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蔡元培美育思想对当代人格教育内容的启示

2023-05-21姜敏

文教资料 2023年4期
关键词:蔡元培美育人格

姜敏

摘 要:因特殊的时代背景,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形成具有明显现实针对性。深入挖掘可以看出,蔡元培的美育是借助对美的赏析和追寻实现人格上的发展。在蔡元培看来,美是享受、良药、救国利器,通过美育可以实现良好性灵、洁白志趣和博大胸怀的养成。研究并借鉴蔡元培提出的美育塑造健全人格的思想对当今人格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蔡元培 美育 人格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美育在陶冶情操、塑造健康人格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蔡元培作为将美育系统引入中国的第一人,其理论的系统性和深刻性是前人所不能及的。在蔡元培的美育思想中可以鲜明地看到,他将美育和健康人格养成进行了紧密连接。他从情的满足出发,使受教育者能自发地进行自我感化、自我教育,实现高尚纯洁人格的养成,这对现代人格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形成

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形成有特殊的主客观原因,客观方面在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凭借强大的资本和技术优势欺凌发展落后的国家,社会巨变中,中国传统人格模式逐渐瓦解,使得整个社会信仰处在混乱的状态下;主观方面在于:蔡元培受到的中西方教育,使得他可以站在更加客观和理性的立场上来看待混乱时代背景下国民人格中存在的问题,再加上他匹夫担当的社会责任感,让他尝试以美育来塑造新历史阶段的国民人格。

(一)客观:历史激荡下的国民人格塑造

鸦片战争后,混乱的社会环境、接连的战败、消极的心理暗示对当时国民人格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在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国民的稳定的、成熟的、定型的人格已经被打破,新的人格特征还未形成。在动荡的历史环境下,国民人格的发展何去何从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当时的思想家们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这一问题。严复的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三民说”、梁启超的“新民说”、梁漱溟的“以道德代宗教”等都是希望从人性的启发中来唤醒国民力量,重振国家雄风。蔡元培也正是在维新运动失败后才真正认识到“要富国先民强……而要民强,主要靠教育”[1]。他在拟订中华民国教育宗旨时,第一条就指出,要“恢复国民精神,发扬固有文化,提高国民道德,锻炼国民體格,普及科学知识,培养艺术兴趣,以实现民族主义”[2]。从中可以看出,他的美育思想是与民族主义联系在一起的,是基于救亡图存口号的呼应,是对积贫积弱社会状况的回应,更是对人本的回归与尊重。

(二)主观:“兼容并包”的文化素养

无国则无民,无民也无国。在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时候,蔡元培作为处在风云变幻时代中的知识分子,立足于民族兴亡、国家荣辱,以美育为桥梁,将目光投放到国民人格的重塑上。在蔡元培的成长过程中,“兼容并包”的文化素养使得蔡元培可以站在更加客观的立场上以美育重塑国民人格。

一是传统儒学的底色。蔡元培接受的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培养,具有浓厚传统知识底蕴。蔡元培常说,中国古代的教育,礼乐并重,有严肃优美的好处,应该以此来实现“正君子”的教育目的。中国古代教育中包含非常多的美育因素,这些因素长期被忽略。拥有深厚儒学知识的蔡元培在研学的基础之上,提取出传统文化中的美学要素并加以凝练,以此来塑造不计祸福生死、以热烈感情奔赴之的保家卫国的高尚国民人格。以传统儒学的精华作为美育思想的底色奠定了蔡元培美育思想的本土化基调,使国人能够更容易接受他的美育思想。二是西方学说的容纳。蔡元培在莱比锡的学习时间历经三年。这三年是蔡元培对德国人文环境全面吸收的三年,也是他的美育思想萌芽产生的时期。在学习过程中,关于哲学、文学、文明史、人类史的课程,只要时间不相互冲突的,他都会去聆听。对于实验心理学和美学,蔡元培尤为注重,特别是对康德美学的研究和传承,让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具有哲学思辨性和逻辑贯通性。这也使得蔡元培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以更好地形成独具特色的美育体系。

二、蔡元培美育思想的人格教育意蕴

蔡元培美育思想以美为载体,观照人的精神世界,立足于人们对美的需要,从人们的现实需求出发,推动着人们从对现实利益的思考向超越性的境界发展。从本质上来看,蔡元培的美育思想指向的是人格的健全发展,具有深刻的人格教育意蕴。

(一)以美为享受——涵养活泼生趣之性灵

蔡元培的美育立足点在于人的需要。人的精神愉悦自然是蔡元培美育中考虑的重要内容。他认为人是感情动物。物质上的享受主要是生理上的需要,这种需要被满足之后,人的愉悦感便会停止。但情感上的满足、精神上的陶养却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充盈人内心的效果。因此,人的享受不仅局限于物质上的享受,还有精神上的享受与陶养。而“蔡元培所说的‘陶养感情,就是陶铸情操和涵养感性能力,所谓‘陶养不同于‘享乐、‘消遣、‘游戏等概念,而含有‘教育、‘培养之义”[3]。这是因为精神上的享受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积极的享受会使人们悦性怡情、调和感情,美化心灵与人生;消极的、不正当的享受通过感官上的刺激让人虽然达到一时的情感上的兴奋,但是却消耗人的精神,使人产生空虚无聊之感,伤害的是人的心理健康和精神世界,甚至还会产生精神萎靡、人格堕落的不良后果。因此,蔡元培认为,“运动、吃烟、饮酒、赌博,皆是活泼脑筋的方法,但不可偏重运动一途。烟酒、赌博,又系有害消遣,吾们应当求高尚的消遣”[4]。在《对于学生的希望》中,他就特别提到希望学生们可以注意美的享受。“近来学生多有为麻雀、扑克或阅读恶劣小说等不正当之消遣……甚有生趣索然,意兴无聊,因而自杀者。所以吾人急应提倡美育,使人生美化,使人的性灵寄托于美,而将忧患忘却。”[5]人的性灵是有向美发展的倾向的,涵养活泼生趣的性灵需要美的事物的滋养。以美好的事物为享受,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悦兴怡情,还可以调养感情,甚至忘却生死而全情投入,以至于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能保持这种忘我的精神。

(二)以美为良药——培育高尚洁白之志趣

健康的心理状态和精神世界是人得以发展的内生动力,但人的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此。高尚洁白的人格是蔡元培美育中追求的更高目标。蔡元培认为,人生在世需要为个人生计而盘算,但若眼中只有个人得失的计较,不免会因个人私利而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丧失人格的底线,沦为物质争夺的奴隶。美感对于医治人们这样的病态心理、培育高尚纯洁的人格志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蔡元培说:“凡虚荣心所由起,在局促目前之利害得失,而没其高尚洁白之志趣,为美感足以药之。”[6]他认为,对于美感的领悟,可以使人游离于利害得失之外,从而使人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境遇之中,都可以保持平稳的心态,借助于美感来达到自娱的目的,以美感来实现情的满足。这里的情不再仅仅只是情绪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愉悦,而是更高的精神追求、道德情操体悟,是高尚且纯粹的人格的要求与呼唤。正因为如此,人世间有许多人已经得到物质上的满足、生活上的舒适,但在内心里仍有觉得不满意的地方。他们中的大多数做着和计较打算没有关系的事情,不这样就觉得心里不快,这就是爱美之情的体现。这种爱美之情不仅使人欣赏美、爱护美,而且愿意以美为标榜,来实现他们的人格美和行为美。但蔡元培也同样指出,虽然人人都有爱美的感情,但是并非人人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因为感情的推动力有薄厚之分,要使人的情感由薄转厚就需要陶养。那用什么来陶养呢?蔡元培认为,美的对象可以推动人的感情发展。人们对于美的赏析是超越利用关系的,因此人们在对美的赏析中自然能够领悟到超越性的情感。美育的普遍性可以帮助人们打破人我之间的成见,而美育的超脱性又可以帮助人们超越事物本身的利害关系,对于人的精神升华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以美育救国——养成崇高博大之胸襟

蔡元培所处的历史时期让他不得不将救国作为他教育事业和学术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在这一点上,以“美育救国”的口号体现了他对于国家忠诚的赤子之心。蔡元培希望通过美育来实现救国的目的。这是因为他看到了美的两种范畴——优美与壮美对于塑造民族性格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影响。蔡元培提出:“道德之超越功利者,伴乎感情,恃有美术之作用。美术作用有两方面:美与高是。”[7]风光霁月、柳暗花明本是自然界优美的风景,传之入歌,书写入画,都能够呈现出柔美、纤巧、飘逸、淡雅的美感,从而使人产生柔和、平静、潇洒绝尘的感觉。这是优美的功效。而大海风浪、山呼海啸、火山迸发等若是让人身臨其境,虽最一开始会让人有惊恐畏惧之感,但也使人不由得产生壮观、粗犷、激荡之感叹。这是由痛感转换为快感的复杂过程,是壮美的效用。蔡元培对当时欧战的国际形势进行分析,他认为战事最激烈的国家是法德两国,它们能够在战争中展现出勇敢坚毅的品质正是由于美术的涵养。法国因优美而雍容,德国因壮美而刚猛,由此可见美感和美育对于一个民族性格的作用之深。蔡元培基于对法德持久作战的原因分析得出以美救国的正当性和可行性。他认为,在原始时代中,人们在艰苦的生存环境下仍有对纹身、雕刻等精神生活的需要,那么在战争年代中人们就更不应当把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美感的享受认为是累赘而丢弃。战争革命中需要革命工作,也需要精神建设,这样才能有完满的成功。壮美使人感到压抑而后知道反抗,进而激发人们勇往直前、大无畏的奋发精神。处在水深火热的旧中国正需要以壮美的艺术来激起人们的反抗精神,培育崇高壮美的胸襟。在革命战争年代,这种精神和气魄是取得胜利的内在推动力,是培育民族人格的重要因素。

三、蔡元培美育思想对当代人格教育内容的启示

(一)提升审美鉴别能力促进人格发育

蔡元培的美育是和人格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以美为引导,让人们逐渐树立对于美丑的判断力,从而将单纯的美丑之感融入社会领域之中,在人的精神世界中树立美丑善恶之分。思想上的审美判断能力越强,他们的行动就越能表现出高尚之感。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发展的社会,人们的包容性和宽容度较之以往有了飞跃性的发展。主流和非主流的、大众的和小众的都可以在当今社会中和谐共处。这是一个国家和社会自由、包容的体现。但是存在的并不一定都是合理的。在纷繁变动的社会中仍旧存在着落后的、畸形的、粗鄙的思想和文化,他们借助宽容的社会环境,以张扬个性、爱好自由为理由,依靠现代的大众媒介肆意宣扬扭曲的、畸变的价值观。这些负面、阴暗的价值取向通过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像病菌一样腐蚀人的思想,使人们特别是正在成长起来的青少年感到迷惑,对美丑、善恶的界限开始模糊,容易迷失在精神迷茫和道德危机之中,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在不知不觉中矮化了人格。这是极其危险的,因为当“厚黑学”成为成功秘籍时,当“有心机”成为人们心照不宣的默许时,再想从中掘取一块空地来填充高尚人格的要素就会变得非常困难。

我们对此要提高重视,要从根源上来提高人们的审美判断能力,为健全人格的发育提供健康稳定的依靠与支撑。蔡元培指出,美感产生的条件有主客观两个方面,“在客观方面,必需具有可以引起美感的条件;在主观方面,又必需具有感受美的对象的能力”[8]。人格教育若想提升人们的审美鉴别能力,也需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在客观方面,人格教育需要提供可以激发人们提升人格素养的条件;第二,在主观方面,人格教育需要引导人们掌握审美鉴别的能力。审美判断能力是实现人格教育目标的基础,只有拥有健康的、正确的审美判断能力,才能孕育出纯洁高尚的人格,提升人格的境界。

(二)涵养超越性情促使人格丰满

蔡元培认为,个人的追求有从“自存”到“自立”到“自成”的阶段,这是人们的境界由小我向大我的跨越。而这种超越性情的涵养需要依靠美育来实现。他以美育来实现超越性情的涵养,是因为普遍而超越的美育能够使人抛去一己私利,忘记人我之见从而能够全情投入,培育出高尚纯粹的人格。

当每个人成为平凡且平庸的人的时候,我们的社会就会缺乏纯粹意义上的牺牲与奉献,这样的社会发展的前景是堪忧的。因此,当代人格教育需要涵养超越性情,促使人格丰满。

(三)坚守爱国心利于人格高尚

爱国主义贯穿于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始终,他以美为中介,期望实现的是人们精神上的康健、健全人格的养成,以国民精神上的振兴来实现国家的复兴。他的美育不仅仅站在国民性格培育的基础上,更站在国家和民族大视角的角度上。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具有极强的国家观和世界观,他站在人类发展的角度希望通过美的赏析来使人产生对于自身和社会的责任感,将爱国主义变成自觉自愿的意愿并全力以赴。因为爱美,所以心生怜惜;因为心生怜惜,所以不自觉得身上便会产生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来维护美感的持续。有了这样的心境,个人私利的争夺就显得不太重要了。当这种美的维护受到冲击的时候,即使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拼死守护——即使这种美与自己毫无利益关系。这样的情感由弱变强、由小变大,从个人美感的维系到社会美感的保护,直至将这种情感融入国家层面,人们的爱国之心油然而生,人格也随之愈发高尚。

爱国是健全人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个不爱国的人很难说他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爱国主义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词语。令人欣喜的是,伴随着国家实力日益增强,我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也与日俱增,爱国之心空前高涨。人们日益关注国家地位和国家形象的塑造,愿意将自己的行为与国家形象挂钩,以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要求来规范自己和约束自己。人格教育要抓住这样的大好形势,抓住国家形象,借助蔡元培美育思想,以一种美的、健康的、向上的国家形象来激发和维护人们的爱国之情。将这种爱国情进行引导,融入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中,融入人们的血液当中,使人们成为铸就高尚璀璨人格最强有力的血肉担当。

参考文献:

[1] 张勤.国民教育新视野:蔡元培教育思想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79.

[2] 蔡元培.蔡元培全集:第5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8:276.

[3] 聂振斌.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及其历史贡献[J].艺术百家,2013(5):150-158.

[4] [5] [8] 蔡元培.蔡元培全集:第4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340,336,441.

[6] [7] 蔡元培.蔡元培全集:第3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56,3.

基金項目:2020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题项目“蔡元培美育思想对当代人格教育的启示研究” (2020SJB0312),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培养项目,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培养项目。

猜你喜欢

蔡元培美育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蔡元培美育思想之我见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蔡元培的气度
蔡元培借衣服
蔡元培借衣服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