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提升研究
2023-04-29俞月萍
[摘要]时空条件和教育对象不同,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具体内容及侧重点亦有所不同。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高校大学英语教师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要细化课程思政意识并着力突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意识,不断提高课程思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重理论轻实践、评价体系不健全、对课程思政内涵认识不到位等问题成为制约高校英语大学教师课程思政提升的主要因素。为此,要处理好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通过更新英语教育理念,增加中国文化课程,延伸英语第二课堂等方法提升高校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从而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一带一路”;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意识
近年来,各高校积极推进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无论从学界还是教育教学实践来看,三全育人的基本理念已成为共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高校大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都能得到贯彻。但一个需要澄清的问题是,教师认识到育人的重要性并非意味着已经具备时代和学生发展所需要的课程思政意识。在立德树人这一大前提下,面对不同时代的不同群体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及侧重点会有所不同。高校在培养外语人才,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培育和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意识现状
近年来,高校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三全”育人理念得到全面贯彻,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显著增强,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与社会发展及学生的需求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
(一)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内涵缺乏深刻认知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大学英语课程教育目标普遍倾向于学生语言能力、正确认知中外文化差异,对于厚植爱国情怀与自觉传承国家文化的意识这一外语人才培养的核心要求认知不到位。[1]部分英语教师把立德树人这一重大任务仅仅理解为思政课专业教师的事情,将课程思政简单理解为道德与价值观的知识传授,认为自己只要完成语言教学就行了。有的老师则没有意识到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片面追求科学知识的“客观、中立和价值无涉”,因而也就遮蔽了语言教学所隐含的精神价值,造成知识传播与价值引导的疏离。
(二)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运用不够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理念束缚一些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倾向于英语文化和语言技巧的灌输教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挖掘、运用不够。目前高校英语教师进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的能力和意识还有待提高。有的教师跨文化交流意识强,而文化传承意识弱,往往擅长于对西方文化的翻译介绍,但对多元文化一体的中华文化的认识非常有限,也就难以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价值。
(三)课程思政重理论轻实践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有目的地实践活动。同样英语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其课程思政则更加强调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的实践养成。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的重点就是对英语教材所蕴涵的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文化自信、工匠精神、创新协作精神等内容的挖掘。但大学英语教学仍然一定程度上存在应试教育的倾向,大学英语四、六级能否顺利过级是很多教师和学生追求和评价的英语水平的首要指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重理论轻实践,主要以课堂教育为主,缺乏在实践锤炼中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思想政治素养。很多学生虽积极参加各种演讲和竞赛,部分学生也从专业的角度获得了一些奖项,但教师在指导及学生的实践活动中课程思政意识仍然有待提升,很多实践活动只是英语专业听说读写等技能的竞赛、展示,没能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各类活动之中,因而课程思政意识不够突出。
(四)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不够健全
近年来,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不断增强,学校也在通过课程思政示范课、课程思政授课大赛等方式推进英语课程思政工作。但总体来看,大部分高校还没有建立健全的课程评价体系。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仍侧重于以分数评定学生表现,缺乏量化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虽然各高校都有课程思政建设方案,但在相当程度上还存在重活动推进轻效果评价考核的现象。有些高校虽开展一些课程思政相关的教学竞赛之类的活动,但没有全面具体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或者存在评价意识不强、评价标准不详、评价层次不清等现象。
二、高校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意识的培育路径
(一)更新大学英语课程教育理念,增强教师育人意识
大学英语教师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成长的领路人。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更新课程教育理念,摒弃英语教学的知识本位、工具本位观念,提升英语课程思政育人意识。一方面要纠正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定位于理论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错误教育理念,明确认知大学英语教育并非单纯地教授语言技能与语言表述技巧,而是培养学生在熟练掌握、应用英语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进而实现大学生全面提升自我价值的教育目标。另一方面,要打破大学英语教师传统课程理念,全面把握教书育人的内涵与责任,在课程知识传授过程中,加强自身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引导大学生明确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与文化观,避免学生在接触西方文化过程中受到错误思想与价值观影响。
(二)适当增加中国文化课程,提高课程学分权重
大学英语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和英语文化的培养,更要引导学生们自觉积极弘扬与传承本土优秀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养成文化自觉意识[2]。首先,可以以必修课等方式增设中国传统文化类课程。深化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理解,促使学生在学习英语及其文化的同时,增强中华文化自信,进而牢固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其次,选取恰当的课程案例提高课程思政效果。教师可以结合“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穿插一些体现中国价值的案例,收集与课程内容及“一带一路”背景相关的事迹,并将其通过视频、图片的方式有机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通过数据、图片、事实对比,激发学生的情感思想共鸣,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祖国的信心。如以《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基础目标》下册第五单元Beijing Opera为例,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环节上可以紧扣京剧这一主题,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视频、音频和图片等,和学生一起讨论京剧的发展史,讨论京剧的角色、特点、代表人物等,鼓励学生试着自己用英文唱京剧、讲京剧故事。这样既能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训练其英语表达,又能加深其对京剧的兴趣和认识,培养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从而增强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延伸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改善思政教育效果
意识观念的形成需要灌输教育,更需要实践养成。这就需要教师纠正重理论轻实践,将英语教育仅仅理解为语言知识传播的错误观念。无论是大学英语教学还是思政理论课教学都是教育的范畴,而教育一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各种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不仅需要理论学习,更需要实践养成。因此,要不断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方法让学生达到知情意的统一。
此外,大学英语教师应借助互联网+教育新模式,注重线下与线上互动,借助网络平台,在延伸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基础上,提高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效性。大学英语教师可建立微信群、QQ群或钉钉群等,既便于管理工作顺利进行,还可在网络平台中创建各类文本、视频与PPT等思政教育资源库,供课后开展自学。
(四)构建多元、全方位的评价体系
在推进和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高校要不断健全完善教学考评机制,促进大学英语教师转变评价理念,推进评价主体由教师为主向学生为主体转变,采取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等方式进行考核,实现多元化、动态化和全程化。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评价应该将学生学习情况与教师教学情况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并将其作为检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有效依据和完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重要依托。[3]一方面,针对学生学习情况考评,大学英语教师要转变传统考评理念,促使评价标准多元化发展。要将重点放在学生课堂表现、学习态度、自我管理等层面,做到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有机融合,最大可能获取公正、客观、真实的考评结果,让大学英语教师能够全方位了解课程思政效果,以针对性方法引导和教育学生,推动教学质量循序渐进的提高。另一方面,针对教师教学情况评价,学校要将大学英语教师的教书育人效果、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实现、教学态度等作为考评指标体系内容,采取教团小组评价、教学管理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自我评价四种方式结合,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大学英语教师,引导教师反思课程思政教学中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与既定教学目标,教学理念和方法是否存在弊端,教学模式是否能提高学生政治素养等问题,从而在反思中改进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制定更具可行性的大学英语教学规划和策略。
三、结语
课程思政虽在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作为一种新事物其发展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的提升培育必须正确处理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将国家统一要求与地方师生实际相结合,有针对性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此外,大学英语教师除了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之外,还应该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意识。同时,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意识的培育提升,不仅要在更新教师教学理念上下功夫,也要在教学课程开设、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多重发力,从而推进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意识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严文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4.
[2]刘承功.抓住全面提升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和能力的关键点[J].思想理论教育,2020(10):10-15.
[3]郭玉杰,卢黎歌.培养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与育人能力[N].中国教育报,2021-8-2.
基金项目:本研究得到2022年新疆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支持,项目名称:混合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XJGXWYJG2022B07)
作者简介:俞月萍(1979.1-),女,汉族,山东菏泽人,硕士,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