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校园文化建设铸牢南疆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2023-04-29刘念

秦智 2023年2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校园文化大学生

[摘要]高校是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阵地。以校园文化铸牢南疆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增强大学生民族凝聚力、大学生文化自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着重要意义。可从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网络文化等方面进行强化,从而铸牢南疆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校园文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1]这是新时代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针。大学生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是维护民族统一的重要力量,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民族团结。校园文化以育人为根本目标,是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通过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彰显,据此提出以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对于推动南疆高校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以校园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联系

首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校园文化的方向引领。校园文化集中反映着学校发展的文化进步程度,是学校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这就要求南疆高校校园文化以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引领,贴近学生生活、贯穿各种活动、紧跟时代发展,为南疆地区高校人才培养、文化交流提供方向。同时,校园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校园文化是在社会主导文化的基础上,由全体师生员工在学校环境中共同创造而形成的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网络文化相统一的有机复合体。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文化熏陶作用,是南疆高校大学生交流的情感纽带。所以,校园文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方向,有利于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其次,校园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时代精神等植根于人心,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是由共同的历史文化联系起来的文化共同体,各民族文化上的交流维系着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关系,促进了各族人民融洽情感的形成,凝聚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向心力。共同体意识意味着意识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各族人民共同的交往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群体认同意识,而大学生主要通过学校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知识化教育的社会化途径获得有关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知识,并感知其存在的样态,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在校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通过校园文化加强他们的认知、情感、态度、评价和认同的塑造,从而实现对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和践行。

二、强化校园文化建设铸牢南疆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彰显

(一)增强民族凝聚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大学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担负起复兴民族的使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南疆高校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各民族,他们彼此相互交往交流,如果南疆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够牢固,那么高校大学生在对待不良思潮所显示出的侵蚀就会没有完全准确的判断,而且很多不良思潮对大学生的侵蚀往往是在和风细雨中发生。这就需要培育学生对历史发展的正确认知,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坚定认同,让大学生在民族团结友好交往中成长。因此,围绕校园文化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蕴藏在每一个大学生中,形成对中华民族认同,从而在交往交流中形成民族凝聚力。

(二)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和关键是对于文化的认同,文化认同总是从个人开始的,无数个人对文化的认同构成群体对文化的认同,大学生生活在校园环境里,受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又在所熟悉的校园里对校园文化传递出来的中华文化很容易理解和体验到,从而形成共同的认同。只有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提升大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认识和归属感,使大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如果大学生没有强大的文化自信,也就会失去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热情,容易受到其他文化的侵蚀。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增强文化自信的精神力量,使作为国家未来力量的青年在世界浪潮中拥有一份中华文化带来的底气。

(三)维护社会稳定

作为建设边疆、发展边疆的人才资源和后备军的南疆高校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维护各民族和睦共处,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需要积极培育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生活在南疆的他们对南疆当地的居民、文化、风俗习惯等产生正确的认知。同时学校在开展日常教学工作时,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拥有共同认同的民族和文化全体师生员工彼此之间在共同生活的环境里能够和睦相处。不管来自何方,是何民族,都认为自己是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也就是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这样会在人们之间形成支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价值取向,营造团结友爱的氛围,进而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认同体系,深化民族团结的力量,各民族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使整个社会团结和睦,繁荣发展。

三、强化校园文化建设铸牢南疆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3]以校园文化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通过校园文化的五个方面进行系统地建构。

(一)以校园物质文化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校园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校园环境和设施,体现着大学的精神和人文氛围。它是校园文化的外在文化形式,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将校园物质文化中渗透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元素,发挥其“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让“五个认同”在大学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校园物质文化的感染力熏陶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因此可以发挥思政基地、校史馆、纪念雕塑的育人功能,这些集中展现着校园文化,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认识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发挥着重要作用。思政基地展现着党的光辉历史和伟大成就,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校史馆展示着民族文化和学校的发展,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伟大祖国的认同”;纪念碑传达着民族精神,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二)以校园精神文化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南疆高校要培育耳濡目染的精神文化,并不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共有精神家园。校园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全体学校成员所遵循和遵守的共同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生活信念等。精神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各族人民共同的价值依托,是凝聚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价值共识的有效途径。[4]高校校园精神文化要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共识。可以通过宣传模范代表和先进事迹,如“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的事迹,激发学生将内在力量转化为外在力量,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性。

(三)以校园制度文化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校园制度文化主要指教学教研的规章制度、组织管理的运行制度和学生的行为规范等约束机制。通过校园制度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第一,形成完善的考评机制。完善的考核机制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起到规范和引导作用。首先,高校要制定并实施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的规章制度,保证大学生注重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其次,建立可操作、可监督的考评机制。考评机制要将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作为考核内容,保证考核内容的可实施性,以此作为学生评优的重要标准等。第二,形成规范的管理机制。在管理层面上保证物力和精力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的投入,使校园文化其他方面的工作有序开展,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实做好。如积极搭建各民族互动平台,加强各民族在学习、生活方面的互动等,有效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行为。

(四)以校园行为文化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校园行为文化是全体师生的各种行为方式,包括教学科研活动、课外文化活动等,是校园文化的具体体现。高校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坚持在教师教学、学生课外活动中加强。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高校教师要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资源,加强“五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教育,融入到教学和科研之中;高校要充分发挥天山学者、援疆教师的科研带头作用,使其成为后备力量。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文化活动。南疆高校要积极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子活动、“三下乡”文化活动等,使各民族大学生有更深层次的接触和交往,更深入增进相互了解,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校园里处处盛开。

(五)以校园网络文化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让互联网成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5]南疆高校要利用校园网络文化的优势,打造校园网络平台,使其成为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沿阵地。首先,建设校园网络平台。高校要组建专业的团队,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钉钉等网络平台打造南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牢牢抓住意识形态主动权。同时,打造师生合作团队,使学生实际参与到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中。其次,宣传正面思想舆论。各平台的内容要宣传时事政策、民族理论知识、民族团结进步典型事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使大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到有关信息,更深入加强“五个认同”。最后,加强校园舆情监督。要及时监管校园网络信息,引导舆论导向,防止不良思潮侵蚀大学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

四、结语

综上所述,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而校园文化担负着重要的育人功能,是铸牢南疆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南疆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不断增强大学生的“五个认同”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青觉,赵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机理、功能与嬗变—一个系统论的分析框架[J].民族教育研究,2018(04).

[3]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4]顾超,王学俭.新时代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19(07):167-173.

[5]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9-27(2).

基金项目:喀什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项目名称:“以校园文化铸牢南疆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项目编号:2021KMY011)

作者简介:刘念(1999.7-),女,汉族,贵州遵义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校园文化大学生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1912至1949年期间中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化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形塑与修正
基于祭祖文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
大学生之歌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团结稳疆视阈下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考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