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68,107.

[2]叶立诚.服饰美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40-60.

[3]李昭庆.服装流行与文化影响力研究[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

[4]郭建平.中外服饰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

[5]李当岐.服装学概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8.

[6]孔兹.时尚与恋物主义——紧身褡、束腰术及其他体形塑造法[M].珍栎,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

[7]王受之.时尚时代[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8]张爱玲.更衣记[J].古今,1943(36):25-29.

作者简介:黄天蓝,南京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服装艺术设计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流行文化
浅谈流行文化与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妙用学生流行文化,奏响语文教学新篇章
流行文化融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
“迎合还是引领”
流行文化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探析
浅谈流行文化对小学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流行文化对高校美学教育的影响
韩国流行音乐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启示
从张艺谋电影看审美文化的当代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