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的阅读教学作业设计策略

2023-05-30刁文瑛孙渊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红楼梦阅读教学

刁文瑛 孙渊

[摘 要]依据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结合UMU互动学习平台的技术特点,着眼学生阅读素养的有效提升,尝试基于主题辩论活动这一形式,对阅读教学的作业设计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UMU互动学习平台;作业设计;阅读教学;《红楼梦》主题辩论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04-0017-04

新課标的发布对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在“课程内容”部分,新课标详细阐述了18个学习任务群,其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排在首位。“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重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品位。在“教学建议”部分,新课标指出,要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的教学改革,利用具有交互功能的网络学习空间,创设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混合式”学习生态,为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服务。UMU互动学习平台(以下简称UMU)可以实现多种形式的互动,可以将教学中的测试、提问、讨论、评价等直观地呈现出来。在阅读教学中,UMU通过其互动功能测试学生对相关章节的熟悉程度,让教师更为精准地把握学情,更深入地了解学生阅读的焦点和盲点,从而选择适合的阅读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方面,UMU能满足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要求,实现师生互评、生生互评、AI评分等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

因此,依据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结合UMU的技术特点,着眼学生阅读素养的有效提升,笔者尝试基于主题辩论活动这一形式,对阅读教学的作业设计进行探索。

一、作业设计前:利用UMU定位指导要点

借鉴蒋成瑀先生在《语文课文读解理论与方法》中提出的“以作者为中心的传统读解理论”“以作品为中心的本体论读解理论”“以读者为中心的接受学读解理论”,总结出“作者—作品—读者”这样的阅读进程;同时,比较《乡土中国》和《红楼梦》两本书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上所发挥的作用的异同,以进一步明确《红楼梦》的教学侧重点。

从总体的课时安排来看,必修阶段共有18个课时,可用于这两本书的阅读,在课时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应重点引导学生建构整本书的阅读经验与方法。不过,若将这两本书的阅读作为校本选修课程,课时则可以额外增加9—12个,且高中三年均可开设。如此,学生能通过有侧重点的重复阅读以及有指向的阅读,逐渐掌握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基于UMU的活动教学具有内容生成性、方式交互性等特点,能给学生提供一个便于展现、交流阅读收获的平台,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内驱力,记录学生的阅读思辨轨迹。积累、梳理与整合文本内容是整本书阅读最为基础的环节。因此,在作业设计前利用UMU进行检测,有利于明确学生的认知情况。

从具体的教学目标来看,《乡土中国》和《红楼梦》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不同的要求。文本内容上,《乡土中国》反映的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乡土本色,《红楼梦》则描绘了传统社会封建大家族的生活图景。思维特点上,《乡土中国》以理性思辨为主,《红楼梦》以感性体验为主。能力培养上,《乡土中国》的阅读重在训练略读、浏览、跳读等方法的使用,《红楼梦》的阅读则关注细读文本的能力和个性化阅读经验的形成。由此,对《红楼梦》进行分层阅读分析,具体如表1所示。

对于长篇小说的整本书阅读,新课标要求,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艺术架构,理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因此,设计与开展辩论活动前教师首先要整编书中林黛玉、薛宝钗二人的相关内容,并利用UMU编制选择题对学生进行阅读检测,了解学生对主要人物及关键情节的熟悉程度,明确指导要点。

《红楼梦》约96万字,字数大概是《乡土中国》的十倍,这便使得阅读量与阅读难度同步增加。因此,可以通过辩论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实现分层阅读,并逐步深入到对比阅读和主题阅读。没有清晰的分层阅读,就不能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提高阅读水平,就不能有区分度地更高效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可结合浅阅读、深阅读、精阅读来逐层推进,浅阅读重在培养阅读习惯,梳理故事情节;深阅读重在抓住某个人物、某个场面、某个细节,梳理情节结构,厘清线索;精阅读则是在“字词句段篇章”中的某一个层面上具体展开。《红楼梦》篇幅大、人物多、结构复杂,核心内容指向大观园这一“女儿国”。综合学生讨论的焦点问题,最终辩题选定为:如果你是作者,你会选择林黛玉还是薛宝钗成为贾府媳妇?

综上,UMU支持文字、图片、视频等媒介形式,还支持人机互动。丰富的互动形式,能提高学生参与主题辩论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教师在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主题辩论和专题研讨,致力于催生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课堂教学状态。

二、作业设计中:进行评价要素分析

自我评价能力是学习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自我评价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要想让课堂评价真正发挥促进学习的作用,学生就不能只是课堂评价的对象,还必须成为课堂评价的主动参与者、实施者。UMU可以让学生看懂评价、参与评价,以引导反思改进的方式促进学生的阅读。使用UMU可以促使学生参与评价。利用UMU进行检测,可快速获取答题数据,并以此判断学生的阅读是否有效,初步判定学生当前的阅读水平。

为了确保学生有效参与评价,教师有必要对评价要素进行具体分析。《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评价要素分析如表2所示。

在学生探究与讨论薛宝钗、林黛玉的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对应上表,可以较为合理地衡量学生的阅读水平。比如针对某一个人物进行的定向阅读,需要综合运用跳读与精读两种方法。又比如,要想全方位比较两位女主人公,就要有多个对比角度,或言行举止,或书中不同人物对其的评价,或作者刻画其形象时花费笔墨的多少;而角度的多少,表现出学生对《红楼梦》相关章节内容的熟悉程度。还比如在辩论中,是否运用关联思维去思考,即在思考时是否关联时代背景,关联贾府当下的情况,关联其他人物的境况等;是否运用辩证思维去比较,避开“非褒即贬”的误区;是否运用发展思维去设想林黛玉或者薛宝钗成为宝二奶奶后的情况;等等。

三、作为表达类作业的主题辩论活动:流程与操作

当前,“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在教学实践中存在偏重阅读方法的指导,而忽略学生自主表达与研讨的问题。因此,设计表达类作业就显得颇为必要。表达类作业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借助语言及各种艺术方法、媒介手段展示思考探究过程及成果等,其具备紧密性、意象性和反思性,因此在设计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本次教学的对象为近百名高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阅读基础,了解正式辩论赛的赛规、赛程、基础用语。

具体环节如下:一是阅读与比较,阅读《红楼梦》中与林黛玉、薛寶钗相关的章节,对比她们的出身、才华、待人接物方式等;二是表达与交流,进行基于UMU的主题辩论活动及“最佳辩手”的评选;三是梳理与探究,总结圆形人物的解读方法。

教学目标:第一,理清人物关系,感受、理解、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第二,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了解本书的学术价值;第三,辩手要根据自己的立场,写出符合要求的稿件;第四,开展讨论和辩论,能够准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针对性、有风度、有礼貌地进行辩驳。

本次《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表达类作业,即基于UMU的主题辩论活动的设计思路是:结合相关情境,让学生体察自己对《红楼梦》的情感、感受,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表达,并有效收集反馈信息,进而完善自己的表述。如此,基于UMU的主题辩论活动成为提升学生表达素养的有效途径。

活动过程:手机扫码签到,手机扫码做调查问卷,辩论并同步拍摄精彩片段,AI评分,师生分别点评。

UMU中设置的“签到”“问卷”,能够实现快速点名,调查在主题辩论活动前学生对林黛玉、薛宝钗的了解程度及对她们的评价。

问卷中就核心情节进行回顾,引导学生在活动开始前进行思维“热身”。教师可以通过UMU的控制端看到学生的答题情况。

主题辩论活动由学生主持,主持人事先要学习正式辩论赛的赛规,要把控辩论赛的节奏,对违规行为进行识别与警示。学生在日常写作训练中常遇到写作辩论稿的任务,而通过参与辩论活动,他们就能更牢固地掌握相关知识,如一辩的辩论稿主要考虑的是讨论的前提、关键概念,二辩、三辩的辩论稿重在指出对方的逻辑漏洞,结辩的辩论稿则是对辩论的升华与总结。辩论后,主持人利用UMU的回放功能,对双方的表现进行回顾与总结。UMU让本次主题辩论活动的互动性大大增强。

通过辩论活动,教师能发现学生的优势与潜能,从而在反馈时以正向激励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收获阅读的成就感。学生则能在交流与研讨中转换新的视角、吸纳新的观点,从而逐步完善阅读思维方式,有效提升表达素养。

本次活动借助UMU实现了过程的可视化和个性化,让学生及时看到自己的想法被肯定、被欣赏,并由此激发学习动力。

从评价来看,学生较关注辩手的提问技巧,较少关注辩手所论内容是否切合《红楼梦》的相关情节等。这说明教师仍需要进一步指导,以使学生聚焦某个人物或某个主题,促使学生发现与思考。

观赛的学生在完成他评后,需要换一个视角,进行自评自省,如表3所示。

四、作业完成后:技术支持下的有效反思

传统的教学反思有赖于教师翔实的记录和及时的总结,而UMU能够实时反馈信息,精准分析数据,教师可以借助它进行详细的复盘,这就大大提高了反思的有效性。

通过本次教学实践,可以发现:UMU对主题辩论活动等表达类作业的设计、实施与评价具有积极的作用。

UMU让作业内容有了差异性。作为辩手,需要写辩论稿;作为观众,需要做互动的调查测试及拍摄辩论的精彩片段;等等。

UMU让作业形式有了多样性。如拟写辩论稿是一种书面形式作业,主题辩论活动属于具有综合实践实质的表达类作业,录制精彩视频片段并分享属于分享类作业。

UMU让评价有了创新性。借助这一平台,不仅能进行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还能进行AI评分、投墙评论。AI评分从“语速适中”“音量清晰”等维度评价,有数据的支持,较为客观;投墙评论能增强学生的活动参与度,解决只有参与辩论的学生比较投入,而其他学生“看热闹”的问题。

此外,UMU支持下的主题辩论活动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述能力等的考查更为直观,AI评分、问卷调查的结果以柱状图、网状图等形式呈现,这使得“读图”成为学生提升阅读素养的好途径。

更为重要的是,UMU下的教学实现了虚实结合的多主体协作互动。在UMU的支持下,教与学不再局限于教室,课外研究、移动学习或泛在学习等,成为更具操作性的选择;如果能围绕《红楼梦》中的人物开发多个辩论题目,或能整合成专题辩论资源,以更好地开展活动释放学生的阅读个性,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

“5G+教育”迅猛发展,UMU下的教学,理应有更多的探索与尝试。阅读课堂,应该是可以“看见”学生阅读能力成长的地方,借助UMU持续推进高质量的阅读,才是智慧教育的应有之义。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董翔宇.在分层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J].语文月刊,2019(2):50-51,65.

[3]  王少非.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4]  马燕婷,胡靓瑛.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5]  孙渊.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实践困境与优化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13):44-48.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红楼梦阅读教学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别样解读《红楼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