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2023-05-30杨燕佳
摘 要:高校辅导员是实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人员,既是教师又是党政管理干部,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头雁”。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辅导员“头雁”作用,形成和发挥“头雁效应”,对于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领方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具有必然性和必要性。需要采取塑造网络意见领袖、形成雁阵格局、筑牢舆论阵地、打造优质精品等实践策略来实现。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头雁效应”作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曾就新华社一篇题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文章作出指示:“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1]“头雁”指的是雁群中领头飞的大雁,“有担当的勇气和智慧,能够划破长空,克服一切困难和阻力,飞行在雁群前头,发挥着带头作用,其他大雁则服从领导、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大家目标一致地以最优化的飞行飞向目的地。”[2]“头雁效应”的发挥,适用于抓领导干部“四风”工作的需要,同样适用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发挥“头雁效应”,重点在于抓关键少数,而高校辅导员就是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少数”。
一、高校辅导员发挥“头雁效应”的意义
高校辅导员既是大学教师又是党政管理干部,是实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人员,是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关键少数。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形成和发挥高校辅导员的“头雁效应”,具有重要的时代和现实意义。
(一)体现“党建统领一切”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党建工作血脉相融、骨肉相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有力抓手和重要内容,而高校党建又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把握和指明方向。高校辅导员身兼多职,具有多重身份。一方面,高校辅导员主要承担和实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负责在校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绝大多数高校辅导员兼任学生党支部书记,是党在学生群体中的“代言人”。基于以上两个方面,高校辅导员发挥“头雁效應”,体现了“党建工作统领一切工作”的原则,既能够实现党建工作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两者的自觉融合、深度融合、有机融合,又能够提升党建工作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两者的互动性。
(二)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发展
高校辅导员在一线的学生工作中发挥身体力行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师率生”形成“头雁效应”,不仅体现其特有的工作性质,更是大大开拓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视野和职业发展路径。在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抓住时代契机和政策福利,大胆接受考验和挑战,在双晋升的道路上力争上游,争取迈上新的台阶。“头雁效应”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发展,从职业角度来看,扩大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范畴,有利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技能的增强;从事业角度来看,拓宽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思路,有利于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能力的提升;从学术的角度来看,为高校辅导员提供了探索科研新方向的可能,有利于高校辅导员专家化建设的推进。
(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高等教育自觉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我国高等教育“百年树人”事业不断取得新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全面地、有效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尤其是加强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建设,需要积极发挥高校辅导员“头雁效应”。只有发挥高校辅导员这“关键少数”领头雁的作用,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源源不绝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高校辅导员发挥“头雁效应”的必然性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高校辅导员应“掌握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思想政治状况,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思想认识、价值取向、学习生活、择业交友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基于岗位要求,高校辅导员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头雁效应”,责无旁贷。
(一)高校辅导员的政治责任所在
绝大部分的高校辅导员是党员,他们是高校大学生思想引领的重要力量,向高校大学生传播正确的理论,解读最新的动态;是管理大学生日常事务的基本力量,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工作最基层的领导者、协调者和组织管理者,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践行者、捍卫者、传播者,必须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较高的政治觉悟,必须要时刻树立对党和国家高度负责的政治意识,树立关心党和国家命运的历史使命感,将传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精神之责视为己任,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信念。
(二)高校辅导员的主体责任所需
新世纪的世界局势风云变幻,网络上的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互相激荡,高校教育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在教育和帮助大学生树立信念信仰信心、确立责任担当意识和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中,高校辅导员必须坚定信念,时刻谨记和主动承担主体责任,一刻都不能放松对自身的要求,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积极主动“对标对表”,看看自身的“指针”准不准、齐不齐。“打铁必须自身硬”,这是党和国家对高校辅导员的责任压实,也是教育事业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要求。
(三)高校辅导员的阵地守护责任所需
高校辅导员队伍是深入大学生群体的一支队伍,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拥有“工作、思想、情感、资源、平台、手段”等方面的专业和岗位优势,能够去占领和守护意识形态阵地。基于这点,高校辅导员除了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之外,更加需要拥有时下新兴的新媒介素养和能力。科技发展的一日千里、教育情势的错综复杂和新媒体时代的青年特点,促使意识形态斗争阵地从线下延伸到了线上,斗争形式也从明显变得隐蔽,网络阵地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高校辅导员必须要明确职责、立足本职,增强发现和占领新阵地的本领,提升自身的新媒介素养和能力,努力开展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
三、高校辅导员“头雁效应”引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进入新世纪,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在不断发展和进行创新变革。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辅导员义不容辞。
(一)建设“大思政”格局的要求,能够增强多方育人主体的协同力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着重阐述了构建“大思政”格局的必要性。他指出,构建“大思政”格局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的必要环节。“构建‘大思政格局,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基本原则。”[4]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突显出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成为“大思政”格局非常重要的部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因其“网络性”的鲜明特点,因而更加契合和凸显“大思政”格局“时时育人、人人育人、事事育人”的关键要求。网络的全程性,使得高校辅导员能够在全过程育人的时间延续中发挥引领作用,做学生健康生活的人生导师,做学生积极向上的知心朋友,言传身教指导学生,实现“时时育人”;网络的全员性,使得高校辅导员能够在全员育人的宏大格局中发挥纽带和桥梁的积极作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加强角色互构,与各专业科任教师加强角色协同,实现“人人育人”;网络的时空延续性,使得高校辅导员能够在全方位育人的空间覆盖体系中提升管理和服务意识,围绕“以生为本”的原则,坚持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实现“事事育人”。高校辅导员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直接实施者,是规划和推动“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的核心队伍,在多方育人主体中形成和发挥“头雁效应”,将多方育人主体联结起来,能够起到协同步调和统一思想的作用,能够起到凝心聚力的作用,能够起到“头雁唱鸣、雁群呼应”的作用,从而增强多方育人主体的协同力,达到“1+1>2”的效果,推动“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的历史进程。
(二)构建群落生活的前提条件,能够重构社群交往之间的情感链
新时代互联网发展的原动力和新时代互联网精神的核心,是开放和分享。当互联网用实在的网络和虚拟的世界联结起全社会的时候,高校輔导员和大学生自然而然进入和相处于共同的、开放的网络世界中。科技的日新月异和网络尤其是移动网络的触手可及,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放大和激发了出来。进入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紧紧抓住开放和分享的网络特质,采取相对应的手段和方式抢占网络这个重要的宣传阵地。越来越多的高校和辅导员纷纷建立具有代表性和独特性的官方网站、官方微博。除此之外,随之还创建了微信公众号、甚至是短视频新媒体账号。这些新媒体平台,迅速成为了官方宣传和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开辟了高校新的对外窗口和沟通渠道,也给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阵地和载体。高校辅导员在自媒体账号里,围绕网络热点话题或某个特定文本,经过专业的沉淀和思考,发表思想指向性明确的文章、视频,将游离在网络中的大学生自由个体聚集过来,通过点赞、评论等互动行为进行有效有益的交流和讨论。在交流和讨论的双向选择过程中,聚集的游离个体会渐渐形成一个临时性的“群落”,群落成员之间通过互相表达观点和情感的碰撞,形成了瞬间“共情”。处于群落中的高校辅导员在瞬间“共情”中有意识地主动承担起社会舆论正向引导责任,积极发挥“头雁效应”,将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隐化在瞬间“共情”中,使得“群落”里的网络用户达成了“共识”的价值导向,产生了“共鸣”的情感需求,从而带动了“共行”的实践行动,进一步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要求。
(三)保障话语理性的有力抓手,能够保障言论反馈引导的可控性
“00后”大学生逐渐成为现在大学生群体的主体部分。他们是网络陪伴着长大的一代,方方面面都深受互联网影响。在移动网络几乎全覆盖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了。在新媒体时代,网络用户的主体地位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被动变为了主导,从单方面接收变为了积极参与传播。“00后”大学生思维活跃、思路开阔,时刻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和冲动,乐于探索和质疑,他们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用文字、语音或视频等在微信、微博、抖音等媒体平台上展现日常瞬间和表达自我思考,通过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来表述自己对事物的观点和看法,联通世界进行有效沟通。官方媒体尤其是当下流行的微信公众号,不仅具有可供传播者和受众者之间有效沟通的双向互动机制,更具有严格可控性的言论反馈机制。高校辅导员以官方平台(主要是微信公众号)为抓手,充分利用有利机制,在双向互动的时候,能够将积极有意义的内容精准筛选出来,加以重点强调并给予展示。这是高校辅导员“头雁效应”发挥的实际效果和实践体现,既能引导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又营造了一个健康清朗的网络环境,从而牢牢把握舆论方向,带领群落“雁群”正向前进。
四、高校辅导员“头雁效应”引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
推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引领领域的研究发展,是新形势下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育人载体、占领网络育人主阵地和意识形态斗争主战场、增强新媒体时代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障。高校辅导员要切实发挥“头雁效应”,自觉钻研和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引领方法的创新。
(一)塑造网络意见领袖,引领思想风向标
网络意见领袖,又叫“舆论领袖”,是指网络上的“活跃分子”,能够“在互联网平台上针对某些社会热点事件表达自身看法并获得网民普遍认同与关注,从而起到引导网络舆论走向,影响网民观念。”[5]一方面,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日常接触和频繁深入大学生群体,他们可以依托“熟人关系”,借助大量的网络实践活动来隐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种隐性教育最常见的形式就是微博评论、QQ空间留言、朋友圈评论等互动。培育高校辅导员成为网络意见领袖,具有扎实的基础和先天的优势,也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题中之义。高校辅导员要主动发声、积极发声,时刻体现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担当。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发挥“头雁效应”,还要积极扶持、培养自己的得力帮手,也就是扶持、培养那些立场正确、做事可靠的大学生成为网络意见领袖。培育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首先需要从经常活跃在大学生常用网络的非正式群体中选拔、引导,其次也可以从无到有进行鼓励、扶持,培养出能够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式群体。无论是哪个群体,网络意见领袖们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都要做到:“牢记什么是能为”“了解什么是可为”“采取什么是善为”。当网络意见领袖们的思想统一、行动一致时,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意识形态阵地的风向标,从而引领网络群体和舆情的正向发展。
(二)形成雁阵格局,发挥“雁阵效应”
充分领会抓住“关键少数”的政策策略,“头雁效应”就能够催生和激发“雁阵效应”。头雁带动雁群,互相呼应,互相促进,以谋推动,以动促进,以进助升,逐渐形成的团队运作和新媒体矩阵联动趋势是高校辅导员发挥“头雁效应”的必然需求。
首先,培养有担当意识的媒体人才队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想引领建设既需要教师层面的组织引领,也需要学生干部骨干的有力支撑。学生干部骨干来自于学生群体,更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悟他们的想法,更能够敏锐地感受到网络风向的异动,更能够使用合适的方式和话语与学生网络用户交流和沟通。因而,发挥学生干部骨干思维灵活、创新意识强等优势,对思想正确、热爱新闻传播的学生干部骨干从政治素质、业务水平、网络思维等方面进行打造,将他们投放到活动策划、内容设计和舆情引导等工作岗位上,能够推动官方融媒体平台的“接地气”建设,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干部骨干的主动担当意识和核心竞争力。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干部骨干队伍建设,将优秀学生发掘出来培养起来,将优秀榜样作用发挥出来,可以促使一批批学生干部骨干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同时夯实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梯队建设和层级迭代。
其次,搭建正能量新媒体矩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6]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智能终端的不断革新, 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新兴平台正逐步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载体。高校既是文化传承创新和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也是新闻舆论的多发地、易发地。面对新媒体的异军突起,高校需要立足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尤其是立足于易班平台,搭建正能量新媒体矩阵,将这些作为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立足点和重要阵地;需要增强新媒体人才队伍的新媒体素养和互联网思维,全面整合和有效利用各大网络载体,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联合,促进雁群内外部循环,从而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达成同频共振的效果。
(三)筑牢舆论阵地,把握话语权
大学生是中国青年中的优秀群体,他们正处于逐步形成人生观念和逐渐积累人生经验的半成熟期。互联网的发展和发达加剧了社会思维的多元化,错误思潮和不良思想等沉渣泛起,整个网络世界的信息鱼龙混杂,真伪莫辨。大学生作为网络最庞大的群体之一,虽然网络行为活跃,但社会经验不足,缺乏辨识能力。面对如此海量繁冗的信息海洋,刚进入高校的他们容易被不良信息诱导,会出现例如价值迷失、思维紊乱、道德滑坡等问题,甚至在不知不觉中误入歧途。因此,高校网络思想教育工作者要为大学生筑牢思想阵地、夯实思想基础,尤为重要的就是激发大学生的原生自觉性。高校辅导员要有积极主动建设阵地的意识和能力,从思想上、行动上双刃齐下。在思想上来说,高校辅导员必须突出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用坚定不移的决心、信心和耐心抓住关键、夯实基础。在行动上来说,高校辅导员必须长期坚持、持续用力,从新媒体中捕捉鲜活的、积极的价值内涵,吸收有益成分,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引领话语和方法的时代化。高校辅导员要从三方面来落实思想和行动:下功夫建好网,主动扩大主流舆论网络阵地;出实招管好网,坚持依法依规管理学生网络;建机制用好网,切实提高师生的新媒介素养水平。
(四)打造优质精品,提升感染力和影响力
高校辅导员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头雁效应”,必须树立精品思维和精准传播意识。高校辅导员可以结合自身专业,发挥优势所长,提升新媒介素养,增強运营管理能力,打造具有特色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品牌,以持续激活和焕新新媒体的生命力和辐射力,从而提高教育成果、产生良好影响。品牌要有成效有影响力,最重要的一点是需要有效把握受众的特点,也就是说,要根据大学生的接受习惯、话语风格来筹谋。一是“以小见大讲故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思维成为日常思维模式,“以小事见真知”的传播内容模式更受师生的喜爱。简单来说,就是讲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或者说一篇喜闻乐见的文章,在潜移默化中使受众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接受一个形而上的观念或思想。二是“贴近民生讲故事”。新媒体的宣传和教育,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找素材,在身边琐事中找灵感,要以幽默活泼的表达方式为主,生动的图片、亲切的语音、丰富的视频、别致的排版、精心的设计,这些内容更能引起师生共鸣和回味,更能引起受众的深层思考。三是高深语言通俗化。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日常场景中,离不开衣食住行,日常化信息中蕴含的建构人格化核心价值与一定思维方式,能够让话语体系的理论逻辑带上浓厚的“烟火气”。这种经过理性逻辑思维甄选、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话语,文辞通俗、便于记忆,能够迅速赢得当代大学生的情感和文化的认同,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四是实践话语立体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话语体系务虚,回答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和学生实际问题务实,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紧扣时代主题和学生实际,将这虚实的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过程中,综合运用网络语言和社会发展的翔实数据、鲜活案例,深化教育的立体化、形象化、动态化进程,进一步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近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纠正“四风”不能止步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N].人民日报,2017-12-12(01).
[2]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挥“头雁效应” 持续纠正“四风”[EB/OL].(2017-12-20)[2022-04-14].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1220/c40531-29718115.html.
[3]共产党员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01-18)[2022-04-14].https://www.12371.cn/2017/10/27/ARTI1509103656574313.shtml.
[4]央广网.“育人”“育才”如何统一:全体总动员[EB/OL].(2020-10-10)[2022-04-14].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0166224427869409&wfr=spider&for=pc.
[5]刘洪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研究[J].福建茶叶,2019,41(09):175.
责任编辑 苗存龙
作者简介:杨燕佳,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广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高校辅导员‘头雁领航创新大学生网络思政思想引领方法研究”(课题编号:GDWL21YB69);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华南师范大学)2021年度开放课题“党建引领视域下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证及策略研究——以广东地区高校为例”(课题编号:SCNUKFYB035)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