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民族工作的治理探索与创新
2023-04-29赵雯雯任钰
赵雯雯 任钰
[摘要]在2021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进一步增强基层少数民族工作组织建设和少数民族工作能力,以保障基层少数民族工作的高效运行。做好城市社区的民族工作,在于服务各族群众、巩固中国共产党在基层的政治基础,也是民族统一、社会和谐、社会安定的必然需要。但当前,城市社区民族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健全以党为中心、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共治”管理网络,进一步提高城市社区民族管理工作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并逐步创新城市社区民族工作的治理思想。
[关键词]城市民族工作;社会治理;社区工作
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是基层。社区作为一种微观的层次,它是一种最基础的社会单位,是社会“末梢神经”和社区功能的现实体现。城市民族工作是城市化发展变迁、社会结构变迁的一个产物,是城市族群关系的重心和基础。对于族群关系的处理,特别是怎样推动中国族群问题处理体制的现代化发展方面亟待解决。随着城市中各民族人群日益增多,少数民族人群也日益丰富,怎样发展城市社会社区民族工作,从而有效地为治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创造社会保障,必须加以研究。
一、城市社区民族工作的价值体现
城市社区的民族工作在我国的民族工作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不仅是联系推动着我国社区工作和民族工作的开展,还对我国的社区工作和民族工作起到了辐射的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城市社区民族工作紧密结合基层的社会组织以及社区民族工作机制,不仅比以往更加亲近各民族,而且在为各民族服务方面迈进了一大步。通过紧密团结各民族群众,倾听少数民族群众的话语,真心实意为各民族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不仅体现了我国对各民族群众的尊重,还带动各民族群众共同参与到祖国的伟大复兴事业中。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近年来民族的跨地域流动所带来的问题日益加剧。得益于自古流传下来的各族人民是一家的传统观念,如今生活在我国的各族兄弟姐妹依然紧密团结,不分你我,紧紧围绕在党中央的周围,共同建设中国、享受中国的成就。城市民族工作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着我国民族团结工作的开展,为了进一步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促进共同富裕,共享我国建设取得的伟大成果,巩固好和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必须进一步做好我国的城市社区民族工作。
(一)民族工作是新时代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各民族跨区域流动的活跃期,少数民族人口大规模向东部和内地城市流动,内地人口向民族地区及不同民族之间也在进行大规模人口流动。因此,做好城市民族工作越来越重要。”“少数民族同胞进入城市,长了见识,增加了收入,带动了民族地区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1]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明确了城市民族工作对民族事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大作用,在国家治理结构中具有关键作用,需要我们以崇高的政治使命感和巨大的政治责任感高度重视城市民族工作,完善城市社会民族事务管理,为推动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交流与融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价值观提供强大保障。
(二)社区民族工作是城市少数民族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成为城市民族工作的前沿阵地和落脚点是新时期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特点,所以,做好社区民族工作在当今时代显得更加迫切和关键。2021年的中央政治局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掌握并充分落实我们党中央有关加强和改善少数民族工作的重大思想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要求完善基层少数民族工作组织体系和少数民族工作能力,以保障基层少数民族工作的高效运行,这首先是由基层治理工作在我国治理中的重要位置和功能所决定的。这样,对城市社区民族工作的定义就更为清晰,任务也更为具体,为城市社区民族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三)城市社区民族工作,是新时期推进城市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需要
聚居于城市中的各族居民,因各民族文化的差异导致在语言、价值观、宗教信仰和生产生活习俗等各方面存在很大差别,使得他们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更多问题,这些问题一旦处理不当,难免会在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过程中导致利益冲突,进而危害社区的和谐稳定,并且不利于社区民族团结活动的开展。所以,我们不仅要正确认识到我们的城市社区民族工作确实存在问题,而且还要想办法解决城市社会民族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二、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社区民族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内多民族化,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增多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也使得生活在城市的居民中增加了更多的少数民族人群。大量少数民族人口流入都市,其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也进入了都市,形成民族文化多元共存的格局。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地造成城市民族文化多元化,多元化的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活跃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发展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城市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学习、经济、医疗等方面的便利使得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中的民族成份越来越多样化,这不仅给城市带来了相当数量的劳动力,带动城市的建设,也更加有利于各民族人民间的相互接触、相互了解,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交往和交融。对于城市而言,不断迁入的少数民族人口改变了原有的民族构成,意味着民族人口数量结构的调整,民族关系格局也跟着变化。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促进了各少数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互动,从而共同提高他们的文明程度和综合素养,建立真正平等、和谐、友好的“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关系,促进少数民族交流与文化交往取得新的繁荣;交往有利于消除民族间的误解和歧视。[2]
(二)加剧民族文化的冲突和融合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传统的多维度的各民族间的冲突与整合,并且加速了各民族文明间的碰撞和交融。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是在这个民族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慢慢形成的,代表了这个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是体现一个民族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的人民群众在进入城市中后,与其他民族的人民群众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要相互接触,但是由于各民族间文化存在有差异。如各民族在饮食、服饰、音乐、舞蹈、语言、信仰、禁忌、传统习俗等方面存一定的差异,所以各民族人民间不可避免的会发生碰撞或者冲突。而且少数民族的文化在和城市中的其他民族文化相遇时,其并不会完全放弃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不会一味的抓住本民族文化的某些方面始终如一,会使其产生些许变化,来更加的适应社区,适应这个城市,从而导致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互相涵化和融合,甚至有可能融生出兼具多种民族文化特色的新文化。
(三)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无法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基于少数民族的多种原因,在经济、教育、医疗和文化等多方面对其进行照顾帮扶,在我国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是由于少数民族总体上依然是处于相对劣势,我国依然在政策和措施上对少数民族人民实施照顾和帮扶,但是部分群众只看见了少数民族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所取得的成就,没有看到少数民族总体上的情况依然是不够的,依然是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鼎力支持才行。其次,该社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是自营职业者,其中许多是流动人口,没有固定和长期的居住场所,在其子女上学时就会产生各种问题,如户口不在区域无法正常入学,又或者无法享受到原有的少数民族教育照顾政策,教育和就业等社会保险无法实施,也没有合理的解决办法。
三、深化城市社会民族管理工作的措施和意见
基层组织是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基石,也是办好民族事业的根本。基层组织工作是针对各族群众,承担着具体贯彻党和国家民族方针政策的工作。而开展城市社区少数民族工作,也就是发挥街道组织、社会企业和相关单位等对城市社区民族工作的作用,这些组织和企事业单位是日常生活中最为经常和少数民族群众接触,打交道的。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在城市的社区中,日常生活工作基本上也离不开这些组织和企事业单位,逐渐的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慢慢的接受并且较为信赖这些组织和基层的企事业单位,所以,我们的社区工作者要利用这一点优势,把城市社区少数民族的工作和社区日常的工作相结合,积极创新探索城市少数民族工作的新模式。
(一)“跨区域合作”与“专业化嵌入”:少数民族事业和民族社会工作结合的实务创新
民族社会工作的发展以储备社工的重要资源为前提。在社区内借助社会管理的发展实践,把已有的社会工作服务、人才等其他资源优势嵌入少数民族工作中。建立以社会管理为基础的“社工+居民+协会”的互动模式,以社会为基础的“三社”互助机制。具体表现为当地政府党委员会统战部门、地方人民政府有关单位、街道村民委员会,三者联合在社区内建立民族宗教类社会职业单位,由社会组织对外招聘、教育管理社会工作者,从而将民族宗教工作融入社会的发展大局之中,绩效考核、监管、水平提高的任务实行三方共管。
和普通的社会事业和少数民族事务一样,社工成为一支新兴势力,大量参与了城市散杂居的少数民族事务。王思斌将社工分成本土型社工和专业化社会工作二类,一般的社区办事处、街道居委会和民族事务委员会进行的少数民族社会工作中,很大地比例归于前者,但有着专业化、行政化强等特征。[3]社工坚持助人自助的思想,提高人与社区交往和适应的技能、帮助搜寻与链接有效信息、完善社区政策、帮助弱势群体增权、促进社区平等和公正等作为实践任务。[4]民族社会工作与民族工作一样,注重服务而不是管理,注重功能使用而不是一次性给予,以重点帮助群体为基础而不是个体为基础,注重社区积极而不是社区消极,注重社区有组织的服务而不是社区的被动利用,以社会为中心而不是只注重帮助人群本身。
(二)加强城市社会民族工作组织和有关政府部门的交流协作
城市少数民族事业作为一个系统,包括政府各部分机构,包括整个的社会方面、社会的各领域、各机构、各组织都要结合实际,建设好城市少数民族事业的政策措施系统和公共服务。构建并完善中央系统主导、党政齐抓共管、少数民族事业机构全面统筹、相关功能机构紧密配套、全民族参与的城市少数民族事业系统;要在市、区、村、街道各级建设和完善少数民族服务网络,进一步扩大服务工作范围。在实践中,领导小组经常深入研究民族关系的重大情况,分配工作,协作处理重大问题。同时利用召开各单位牵头的会议机制进行优势互补、数据共享,注重科学整合和利用新媒介、新科技来建设实体性的数据平台,切实把全区各族人民融入到动态信息化管理体系。
(三)建立社区民族工作者队伍
城市社区的高质量建设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截止到目前,我国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在不断壮大,队伍组成人员专业性越来越强,专业人才越来越多,带动城市社区民族工作的整体不断得到提升,城市社区民族工作的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城市社区民族工作的形式不断创新,生活在城市社区中的各民族群众满意度不断得到改善,幸福感持续上升。所以,城市社区中的民族工作要不断吸纳更多的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型人才,尤其是要接受吸纳更多的少数民族身份的城市社区民族工作者,不断培养更多的具有政治意识、专业知识、业务熟练的少数民族身份工作者投入到城市社区的民族工作中,在少数民族社区工作者的带动下,吸引更多的少数民族群众参与到社区的管理中,提升城市社区中少数民族群众的参与度。从而更加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城市社区民族工作的建设。
(四)加强城市基层组织建设,以促进城市的社会民族工作实效化
基层党建的扎实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社区管理的成效。为了进一步推动团结、和谐、进步的城市社区的建设,提升城市社区中民族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就有必要在城市社区中建立以社区主要负责人牵头。社区工作队伍中的监督员和居民中的监督员共同参与的组织形式,并积极倡导、吸引社区中的老年人参与到社区管理中,充分发挥老年热的余热,并且可以提升老年人晚年生活的质量。其中,参与人员构成中必须要有一定比例的少数民族。这样,不仅可以提升社区中少数民族群众的参与度,还可以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高水平社区、各族少数民族群众共同参与的社区建设,使得少数民族群众也有当家作主,社区一份子的感受,从而更好地开展城市社区民族工作。
四、结语
做好新时代的城市社区民族工作,对推动我国新时代城市社区建设,促进新时代城市社区民族团结,推进城市社区整体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伴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人口融入城市的进程和规模远超以前,彼此间产生了或多或少的问题,但这是城市社区民族工作在进一步发展中不可避免会面临的问题,我们要勇敢的面对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合适的对策来解决问题,进一步提升队伍建设,完善部门间的合作,加强基层的组织建设,从而推动城市社区民族工作的和谐发展,巩固城市社区民族间的团结,提升城市社区中各民族人民的幸福感,满足感,获得感,为推动我国各民族间的繁荣发展,和谐团结进步,贡献城市社区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会议上的讲话http://www.xinhuanet. com//politics/2014-09/29/c-1112683008.htm.
[2]张时空:《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民族关系研究——以呼和浩特市为例》[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王思斌.中国社会工作的嵌入性发展论[N].社会科学战线,2011(2).
[4]查尔斯·H·扎斯特罗.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导论.孙唐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基金项目:西藏大学2020级硕、博研究生“高水平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名称:《汉族流动人口对拉萨市多民族社区民族工作的影响——以拉萨市城关区塔玛社区为例》(项目编号:2020-GSP-S183)
作者简介:
赵雯雯(1996.4-),女,汉族,山西长治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任钰(1996.4-),女,汉族,山西长治人,硕士,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社会保障基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