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善导”
2023-05-30陈学芳
陈学芳
[摘 要]目标导学是采用以目标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改变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包办代替、一讲到底的不良习惯。在目标导学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做到合理定标、善于导学、适时导练、科学导评。
[关键词]目标导学;道德与法治课;善导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04-0065-03
目标导学是采用以目标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改變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包办代替、一讲到底的不良习惯。道德与法治教师不再高高在上,而是主动走下讲台,成为真正意义上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领者。那么,在目标导学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如何做到“善导”呢?
一、合理定标——前提
目标导学是围绕教学目标来展开和进行的,教学目标贯穿课堂始终。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统帅和指明灯。教学目标既是教师教的依据,又是学生学的参照;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只有设定准确、科学、合理的目标,课堂教学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有序推进。一旦目标设定不当,整堂课就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不管教师和学生如何投入,课堂教学终会因为方向错误而徒劳无功。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前要做充分准备,潜心钻研教材内容、课程标准及学生实情,制订科学、全面、有层次的教学目标。
有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受定势思维和惯性思维的影响,设定的教学目标不恰当,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变。
(一)变知识唯一为指向多元
由于受应试思维的影响,有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仅考虑到知识层面,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知识进行,告诉学生哪些知识是需要识记的,哪些知识是需要理解的,哪些知识是需要运用的。事实上,教学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与技能层面,还要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盘考虑。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学科思维的同时,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和个人感悟,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得。例如,在“尊重他人”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到了为什么尊重他人和怎样尊重他人。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向学生提问:除了尊重他人,你们还有对尊重的不同理解吗?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我们应该尊重社会,尊重大自然,尊重生命,尊重历史和文化……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生活中处处践行尊重理念。
(二)变教师垄断为学生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不能一厢情愿、独断专行,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要充分尊重和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的实际条件。只有学生参与了,教学目标的设定才更科学,更符合学情,更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例如在“网络改变世界”一课的导入环节,给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人们在疯狂网购,二维码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共享单车走进物联网……播放视频后引导学生制订学习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三)变同一目标为分层目标
在平时的听课中发现,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一刀切”,不管学生的学习层次和水平,全班共用一个教学目标。事实上,学生的学习水平存在着差异。统一的教学目标不仅有可能让基础差的学生望而生畏,还有可能让基础好的学生成为后进学生的陪读,白白浪费时间。因此,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差异,设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让后进学生“吃得了”,优秀学生“吃得饱”。
二、善于导学——关键
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受应试思维的影响,习惯将知识嚼烂了再喂给学生吃,这样会出现两方面的不良影响。一方面,教师直接把答案和结论告诉学生,学生会失去学习和探究的动力;另一方面,教师完全操纵和控制课堂,学生失去自主权。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会被牢牢禁锢,能力会被扼杀,变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成了知识的容器、解题的高手、能力的矮子。
在目标导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变为课堂的主导,把课堂真正交还给学生。教师在公布教学目标后,应自觉走下讲台,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自学、讨论、质疑、反思,以便更好地培养综合能力、提高核心素养等。
(一)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在“双减”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学。教师要深入学生中间,对学生的自学方法给予指导,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确保学生的自学效果。特别是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要给予照顾,加强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达到相应的要求。例如,在教学“走近老师”一课时,考虑到学生对教师这个职业并不陌生,在学习生涯中遇到过各式各样的教师。课前可鼓励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想一想,在自己所遇到的老师中,对自己影响最大或者帮助最大的是哪一位?他为什么能够让自己记忆深刻?通过这样的引导式教学,让学生充分了解教师的工作特点,理解自己遇到的每一位老师,学会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拉近与老师之间的距离,真正做到尊重老师、理解老师。
(二)引导学生学会交流
合作与交流是现代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合作与交流活动。通过有效的合作与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展现自己的能力,提升交流的欲望。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乐于合作探究,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如在教学“和朋友在一起”一课中谈到友谊的力量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友谊的影响,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己与朋友的故事,教师可率先分享自己与朋友的故事。通过此举,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分享故事。如此一来,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小疑则小进,无疑则不进。在目标导学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平台,使他们有机会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引导、推动学生探索新知,使学生勇于思考、敢于思考。如在教学“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一课时,针对如何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的关系这一问题,可通过钱伟长弃文转攻物理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是你,你会作出世界著名科学家这样的选择吗?为什么会作这样的选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逐步学会质疑,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引导学生学会反思
没有反思就没有提高,没有反思的学习是狭隘的、低层次的学习。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课堂学习情况进行自我总结,对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获得、方法获得和疑难困惑等进行反思,不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学习的方向,逐渐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如在“走向共同富裕”一课的课堂小结环节,让学生在回顾本节课知识点的基础上,思考以下问题:实现共同富裕应该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我国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本节课的学习对你有怎样的启示?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学以致用。
三、适时导练——主线
训练是目标导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及时进行训练可以让学生当堂掌握和巩固新知识,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同时,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一旦发现掌握得不好,适时进行补救。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发现自己教学上的不足。
(一)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课堂训练的時长一般是15分钟左右 。课堂训练重能力培养,重活学活用。通过及时训练引导学生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交流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二)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
在训练环节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如给学生介绍选择题、判断题、辨析题、演绎题和分析题的常用解法,以减少学生不必要的失分。例如,在教学“凝聚法治共识”一课时,设置如下问题:有人认为“只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就能实行依法治国”,请结合教材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在学生回答前,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强调这是典型的片面型辨析题,展示辨析题的一般答题步骤,才让学生进行科学规范的答题。
(三)引导学生提升核心素养
在课堂训练中要让学生独立按时完成,不能抄袭。通过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独立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健全学生的人格。例如,在教学“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一课时,利用江苏吴江本土文化资源,设计问题。出生于江苏吴江盛泽镇的“中国核司令”程开甲隐姓埋名数十年,将自己全部的青春奉献给祖国的原子弹事业。有人问他:“你隐姓埋名,奔波于戈壁滩多年不被世人知晓,值得吗?”程老说道:“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程老的回答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情感?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我们应该怎么做?这样设计问题,既有助于完成教学目标,又让学生认识到,应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锻炼学生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选择的能力。
四、科学导评——保障
评价是指挥棒,正确、科学的评价能引导学生高效地学习,而不正确的评价会使学生无所适从,甚至迷失学习的方向。
(一)评价要有及时性
学生当堂完成训练后,教师一定要抽出时间及时总结学生训练的情况,并让学生知道自己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还没有真正掌握,以便学生及时查漏补缺。如果不及时评价,学生就会觉得自己做与不做都没有区别,做得好与不好也没有区别,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
(二)评价要有鼓励性
对于训练中表现出色学生,特别是有进步的学生,教师要抓住机会给予鼓励和表扬,以激励后进学生向优秀学生看齐。教师的鼓励和表扬具有巨大的导向性,表扬先进学生可以激励后进学生,也可以鼓励先进学生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鼓励性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不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教师可以这样鼓励学生:“你的回答说明你不但理解了,还有自己的见解!”“多么富有创造性的回答,你真是棒极了!”“这个回答很有新意,说明你动脑筋了。”“你的回答太有道理了!”……
(三)评价要有全面性
目标导学要求教师从用“一把尺子”来评价所有学生的模式中走出来,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从多方面评价学生,不仅要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要对学生的能力、素养、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进行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评价学生,为创新性人才的成长提供民主、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
(四)评价要有差异性
十根手指有长短,学生之间也必然存在差异。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做到目中有人,充分尊重并正确对待学生个体的差异。评价学生时要因人而异,关注每一位学生或每一类学生的特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基础差异,给予学生不同的评价,使每一个学生通过评价都能得到发展。
总之,高效课堂是有根、有神、有魂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只有立足课堂主阵地,做到合理定标、善于导学、适时导练、科学导评,让学生乐学善学,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真正体现“双减”政策下教、学、评的一致性。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