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理论的建构:从分类到分层

2023-06-01黄伟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3年5期
关键词:理论研究分层分类

黄伟

【关键词】阅读教学;理论研究;分类;分层

阅读教学理论与实践,向来是语文课程与教学领域的热门话题。阅读教学的相关理论非常丰富,但遗憾的是,我们的阅读教学理论大多不接地气,而教学实践又未能很好地吸收和应用它们,使得当下的阅读教学要么偏执于文本解读,要么混同于普通阅读,阅读教学的专业化、精细化亟待加强。这里向大家推介阅读教学的分类研究和分层研究,同时也呈现近年来笔者对阅读教学研究的一点成果。需要说明的是,分类研究和分层研究是相对的,也是发展的,既在分类中体现了分层思想,又在分层中体现了分类意识。阅读教学理论的研究发展趋势应该是分类与分层研究纵横交错、互动互进。但从语文素养进阶发展的角度看,分层研究更具指导意义和启迪价值。

一、阅读教学分类研究的素描

阅读教学的分类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每一种分类都有相应的教学功能。从价值指向角度来看,阅读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1. 内容型阅读教学。侧重于教授学生阅读特定领域或学科的文本,如科学、历史、文学等,这种类型的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对特定领域文本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

2. 技能型阅读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技能,如识字、词汇理解、语法、阅读速度等,这种类型的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字表层的理解和处理能力。

3. 情感型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对文本情感要素的体验和感悟,包括情感体验、情感沉浸、情感升华、情感评价等,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其理解情感的能力。

4. 策略型阅读教学。侧重于教授学生一系列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推测、概括、提问、激活背景知识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文本,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5. 全面型阅读教学。综合了内容型、技能型、策略型阅读教学的元素,旨在培养学生全面的阅读能力,包括基本的阅读技能、阅读策略,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言语表达、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6. 跨科型阅读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在跨学科领域进行阅读和分析的能力,如科学和历史的关系、文学和社会科学的联系等,这种类型的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阅读和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分类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处理具有指导意义,特别是全面型阅读教学和跨科型阅读教学,是近年来阅读研究的新动向,对于学生阅读素养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的启迪价值,其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也非常吻合。

根据阅读方式,可以将阅读教学分为理解性阅读教学、鉴赏性阅读教学、推理性阅读教学、综合性阅读教学。

1. 理解性阅读教学。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文本中的信息和作者的意图,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2. 鉴赏性阅读教学。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批评能力。

3. 推理性阅读教学。关注学生在阅读文本时的推理和判断能力,包括学生对作者意图、观点和结论的理解,以及能否根据文本中的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

4. 综合性阅读教学。注重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有效地运用所学的阅读技能和知识。

以上分类侧重于通过阅读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几种阅读教学类型,为以核心素养为本位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方法和路径的指导。

对阅读进行分类研究,以美国学者安德森为代表。其著作《阅读理解:从认知心理学到教学实践》第一版由美国出版社于1977 年出版,于1999 年再版。在这本书中,安德森根据读者对文本深度和广度的理解程度划分出四种阅读类型:解释性阅读、批判性阅读、比较性阅读和延伸性阅读。

1. 解释性阅读。指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对文本内容进行理解和解释的能力。解释性阅读通常强调对语言、词汇、句子结构和语境的理解。在这种类型的阅读中,学生须注意单词的含义、句子的组织方式以及文本的整体结构,以便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

2. 批判性阅读。指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能够批判性地思考和分析文章内容和作者意图。在这种类型的阅读中,学生需要对文章的观点进行辨析,并评估作者使用证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学生需要思考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立场,以便分析文章论述的合理性和观点的正当性。

3. 比较性阅读。指学生在阅读文本时,需要将不同的文本进行比较和对比,如比较不同文本的结构、语言和主题等,以便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

4. 延伸性阅读。指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在这种类型的阅读中,学生需要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并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总的来说,上述四种阅读类型在不同的情境下具有不同的应用价值。安德森的阅读分类体系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種有效的阅读教学框架,让学生掌握不同的阅读技能和策略,以便在不同类型的阅读中取得更好的成效。

二、基于文本特点,聚焦阅读教学价值的四种阅读类型

阅读教学语境下的阅读,不同于一般性阅读,它强调价值导向,强调能力习得,强调素养养成;价值、能力、素养的获得与发展又必须依据文本特点才能发挥最大的阅读效应。为此,依据文本特点,对接阅读教学的价值追求,我们把阅读教学中的阅读分为四种类型,各个类型都有其优势价值。[1]

直接阅读。这种阅读方式不必参照其他资料,直接面对文本,扎进文本,揣摩文本,从语言文字符号本身来理解文本,把文本当作相对独立的、完整的艺术品,研摩文本所表达的旨意、结构形式和表达艺术。这种阅读方式适用于对文本内容的直接感受和理解,强调对文本内部信息和情感的直接体验。从阅读教学角度看,这种阅读方式有如下教学价值:一是打好阅读的基础,练好阅读的基本功;二是培养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辨识力;三是让学生与作品进行真切的对话,让学生抛开固有观念,以本真的心态贴近文本,与作品构建平等的、真实的对话关系。

共情阅读。这种阅读方式强调读者的情感参与,即带着自己的情感和情绪沉浸到阅读之中,由此实现阅读过程中读者与文本中人物或情境的情感共鸣。在这种阅读状态下,读者特别关注一些感人的场景和事件,关注文本中的情感线索和情感变化,并与自己的情感经验相联系。这种阅读具有审美性,同时也具有情感的补偿性和浸润性,既会唤醒读者的情感,也能提升其情感感知力。鉴于这种共情阅读的特点,阅读教学可以重点关注“审美与立美”的美育价值,让阅读的过程成为学生体验美、享受美,同时也是接受美、涵育美的过程。教师要注重通过作品美好的情感和向善的人性教育学生,以实现其心灵的滋养和精神境界的升华。在阅读教学中使用这种阅读类型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走出文本。语文学习的阅读感动或激动并不是最终的教学目标,只是教学过程中的“驿站”,因而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之后,还应该引领学生走出文本。

互文阅读。这是将正在阅读的文本与其他相关文本进行对照和参照的阅读方式。这种方式强调文本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读者在阅读时会参考其他相关文本,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当前文本。这种阅读方式强调以一种文本阅读为主,参照、比照其他相关文本,在参照、比较中更加深刻地体会、感悟原文的价值和奥妙。从“互文性”来审视文本,文本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有与它相类、相关的文本。这一概念源自中国古典文论中“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法国文学评论家把它视作重要的文学现象加以研究,并指出:任何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2]应该说,互文阅读的概念比当前流行的群文阅读内涵更加清晰和规范。互文阅读的教学价值主要有:为学生提示文本解读的多种可能性,从而打破原有的阅读局限,开阔视野;可以展开多样体裁的阅读训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帮助培养学生对文本进行比较、鉴别、选择、综合的能力。[3]

审辨阅读。审辨阅读也可称为批判性阅读或反思性阅读,即用批判和反思的思维进行阅读的阅读方式。这种方式强调对文本的深入思考和分析,包括对文本中的逻辑、证据、观点等进行评估和判断。审辨阅读是在对文本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充分理解文本,进入文本的深处,发掘出文本的潜在义,才能进行实质性的审辨阅读。审辨阅读是一种理性阅读,是读出新意和“我思”的阅读方式,这一阅读方式以及它所追求的阅读教学价值在当前语文教学中非常稀缺。因此,这种阅读方式更应得到关注。这是阅读的高级阶段,在此阶段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批判、评价、甄别、鉴赏、借鉴的能力。具体来说,审辨阅读可以实现以下教学价值:

1. 引导学生学会深入思考,培育理性精神。这种阅读不再止步于获得浮光掠影式的感受,而是强调对作品主题内容、艺术形式、内蕴、价值的研讨、探究与追问,它需要深入的思考,同時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形成认知与理解。

2. 涵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这种阅读反对盲从,不会简单听信于权威的定论,而是有理有据地质疑、考问,从而获得深刻的、新锐的创见。

3. 培养学生重构文本的能力,激发个性创造精神。

总之,这四种阅读类型的划分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从而提高阅读效率,提升阅读素养。

三、阅读教学分层研究述要

随着阅读研究的发展和阅读教学改革的深化,人们不满足于阅读教学的分类研究,进而对阅读能力进行阶段划分,用以指导和评价阅读教学。通常,阅读教学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字词认知阶段:能够识别生字并将它们组成词语,能够识别和理解词语的含义。

句段理解阶段:能够理解一句话的意思,理解几句话连接起来(句群、语段)所表达的意思。

语篇理解阶段:能够理解文章的意思,并能提取文章中的信息。

文本分析阶段: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语言和风格,并能对文章进行评价。

综合评析阶段:能够将多个文本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并进行比较、分析与评价。

阅读教学的层级理论,也称为阅读能力层次理论,是指从阅读能力的最基本层次到最高层次,对阅读能力的各个方面进行分类、描述和解释的理论。该理论较早由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希克斯(Bernard Hirsch)于20 世纪50 年代提出,并在随后的几十年里逐渐发展和完善。根据这个理论以及对文本阅读理解的深浅度,阅读教学可分为六个层次。

谈话阅读层次。这是阅读的最基本层次,也是儿童初学阅读时的阅读方式。谈话阅读层次的特点是以口语为基础,读者凭借对口语的理解来获取文本的意义。这种阅读方式不需要阅读技巧和语法知识,读者主要通过语音和音调来理解文本。

基础阅读层次。这是儿童掌握了字母表、音标和基本语法规则后,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的阶段。

基础阅读层次的特点是:读者通过拼音和字词识别来获取文本的意义。这种阅读方式需要读者具备基本的语言技能和词汇量,可以理解简单的句子和段落。

理解层次。这是阅读的中间层次,读者可以通过理解语法和词汇来获取文本的意义。在理解层次中,读者需要掌握更多的词汇和语法规则,能够理解更加复杂的句子和段落。

分析层次。这是阅读的高级层次,读者可以从文本中提取出更多的信息和意义。在分析层次,读者需要有更加深入的语言知识和阅读技巧,能够分析文本的结构和内容,从而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

合成层次。这是阅读的更高层次,读者需要将文本中的信息与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的理解和推理。在合成层次,读者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文本的意义。

评价层次。这是阅读的最高层次,读者需要对文本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评价。在评价层次,读者需要能够判断文本的价值和可信度。

随后,美国心理学家珍妮·夏尔(Jeanne Chall)根据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需要,在1967 年提出了阅读能力发展的六个层级,这个理论被广泛应用于阅读教学中。六个层级分别是:

预阅读阶段。这个阶段主要针对0~6 岁的儿童,目的是帮助他们树立语言意识和获得基本的阅读准备技能,如对文字的识别和对图像的理解。

初级阅读阶段。这个阶段主要针对6~7 岁的儿童,目的是让他们掌握字母的发音和组合规则,获得基本的阅读技能。

正式阅读阶段。这个阶段主要针对7~8 岁的儿童,目的是让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句子和段落,并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

阅读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主要针对9~14 岁的儿童,目的是让他们能够理解更复杂的句子和段落,并掌握更高级的阅读策略。

阅读深入阶段。这个阶段主要针对14~18 岁的青少年,目的是让他们能够理解更抽象、更复杂的文本,同时掌握更加深入的阅读策略。

成熟阅读阶段。这个阶段主要针对18 岁及以上的成年人,目的是让他们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各种类型的文本,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须要注意的是,这一层级理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研究者会对这一理论进行不同程度的修改和拓展。但总的来说,这一理论对于指导阅读教学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加科学地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

此外,影响较大的还有美国学者莫提默·J. 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合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将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其研究目的是指导成人阅读,但对阅读教学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四、“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的内涵与价值

“三層级阅读教学理论”也可称为“三层级文本解读理论”,因为“三层级文本解读理论”是专为阅读教学而提出的,所以两个概念有时通用。它的层级划分以及各层的内涵都直接指向阅读教学。也可以说,“三层级文本解读”是一种教学解读,因为教学解读是“为了阅读教学并用于教学的解读”,它的解读对象是“课文或直接用于阅读教学的文本”,它“立足于文艺学、文章学的基本原理,运用文学文章本体知识来对课文文本进行解析”。因此,这种解读从内涵到目标都可直接通向阅读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教学解读的过程,就是“研课”和“教学设计”的过程。

“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把文本解读分为三个层级,且每个层级都对应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要求,具体分为释义层、解码层、评鉴层。

1. 释义层

就是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感悟的理解性阅读,这种阅读是用来获取文本信息,归纳中心思想,通晓文本主题、情感和作者意图的。简单地说,这是一个读懂的过程。面对文本,只有读懂才能进入后续环节,因此这也是基础阅读层次。这一层的理解可以设计四个由低到高的小台阶:

(1)认识、理解字词的能力。这是阅读的初始阶段,也是学习阅读的起点。识字多少、理解正误直接影响阅读理解的效果。

(2)理解句子的能力。这需要在认识、理解字词的基础上,识别句子中的构成和结构,读懂各个词语组合起来所表示的意思,并将它们联结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

(3)理解段落的能力。这需要学生能够将句子联系起来,理解段落的主旨和重点。

(4)理解整个篇章的能力。这需要学生能够将各段联系起来,理解它们所构成的次序和联系,进而理解篇章的结构、主题和意图。

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阅读理解都要经历这四个阶段,只是文本的复杂程度和理解的深浅度有别而已。但语文教学,并不是让学生理解了文意就完成了任务,即便是基础性阅读,也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做,即帮助学生习得阅读方法。尽管阅读方法的教学在“解码层”“评鉴层”也不可忽视,但在释义层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这是起步阶段的基础性阅读。不同体裁的文章、不同风格的作品都应该有其相应的阅读方法,缺乏阅读方法或阅读方法错位,都会极大地影响阅读理解;只有方法妥当,才可能获得“正解”,否则容易曲解和误解。语文教学中有些阅读理解出现了问题,其原因就是阅读方法错位。因此,阅读教学要教学生学会阅读,甚至有的语文教学专家干脆说“阅读教学就是教学阅读”。其用意就是强调阅读方法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2. 解码层

即审美性阅读,揣摩、玩味、赏析文本中的技术和艺术。具体来说,就是读懂作者隐含在文章中的匠心营构和独特运思,就是读懂文章中的表达艺术和言语智慧。文章的运思体现在行文的“起承转合”和内在结构中。为更好地传情达意,每篇文章都会有其独特的语段关系,都会有对层次结构的艺术化处理,且不同类型的文章有不同的剪裁、连接方式,只有抓住了这些,才是摸清了文章的机理。抓住了这些行文的“理”,既便于深入探查文本,也便于训练思维,还便于通向写作。

解码层,也是对文本进行审美性细读,它强调对文本的艺术风格、语言技巧进行精细地分析和欣赏。这一层的解读不仅关注文本的表面意义,还关注文本的美学价值和文学特征。这种阅读方式常用于文学作品的阅读中,也用于有较高艺术性表达技巧的其他文类中。鉴赏阅读,我们不仅要通过欣赏文本语言的美妙,感受文本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更要通过体悟文中的情感和意象或意境来揣摩语言表达的“秘密”。我们常常能从表达中感知其对表现主题、体现情感的作用,但常常忘了这样的主题和情感是如何很好地被表现、被体现出来的。比如,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性细读通常落实在以下五个方面:

文本形式。赏析一篇文学作品,有必要注意其形式特点,比如诗歌中的韵律、节奏、押韵与意象、意境,小说中的叙事结构、叙述方式和叙述视角等。

文学语言。语言是表达艺术和修辞技巧的关键所在。优秀的作品往往运用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思想和情感。赏析时可以注意作品精巧的用词、独特的语句、美妙的语段等。

描写技巧。描写是文学作品中表达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赏析时需要注意作品中的人物、心理、活动场景、矛盾冲突等描写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寓意和象征。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包含着深刻的寓意或象征,这些寓意或象征不仅可以丰富作品的内涵,还可以启迪读者超越文本去思考、想象。欣赏时要细察其寓意和象征意义。

修辞手法。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是表达艺术和修辞技巧的关键要素之一。优秀的作品通常会采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比等,来加强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对于实用性或议论性的文章,也有一套“文章密码”。仅就结构而言,有比较/对比结构,即将两个或多个主题进行比较,突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即每一次都从不同的角度阐发,适用于分析文章和辩论论文等;有螺旋式结构,这种结构通过反复讨论相同的主题,逐渐深入地加以阐释,这种结构通常用于探究复杂主题的文章和论文等。我们固然要通过技巧和艺术的赏析来加深对文章思想和情感的理解,但另一方面也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文章的形式美和表达艺术加以探查与细品。后者才是专业的阅读。

3. 评鉴层

即审辨阅读。这是通过批判、评价和解析文本,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的阅读方式。这种阅读方式强调读者对文本的批判性思考和创新性建构。在评鉴层阅读中,读者要注意文本的逻辑、语言、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探讨文本的意义及深层价值。对此,可以采用互文比较阅读、群文参照阅读、探查研摩阅读、多角度转换阅读等方式,走进文本深处甚至走到文本的背后,发现其社会和文化意义。

就具体操作来看,评鉴可以分为两大项目。首先,“评”是批判与审辨、评议与评价、质疑与反思。这种阅读是独立的“我”、思想的“我”在平视文本甚至俯视文本,文本既是“我”学习的对象,又是“我”批评的对象和思考的资源。“鉴”则是比较、对照和品鉴、借鉴以及迁移、化用。这种阅读进入到比较、审视阶段,经由独立而深入的思考,经由反思批判、理性审查,真正选择那些对自己有价值的元素,在对形式、内容进行比较与研判中取用其思维的精华和艺术的玑珠,并迁移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表达的素养。

评鉴层是三级解读中的最高层次。在这一层次中,读者与作者平等对话、深度对话,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反思批判的精神,综合评析能力和研究、探究能力。这一阅读过程是对理性的锻塑,是对个性的唤醒和人格的涵育。在这一层级阅读中既能看到可学之处,也能看到可创之点——阅读文本时可以重新创建相关的文本,达到自我语言建构、认知重塑和思维创新的目的。

总之,分层阅读便于实现阅读教学的进阶设计,因为这种层级进阶的阅读可以对应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梯度和水平。也正因为“三层级阅读教学”设计为学生的素养发展铺设了上升的通道和层进的台阶,阅读教学“教到哪里”“教得怎样”就变得清晰可见,从而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学业质量水平作了分层描述,必将推动阅读教学分层研究的发展,同时,这一研究也将发挥它更大的实践价值。

猜你喜欢

理论研究分层分类
分类算一算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分类讨论求坐标
雨林的分层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有趣的分层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浅析我国竞技健美操研究现状与趋势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