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刍议
2023-05-30马英华
马英华
摘要:中華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文化遗产。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语文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对我国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更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需要。文章从语文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意义入手,分析当下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对语文课堂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进行探究,以期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教育;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10-0073-04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语文有着鲜明的文化属性,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积极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以达成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一、语文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意义
1.语文学科建设方面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学生学习语文就是为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任务除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外,还应包括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其有助于以上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一方面,语文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有效渗透于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历史使命感及家国情怀。另一方面,语文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有效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可以为枯燥的语言文字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使平面化的文字进行立体化的展现,从而有效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自主参与语文教学活动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促使学生自觉将伟大的民族精神进行内化吸收,并积极构建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2.学生方面
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忠信、勇敢、善良的优秀人格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有助于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继承和发展。以“中秋节全家人坐在一起观赏月亮、吃月饼”这一传统习俗为例,有的学生不理解这一习俗的由来,也不太愿意遵从这一习俗。对此,语文教师就可以通过语文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这一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例如,在教学《静夜思》一诗时,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对该诗的背景以及具体内容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古人借助月亮寄托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以此,学生对中秋节全家人坐在一起观赏月亮、吃月饼会产生全新的认知,也会愿意遵从这一习俗。这样的传统文化渗透教学对学生和谐健康的亲缘、亲友关系的建立,以及文化自信的形成都极为有利。
3.教师方面
语文教师要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合理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就必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和学习,并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与语文教学内容的融合教学策略。在不断学习和积极探索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会更加深入,自身的文化素养、教学水平也会得到显著提升。这样,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便会随之提升,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也会得到充分发挥。
二、当下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以及“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开始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必要性,并积极探索“高质量、低负担”的教学策略,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较多问题,亟待解决。
1.部分语文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虽然在努力减少“填鸭式”“灌输式”等传统教学模式的使用频率,但并没有完全改变机械式的教学方法。这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不足,难以获得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因而学习的质效难以得到真正提升。
2.部分语文教师没有把握好教学目标与教育制度的关系
部分语文教师对“双减”政策存在错误认知,没有把握好教学目标与“双减”政策的关系,片面地认为语文学科的“双减”任务就是减少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压缩教学时间、减少教学内容,完全没有或很少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教育内容的渗透。这使得学生连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机会都很少,又怎么能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呢?
3.部分语文教师对教材内容研究不透彻
部分语文教师缺乏终身学习理念,平时不注重学习新知识,对语文教学大纲、语文教材研究得不透彻,在实际教学中只是一味照本宣科地进行知识内容讲解,并没有有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融入进来,即使偶尔加入一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内容,也比较呆板和生硬。这样的渗透教学不但不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价值的发挥,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三、语文课堂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越发重视。在此背景下,为了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价值,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语文教师应努力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及时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紧密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创新教学模式,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教育内容,并充分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开展趣味性教学活动,以此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优质、多元且饱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语文教学内容,有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1.緊跟时代发展步伐,打造新型师资队伍
在新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为让学生可以真正学到有效的、可用的语文知识,提升核心素养。语文教师是语文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实施者,要想有效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各学校必须重视对新型语文师资队伍的打造,以改变部分语文教师“唯分数”的功利教育思想,帮助其从以往刻板、应试的教学框架中跳脱出来,提升其中华传统文化渗透教学能力,从而让语文教学真正回归育人本质。具体来说,一方面,各学校可以积极组织语文教师参与跨校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流学习活动,并鼓励语文教师将学习到的优秀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移植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以此有效增强语文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升语文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教学能力,促使语文教师能够与时俱进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科学、合理融入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另一方面,各学校还可以借助线上教学管理系统科学、全面地收集语文教师的渗透教学数据,并依托数据平台精准分析语文教师的优势和不足之处,然后在此基础上科学实施奖惩激励制度,以此让各语文教师的优势得到发扬,不足之处得到改正,进而有效打造出新型、高素质语文师资队伍,从而保证语文课堂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效果。
2.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开展分组分层教学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师必须改变以往“唯分数论”的传统教学观念,以及“填鸭式”“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意识,将语文课堂交还给学生,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在进行语文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语文教学大纲、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组织学生开展分组分层教学。具体来说,首先,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意愿和学习品质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其次,语文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级学生的不同接受能力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并对不同层级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以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最后,语文教师可以给予不同层级学生以不同的教学引导,以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在各自的起点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而逐渐掌握相应知识,并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核心素养。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并将学优生、发展生及待发展生安排在一个学习小组中,再结合教学内容为每个学习小组布置分层次的学习任务。例如,在教学古诗《静夜思》时,语文教师就可以通过为每个学习小组布置分层次的学习任务,保证各学习小组中的所有成员都参与进来,并有所收获。具体来说,语文教师可以要求各学习小组中的待发展生熟读古诗,并在此基础上自主了解诗人李白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写作本诗的相关故事,然后简述自己对诗人的认知,再为大家朗读或背诵一首李白的其他诗。要求各学习小组中的发展生熟读背诵古诗,并在此基础上自主查阅资料,了解为什么月亮具有寄托思乡之情的作用,再为大家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月亮以及其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并简单比较各诗句之间的异同。要求各学习小组中的学优生熟背古诗,并在此基础上自主收集其他有关太阳、星星、雨露等自然事物的诗句,再将它们与《静夜思》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各诗词之间的异同。这样的分组分层教学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并有所收获。
3.努力提高自身素养,科学进行因材施教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教师怀有特殊的尊敬感和依恋感,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影响他们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必须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教学水平,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者作用,以提升整体教学效果。在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教学时,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和不同性格特征给予其不同的方法指导,科学进行因材施教。具体来说,对于语文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语文教师要给予其更多的关注,并通过表扬、鼓励等方法引导其展现自我,以此促使其感到语文学习的快乐,逐渐获得学习信心,从而有效激发其内在学习动力。对于性格内向或者语文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语文教师要鼓励其多参与集体活动,以此帮助其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有效提升其学习兴趣和热情。对于语文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语文教师要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培养其语文学习兴趣,并通过语言、行为及物质等奖励方式激发其学习动机,提升其学习效能感,进而使其更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例如,在学生分组执行完语文学习任务后,语文教师在对各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点评时,要对性格内向、参与热情不高的学生进行着重表扬和鼓励,以此让他们从中获得学习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产生学习兴趣,主动学习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思维方式,以提升自我学习效能。而对于表现积极优秀的学生,语文教师要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此帮助他们进一步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使他们积极采纳其他同学在学习中的创新观点,从而使他们实现更好的发展。这样,不同性格特征、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在团队合作学习中得到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必然会得到有效提升。
4.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积极探索趣味教学
趣味化教学要求将学生作为参与主体,在趣味化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身心发展规律,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和学习信心。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只能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语文知识,缺乏探究语文知识的实践机会,因此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不高。要想改变这种状况,语文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积极探索趣味化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在进行语文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喜好,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趣味化教学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趣味化教学活动中来。然后,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以此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能够为学生所接受,并逐渐实现内化和吸收。例如,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扮演李白、杜甫、辛弃疾等诗词大家。学生在扮演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体会各位诗词大家在诗词中传达的家国情怀及其他深刻情感,加深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进而逐渐爱上古诗词、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自觉对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弘扬。趣味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将课堂知识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用性与趣味性进行感知和体验。这样,学生就能逐渐发现传统文化的“学而有用、用而有效”,因此会逐渐爱上传统文化,并自觉对其进行传承和发展。
5.结合学生学习兴趣,合理开展游戏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基础知识部分的教学往往占有较大比例,而基础知识内容往往需要学生花费较多的时间进行记忆和加工,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常常会感到枯燥乏味、兴味索然。这时,如果语文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进行教学,不仅难以达成教学目标,还可能会打击学生的语文学习信心,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在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教学时,语文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将传统文化涉及的语文基础知识与趣味游戏结合起来,增强教学过程的游戏性,以此有效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古诗词、古文中的字词时,语文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猜字谜游戏活动。猜字谜游戏活动对学生的联想、记忆、思维等能力都有一定的锻炼作用。在猜字谜活动中,学生可以加深对相关生字词的理解,并有效获得学习成就感,这对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都极为有利。需要注意的是,在猜字谜活动开始前,语文教师要先将相应字词讲解透彻,尤其要对偏旁部首的形态与规律进行详细讲解,以保证学生对这些字词的构成及特点有较好的认知和理解,以此使学生有足够的能力参与猜字谜活动,并获得成就感,提升学习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重要路径,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语文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不断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以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以及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格.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入[J].名师在线,2022(28).
[2]张敬.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地生根[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03).
[3]邢李,宋安冉,李月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发掘与传承[J].语文建设,2020(10).
[4]周冬梅.小學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11).
[5]刘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融合三论[J].语文建设,2018(08).
[6]高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学理和实践探索[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07).
[7]周仕德,蔡锦怡.小学语文教材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样态及反思[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01).
[8]李欣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育的策略[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03).
[9]侯伟新,于聪.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儒雅国学教育路径探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09).
Discuss on the Infiltr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into Chinese Teaching
Ma Yinghua
(Cai Qi Town Teaching Guidance Station, Minqin County, Gansu Province, Minqin 733399, China)
Abstract: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the cultural heritage formed by the Chinese nation during its long-term development.
Language and writing are the important material carrier of the Chinese nations spiritual cultu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promotion of our national culture and national spirit to infiltrate the content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in Chinese teaching, which is not only the requirement of Chinese teaching reform, but also the need of our cultural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nfiltration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content in Chinese teaching,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probes into the strategies of the infiltration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with a view to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infiltration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Key words: primaryschoolChinese;Chinesetraditionalexcellentculture; culturaleducation;corecompet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