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的主要特质探析

2016-12-08李永

青年时代 2016年27期

李永

摘 要:习近平的社会治理思想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自身特性。中国梦是习近平社会治理的目的,政府治理和社会组织是习近平社会治理的主要主体,全面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是习近平社会治理的动力,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为习近平社会治理的抓手。

关键词:习近平;社会治理;特质

一、中国梦是习近平社会治理的目的

2012年,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阐述了中国梦,“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5.)2013年春,习近平再次提及中国梦,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2](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2013年6月7日,习近平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会晤美国总统奥巴马时指出,“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3](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共同会见记者[N].人民日报,2013-03-18.)这些讲话阐述了中国梦深刻的内涵和辩证特征。中国梦的内涵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的理论整体,“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三条核心内容,也是衡量中国梦能否实现的三条标准。

(一)实现中国梦是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的目标

社会治理为实现发展奠定基础。只有中国发展起来,才有可能实现中国梦。进行社会治理,能够为中国实现中国梦提供有效保障。同时,社会治理能为深化改革提供领航作用。再次,开展社会治理可以鼓舞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中国梦的实现过程。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契约意识在人们脑中愈加强烈,使得个体的自我概念、利益意识不断加强,几乎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着独特的诉求,如此“碎片化”的状况无法使得公众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社会治理可以使原本已变得“原子化”的个体,在相同的目标下再次凝聚起来,燃起公众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激情。

(二)以全面的社会治理促进中国梦的实现

以社会治理创新促进中国梦的实现。在中国梦这一伟大的目标的指引下,社会治理应当摆脱原本旧的社会管理的桎梏,追求“大维稳大和谐”的社会治理新理念。在社会治理中要以服务为先导,使得社会管理寓于社会服务中,让管理以服务的形式发挥出来,无形中实现社会治理目标。如此管理和服务的关系重塑,显现出社会治理的服务化意识在增强,与中国人追求的中国梦遥相呼应。

以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促进中国梦的实现。以社会治理基层化助推中国梦。以社会治理法治化实现中国梦。只有这样,中国梦才有可能真正实现。

二、政府治理和社会组织是习近平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

在习近平社会治理中,政府治理和社会组织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首先,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发挥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主导作用。其次,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发挥社会组织的参与作用。

(一)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发挥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主导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进行社会治理,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社会主义多元对象为社会治理主体,社会治理首先要发挥政府在中的主导作用。转变政府职能、发挥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主导作用,既是对传统社会管理方式的自我扬弃,又是对社会治理模式与形式的积极创新。

(二)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发挥社会组织的参与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以“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和“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治理目标,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之一,与政府共同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共服务。社会组织所涉及领域之广,类型之多样,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占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三、全面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是习近平社会治理的动力

目前,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时期。习近平指出,“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4](习近平.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1-11-30.)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要从根本上改革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制度弊端。

(一)全面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对社会治理的推动

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是社会体制改革的总体背景。社会体制改革有两个相互联系的基本元素:一是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二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实现维稳与维权的统一。

(二)全面深化社会体制改革要注重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公平

当前,要以民生为抓手,靶向社会公平,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首先,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其次,要完善社会事业财政体制。再次,改革社会事业供给方式。

四、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为习近平社会治理的抓手

党的十八大强调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战略。在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中,民主与法治与社会治理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一)民主法治化建设对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支撑

法治是法律与政治的内在平衡,是国家治理的前提和保障。法治意味着一切政治权利与政治行为都受控于法律、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因此,法治表明政治和法律是密不可分的。

(二)注重民主、法律规范,切实形成改进社会治理的长效机制

建构“法治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促进社会治理的发展。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标志主要是有:民主、法治、公正、文明、清廉、高效等。治理现代化首先意味着民主化与法治化,实现民主与法治的共生。积极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是当下中国理论与实践的热点,在这种语境下,建构法治民主具有其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5.

[2]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

[3]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共同会见记者[N].人民日报,2013-03-18.

[4]习近平.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