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提升德育实效性的路径探析

2023-05-21夏瑞霞

文教资料 2023年4期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院校德育

夏瑞霞

摘 要:新媒体为高职院校开展德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育人环境,对于德育实效性的提升而言,有利也有弊。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德育教育内容不生动、新媒体平台建设不充分、队伍不健全、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此,高职院校要紧紧把握“立德树人”的主旋律,結合实际情况对高职学生德育教育的理念、内容、载体、环境、队伍、管理等方面进行完善。

关键词:新媒体 高职院校 德育 路径

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等各方面的教育,它与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相互联系,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1]高职院校开展德育教育,对于推动国家的百年大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于学校和学生的综合发展都有重要意义。随着网络的普及,以抖音、快手、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早已渗透日常生活之中,同样也对教育领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这种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必须积极拥抱变化,主动迎接新媒体环境给德育工作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创新德育工作思路,不断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新媒体对高职院校提升德育实效性的利与弊

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是在全方位的信息空间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互动性、融合性的平台与媒介的新兴传播形态。从类型上说,主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和数字广播媒体”[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22年2月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0%,99.7%的网民使用手机上网,互联网深度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从以上数据来看,将新媒体融入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是大势所趋,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对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来说,有利也有弊。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力量,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形式,提供了全新的育人环境,为高职院校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是扩大了德育教育的覆盖面。一方面,教育对象认可、接受新媒体这个教育载体。高职院校学生活跃在抖音、微博、微信等应用平台上,衣、食、住、行几乎都与网络有关。另一方面,新媒体作为一种教育载体,具有“空间的开放性、传播的及时性、参与主体的交互性”等特点,传播资讯不受时空的限制,并且还能互动、转载与分享,这两个因素结合起来,无形中实现了德育教育的全员覆盖。二是提高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在政府和社会的监管下,不少新媒体平台,如“学习强国”“青年大学习”等,紧跟时代脚步,在内容上持续发力推陈出新,在形式上加以设计包装,发布了大量的学习资源、舆论资源和数据资源,深受当今青年学生的喜爱。这些形式生动、内容优质的德育内容,对于价值观尚在形成的高职院校学生极具吸引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三是增强了德育教育的针对性。新媒体能够实现双向互动,学生可以通过跟帖、留言、点赞等方式,进行线上互动。根据学生的反馈,学校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舆论导向,有利于学校进一步优化德育教育的工作思路。此外,当前的大数据技术能够精确地区分不同群体的需求,有针对性地传播内容,实现精准化教育。高职院校利用这一技术手段的优势,对不同专业、年级、兴趣爱好的学生,采取分类管理,推送不同的内容,以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个性化需求,使德育教育更具有针对性。

新媒体虽然为高职院校开展德育工作提供了诸多便利,但是网络环境信息芜杂、万象丛生,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一是削弱了传统德育教育主体的“权威性”。新媒体互动性强、信息资源丰富,对于疑惑不解的知识,学生动动手指即可通过网络获得答案,可以说,传统的课堂学习不再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唯一渠道。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课堂教学是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在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的驱动下,学生对课堂听讲的兴趣大打折扣,纷纷成为“低头族”,传统德育教育主体的“权威性”受到挑战,德育工作者的育人功能、引导力受到冲击。二是降低了德育教育主题内容的吸引力。新媒体上发布的信息在内容上重视情绪的宣泄和娱乐的追求,在形式上多为图文视频并茂且短小精悍,这种碎片化、分散化、娱乐化的表达方式弱化了理论教育,破坏了主流价值观念的完整性。同时,新媒体为了自身的发展,其内容多以吸引眼球、赚取流量为目的,浅尝辄止,难以形成完整的话语体系,也难以深刻触及思想层次。三是凸显了德育教育对象在网络空间的“失范性”。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基础较差、自律性较弱、辨别能力较低、求知欲不强,对新媒体的认识和使用缺乏理性的认知。

二、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开展情况的分析

笔者以“问卷星”为平台,在湖南省范围内选取湖南商务职院、湖南警察学院、怀化职院等多所高职院校开展随机抽样调查,发放有效问卷660份。从问卷数据来看:第一,高职院校学生使用新媒体的范围很广泛,各个领域都有涉及。浏览自己关心的新闻和信息的占87.88%,看影视节目、玩游戏的占75.3%,交友、与人互动聊天的占76.06%,查找学习资料的占78.64%,网购占71.36%,其他占38.94%。第二,高职院校对德育工作普遍比较重视。至于德育教育的内容,依次是思想政治课上传授的相关知识、开展主题性的思想教育活动、行为规范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在形式上,学生最喜欢的是体育竞赛和文艺联欢,其次为公益劳动、网络新媒体、兴趣小组、课堂教学。第三,高职院校利用新媒体开展了部分德育工作,31.67%的大学生表示“很满意”,41.67%则为“满意”。至于德育工作怎样利用新媒体开展,超过80%的学生认为要加强学校新媒体硬件设施的建设,做好维护和更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新媒体软件环境建设,约70%的学生认为要积极培养大学生网络建设意见领袖,积极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官方微博和教师微博。

综上来看,近年来,在各项政策的导向引领下,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德育教育的理念、内容能够结合党和国家的政策热点,与时代同行;德育教育的形式更加多样,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交互融合,尤其是在新媒体平台的开发和使用上,都有所探索;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显著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同时,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首先,高职院校利用新媒体开展德育教育的内容不生动。不少高职院校虽然开辟了德育教育的网络阵地,把德育教育的内容搬到互联网终端,但是在内容建设上比较生硬,大多是用规范的、官方的语言文字解读与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有关的政策、文件、理论,忽视了德育内容的丰富性、趣味性。

其次,为了适应“互聯网+教育”的形势,高职院校基本上都建设了一定数量的新媒体平台,有运营团队,有特色风格,但是这些新媒体平台的定位不准[3],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全局性的发展规划目标。平台之间的互动很少,与其他社会媒体的互动更少,难以形成连锁效应。有些平台虽然明确了教育目标,实质内容却又大相径庭。同时,新媒体平台的管理无序。管理新媒体平台的多是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缺乏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对内容审核不严谨,对平台的管理也比较散乱。

再次,高职院校利用新媒体开展德育教育的队伍不健全。新媒体背景下的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者应该是新媒体技术和信息处理方面的人才,从当前的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来看,恰恰缺少一批既懂德育工作又会运用新媒体的师资队伍。从师资规模上来看,现有的德育工作队伍一般是由辅导员、班主任及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兼任,除了要完成常规工作,他们还要开展系统的德育教育工作,任务繁重。从综合素质来看,新媒体对于德育教育核心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当前高职院校的部分德育工作者对新媒体抱有抵触心理,固守传统的德育模式;有些德育工作者则看到了新媒体的优势,但是缺乏新媒体思维,利用网络手段处理德育信息的能力不足,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出现了偏差,在舆情分析能力、价值引导能力、媒介素养能力方面都有待提升。

最后,高职院校利用新媒体开展德育教育机制不完善。从保障机制上看,一是政策保障不到位,虽然国家或地方政府对新媒体平台的建设有明确的规定,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并未落实,既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也没有对学生组织或个人的新媒体建设提出详细要求。二是物质保障不充足,不少高职院校的新媒体平台缺乏专项经费的支持和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从监督评价机制上看,高职院校的各个部门之间、高职院校与家长之间、高职院校与社会之间,尚未建立完善的协同监督机制,没有最大限度地利用媒体技术对德育教育工作进行监控与追踪。至于评价考核,一般以量化形式体现,这样的评价指标过于单一,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三、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提升德育实效性的路径

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要紧紧把握“立德树人”这一主旋律,结合实际情况对高职学生德育教育的理念、内容、载体、环境、队伍、管理等方面进行完善。

第一,更新德育理念。在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德育为先”的理念。“在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把德育工作放在优先地位,优先规划,优先实施。”[4]同时,还要树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理念。也就是说,“教学者与管理者、学校与企业全员育人,学习、生活、实训和实习全过程育人”[5]。为了培养技能品德兼修的应用型人才,学校各个部门之间、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家庭之间应该通力协作,共同参与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形成“大德育”的育人格局。此外,德育工作者要树立“以生为本、服务育人”的理念,增强服务育人意识,结合学生的特点打造精品项目,营造良好学风。同时也要树立“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理念,主动适应新媒体的特点,把握其发展规律,调整原有的德育教育思维模式,抢占网络阵地,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充实德育内容。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内容要坚持方向性和时代性相结合的原则,紧密结合社会需要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更新;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统领,引导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树立远大理想,培育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高职院校还要把职业素质和能力教育纳入德育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第三,创新德育载体。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可以搭建德育教育的专题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平台,用有趣的图片、文字、短视频,对德育教育的内容进行包装宣传,实现道德教育的目的。高职院校还可以实现线上和线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齐头并进,双向联动,不断强化道德教育内容的情境熏陶和视觉感染,确保网络阵地的“红”与“热”。如笔者所在院校就以校园网为主体,微信、微博、易班客户端三个网络新媒体为补充,形成了“一体三翼”的德育教育平台。

第四,优化德育环境。社会各界不断建立并完善新媒体的立法机制,建立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社会支持与辅助系统,加强对各类网站、媒体平台的管理,规范其传播内容,以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来影响高职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行为。同时,还要发挥新媒体背景下家庭教育的作用,鼓励高职院校的学生家长主动学习新媒体知识,密切家校联系,通过互联网远程关注孩子的成长。此外,校企合作的范围应当延伸到德育教育领域,不仅要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注重培育学生的职业道德。总之,在新媒体背景下,我们要积极构建校、政、企、家“四位一体”的德育环境。

第五,健全德育队伍。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人的因素和力量,自上而下提升德育队伍的工作能力,多举办工作研讨会、讲座,多让德育工作人员外出交流学习与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水平。还要培养全员的媒介素养,“这是对繁杂的媒介信息选择、理解、质疑、评估、表达、思辨性应变的能力,也是一种针对所有公民的学习能力”[6]。尤其是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党政干部等一线德育工作人员,加强其职业能力培训,使新媒体素养和思维成为工作开展中的必备技能。另外,要大胆选拔有新媒体专长的人员进入学校德育队伍,加快推进新媒体和德育队伍之间的融合,实现两者之间的高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第六,完善工作机制。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制度,注重协同育人。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德育工作要坚持党委的统一领导,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来负责这一专项工作,加强顶层设计,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多元联动。二是构建目标管理机制和舆情监管机制。明确激励制度,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德育工作队伍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身份认同感。成立由教师主导、学生参与的网络信息队伍,对校园网络的内容、德育教育资源进行监管和筛查,及时识别负面舆情,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三是完善评价方法,建立反馈机制。新媒体背景下对德育工作的评价,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的统一,也可以适当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对政策、人员、内容的接受度等进行客观评价和反馈,搭建信息畅通的共享平台,建立动态循环式的评估机制。四是加强物资保障机制和制度保障机制。高职院校需要建立人才引进和教育培训相关制度,在规定范围内增加必要的新媒体设备,提供数据中心等办公场地,划拨一定数额的活动经费,用于开展“互联网+德育”工作。

四、结语

新媒体技术已经渗透到高职院校师生吃、穿、住、用、行等方方面面,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要充分利用这种新技术、新形式,通过线上与线下相互结合、传统与现代相互辅助,不断增强德育教育的吸引力和时代感。

参考文献:

[1] 张静.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为例[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9.

[2] 贾瑞.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22.

[3] 鞠晶晶,刘娟.高校新媒体平台运营的错位与反思[J].青年记者,2020(26):50-51.

[4] 熊淑萍.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德育创新研究[J].职教论坛,2013(32) : 20-22.

[5] 曾萍.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2(15):46-48.

[6] 彭少健,宣德.中国转型期媒介素养培育[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5):37.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提升德育教育实效性的路径研究” (XJKX21B079)。

猜你喜欢

新媒体高职院校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