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时评类作文的深度
2023-05-22方蓉
方蓉
摘 要 时评类作文写作要求学生要抓住核心事件,厘清概念,明确观点。而面对学生写作时评类作文的困境,教师应该教导学生从概念的阐释和辨析入手,通过追问概念“从哪里产生”“表现在哪里”“本质是什么”“意义有几何”,来实现概念清晰、说理明确的目标。
关键词 时评类作文 阐释 辨析
时评类作文,是课标背景下越来越热的一种议论文类型。它需要学生针对社会热点与新闻时事发表个人评论,对学生的观点表达、论据使用、思辨能力等有较高要求。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不少的问题。對此,笔者进行了深入思考,认为只有教给学生阐释、和分析的逻辑论证方法,才能帮助学生厘清概念,提升议论的深刻性。
一、阐释法对于时评类作文写作的意义
时评,是针对社会热点与新闻时事发表个人评论。时评类作文在议论文中属于阐释类,即需要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探索其性质和意义,从而整理并归纳出新的结论或者观点。与其他议论文相比,时评类作文有两大特点:(1)旗帜鲜明(必须表态);(2)就事论事(针对性强)。这样的特点决定了在写作过程中,首先需要找准核心事件,阐释核心概念。
阐释思维强调首先要明确核心概念的内涵界定,与材料实现真实、有效对话,从而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在高中时评类写作中,我们要以培养阐释思维为重点,训练学生对核心概念或现象进行解释,从而表现时事评论的立场和观点,获得构建作文框架的路径。
二、阐释、辨析:确立写作前提和展开分析的抓手
1.写作第一步:概念的阐释
“意犹帅也”,审题立意是写作极其重要的开端。时评类作文材料的审读首先要抓住核心事件,通过筛选关键的短语、词汇,定位为核心概念。只有准确理解核心概念,审题立意才能成功。所谓“准确理解”,就是要对核心概念进行“定义”。只有这样,才能确定文章最终要写什么——“定意”。
如何明确核心概念的内涵呢?就是要“定性”,即明确其特征与属性。而概念的内涵是可以具有多重特征的,我们要根据材料所指的特定语境,把它从本义与引申义、表层义与深层义、具象义与抽象义、词典义与语境义中剥离出来,只有抓住其本质特征,才能将立意立得精准、深刻。
以“英雄”时评类作文为例:
《狙击手》口碑爆了,背后真实故事燃哭千万人。
有人说,他们是英雄。
可仔细端详照片,发现他们不过是一群二十多岁的孩子。
大永看到战友倒在血泊中,会忍不住大哭;小徐是刘文武的亲外甥,从进部队起,就惦记着他的望远镜,可他临死也没用上;绿娃子上阵要带两副手套,因为里面那副绿手套是他媳妇亲手织的;胖墩没什么文化,在倒下之前,还告诉战友,要给未满月的儿子,起名“钢板”。
在战场,他们是神枪手。但在家,他们是儿子、是丈夫、是父亲。也随时有可能变成一抔土,一把灰、一个碑。没有人生下来就是战士,上战场那一刻开始就是了。
哪里有什么超级英雄,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扛着责任,保家卫国。
对此你怎么看呢?请就此谈谈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显然,该材料要抓住的核心概念是“英雄”。何为“英雄”?《现代汉语词典》对“英雄”的解释是:“英勇杰出的人物;为国为民勇于斗争和牺牲而令人钦敬的人”,它有几个基本特征:英勇杰出,为国为民,牺牲自我,令人钦敬。学生如写有关“英雄”的作文,对“英雄”概念作一般性理解:为国为民勇于斗争和牺牲的人是英雄。那么“英雄”的所指范围就主要集中在民族英雄、战斗英雄、因公牺牲的公职人员等,那么那些在平凡岗位兢兢业业、奉献小我、成就大我的普通人,就无法入题。所以,我们要看到材料的语境义:“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扛着责任,保家卫国”,即心怀责任、为国为民的人,可以称为英雄,如果拘泥它的词典义,只盯着“斗争和牺牲”,那文章的“定意”就狭窄了。
2.写作第二步:概念的辨析
搞懂“是什么”,接下来就是“写什么”的问题。为避免议论的空泛,可以通过追问“从哪里产生”“表现在哪里”“本质是什么”“意义有几何”,来对概念展开辨析,从而实现议论具体、观点明确、层次清楚。
(1)追问“从哪里产生?”
追问“从哪里产生”,即回溯这个概念出现的背景。如一篇关于《“躺平”火了》的时评作文题,材料要我们谈如何看待“躺平”?在阐述之前,我们可以先梳理这个词是在什么背景下诞生的:在“躺平”之前,“丧文化”“佛系文化”是其滥觞。2016年7月,情景喜剧《我爱我家》中的剧照“葛优躺”被刷屏,以“废柴”“葛优躺”等为代表的“丧文化”逐渐流行,它代表了青年因生活、学习、事业、爱情等不顺而产生的沮丧心理。次年,从日本舶来的“佛系”文化也逐渐开始传播,它指的是无欲无求、不悲不喜、云淡风轻、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而“躺平主义”来源于一篇帖子——《躺平即是正义》。该帖作者讲诉了自己两年多没工作的低欲望生活,努力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思想上的自由思考。可见,从“丧文化”到“佛系”再到“躺平”,人们生活的积极性逐渐降低,低欲望的消极性逐步增强,现代年轻人的“躺平”显示了一种“不作为”“不反抗”“不努力”的生活态度,而这与全球经济的下滑、新冠疫情的流行等现实问题密切相关。阐述时追问关键概念的来处,有助于厘清背景,正本清源。
(2)追问“表现在哪里?”
对“躺平”产生的背景了解了之后,还要追问其具体表现,通过具体事例来阐述。从古至今,“竹林七贤”为逃避司马氏篡权的政治风波,“躺平”于“竹林”之中放飞自我,催生了中国玄学的发展。后有陶渊明“心远地自偏”、采菊南山下,他的“躺平”,是为了休憩心灵,保持天性的淳朴和平和。当下年轻人“躺平”的表现有:曾经的看品牌、追名牌、紧随时尚,现在却深居简出,不再追求什么奢侈品,取而代之的是每日记账、小心花钱;曾经的斗志昂扬、热血沸腾,现在只专注于自己的生活:看书、瑜伽、散步、养猫,活在当下;曾经的早起晚归、勤奋工作,现在却自驾“流浪”,看遍沿途风景……通过分析他们“躺平”的具体原因,可以得出:“这种看似降低要求、放弃挣扎的生活并不是真的放弃努力,而是在无法改变社会环境的情况下,用改变自己的心态来获得解脱,既是一种被迫——生存环境的压力,也是一种主动地选择走向边缘。”
追问表现,就是通过列举丰富例据,将抽象概念具体化,从而分析行为背后的原因。
(3)追问“本质是什么?”
对事例、行为表现的深入分析后,我们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再进一步追问核心概念的本质是什么。这个过程既是思维的深入过程,也是观念逐步明确、议论进入深刻的过程。
“躺平”的本质,有学生這样论述:“其实许多喊着‘躺平的年轻人,并未真正‘躺平,他们只是在用自嘲的方式反抗当今巨大的生活压力、高度的‘内卷竞争,用‘躺平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心境的平和。‘躺平族也从未相信‘躺平能‘赢,今天的‘躺平只不过是为明天更好地奋斗而养精蓄锐。”
笔者出过这样一道时评类作文题:
近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一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在网上引发热议。作者黄国平回顾自己如何一路走出小山坳和命运抗争的故事,打动了大批网友。十二岁,母亲离家。十七岁,父亲、奶奶相继去世。最后的一个家庭成员老狗小花也在自己上高中时不知所踪。
没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有的仅仅是贫穷。下雨屋子会漏,写作业要用煤油灯,为了补贴家用,夜里要去抓黄鳝。
较差的家境给人带来的还有自卑,因拖欠学费要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谈话,破旧的衣服抵挡不住冬天的寒冷,夏日炎炎却没有隔热的鞋子穿。
唯一能坚持下去的动力就是那满墙的奖状和奖学金。
黄国平说:“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据此,你觉得坎坷的人生之路上,什么是真正能改变命运的力量?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坎坷的人生之路上,什么是真正能改变命运的力量?”有同学看到材料里对黄国平经历了这么多苦难,是在苦难中成长起来的,就认为苦难是改变人生命运的决定力量,显然是偏题了。首先“力量”在这里是一种能力品质、一种精神,苦难显然不是一种精神品质;其次,材料和黄国平的致谢并不是歌颂苦难,而是在阐述在苦难中人如何通过自己不懈地奋斗、抗争,去打败苦难,改变命运。所以,改变人生的真正力量应该是在苦难中萃取出来的那种坚韧,要看到材料的本质义。
(4)追问“意义有几何?”
认清本质后,还要追问核心概念的意义,将其上升到更高层面,表达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切,对价值准则的褒扬,对美好品质的呼吁。比如追问在苦难中坚韧的意义,有同学引用了《人民日报》文章中的话:“不屈地奋斗、坚定地前行,如一泓清泉,静水流深,看似力量并不汹涌澎湃,却能磋磨岩石锋利的尖角,涤荡水中混沌的杂质,把苦难揉碎,长成属于自己的力量。它不仅能抵抗前途的风雨,还能为更弱小的人撑一把伞,点一盏灯。”
3.概念的丰富——多维多面,拓展外延
外延是明确概念的范围,回答概念的对象“有多少”的问题。对概念阐释和辨析后,如何丰富行文,就可以通过多角度地拓展外延来做到。如上面关于“英雄”的作文,有同学通过列举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英雄事例来丰富“英雄”的内涵和外延:“我认为‘英雄一词,应该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前方浴血奋战的将士是英雄,后方抢救伤员的医生也是英雄;为中国人解决温饱问题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英雄,在疫情爆发当口勇敢逆行的外卖小哥汪勇也是英雄;用血肉之躯冲进火场救人的消防员是英雄,用自己的手臂接下高空坠落的婴儿的阿姨也是英雄;在奥运赛场上夺得金牌的全红婵、杨倩是英雄,没有得到奖牌的苏炳添、谢震业也是英雄……那么究竟何者能称为英雄?正如贝多芬所言:‘在全人类之中,凡是坚强、正直、勇敢、仁慈的人,都是英雄!诚哉斯言。”最后以贝多芬的话,概括“英雄”的精神内核,将英雄的内涵具体化,厘清了自己心目中的标准。
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对于议论文而言,概念不清则文理不通。正如徐贲先生说:“清晰的概念对于任何一种理性、逻辑的说理都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说理都是从定义开始的。”而目前学生的写作困境正是缺乏对关键概念的阐释和辨析,缺乏逻辑论证的方法,议论不够深刻,教师应在作文指导中强调概念界定的重要性,并且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逻辑论证的方法,加强训练。
[作者通联: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