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结—推测—转化:阅读策略链促进学生思辨能力发展
2023-06-01程润倪燕
程润 倪燕
【关键词】联结;推测;转化;阅读策略链;思辨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设置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可见思辨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阅读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语境下的“思辨”指的是思辨性思维,也译作批判性思维或审辨式思维。思辨性思维的突出特点为:“合乎逻辑地论证观点;凭证据讲话;善于提出问题,不懈质疑;反省自身的问题,对异见保持包容的态度;认识并理解一个命题具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概括化范围;直面选择,果断决策,勇于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和责任。”[1]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能力形成,也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人格发育。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总体要求为“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2]相应的,学习内容和教学内容主要呈现为“大胆提出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依据事实和细节”“有理有据地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的观点”“从文本中寻找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分析证据和观点之间的联系”“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评价”等。[3]应该说,新课程标准为阅读教学和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教学内容。
然而,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问题是:这样的要求和内容如何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落地?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寻找证据,进行有理有据地表达?学生该怎样辨析和辨别?什么样的文本适合进行思辨能力的培养?这一系列问题,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澄清。在此基础上,笔者尝试利用阅读策略链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并进行实践探索。
二、作为对策的阅读策略教学
“Mohammadi、Heidari 和Niry 研究了思辨能力与学生阅读策略的关系。结果表明,学习者的思辨性思维能力与阅读策略的使用有显著关系。Akkaya调查了教师的思辨能力与阅读策略的使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阅读策略的使用与思辨性思维技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Hosseini、Khodaei、Sarfallah 和Dolatabadi 研究了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阅读策略的关系,结果表明,学生的思辨性思维与阅读策略之间呈正相关关系。”[4]严媛媛通过具体课例,帮助学生运用各种阅读策略,深入探究文本,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研究者们都揭示出“……孩子均应学会积极主动地运用策略,以批判的眼光和怀疑的态度接收信息、思考信息。”[5]上述研究表明,阅读策略教学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非常重要的手段。
2018 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18)阅读策略体系的构建也启示我们:“……(高级阅读策略)这些策略鼓励读者在阅读中深入思考,整合、推论多文本资源,积极质疑阅读内容的质量和可信度,善于发现和处理多文本阅读中的冲突。这些策略体现了PISA 对学生深度阅读、批判性阅读等能力的重视,真正将阅读素养作为一种学习能力来培养,使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来学习。”[6]在阅读中,文本信息越丰富,问题越复杂,就越需要学生思辨能力的参与,而阅读策略则提供了参与的“载体”与“通道”。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阅读策略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呢?实践表明,“聯结”“推测”“转化”三种策略的组合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三、联结、推测、转化三种策略的内涵及其在统编教材中的相关题例
1. 联结、推测、转化策略的概念
在查阅、比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我们分别梳理了联结、推测、转化三种阅读策略的概念及其作用,详见表1。
三种策略的联系十分紧密。联结策略是推测、转化策略运用的基础,良好的联结可以促使学生进行有理有据的表达;运用推测策略,理解文本的隐含信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辨析和辨别,从而加深理解;学生在深入联结、推测的同时又为转化策略的运用奠定了基础,指向其自我反思与改进。因此,联结、推测和转化策略的综合使用可以构成锻炼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链。
2. 三种策略在统编教材中的典型题例
从策略教学的视角出发,重新梳理统编教材高年段的课文,我们发现,大部分题例可以从联结、推测和转化的角度实施策略教学,甚至有的语文要素学习也要依托这三种阅读策略落实(见表2)。
如《猎人海力布》一课,课后习题要求“试着以海力布或乡亲们的口吻,讲一讲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部分”。学生在学用语言的过程中去联结相关信息,有理有据地揣摩海力布矛盾的心理,对其选择进行分析,明确其牺牲自己的原因,形成对英雄形象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化。
再如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这里的“通过描写”去“体会”,就隐含着联结和推测两种策略的使用。本单元所选现代文为《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学习时更需要学生进入历史语境,联结资料、文本及生活信息,有理有据地揣摩人物形象,在辨析中深刻认识主人公的精神品格。
又如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小说单元,学生阅读小说必然要联系生活经验,进入文本情境,对人物言行进行思辨,从而感受人物形象,反思生活;认识小说人物形象具有现实意义,能丰富、影响学生对责任、良知和人性的认识,从而净化心灵,生发出面对现实种种境遇的勇气。
应该说,教材中大量文本为“联结、推测、转化”策略的使用提供了基础,以策略链构建教学路径使促进学生思辨能力发展成为可能。
四、阅读策略教学课例解析
本文以《“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的教学为例,具体说明运用“联结—推测—转化”策略链进行阅读思辨的过程。
1. 教材及学情分析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篇略读文本,题目下方的阅读提示是:“默读课文,想想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巴迪长大后,又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如何看待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
学生对“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如何看待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的理解仅停留在“爸爸严格,妈妈温柔”“爸爸是为了他更好,妈妈是为了保护孩子自信心”等观点的说明上,并不能有理有据地进行分析。同时,学生对简单生活情境中父母对自己的爱可以说清楚,如生病了,父母无微不至地照顾;想要的东西,父母都给买;父母虽然很累,但依然陪伴自己等。尽管有学生提到批评也是一种爱,但涉及一些复杂的情境时,如父母相反的态度,面对两难的选择等,学生就无法有理有据地进行分析。
高年级的学生对于相对复杂的情境或事件中父母之爱可以表达观点,但缺乏有理有据的分析,辨析态度、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弱,更不能主动地联系自身进行反思。促进学生有理有据地表达观点,辨析与辨别,进而联系自身进行反思,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 策略教学的构建
联系之前的分析,结合三种阅读策略的特点,形成以下教学思路:
这节课以“发现隐藏的爱”为学习任务,设计两个学习活动:一是“做巴迪的代言人”,旨在引导学生运用策略链揣摩人物形象,辨析巴迪父母对孩子不同的爱及影响;二是“做生活的反思者”,旨在引导学生将策略链迁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辨析父母对自己的爱,辨别冲突、问题等情况的成因,改变、丰富学生的认识,引导其积极反思。学习过程中,以语言支架、资料支架和导语支架为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策略链进行思辨,将思辨能力的培养与语言实践整合起来,详见下图。
3. 具体教学实施
学习活动一:做巴迪的代言人(联结与推测)
在这一任务中有两个子任务:“做童年巴迪的代言人”和“做成年巴迪的代言人”。
(1)“做童年巴迪的代言人”
在“做童年巴迪的代言人”中,语言支架1(如下)起到引导学生运用策略的作用。“印象深刻”的补白指向学生联结文本信息与生活經验,寻找依据;“心里想”指向学生推测巴迪的内心活动,形成自己的理解。
学生完全可以生活中父母的言行为依据,联结文本信息和自身经验推测人物内心,并进行积极的理解和分析。学生积极的思考带动了其情感的投入和态度的变化。
学生1:如果我是童年的巴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母亲鼓励我的场景,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如雨点般落到我身上。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那时我心里想,妈妈这样夸奖我,看来我的诗真的写得太棒了!
学生2:如果我是童年的巴迪,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爸爸说我的诗糟糕透了。“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那时我心里想,爸爸把我的诗像扔垃圾一样扔了出去,难道我的诗写得真这么糟糕吗?……
学生3:如果我是童年的巴迪,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当时我心里想,我的诗真有这么糟糕吗?妈妈这样夸奖我,爸爸却那样批评我,我到底该听谁的呢?
(2)“做成年巴迪的代言人”
接下来,为促使学生进一步运用联结、推测策略继续思辨,实现转化,教师补充资料:
同时,学生借助语言支架2(如下)联结资料和文本信息,运用推测策略,有理有据地分析成年巴迪的转变过程,并说明巴迪父母之爱的利弊。
“联结—推测—转化”策略链帮助学生做到从事实出发,凭证据说话,一分为二地评价父母之爱。
学习活动二:做生活的反思者(转化与迁移)基于之前的学习,在这一活动中,教师以导语为支架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策略,由思辨他人的父母之爱转向思辨自己的父母之爱:
我们在父母的哺育下成长,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就像巴迪一样。也许当时我们并不觉得那是爱,但现在想起来却发现其中藏着父母深沉的爱。请大家静心想想,你也许会有新的想法和认识。
学生有了之前的学习经历,就可以尝试结合生活经验,运用策略反思生活。比如有的学生谈道:“小时候,我练琴,不管我弹得好不好,妈妈总是鼓励我。可后来我渐渐长大了,我觉得弹琴太枯燥了,就不想弹,乱弹。妈妈就会很生气,拿着尺子看着我,在我不好好弹的时候,她就会打我的手背,很疼。我也觉得很难过。为什么以前妈妈那样鼓励我,现在却这样严厉?现在,我理解那会儿妈妈工作很劳累,也有很多烦心事,我又这样做,她肯定不高兴;再有妈妈也认为我长大了,该懂事了,所以才这样做,她希望我能由依赖到独立。我现在理解妈妈了。”
这样的表达正是学生运用策略链,从事实出发,寻找理据,支持看法、观点的结果。学生不仅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还能站在父母的角度分析,实现理解与包容,改变自己对父母、对生活的单一化、浅层次理解,能初步在具体情境中辩证地看待父母之爱。学生的思辨能力在完成真实的、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过程中得到发展。
小学高年段教材中可以用“联结—推测—转化”策略链实现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文本还有《桂花雨》《珍珠鸟》《自相矛盾》《丁香结》《金色的鱼钩》《少年闰土》等。这些文本具有如下特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贴近;读者需要对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和心理加以理解;蕴含可以感同身受的情感和思想体验;文本相对复杂,具有思辨性。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大势所趋。以联结帮助学生从事实出发,在文本与已有经验间建立联系,辨析态度与立场;以推测帮助学生深入文本,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实现深度认识与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这样的教学路径构建值得继续研究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