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学管理艺术中的“刚”与“柔”

2023-05-13朱金娟

文教资料 2023年24期
关键词:柔性管理教学管理

朱金娟

摘 要:刚与柔,看似矛盾,却是和谐的统一体。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中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取代,而是相互补充、相互制约。高校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通过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的有机结合,让教学管理更加规范化、人性化,在保证教学秩序稳定运行的同时,激励教师投身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教师、管理者的关系跃升到人性互补互育的境界,构建和谐共生的教育生态。

关键词:刚性管理 柔性管理 教学管理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刚柔相对,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互含互用,互济互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对人的塑造,是养成一代又一代有健康体魄、独立思考的新人。高等教育肩负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光荣使命。[1]为加强高校教学秩序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确保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内涵式发展目标的实现,我们须对现行高校教学管理运行机制进行深入研究,采用符合当代高校的管理模式,积极营造良好管理氛围,对高校的长远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管理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管理被看作促进技术进步以及效益最大化产生的要素。在教育领域,教学管理是教育目标的有效实施,也是教学秩序得以进行的有力保障。

一、教学管理中的刚性管理

(一)刚性管理的定义

刚性管理是以制定的规章制度为中心,依靠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罚规则等手段来保证目标的实现,是一种硬性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就是强化领导权威,通过硬性指标、指令及规定性、奖惩的手段进行管理。[2]制度至上是刚性管理的特点,管理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对被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并按照规章制度对每个人员进行绩效考核,进行分值量化计算,有条不紊地进行良好有序的管理,以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

(二)刚性管理在教学管理中应用

正如韩非所言,“一民之轨,莫如法”。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众多复杂矛盾的关系,这些矛盾问题的解决需要有一定的规范和解决问题的标准。如果一个组织没有制度,教学管理就会无序,各种行为无法做到协调、统一,组织必然会进入混乱状态。高等学校是按照国务院制定的标准,基于相关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条件所建立起来的组织,肩负着以培养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随着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在推进深化教育改革的大潮中,高校的社会地位在不断提高,社会对于高校的期望也越来越高,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因此,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也要与时俱进,建立一套科学管理制度體系。我国是法治社会,国家颁布的有关高等教育的法律、高等教育政策法规,以及各高校内部制定的管理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都是刚性制度,都必须严格执行。

刚性管理可以保障组织按照预定的轨迹运行,管理者可以时时掌握运行动态,预见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纠正,让管理按照预设的轨道运行,最终达到目标。高等学校作为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组织机构,若没有规章制度,就毫无章法可循,这样的组织必然是无法长期存在和发展下去的。因此,在高等学校管理中刚性管理是不可或缺的,一旦离开刚性管理,高等学校的管理势必出现混乱的局面,陷入无人领导的僵局,培养顶尖人才的教育目标更无从谈起。

(三)刚性管理的优缺点

刚性管理以各项规章、制度、条款、指令来约束各种行为,具有统一的标准,统一的尺度,在人人面前都是公开、公平、公正的,减少了因情感给工作和评价带来的不稳定影响。[2]刚性管理的缺点是不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缺乏灵活性,过于刻板、机械、僵化。从本质上讲,我国现行的教学管理是基于科学管理的刚性管理,管理人员与被管理人员是一种“上令下行”的关系。但过强的刚性管理控制了学生的身心自由发展,也给教师教学自由带来了阻碍。刚性管理往往会忽视个体差异,缺少人文关怀、内在驱动力及缺少情感感召力等。刚性管理常常墨守成规、按部就班,缺乏创新,易落于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在管理过程中一味以工作为中心,忽略人的存在,无法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工作的效率低下。

二、教学管理中的柔性管理

(一)柔性管理的定义

柔性管理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基于共同的价值基础和价值观,在管理中投入情感因素、人格魅力、精神感召,更加注重民主、自由、协作,采用求同、鼓励、创新、唤醒的管理手段。柔性管理的特征是“内在重于外在,心理重于物理,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务实重于务虚”[3]。

柔性管理研究的重点是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采用自由的、非强制性的管理形式,引导被管理者把组织意识变成个人的内在驱动。[4]

(二)柔性管理在教学管理中应用

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5]教学管理的对象是教师和学生,要充分了解他们的需求,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外力,而应在管理过程中激发每个个体的内在潜能,充分发挥个体的创新精神和主动性,使被管理人员心情愉悦,以增强工作热情和学生的学习动力。新时代高等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铸魂育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学校统筹协调作用,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追求自我价值实现。教学活动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与教学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因素,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因素,师生之间不是一种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而是平等、民主的关系。这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理念。高校的教学管理应重视人权,满足人的需求,促进人的发展,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将管理者、学生和老师放在统一教育生态圈中,人人平等,无阻碍沟通,达到和谐共生的状态。

(三)柔性管理的优缺点

柔性管理的管理方式相对灵活,具有人性化的优点。它顺应时代的要求,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管理方式,是不断动态变化的一种管理模式。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对被管理者要充分尊重、理解、关心、爱护,并通过感情的注入,形成良好的运转机制,通过由内而外的感召,用行为感化学生,唤醒学生个体内在的潜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柔性管理的管理理念与此相匹配,符合现代教育管理的要求。

但柔性管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首先,柔性管理的经济成本偏高。它是针对每个个体,是处理人的问题,而人与人是有差异的,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特点,在处理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其次,柔性管理的操作存在一定难度。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人力资源水平,能针对个体差异进行定性评价以及考核,所制定的考核体系需要量身定制,操作难度大,风险成本高。最后,信息传递具有不对称性。被管理人员对所接收到的信息理解存在个体差异,势必导致对政策解读存在偏差,导致评价考核结果时出现偏差。

三、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有机结合

首先,要厘清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之间的关系,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中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取代,而是相互补充、相互制约。刚性管理是基于规章制度的管理,是柔性管理的基础和立足点,没有制度的制约,教学管理必然是混乱、无序的。柔性管理是刚性管理的“润滑剂”,是刚性管理的“升华”,缺乏柔性管理的刚性管理易难以深入,柔性管理是刚性管理的灵魂所在,将二者进行融合并进才能发挥教学管理的最大效力,给教学管理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6]高校要注重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的有机结合,注重创新化制度和人本化的管理,以创新化的刚性管理促进高等教育柔性化的管理,实现教育管理效益最大化和管理模式的最优化。

(一)以“人”为核心要素的柔性管理

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要做到以“人”为本,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检验高等学校一切工作的标准,教师在课堂上做好知识的传授任务,也要在学生的思想层面做引导,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加强学生各项软技能的培训,为学生成为身心健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良好基础。高等学校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越来越重视人权问题,人性化管理成为诸多高等学校追求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对于人才自身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教学管理的主体是人,管理人员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服务的,所以要充分考虑人的需要,了解人的心理以及人的行为,充分发挥人在教学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在高校教学管理中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内在潜能和创新精神。

(二)刚柔并济,和谐统一

刚性管理象征着制度管理,高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建立在国家法律和地方性法规政策的基础上,根据高校自身发展所设立的,对学校的运行起到规范化和秩序化的作用。高等学校是一个知识性组织,是培养高知识、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地,其内部的运行是有序和无序的交织,保障高校有序运行的是它的刚性管理,反之柔性管理则保障它的无序运行。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就像是相互缠绕的两根螺旋,相互缠绕,齐头并进,朝着相同的方向(管理目标)前进。 [7]高校教学管理实施过程中,刚性管理主要依据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实施细则,以及管理的目标,管理的方向而进行的管理。高校管理通过刚性管理来维护学校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如办学的宗旨、办学原则以及与国家政策相关的事宜管理等应采用刚性原则,坚守标准,不可以有丝毫含糊与懈怠。柔性管理的应用是在刚性管理的基础上,针对个性差异,对无法进行定量计算的采用定性分析。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出勤、作业和考试成绩都是作为考核硬性指标,但是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教室的座位情况、学生的听课状态、对于老师的提问能否准确回答等柔性指标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并将其纳入课程的综合成绩。

管理人员在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时,在已有的框架内,需要更多地考虑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尊重和爱护学生的独立人格。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尊重个体生命的价值和个性的充分发展,使被管理者可以在轻松、舒适、自由的环境中发挥主体创造性。刚性管理配合适当的柔性管理,不断优化管理结构,摒弃两者的短处,集合两者的长处,让两者长期共存,模糊管理界限,最终达到互融互通、交织一体的管理新境界。

(三)刚柔相济,取长补短

刚柔相依就是刚中带柔,柔中带刚,在教学管理实践中两者取长补短,互为补充,提升教学管理质量以及管理效能。《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中指出,要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关于通识类课程、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和选修的学时学分是硬性指标,但是在制定过程中加入第二课堂、学生个性化选课和课外拓展学分等则是加入了柔性元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进行学习。高校在实行柔性管理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明确行为底线,任何行为规范都要在边界线内进行,一旦触及底线也是有一定的惩罚措施。总之,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并非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的。

四、结语

近年来,在高校教学管理中采取柔性管理的呼声越来越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刚性管理,柔性管理的实质是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升华。如果没有管理制度羽翼的保护,教学管理将会流于无序,学校的运行可能陷入瘫痪的境地。同样,离开了柔性管理,学校发展也会缺少朝气、缺少活力、缺少人情味。在刚性管理的基础上提倡柔性管理,使教学管理变得多元化,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顺应科學管理的要求,也能使高校最终实现培养具备良好品德、奉献精神、高尚品位和强健体魄的优秀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池毓江.高校教务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2022(38):92-95.

[2] 文琼仙,王凯丽,黄晓梅.论人性化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理念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8(32):37-38.

[3] 黎海楠,余封亮.高校学生管理与和谐校园[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1:43.

[4] 刘卫平.高等教育柔性管理范式及其实践策略[J].大学教育科学,2014(3):43-48.

[5] 何丽君.高等学校教师教学有效性研究[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103.

[6] 郑其绪.柔性管理[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6:101.

[7] 司江伟. 20世纪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发展的对比[J].科学管理研究,2003(1):80-82.

基金项目:2023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于PDCA模式的高校教学管理提升路径研究与实践” (2023 SJYB0656)。

猜你喜欢

柔性管理教学管理
创新背景下的高校教学管理研究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柔性管理及其在图书馆管理中的核心应用
浅析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论柔性管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
浅谈高校图书馆的柔性管理及其应用
试论柔性管理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