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思维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索

2023-05-13赵灿

文教资料 2023年24期
关键词:系统思维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赵灿

摘 要: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是推进高等教育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主客观等诸多因素,当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存在非整体性、非结构性、静态性以及封闭性等四大困境。面对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以系统思维为指引,统领全局;整体化推进育人模式,落实“三全育人”方针;结构化设计课程内容,实施大单元式教学;动态化改变评价机制,突破工具理性评价藩篱;开放化融合中外元素,借鉴国外隐性教育方式,从而构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多重进路,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理念、思维方式与教育实践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系统思维 大学英语 课程思政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就当下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而言,作为一门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其受众群体较广泛、教学周期较长,具有开展课程思政的先天优势。本文创新应用系统思维,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剖析当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既有阻碍,积极探索基于整體性、结构性、动态性及开放性等多重思维视野下的建设路径,以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更好地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

任务。

一、应用系统思维推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现代系统思维是伴随复杂性科学而兴起的一门学科。一般而言,其主要解决复杂性问题,并与复杂性问题相关联而存在。审视当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可知,其本身涉及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英语课程思政的边界澄明问题、英语课程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英语课程思政融合转化思政基因的问题,以及英语课程思政评价机制的设立问题等诸多方面,它们既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显然是一个十分典型的系统工程。正如有学者指出,“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教育实践,更是一个系统工程”[2]。因此,应用系统思维来解决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切合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固有属性,是一种理性选择。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课程观,其本质内涵在于立德树人。虽然该教育理念已全面普及并得到实施,但鉴于各种主客观因素,高校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依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具体而言,集中表现为四个方面:其一,高校在推进英语课程思政的过程中过于强调思政课程的重要性,将思政课程与英语课程思政割裂开来,暴露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非整体性问题。其二,高校在推进英语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将思政元素生搬硬套,一味力求专业课程上出“思政味”,而忽视了英语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方式方法的结构化设计,暴露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非结构性问题。其三,高校在推进英语课程思政的过程中未能针对教育目标和教育模式的转变而适时改变评价机制,未能认识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培育效果的非线性特点,暴露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静态性问题。其四,高校在推进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缺乏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道德基因的挖掘,对于国外隐性教育方式有益经验的借鉴不足,从而暴露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封闭性问题。

由此可见,当前高校在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非整体性、非结构性、静态性和封闭性的问题,迫切地需要应用系统思维作为理论指导来对当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建设进行系统的筹划。

二、系统思维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面临的四大困境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非整体性困境

思政课程与英语课程思政的人为割裂,导致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呈现碎片化状态。“系统思维的第一要义,是从整体上认识和解决问题。”[3]但当前高校在推进英语课程思政的过程中鲜见与思政课程合作的现象,而将英语课程思政当作孤军奋斗和独自摸索的工作。究其缘由,主要在于未能准确把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缺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支持,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效性必定会受到冲击。由此可见,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孤岛”现象,“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两张皮现象未能根本改变”[4]。

深入分析可知,“三全育人”的理论与实践的客观疏离,导致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整体效果受到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5]“三全育人”的理念,是提升高校育人质量的行动指南。在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际工作中,有的大学英语教师既不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借力,也不与其他专业课程教师交流,不深入学生中了解他们的思维动态,即使尝试在课堂中融入思政元素,往往也虎头蛇尾,未能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周期。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非结构性困境

英语课程融入的思政元素缺乏结构化设计。当前大学英语课程融入的思政元素往往缺乏结构化的设计,呈现出零散、碎片化、非系统的特征,很难形成系统化的课程思政育人合力。相较于其他专业课程而言,专业英语课程具有课时多、受众广、影响大等优势,语言意识形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实际的实施效果并不显著,主要原因在于鲜有教师将课堂中将要涉及的思政元素放在整个教学单元乃至整本书当中去进行结构化设计。“‘思政元素的选择越发随意,缺乏深入调查和系统构思,碎片化地植入既使学生感到生硬杂乱,不利于良好认知行为的养成,也弱化了‘课程思政的学理内涵,难以形成价值引领体系。” [6]这势必会导致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仍然停留于表面,效用大打折扣。

协同育人作用的有效发挥缺乏结构化支撑。“课程思政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内部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主体的广泛协作与配合。”[7]但当前高校在推进英语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同“思政课程”以及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协同育人效应的发挥极其有限。究其缘由,主要在于缺乏结构化的支撑。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首先,教师尚未形成协同育人的意识。非思政学科教师对于课上融入思政元素的积极性不足,未将其视为一种双赢的行为。其次,常态化学科组交流平台尚未搭建。大学思政课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交流较为匮乏,开展课程思政往往都是单打独斗。最后,课程思政的资源库建设不健全。学校对于课程思政资源的挖掘力度和投入力度不足,教师只能依赖自身的素养和网络资源局促地展开教学。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静态性困境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评价机制的固化。课程思政概念的提出与实施,意味着高校育人模式的重大转变,但育人模式的轉变并未引起相应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评价机制的适时转变。目前的考核标准仍将重点放在教师论文发表的数量与质量、主持课题项目的数量多少上,未将英语课程思政的育人成效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工具理性主导着我国大学的制度构建与管理,从而导致课程评价制度与体系的错位。固化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评价机制,势必会削弱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育人实效,限制其良性发展。

因此,要注意把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培育效果的非线性。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必然会受到来自教育主体、客体、介体以及环体等的动态性影响,而且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通过隐性教育的方式实现育人目标,其育人效果的达成及评估必然需要预留一段时间和空间。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培育的效果必定会呈现非线性的特征,而不是可控、易观测及能预测的线性状态。但是,高校在制定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案时,往往会淡化、忽略、误判培育效果的非线性特征,错将其视为理想的线性培育效果来考评,从而导致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评价结果的错位,干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的科学调整;用线性的思维去对待非线性的问题,势必会导致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案滞后于现实需求,进而削弱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培育效果的实效性。

(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封闭性困境

第一,对中华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不足。“系统向环境开放是系统得以向上发展的前提,也是系统得以稳定存在的条件。”[8]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作为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在推进的过程中却存在向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不足的问题。随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日益深化及经济全球化的盛行,西方价值观与文化理念对于本土的冲击前所未有,历史虚无主义俨然兴起。可以看到,部分高校的英语课程存在一味讲授外国语言与文化,展现西方语言意识形态,却很少谈及中国的语言及文化内容的现象。即使有意识地加入思政元素,也缺乏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细致揣摩与深入挖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德育的自我放逐、自我消解”[9]。

第二,对国外隐性教育方式的借鉴不足。“隐性教育”缘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西方国家将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融入公民教育课及日常活动之中,让青少年在悄无声息中接受了教育。目前,部分教师无法协调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显性教育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之间的利弊权衡工作,进而影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育人实效。

三、系统思维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四维路径

(一)在整体性思维导引下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

首先,要明晰“思政课程”与“英语课程思政”之间的边界与联系,弥合人为裂痕。“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的政治方向、思想价值和教学方法,二者之间是逻辑互构的关系。[10]我们要认识到“思政课程”与“英语课程思政”在育人目标上存在交叉性,在育人功能上存在一致性,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存在互补性。唯有梳理并澄清“思政课程”与“英语课程思政”之间的异同,明确二者的边界与交集,才能更好地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方式与方法。只有将“思政课程”与“英语课程思政”放在统一的整体中来看待,才能发挥出育人的合力。

其次,要将思政元素贯穿大学英语课程的始终,落实“三全育人”方针。育人过程的整体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思维的根本。[11]为此,我们势必要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进行整体设计,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经验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对课程思政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方式进行系统化架构。系统化、整体化的架构即以课程为主线,铺设课程思政的覆盖面,从课程定位上明晰思政元素,将英语知识、语言、能力与思政元素进行整体设计。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多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请教,多与其他专业课程教师交流推进课程思政的经验,多与学生互动了解他们的思维动态。

(二)在结构性思维导引下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

首先,思政元素的筛选与应用需要进行结构化设计。思政元素要想切实地发挥效用,要求教师能够具备“大单元”的教学观,将思政元素放置在整个教学单元之中进行结构化设计,让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现“1+1>2”的优化效果。在教学设计中,英语课程要在明晰育人目标的前提下以单元为单位,以主题意义为导向,提炼单元蕴含的核心价值和核心精神,在单元目标、教学过程和任务设计上实现结构化。

其次,借助多方协作构筑英语课程思政的结构化支撑。其一,协同育人意识的培育是前提。全校营造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让不同的群体都能够意识到自身肩负的育人责任,可为后续的育人实践做好铺垫。其二,协同育人平台的搭建是关键。只有在校内搭建起方便不同学科教师沟通交流的平台,让育人资源能够实现共建共享,才能够调动不同学科教师投身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方便其工作的展开。其三,协同育人的制度确立是保障。在总结育人实践规律的基础上,建立高校协同育人的制度体系,能够提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发展的持续动力。“育人意识—育人平台—育人机制”的结构化设计,能够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建设提供强劲的结构化支撑,有助于“形成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育人圈层效应”[12]。

(三)在动态性思维导引下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

首先,结合育人模式的转变,适时转变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评价机制,要突破工具理性主导大学制度构建的藩篱,让价值理性归位。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13]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指引,用系统思维的方法构建多维度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更加注重教师的德育能力和德育评价,优化当前静态固化的评价方式与评价体系。合理的教学评价能够促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发挥协同育人的效应,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师的潜力与创造力。

其次,认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培育效果的非线性,科学制定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案。要深入研究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所呈现出的非線性特点,弄清楚其表现形式、产生根源及运行后果等,运用更加恰当的方式处理非线性问题。要深入认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培育效果的两重性特征,即正效应与负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非线性的有利影响,尽可能地弱化或避开其不利影响。同时,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培育效果的评估观测具备一定难度,要做好长期探索的心理准备。只有认识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培育效果具备非线性特征、具体表现为两重性之后,方可能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四)在开放性思维导引下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

首先,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力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大量值得挖掘与发展的育人资源,这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呼唤学生责任担当和引领学生精神导向具有重要价值。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观者或反对派。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更应当肩负起为国育人、为党育才的重要职责,不能以某种特殊专业的名义解构我们党和国家的主流价值观。教师要积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资源,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并与英语课程有机结合,通过知情意行的转化,让学生认识到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其次,注重对国外隐性教育方式的借鉴融合。“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寓于实体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之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的、不为受教育者焦点关注(甚或不为受教育者明确感知)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类型”[14]。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掌握学生的真实学情,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展现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辅以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浸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对国外隐性教育方式的借鉴还必须同本国国情和学科特性相结合,一定要在认同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吸收借鉴国外的育人经验。

四、结语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是教育理念、思维方式与教育实践的有机融合。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始终要与思政课程相伴而行,发挥好协同育人作用,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育时代新人的育人目标。从系统思维出发探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面临的困境、运行机理及可行路径,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会面临更多未知的变量,会发现更多要素之间的矛盾,需要通过不断的教育实践摸索和经验反思总结来实现突破升级。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 刘鹤,石瑛,金祥雷.课程思政建设的理性内涵与实施路径[J].中国大学教学,2019(3):59-62.

[3] 钱学森.创建系统学[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79.

[4] 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6.

[6] 张驰,宋来.“课程思政”升级与深化的三维向度[J].思想教育研究,2020(2):93-98.

[7] 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64-69.

[8] 曾国屏,魏宏森.系统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224.

[9] 鲁洁.边缘化 外在化 知识化——道德教育的现代综合症[J].教育研究,2005(12):11-14,42.

[10] 王景云.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逻辑互构[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6):186-191.

[11] 李辉.论新时代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思维再定位[J].探索,2019(4):164-172.

[12] 敖祖辉,王瑶.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核及其实践路径选择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128-132.

[13]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14] 白显良.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品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9):11-13.

猜你喜欢

系统思维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系统思维视角下的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研究
商科学生系统思维能力提升对策探索
基于系统思维与方法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系统工程专业学员系统思维能力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