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惩戒权问题的探究和改善策略

2023-05-30刘鑫鑫张文凤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3年1期
关键词:惩戒教育教师

刘鑫鑫 张文凤

[摘    要]教育惩戒作为教育过程的一种手段和方式,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些年,一些体罚问题的出现,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教师惩戒权的激烈讨论。从教师惩戒的概念出发,对教育惩戒权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对策和建议。以期实现教育惩戒的科学规范,让教育惩戒权发挥最大教育价值。

[关键词]教师;教育;惩戒

在以学生为中心、人权主义、鼓励教育这些教育理念的推崇下,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表扬和赏识教育成了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法宝”,加之网络媒体的盛行,对教师教育过程“断章取义”地渲染,使得当下很多教师在教育和管理学生方面极为“小心”,甚至出现教师“不想管,不敢管、管不起”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使学生“犯错”的过程中错过了最佳教育时机,影响了学生知错改过意识的培养,难以实现对“错误”行为的教育意义。

一、教育惩戒的概念

(一)惩戒

惩戒在《辞海》中的定义为“惩治过程,警戒未来”。惩,即指惩罚;戒,指警戒。惩戒是通过惩罚的手段来达到警戒的效果和目的。中国学者认为:“惩戒的作用,消极的作用是让患了过错的人不敢再犯,积极的作用让人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形成良好的秩序。”国外学者认为:“通过对不合规范的行为进行否定性制裁,避免其再次发生,以促进规范行为的产生和巩固。”虽然说法不同,但是可以看出惩戒具有一层教育性的意义蕴含其中。

(二)教育惩戒

什么是教育惩戒?不同的学者给予了不同的观点。学者认为,教育惩戒是学校和教师对于违规、违纪学生施加的谴责、限制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过程。还有人认为,教育惩戒是受教育者违反了规章制度,教育者对在不侵害身心健康情况下,对其行为给以一定的否定和厌恶刺激,来让他改正过错并认识到错误的一种教育方式。无论是哪种观点,教育懲戒都是指在学校教育人员对于违反学校规定或者班规的学生,遵循教育的目的,对其施加惩戒,产生教育影响,能够促使学生认识错误、及时改正行为的一种教育方式。

(三)教育惩戒权

教育惩戒权既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的“权力”。权利和权力在法学上是重要的概念。权利是指隐含在法律规范中,是行为主体获得的一种利益关系,权利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权力是由国家赋予特殊群体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巩固利益的一种强制力量。权力的形式具有强制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修订草案)》中将教育惩戒权定位为教师的基本权利。在《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明文规定了教师惩戒权的范围和程度,将教师的惩戒权定义为教师的一种职务行为和范定职权。从而将惩戒权作为一种权力赋予了教师。所以说,教育惩戒权既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的权力。

二、教育惩戒权的现状和问题

(一)教师对于惩戒存在顾虑

惩戒权看似是教师主体行为,但是整个惩戒事件可能会牵扯到很多群体。而这些群体的态度影响着教师的惩戒行为。据调查研究发现,近些年,很多教师在惩罚学生后受到了处分、威胁甚至被新闻报道,让很多教师对于惩戒权存在很多顾虑,行使惩戒权的时候都会考虑会不会被家长知道?这个家长“好不好说话”、知道后会不会跟学校或者教育局投诉?学生这样的行为值得去冒险吗?家长的态度直接决定了教师是否真的敢用教育惩戒,面对惩戒后可能会被推上风口浪尖,而缺乏相应保障,很多教师对于惩戒望而却步,让必要的惩戒教育缺失。

(二)教师和学生对于惩戒权理解不足

首先,根据对于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虽然很多师生表示对于国家和学校教育惩戒的相关法律有所了解,但是在具体情境当中对于惩戒和体罚的判定却难以很好地区分。如,在实际教学当中遇到对于学生上课不认真,随便讲话违反课堂记录,让其到后面听一节课。有些教师和学生认为这属于体罚;而对于有些违反纪律的学生,教师采用打手心的方式进行惩戒学生,有些师生则表示这属于惩戒。实际在相关惩戒规定当中明确规定,对于课堂违纪的学生,可以实施一节课以内时间的教室内站立。而条文中明确规定,不得用击打和针刺的行为对学生身体进行痛苦体罚。因此,罚站属于惩戒,打击头部则属于体罚。其次,很多教师对于教育惩戒的目的理解不到位,认为惩戒的目的是管理,把惩戒的教育功能放在次要地位。

(三)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理念不统一

教育原本是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共同责任。通过调查了解到,很多的家长并不支持任何形式的教育惩戒。据很多教师反映,当学生在学校犯错或者说表现不好的时候,放学后跟家长交流,有些家长很配合,带回家里也会继续教育,但是也有很多的家长,微微一笑,认为自己孩子就是“宝”,一点小错误不要紧。甚至有些家长不相信自己孩子会发生这种问题,反而质疑教师的行为是无理取闹。由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不统一,导致了教育惩戒权很难有效实施。

(四)教育惩戒实施过程不规范

据调查研究显示,很多教育惩戒过程当中实施并不规范。如,在有些调查研究当中发现,有很多教师发现课间追逐打闹这种对于安全意识薄弱的小学生而言极易发生意外伤害的行为,认为会带来严重后果,但却仅仅是对于学生进行“口头批评”这样的轻微惩戒。而对于“学生染头发”这种属于私人领域范围内教师本来无权干涉的行为,也不存在危害学生生命安全的隐患,却交给教导处给予了严厉的惩戒。另外,很多时候教育惩戒的方式归于单一。

(五)教师惩戒权受到限制

通过对教师的访谈中发现:在倡导快乐教育、鼓励教育、赏识教育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老师不敢惩戒学生。即使有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的法令出台,很多教师“不敢管”“不敢惩戒”,即使惩戒以后也要面对“无礼”家长的压力和来自社会舆论的压力。面对家长和社会的压力和无理投诉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于教师的保护措施不足,往往会牺牲教师的权利,让教师“妥协”“道歉”,来消除投诉和社会影响。很多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为了减少教育投诉,很大程度上限制教师的惩戒权,不允许“罚”、不允许“惩”的现象依然存在。甚至有些学校为了整体学校形象,连罚站这种基本的惩戒方式都不允许。只能口头说服教育,在说服教育的过程中甚至不允许过激言论的出现。教师的惩戒权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就导致教育惩戒权的使用困难,造成“不敢用”“ 不敢惩戒”的现象普遍存在。

(六)教师申诉途径的缺失

通过对很多被“投诉”教师的访谈中发现,很多教师的惩戒权受到投诉以后,教师很难申诉维权。实际调查当中发现,教师和学生发生纠纷以后,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为了尽快息事宁人,尽可能要求教师进行适当的妥协和赔付,尽快处理纠纷事件。面对纠纷,虽然教师也了解一定的申诉途径,但是申诉“难”,也影响了很多教师寻求维权的积极性。

(七)社会群众的不理解、跟风“看热闹”

通过社会交流和实际调研发现,很多家长在孩子在学校受委屈后,抱着给孩子“出口气”和想获得经济“补偿”的心理,会通过网络途径大肆宣扬,为了博取公众的同情,对于教育事件进行断章取义,甚至捏造事实的事情时有发生。加之,近些年个别教师体罚现象的出现,造成了公众极容易相信闹事家长的断章取义和捏造的“事实”。作为公众人物的教师,面对社会群里的不理解和跟风,极易被推上舆论的焦点,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声誉权和隐私权。这样造成了很多教师选择“隐忍”,造成了正当惩戒权的丧失。

三、教育惩戒权的改善对策和建议

(一)健全学校规则制度,保障教师惩戒权的实施

首先,学校应该根据法律法规,健全校规校纪。广泛地听取教师、家委会、学生的意见,完善校规校纪。各个班级也可以根据学校的校规校纪根据班级自身情况和特点,完善班规。让学生、家长、教师在实施教育惩戒的过程中做到有依有据。同时,在实施教育惩戒的时候要保证除了当事人和老师以外还有别的工作人员在场,不在隐蔽角落和空教室实施惩戒。

其次,学校要完善教育惩戒的检察机制,保障惩戒权的公平公正实施,未经学校规定的不得实施。成立校规校纪执行委员会等组织,吸收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代表参与,负责制定可以适用的惩戒方式和惩戒原则,并且监督惩戒权的使用。积极对于惩戒权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以保障各界对于惩戒权有正确的认识。同时,惩戒记录保存、做好依据和存档。对于监督机构吸纳多元的主体,保障各方面代表的参与,让家长、学生、社会充分理解和监督惩戒权使用,防止教育惩戒权滥用,同时也是对教师惩戒行为的保护。

(二)增强教师相关惩戒权的知识培训,提高教师素养,增强教育能力

首先,要让教师充分了解法律法规,让教师正确认识惩戒权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权力。但是权力的实施必须在法律和法规的范畴内实施,不能滥用,造成体罚的现象。让教师通过相关的知识培训,清晰教育惩戒与体罚的边界。学校可以通过组织灵活多样的学习课程,在课外之余,通过办公室讨论、校园宣讲、作家座谈等多种形式。还可以通过教育案例的影响,加强教师对于惩戒权的理解。做到懂法、守法,正确地运用惩戒权。

其次,要提高教师的素养,提升教育机智,强化教育能力。正确恰当的教育惩戒可以树立教师的威信,同样,错误的教育惩戒也会引起学生的不满,造成学生的教育困惑,造成家长的信任丧失。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养,提升教育机智,面对不同的教育问题采用恰当的教育惩戒,引发学生对错误的思考,起到惩戒的教育意义。而不是让学生觉得,教师的惩戒“看心情”。不挖苦学生、讽刺学生、侮辱体罚学生,防止“教育对立”现象的出现。对于有问题的学生,不能放任不管,要坚持教师的职业道德,多关心和关注学生,矫正学生不良行为。

(三)增强家校沟通,实现家校共育

首先,家长对于教师的最大误解主要是孩子承受了教育惩戒还是承受了体罚。要消除家长的误会,必须让家长充分认识和理解教育惩戒的目的,树立正确教育惩戒观念。除了对教师精心教育惩戒的相关培训,同样也需要对家长正确的引导和宣传,让家长理性对待教育惩戒,认识到必要的惩戒措施对于孩子健康成长、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层面要积极开展家长课程,实现家长和学校的有效沟通,实现家校共育,达到教育的育人目的,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其次,教师在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尽量跟家长做好沟通,让家长了解惩戒的原因,这样可以获得家长的充分信任,减少教育误会。同样,惩戒后也要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在课后进一步实施家庭教育做好铺垫,实现家校教育的合力。

(四)提高学生惩戒认识,提高惩戒效果

学生心智不够成熟,尤其是小学生,心智的发育尚不成熟。对于很多事情的理解是片面的,以自我为中心。在家庭当中独生子女和少孩家庭,家长往往对于孩子会偏爱和袒护,让孩子养成了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的换位思考,教育惩戒极容易引起孩子心理上的不满。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对学生进行教育惩戒方面的教育,给学生普及德育思想和纪律观念,让其明白教育惩戒的合理性,也让学生充分了解不合理惩戒、体罚的申诉方式。避免学生遭受不公平的对待。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惩戒认识,让教育惩戒能在学生身上实现最好的教育效果。

(五)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创造良好的教育

社会舆论对于教师能够正常实施教育惩戒权,有很大的影响。当前,社会对于教育事件当中的一些问题过分解读和“追捧”。社会舆论把教师推到了风口浪尖。面对一些“体罚”现象的出现,一叶障目、断章取义,让社会公众对教师产生了不信任感,造成了教师在实施教育惩戒的时候如履薄冰。要知道,教育是不确定过程,学生任何行为的发生,施加教育影响,都可以产生积极的教育意义。社会在夸奖教育、人本教育加之应试教育的思想的影响下,反而忽视了学生情感和情商的教育。社会公众应该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教师的教育行为,充分建立对教师职业的信任,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形成惩戒不等于体罚的正确认识,为教师教育惩戒实施创造一个良性的舆论基础。

(六)加强教育惩戒权的申诉机制,切实保障教师的权益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教师建立一套完善的申诉机制。在建立教育惩戒监督机制的同时,面对家长和社会对于教师的“无理”投诉,要建立完善的申诉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处理教育惩戒投诉事件时候,应该秉承公正的态度,杜绝为了息事宁人牺牲教师利益的现象发生。在发生争议的时候,为教师提供合理便捷的申诉机制,这样可以让老师面对投诉的时候不会“担心害怕”,不担心耽误课程,能够运用正常的途径维护自身权益。让教师和学生一样在教育惩戒问题面前处于平等地位,切实保护教师的权益。

在近十年的夸奖教育、人本教育等思想的影响下,过度的温暖,让学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教育问题,如,道德缺失、思想脆弱、行为失范等现象的发生。教师面对教育惩戒畏首畏尾,“不想管,不敢管、管不起”等现象的发生,让人们逐渐意识到“跪着的老师教不出站着的学生”。我们应该正确认识教育惩戒权对于教育过程的必要性。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并行,不是对立的。两者有着共同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向。两者要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形成教育合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深知实际教育活动中教育惩戒的必要性,同样也深知教育惩戒问题给教师带来的困扰。相信通过社会各界的不断努力,一定会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家长和教师为了实现学生的教育成长,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能够正确认识惩戒权对于教师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韦姗姗.教师惩戒权的失落与回归[J].林区教学,2022(8):108-111.

[2]张家军,黄晓彬.教师教育惩戒的权力性质、合理性及实施保障[J].现代教育管理,2022(9):54-64.

[3]李思芸.小学教育惩戒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2.

[4]梅晗.中小學教师惩戒权法律保障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22.

[5]邱小健,李江楠,邱恬.关于建构中小学教育惩戒救助制度的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2,36(10):84-95.

[6]李俊义.中小学教师教育惩戒权行使困境及纾困之径[J].教育评论,2022(6):107-116.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惩戒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忘却歌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教育惩戒艺术仍值得继续探索
教师如何说课
也谈“教育惩戒权”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教育有时需要一定的惩戒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