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加强道德实践的应用探究

2018-01-06赵玉婷

考试周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品德教育

摘 要:道德实践活动是促进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品德的基础。学生在道德形成过程中要完成由知到信,从信到行的两次转变,道德实践环节必不可少。新教材道德与法治课注重道德实践,倡导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活动。改变灌输式课堂旧现状,加强道德与法治课中的道德实践显得尤为迫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道德实践;品德教育

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最终形成受教育者由知、情、意、行等系统所构成的内在道德自律体系。道德实践是重要的德育方法之一。认识到道德实践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性并将道德实践有效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是提高德育有效性的重中之重。

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加强道德实践的必要性

(一) 为了落实新课标和新课改要求,适应新教材的需要,必须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

新课标提出,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的活动,扩展和提升他们的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新教材将德育课程由“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转型,要求教师选取和运用与学生生活贴近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活动,通过课堂探究、体验、反思与分享来培养学生独立的道德分析能力、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

(二) 解决思想品德教育中学生的知行脱节,由知到行必须经过道德实践来转化。

在十几年的德育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某些中学生知行严重脱节,他们有道德认知能力,却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很多教师只是把学生当作接受道德的“容器”,教学脱离实践,简单灌输抽象理论的做法,使学生成为认知上的巨人和行为上的矮子。道德“知”、“行”是德育过程中的两个关键阶段。学生在道德形成过程中要完成由知到信,从信到行的两次转变,道德实践环节必不可少。通过道德实践触及學生的“灵魂”,才能转化为实际行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加强道德实践势在必行。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研究。总结出相应的措施:

二、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加强道德实践的措施

(一) 课堂教学多创设情境体验,做到思想认识和行动能力的和谐统一。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道德,只有当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自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财富。”教师可以通过精心准备的情境模拟,真实地再现学生熟悉的某些生活场景,创设真实的实践体验活动,触发学生对思想道德的切身体验,组织和引导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实践,用心体验,用心感受,不断把道德要求内化为自身的品德。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我们的情感世界》中先让学生观看升国旗仪式,提问:会让我们产生什么样的情感?还设置了情境体验:当我们看到有人遭受欺辱,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如果能挺身而出,出手相助,我们会体验到正义感。通过开展体验式德育教育实践,力求使学生形成“会自主、能参与、重体验、有感悟”的认知过程,做到思想认识和行动能力的和谐统一。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德育的效能,有效提升德育的实效性。

(二) 通过参与式道德实践模式来丰富学生的道德生活经验。

德育生活化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一剂良方。德育应回归生活,从政治说教里走出来,由“远、大、空”转变为“近、小、实”,由抽象转变为具体。在生活的体验中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关注和引导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内化,在内化中践行。如:七年级上册《走进老师》一课,布置体验活动:让学生对老师一天的工作进行记录考察采访,通过真切的感受去了解老师的辛苦与付出。课堂上进行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扮演老师去解决课堂纪律问题,平常故意捣乱的学生也体会到老师的无奈和气愤。感同身受的参与往往胜过苦口婆心的说教。让中学生在道德生活的实践中,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通过涵养品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认同。

(三) 把握时代的脉搏,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进行符合道德的行为训练与道德实践。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强调结合实际,对社会中的热点问题不回避,不教条,合情合理的进行利弊分析,再给出具体的行动方案,训练如何道德实践。如:老人摔倒后扶还是不扶是近几年的热点话题,让学生先讨论后发言,摸清学生的思想动态。假设情境:如果摔倒的老人就是你的亲人,你希望周围的人怎么去做?最后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我们应该怎样做?针对社会现状,具体指导学生:生活中确实有讹诈现象,可以在拍照或别人作证情况下扶老人起来,即使不扶最起码也要打120急救电话。引导价值认同:决不能漠视不管。运用课本知识敬畏生命,关爱他人,社会责任感等知识让学生认识扶的意义。再结合实际给予行为指导。并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分析指导,以提高实践的效果;从而让道德实践具体可行。在学生课后的具体实践中注意检查督促,给予恰当的评价,表扬先进,激励后进。

总之,道德实践活动是促进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品德的基础。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各项活动中,不断培养道德情感,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从而把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的道德意识,“外化”为个体的道德行为,实现知与行的统一。但道德实践的深入持久的落实需要教师精心的课堂设计和丰富的课外活动的支撑。双管齐下才能不断加强道德实践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松德.道德情感与投身道德实践辩证统一——道德教育途径的新探析[J].道德与文明,2008.

[2]郁海平.新理念、新突破——新课程改革下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3.

[3]钟启泉,崔允.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赵玉婷,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兰州市第三十六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课品德教育
通过家园共育提升幼儿品德教育有效性的探索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
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对农村初中后进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探讨
新课标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升初中生公共参与意识的路径选择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研究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微博时代下小学品德教育的途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