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减负的目标、问题来源及解决路径

2023-05-30戴佳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3年1期
关键词:工作任务工作压力

戴佳乐

[摘    要]21世纪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角色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也在发生变化,教师肩负的各类实际负担日渐加重。教师也需要减负,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也成为新时代发展过程中,对教育现代化、对高质量教育的迫切要求。本文通过明确教师减负的定义和目标、教师负担问题的来源及提出教师减负的路径,提出以教师工作时间、工作任务、工作压力等为突破口、进一步明晰工作任务范围、构筑工作压力防线、强化信息化的使用与管理,从全方位、多角度促进教师减负工作。

[关键词]工作时间;工作任务;工作压力;大数据信息技术;教师减负

一、教师减负的定义及目标

(一)教师减负的定义

在我国关于“减负”的问题由来已久,其中教师减负的问题一直是教育界中亟须攻坚的难题,对教师减负的内涵进行科学和系统的定义,有助于教师减负的过程中更加具有针对性、精准化,以此保障教师减负成效显著。

本研究中所指的教师负担,指的是教师在履行职业角色时所执行的具体工作任务及其所花费的时间,以及由此带来的相关身心压力等问题。其中,本文中教师减负,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下,减去教师超出了法律规定的正常标准下的工作时间及超出教育教学无关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量;并减轻因此对教师的生理上的身心健康等方面造成的消极影响。

(二)教师减负的目标

教师减负的定义主要阐明减负过程中由谁减、减什么的内容,而通过教师减负目标明确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师减负的直接目标是促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其问题关键是通过制度设计,构筑起深化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育机制的创新,建构起系统的教师减负的长效机制。因此,化解教师减负问题的过程中,建立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治理体系;提升既要立足于当前又要放眼于未来的治理能力,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经之路。

教师减负的根本目标是为保障教育提质和增效。教师减负既是遵循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保障教师减负的顺利进行,促使教师将有限的工作时间、工作精力能够集中投入相关教育教学的工作中去,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保障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队伍建设,为教师专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教育生态环境圈、增加教育事业发展的效能;保障将教师作为教育的第一资源,承载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重任。

二、教师负担问题来源

(一)工作时间方面超长且分配比重失衡

我国中小学教师工作时间方面,存在着严重超时工作、教学时间在工作时间中的比例较小、工作时间和生活时间界限模糊等问题。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根据调查显示,我国初中教师平均每周的总工作时长为48.91小时,远远超过了法定的工作时间。

另一方面,在中小学教师工作时间的分配结构上也存在失衡的问题,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的工作时间最少(9.75 小时),仅占总工作时间的19.93%,课堂教学时间远低于国际水平。另外,由于教师职业性质的特殊,教师的工作时间与生活时间上界限模糊,工作时间不仅限于课堂教学及在校期间,在校外的备课、批改作业、家校沟通等均属于工作时间范畴,占据了中小学教师大量生活中的时间。并且,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在新时代新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线上教与学的教育模式,带来了跨越空间上的优点的同时,也致使教师工作时间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更加明显。

(二)工作任务方面权责边界泛化

从教师承担的角色来看,主要分为“教育者”“学校管理者下属”“社会人”三种角色的责任。

首先,在教育者视角下的“师生源”方面,教师应对自身专业发展所需要的硬性规定必须参加名目繁多的形式化培训,又因其与自身职业晋升和职称评选、评比挂钩,以及与学校间的排名竞争相关等竞争性教学任务而没有拒绝的权力;教师对学生的责任方面,根据威尔逊教师角色具有弥散性质的观点,在学生作为一个客观存在,具有独立意识,个体差异性的人情况下,教师不仅承担学生个性化和社会化的责任,并且对于学生其生活、学习、道德、情感、安全等方面全方位被放大了无限的责任。

其次,从学校管理者下属视角下的“学校源”方面,一是来自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事务进入学校,教师作为学校管理者的下属,不得不承担其分配下来的超过专业责任和职业责任外的大量強制性非教学任务,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倾注过多的精力。如迎接各类无关教育教学性质的检查和考核工作、被迫参加政府组织的各项活动等。二是来自学校管理者对不同工作岗位工作量的分配不均。

最后,由社会人视角下的“社会源”方面,主要来自社会事务就是指公共事务,它是学校与政府或者街道组织的所有非商业化的活动。

由于教师被赋予了“为人师表,行为示范”的角色定位,行为举止被视为榜样的示范作用,承担起了社会责任的非教学性任务,具体表现为参加志愿者活动、募捐活动、清洁社区等活动。

(三)工作压力方面因素多样

一是在传统教育文化和思想影响下的“人才观”“成才观”“成功观”等观念,受来自功利主义教育的目的驱动,家长要求升学考试成绩和排名等应试标准,与在遵循教育教学和认知发展规律下,适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与成长的需求之间的冲突。

二是在新时代背下,教育内容对全体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高标准和学生个体的个性化、社会化发展的高期待,与面对大班额、多班级等情况下进行教育教学活动,难以面面俱到、事事周全之间的矛盾。因此,在两者之间难以平衡和选择下,转嫁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左右为难而产生的工作压力。

另外,对教师角色和职责的定位多样,如突发紧急事件关乎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学生奖励与惩罚等问题的应对处理,与教师自身需要专业成长之间的矛盾,导致教师个人价值及其社会价值难以得到有效的回馈,长期处于不满足的情况下,而分身乏术所产生的工作压力。

三、教师减负的路径

(一)明确工作时间标准

在明确工作时间标准方面,一是明确教师工作时间的属性,合理划分出工作时间和加班时间的明确界限,赋予校长及管理负责人对教师的工作时间具有相应的管理和监督的权限。二是设置教师工作时间和加班工作时间的上限标准,明确监管部门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学校及校长等管理负责人具有一定的惩罚和处理的标准。三是明确教师工作时间中休息时间的划分和界定、给予方式等必要事项。

其一,需要通过量化标准和性质定义明确划分教师工作时间的性质,教师在工作时间方面减负的基础和关键环节。目前,我国现行的关于教师工作时间标准的法律主要是对教师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加班时间做出普适性的规定,但在教师工作的实际现状中,一些特殊或者超额工作时间(加班工作时间)并没能进行明确的区分和规范。教师工作时间变成了一种难以量化的变量持续存在,更需要明确相关法律中对各种工作时间的划分进行明确定义,通过现代化手段,将教师工作时间的相关客观数据进行整体掌握,并赋予校长及时掌握教师的工作时间状况的权利,对收到反馈的工时过长问题进行适当的调整和监管。此外,在通过相关法律明确教师法定工作时间和加班工作时间的质性定义和量化标准时,更需关注到教师工作场域的复杂性和教育教学工作的特殊性,应根据实际情况将教育教学性事务的工作所花费的时间纳入教师工作时间统计的范围内,使属于加班工作所花费时间与自愿行为工作的时间区别开来,并提供相应的经济补尝。

其二,需要通过政策条例明确设置工作时间及工作加班时间上限,作为教师在工作时间方面减负行之有效的重要一环。通过设置工作时间和加班工作时间的上限,一是将教师在教育教学性事务方面所花费的时间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来防止教师超长时间工作,保障教师团体能够可持续、健康地发展。二是由于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常会面临学生发生一些意外或者特殊事件,需要教师进行对应的处理,将其纳入到教师临时性、突发性情况下工作时间上限的范畴内,体现出其合理性和人性化的特点。由此,也为防止教师在校内外的相关工作时间超长化的问题,为解决和确保学校及教师能够遵守时间上限,将工作时间可量化、可计算,提供了更清晰的化解方向,以此来促进教师团体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此外,教师减负的相关部门,将教师的工作时间上的实际情况,作为一个衡量学校中對教师减负成效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学校,提出相应的改进和指导的建议;对情况严重的学校中校长及相应的管理负责人处以相应的惩戒措施。

其三,需要通过硬性的规定和习惯的培养,保障教师的休息时间,作为教师在工作时间方面减负重要的保障环节。由于教师劳动的特殊性,教师在工作中满足法定工作时间的同时,又需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和学习、生活环境要占用法定工作时间外的时间,进而演变成加班时间等。教师长时间不间断地进行工作,不仅影响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对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都会带来一定消极影响和效果。因此,工作中帮助教师不仅养成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后能够有意识地进行休息的习惯,而且要通过制度的强制性规定和约束来保证教师能够有充足休息的时间显得尤其重要。

(二)明晰工作任务范围

在明晰工作任务范围方面,一要理清教师工作任务的具体内容;二要对教师非必要工作任务的内容,明确落实工作任务的对应主体;三要完善以校长为核心的领导和管理的体制。

首先,对于我国教师的工作内容呈现多、繁、复杂的特点,教师工作范围的界限也相对模糊,导致教师工作负担比较重。为此,在我国出台的减负清单中,一方面列举出了减负的项目,对减什么列明了清单,缩减了教师校外的一些社会性工作。此外,更要明确在校内减什么、如何减方面,提供指导和解决方法。

其次,除去减负清单外的各项非教学性事务工作在落实上更应明确指出相对应落实的主体。通过任务分类为学校配置相关工作内容的专项人员,来达到对专项任务由相应的主体完成。虽然我国目前采取了诸多措施为学校教师减负,但学校教师面临的负担依然不小,分配和充分利用相关人员积极参与教师工作任务的减负,由此可见,需要明晰各主体职责范围和任务内容成为学校教师减负的关键。

最后,教师减负策略落地的最后场域是学校,作为统领和管理学校事务的核心领导人校长,对学校中教师的工作时间的掌握、工作任务的分派、相关人员的配置、教师间合作文化的培养等事项的运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校长及相关管理人员的协调和配合下,在校内形成多途径解决、多手段并行、多主体参与,促进减少教师工作上的负担、预防教师职业倦怠、教师离职等相关问题的发生,体现出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构筑工作压力防线

在构筑工作压力防线方面,构筑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以早期预防工作压力为主;第二道防线是发现工作压力所带来的身心健康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第三道防线是恢复健康的身心状态后,要定期回访和追踪,防止再次复发。

为此,一是构建心理健康管理体制。在工作压力可能会带来的身心健康问题的第一次预防,是以及时发现和减轻工作压力带来的消极影响为开始。为了早期发现因工作压力而产生心理问题,不适应职场的教师,应根据学校中教师人数、学校规模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师的配置标准;制定巡视学校中教师的工作中的心理状态的周期;当教师所处的环境、工作方法、安全卫生状况有可能出现异常,心理健康咨询师应立即向学校的设置者,就教职员的健康管理等提出必要的建议以及采取必要措施和相应的指导,以防止损害教职员工的身心健康。

二是沟通、面谈等心理咨询体制的整备。为了解决教师工作压力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实行有效的措施,防止问题进一步的恶化而进行第二道防线。虽然,可以通过心理健康师收集的信息和反馈来发现问题,但是,更加提倡教师主动对自身的状况进行自测和有意识地关注,积极地解决已发现和潜在的心理问题也是十分必要的。此外,整顿关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实际案例分享和交流会、心理健康谈话等有利于保持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措施也是十分重要。

三是实施压力检查和追踪。为了使陷入不适应状态的教师能够顺利回归职场时,防止复发进行第三次预防。制定科学的压力检查的量表;收集可量化的心理健康的指标和数据;以及对与教师进行沟通和谈话;从同事等多方角度收集关于教师心理状况的质性数据;并基于以上收集的信息以及收集和整理教师的个人的劳动时间和劳动环境等建立教师工作压力的个性化档案,对其中的异常指标专业人员能够进行定期的追踪和反馈,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防止问题再次复发。

(四)信息化助力教师减负

信息化应用到教育领域中的教师减负,根据其使用的范围,不仅将在教师教育教学等工作任务中发挥作用减轻教师负担;而且在对教师减负的相关数据的收集、统计、分析上,有助于为教师减负的相关举措提供客观、准确的数据支撑。

一方面,在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信息化让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网络媒介,将知识和信息的传递突破、超越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得发布教育教学的相关资料、共享教学资源和收集学生作业和反馈更加直观、便捷、高效。

另一方面,教育信息化有利于收集教师工作中的相关一手数据,提供了分析和解决教师减负问题方面客观和科学的数据支撑。减负前,我国需建立教师工作时间和工作任务的相关记录、统计、调查、进行分析并设立专门机构、部门对公立学校教师工作现状客观的数据进行专门研究。以此,来为学校教师减负的“减什么”提供科学、有力的数据支撑。

减负过程中,对正在实施减负策略的学校,设置能够科学地反映策略效果的选项和参数,分门别类收集相关数据,建立分析和管理的大数据检测系统。学校中建立教师个人数据的信息收集系统,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测,为精准实现个性化的教师减负,生成相应的测评结果数值和书面说明,以及为其提供因人而异的解决方法和途径的报告。

减负相关策略实施后的成效追踪,也需要进行收集相关的反馈的数据,促进相关策略的调试,不断完善和发展,使之在实际应用中更加科学,成效更加的显著。

(五)多视角促进教师减负

中小学教师减负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其涉猎范围较广,不能用孤立的、片面的眼光来对待;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立竿见影。教师减负需要综合进行治理,强调发展与创新,更强调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和合作,在实际教育现场运用并不断调整,并营造良好的教师减负氛围。

宏观层面,国家出台指导性的方针政策、全国范围内个别省市具体细化出臺相关文件,政府、学校、教师与家长之间权责的明确法规,规范协调四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并且在教师减负过程中,关于工作时间和工作任务上积累的相关经验和措施,能够上升为具有约束力的强制力的法律法规。此外,完善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强化德、智、体、美、劳应有地位,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功利化评价倾向。

中观层面,由各级教育部门、党委、政府、共同参与部署,统筹规划开展相关中小学教师减负任务的落实;并且该机制应搭建教师与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畅通的沟通、交流平台,形成最大减负的合力,确保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的有效实施。因此,推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切实在为中小学教师减负和发展基础教育上取得真正的突破。

微观层面,为一线教师在积极参与教师减负过程中,解决关于工作时间上、工作任务中所面临的问题。探寻摆脱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困境的方法,促进教师积极建言献策,发挥民主性,提供广开言路的方法和途径;此外,鼓励支持其他相关专业人员积极参与学校中为中小学教师在减轻非教育性教学工作任务上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新.教师的工作负担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2015)学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9(3):5-9.

[2]王毓珣,王颖. 关于中小学教师减负的理性思索 [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12(4):56-62.

[3]杨静.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中小学教师“减负”策略探究[J].教师教育论坛,2021,4(34):32.

[4]迟明阳,李祥.中小学教师减负问题的形成与破解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0(3):27-31.

[5]杜玉梅.基于扎根理论的中学教师非教学任务减负机制研究[D].四川:四川外国语大学,2021:13.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工作任务工作压力
数字视频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种类型整合研究
《旧机动车鉴定与评估》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ICU护士的工作压力研究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工作压力与睡眠质量的关系研究
飞行员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和应对方式
浅论如何在“走转改”中锻炼和提高
湖北省民办高校体育教师工作压力调查与研究
高校生理学教学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旧机动车鉴定与评估”课程内容优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