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话记忆与符号象征

2023-04-29卢亚苏

北京文化创意 2023年6期
关键词:视觉符号

摘要:《新神榜:杨戬》作为“新神榜”系列国产动画电影的续写,用丝绸朋克的方式对神话故事进行当代书写,其符号印记为受众带来欢愉的视觉观影体验。本文从符号学角度,解读国产动画电影《新神榜:杨戬》的视觉符号。研究发现,《新神榜:杨戬》通过丝绸朋克风格视觉符号塑造“新”英雄、创建“新”宇宙,将东方传统文化与西方蒸汽朋克巧妙结合呈现传统神话故事,增强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力,有助于受众在观影中凝聚价值认同,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助力国产动画电影提升内涵价值,承担起“讲好中国故事”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国产动画电影 封神宇宙 视觉符号 丝绸朋克

一、引言

2022年8月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新神榜:杨戬》(以下简称《杨戬》)在视觉层面为“封神宇宙”塑造了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世界,法天象地、天眼、九转元功等富有中国传统文化意指的视觉符号,给受众带来良好的观影视觉体验。这些呈现传统文化隐喻意义的符号化行为,在讲好中国神话故事的过程中塑造着受众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情感联结。《杨戬》的外在表征是由视觉符号塑造的,其内在主旨涵义也同样需要借助视觉符号来向外传播。

维多利亚·维尔比致力于解决“意义之意义”问题,曾强调“表意”即寻求符号、意义与价值之间相互关系的过程①,而意义的生成与解释恰恰就是符号学所关注的重要议题。视觉符号是影片意义重要的传达方式,本文从符号学入手对《杨戬》视觉符号进行解析,诠释通过这些符号折射出的人文价值和内涵,以及对传统神话故事的创新性呈现,可以对国产动画电影中视觉符号的运用产生积极影响,赋予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新的时代价值,逐渐形成中国神话改编动画电影宇宙,助力中华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二、视觉符号塑造“新”英雄

影片通过“丝绸朋克”②风格视觉符号进行整体性的艺术传达,将传统的东方美学与现代的蒸汽朋克艺术结合,塑造全新的神话英雄形象,再现了人物关系的逻辑程式,隐喻了不同人物形象的内在性格与命运,表现的符号世界是一个充满意象的艺术世界。人物的符号化解读为受众了解故事的背景、构建作品的意义有很大作用。

(一)二元对立:视觉符号表现“新”英雄诞生

“丝绸朋克”生发于东方语境,也传达着截然不同的核心。在《杨戬》具体呈现中,其人物在设计上除了对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中的人物原型进行再创作外,同时又明显具有“个人与集体对立”“忠义与背叛”二元对立的文化特征,还包含了师生情、知音情等细腻的东方情感表达。

1.个人与集体

从“封神”题材影视作品进入受众视野后,有关“二郎神”杨戬的电影、电视、动画层出叠见,杨戬的形象已然幻化成为一个现代人所熟知的符号式“杨戬”。“新神榜”系列动画主角杨戬从符号学的角度理解,无疑具备了明确的“所指”——较强的形象指认性(三只眼),与丰沛的“能指”——精神指向性与象征意义(二郎神信仰)。动画中落魄的杨戬和与之对抗的沉香,两位角色的外形、言行迅速引发受众这一认知主体的注意,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并且,形象也被符号化了。

在符号的运用下,电影的意义得到多层次的揭露,电影的情感得以被到位地传达。作为救母的关键视觉符号——宝莲灯,其意指杨戬与妹妹镇压玄鸟的法器,也是沉香救母的法器。而深层表达的情感意义,则是杨戬对于把妹妹“镇压”于华山之下的愧疚之情和对沉香的规劝之意,也是沉香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和对杨戬的叛逆之意。杨戬与沉香的人物意象组合,隐喻了两代人的浅层个体价值观与深层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矛盾与认同。杨戬大义灭亲是为了天下道义,体现了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深层集体主义价值观,而沉香劈山救母则是为了亲情,体现了浅层个体价值观。这些具有浓厚东方特征的视觉符号,以及细腻柔和的情感表达,相比更注重个人主义的赛博朋克与蒸汽朋克,“丝绸朋克”的视野更加宏大,它关注的是一个时代、一个集体的命运。

2.忠义与背叛

影像符号作为想象的视觉符号,虽然被看作是非思维的符号,但是也拥有道德指向,它构建敌与友、正确与错误的价值关系。①《杨戬》重构新的影像符号,塑造出父/母与子/女、仙与妖这些对立且共存的形象,就个体形象而言,也处处体现出忠义与背叛二元对立的原则。

杨戬便是分裂成了忠义者与背叛者两个对立的形象。杨戬作为金霞洞玉鼎真人的弟子,对师傅和阐教绝对忠诚。杨戬追捕沉香的过程中,形成他作为忠义者去追捕弑杀师父的逆徒背叛者沉香这个对立关系。而杨戬在追寻真相的过程中,发现了玉鼎真人为了金霞洞的利益而损害天下苍生,便开始裂变成对于师门的背叛者。而沉香作为弑杀师父的背叛者到最后被发现是误判,强化了其道义层面的无辜,完成了对“忠义”与“背叛”二元对立关系的超越。杨戬重新睁开的“天眼”与沉香眉间的“莲花印记”也都是他们作为忠义者的一种符号象征。其中“莲花印记”“红绳”“劈山斧”“棋子”“太极八卦”等视觉符号,皆来源于中华传统文化,代表着宇宙间对立共存的万象。

(二)消解刻板:视觉符号表现“反”英雄内核

“丝绸朋克”是一种新的中华文化呈现方式,也是新兴技术对老旧观念的挑战。这部以杨戬为主角的动画在视觉语言设计上通过“丝绸朋克”风格视觉符号的运用,展现了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张力,这份张力与拉扯,通过“头巾”“白袍”“口琴”“三尖两刃”“天眼”这些视觉符号的运用,表现了杨戬“反”英雄形象的精神内核。

1.“神”降格为“人”

在中国传统神话文化中,神灵高高在上,无欲无求,保佑苍生。在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二郎神杨戬是神权的捍卫者,神力强大,“曾练过九转元功,七十二变化,无穷妙道,肉身成圣,封清源妙道真君。”②而动画中则通过符号表征打破了神的威严性,杨戬被塑造成天眼受损没有神力的落魄“赏金猎人”③,“扎染头巾”、领口散开的“白色提花锦袍”(以下简称白袍)等服饰造型源自《封神演义》第四十回:“带扇云冠,穿水合服,腰束丝绦,脚登麻鞋。”这些具有东方美学的视觉符号让受众感受到一个凡人表现出来的悠闲自得。

“头巾”隐喻了杨戬作为战神身体是受损的,深层的衍生义表达了其精神也是被捆绑、束缚的状态。“白袍”中的祥云纹样隐喻杨戬来自仙境金霞洞,深层的衍生义表达了其纯净的心灵。“口琴”作为蒸汽朋克飞船钥匙,隐喻杨戬渴望冲破一切。这种旧与新、传统与现代、东方与朋克的结合,呈现出“丝绸朋克”风格“新”战神杨戬。片中杨戬与外甥之间的亲情,他与哮天犬等伙伴之间的兄弟情,他与师父之间的师徒情,都将“神”降格为充满情感的“人”。随着剧情推动,商周封神大战隐藏的线索慢慢浮出水面,杨戬开始以人的视角审视神权的合理性,思考不以人的根本困境为出发点的“神”是否值得信仰,这种思辨和追求客观真理的精神正表现了他的“反”英雄内核。

2.“人”升华为“神”

片中最为精妙的视觉设计“法天象地”,源自《西游记》原著第六回的神通,二郎神与孙悟空大战三百回合不分胜负,于是决定用法天象地之术对付猴子,二郎神“抖擞神威,摇身一变,变得身高万丈,两只手,举着三尖两刃神锋,好便似华山顶上之峰,恶狠狠,望大圣着头就砍”。①可见法天象地寓意着杨戬由“人”转变为“神”,而二郎神的神形出现时杨戬的人形并未消失,这时人与法象的结合可以视为一个整体的视觉符号,杨戬法像金身战甲造型与人像古代锦缎长袍造型形成鲜明对比,却又和谐统一,最终体现为“天人合一”,隐喻天、地、人三者的和谐。杨戬忠于内心的“道”,不破不立,开“天眼”既标志着杨戬神力的释放,也隐喻了杨戬的重生。

影片前期,杨戬作为落魄的赏银捕手,在打斗环节,尤其是在太极图大战中靠九转元功取得关键胜利,可见其中“人”的作用愈发关键。后期神力恢复,顺应天命,“人”升华为“神”,兼具“人性”和“神性”,杨戬自己解构了自己的行动,解构了自身的英雄使命,这是“反英雄”典型的表现形式。杨戬体现了“朋克”②的“反强权”与“自助精神”(DIY)精神③,亦不会像赛博朋克基于科学的对一定程度崩坏的未来社会的想象与蒸汽朋克对工业社会的拼凑式的怀旧情绪,而是基于中华文化的绮丽想象,成为将东方古典美学与西方科学精神相结合的“丝绸朋克”。

3.符号表意为“道”

富含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电影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体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传播的重要媒介。在电影符号学中,作为经过文化“过滤”的符号,摆脱了时空的限制,影像符号表意逐步从电影风貌的基础表意延伸到通过隐喻传达价值观的深层意义。《杨戬》通过影像符号深层表意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老子道德经注》第二十五章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④这里的法是遵照界定的意思,也就是说自然界定了道,道界定了天,天界定了地,地界定了人。因此,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就是道的体现。《杨戬》中的“道”表现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所谓道法自然,即遵循天地万物运行的法则和规律,顺应自然,隐喻着生命顺时顺势死生。片中“玄鸟”符号表意为“道”,《诗经》中就写出商朝的出现与玄鸟有关,暗示玄鸟这一神鸟代表着商朝,联系到影片,即玄鸟代表着朝代更替,放出玄鸟会加速天下统一,开创新时代,象征着中国古代“天命观”。杨戬最后放出“玄鸟”也就隐喻人是本于自然,顺应“道,法与自然”而安身立命、安时处顺。

《杨戬》采用丰富的视觉符号表达意义,“一个理想的符号表意行为,必须发生在两个充分的主体之间,即一个发送主体,发出一个符号文本,一个接收主体。”⑤符号表意涉及“(发送者)意图意义—(符号信息)文本意义—(接受者)解释意义”的过程。⑥《杨戬》中由“符号的能指”到“符号的意指层”再到“符号的内涵层”过程对应如表1所示。

《杨戬》尝试对传统的神话人物形象进行解构,通过视觉符号将《封神演义》中大众熟知的清源妙道真君形象塑造成一位落魄的赏金捕手,从“神”降格为洒脱不羁、随遇而安的“人”,形成了杨戬形象的表层。打破原有神性设定的标签化与脸谱化,融入现代情感,在守护苍生的大义面前舍却了亲情、师生情,顺应天命,“人”又升华为“神”,带领世间重获新生,因此得以窥见杨戬形象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内核。《杨戬》规避了传统塑造英雄的方式,基于中华文化的“中式”美学表达与角色价值观、世界观更深层次地表达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天人合一的“新”英雄——杨戬。

三、视觉符号创建“新”宇宙

《杨戬》除了塑造出一个极具魅力的“新”英雄形象外,其创建的空间也具有较强的视觉性,通过虚拟技术对神话时空的再现,创建的“新”宇宙空间可以带给受众刺激的视觉感官体验,满足受众的想象力,从而使受众通过“观看”而感受到动画电影的意义指向。

(一)跨媒介融合:视觉符号表现水墨点染与丝绸朋克的混搭风格

《杨戬》通过视觉符号连通了神话世界与世俗世界,被二度创作之后的视觉符号相互配合,再现“新”神话宇宙,让受众在观看动画电影的同时,借助属于其他领域的视觉符号来认识和体验动画电影的视觉符号,然后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1.“飞船”符号拉开“新”宇宙的帷幕

“飞船”在本片为受众带来了大量视觉意象,飞船设定为神仙的飞行器,在封神宇宙中穿梭,将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科幻文化结合在一起,给人以超验的想象。“飞船符号”也暗含创建“新”宇宙的隐喻,为受众构建了一个洋溢着“丝绸朋克”与东方古典美学相融合的宇宙世界。在“丝绸朋克”表达中,“丝绸”是其美学表达的“器”,而“朋克”则是其思想内核的“道”。更具东方语境的“丝绸”,通常也被用来象征“泛亚洲”(Pan-Asian)地区的美学特色和文化传统,这些元素同科幻与奇幻小说相结合,便能够显示出独一无二的文学张力。《杨戬》中,仿生学交通工具(飞船)的主要能源是“气”(玄学之力),奇幻与科技的结合这一设定就十分“丝绸朋克”。

虽然“丝绸朋克”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个尚未被大多数人熟知的概念,但是,中国古代对科幻宇宙的想象由来已久,晋代就出现古人对载人飞船的想象,晋人王嘉在《拾遗记校注》卷一中称:“槎上有光,夜明昼灭,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矣。槎常浮绕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复始,名曰贯月槎,亦谓挂星槎,羽人栖息其上。”①这与影片设定的魏晋南北朝的时代背景呼应,其中关于巨大飞船的想象也与片中“飞船”的设定吻合。影片开头杨戬“丝绸朋克”特质的飞船,表达着中国人自古对飞行的向往,隐喻人在不同时代适应着不同环境,并做出了不同努力。

2.“加气站”符号开启“丝绸朋克”时代

“加气站”与“飞船”密不可分,各路神仙妖魔聚集于“加气站”就是为了兑换飞船燃料,形成了以“加气站”为中心,延伸到蓬莱、方壶、瀛洲三大仙岛的神界空间,开启“丝绸朋克”时代。“丝绸朋克”主要发生在泛亚洲场景,它围绕在亚洲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有机物(竹子、丝绸、纸张等)展开,以中华文化为核心,视野更广阔,既打破了蒸汽主导的西方科幻动力,亦能让亚洲观众产生巨大的共情。

影片中反常规的机械和精密的机关组成的“加气站”作为神界景象的一个缩影和标志性视觉图像出现,在不同程度上也呈现了“丝绸朋克”的特质。这种具有亚洲特色的技术观取代了西方传统科幻中以蒸汽动力为核心的技术观,正是“丝绸朋克”的内核“朋克”的体现,展现的是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张力。《杨戬》以丝绸朋克这一形式将中华文化圈中重要构成部分——古典神话,进行现代化重构,并代表当代中国动漫文化进行对外传播,促进了其他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了解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

3.“太极图”符号融合中国水墨画

影片后期,即太极图空间中水墨特效的融入,不仅在色彩的呈现上让人耳目一新,更意味着影像空间的重塑和跨媒介融合。媒介是符号表意的载体,电影和水墨画的跨界表意,正是在这一跨媒介语境下,将电影的表意系统和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表意系统结合起来,完成文化范畴的文本表意,并以此去扩大或改变一个文本所呈现的意义。①

动画电影的跨媒介性,第一层表意是中国水墨画依托动画电影完成视觉表达,太极图如同一幅画卷被展开,三维渲染二维的效果在模拟中国传统绘画散点透视的同时,也内在契合了“太极图”法器所虚构的空间之维,凸显中国传统文化之意境。第二层表意是中国水墨画借助三维动画技术推动电影叙述,提升空间深度和想象力。影片通过加重墨色,渲染紧张的故事氛围,使得杨戬在太极图中的回忆、梦幻与心魔等心理体验更具冲击力。将“太极图”这一法器看作视觉符号,“太极图”符号融合中国水墨画,水墨画讲求“同自然之妙有”,即是说“水墨的颜色,正和‘道一样的朴素。它最接近‘玄化无言的‘道,最接近造化自然的本性,因此是最‘自然的颜色。”②太极图显现“大道无极”之象与水墨画接近“玄化无言”的“道”融合在一起,也隐喻了最后一切将顺应“道,法与自然”。

(二)跨空间缝合:视觉符号表现奇幻神话与现实语境的拼贴组合

《杨戬》通过各种视觉符号的拼贴、戏仿与转化构建空间桥梁将场景移植到了另一个时空维度,融合了西方朋克流行元素,具有兼容中国传统民族审美与后现代美学特征,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混搭起一个丝绸朋克的奇幻神话时空。

1.“仙岛”符号展现奇幻神话时空

片中用一系列视觉文化图谱再现三个神话时空——“蓬莱、方壶、瀛洲”三大仙岛。为了再现“丝绸朋克”中国神话仙岛的视觉景象,电影运用隐喻的手法,通过不同的建筑、不同的色彩来暗示不同视觉风格特点的时空,带来“仙踪何处觅,飘渺天地间”的震撼感受。

方壶仙岛在电影中被塑造为一座江南水城,水这个意象常被看作“欲望的载体”,③暗喻了生活于此的神仙开始有了世俗的欲望,呈现出一副繁华市井气象的现实语境。现实中蓬莱海域常出现的海市蜃楼奇观,在电影中被塑造成一座未来立体之城,仿若一台被架空的巨型机械装置。通过对这一时空建筑造型的拆解与重构,完成了中国奇幻神话空间的“现代化的重构”。瀛洲仙岛则以敦煌月牙泉为灵感,被重构为唤起仙界众人对于飞行本能的情感时空,为神话空间的“现代化的转化”和全面“世俗化”,保留一丝想象的“天真”。

这种以“世俗化”为核心的空间构成,从哲学家查尔斯·泰勒关于“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世俗化的过程”的观点④,可看作人类文化心理的“下行移居”,将神仙居住的饱含中国古人想象的仙岛重构成包含现代人类生活经验和世俗欲望的空间。最终,三大仙岛时空符号展现了时间的“独立性”与空间的“独特性”,塑造了朋克空间与中国古代空间的缝合,从而使得影片具有一种类似于蒸汽朋克与中国传统神话相互交融的“丝绸朋克”视觉风格,完成奇幻神话与现实语境的拼贴组合。

2.“门”符号构建空间桥梁

三大仙岛展现出了各具特色的奇幻神话时空,而打通这三个时空的桥梁就是“门”。

影片中多处出现的“门”是作者有意设置的具有丰富内涵的视觉符号。“传送门”是影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门”,它是连通三大仙岛空间的桥梁,作为道具意义上的门,被塑造成“丝绸朋克”风格,除了是一种空间隔断和空间联系的道具,还在更多的时候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它的三次出现展现了杨戬查明真相的行动轨迹,随着调查层层深入,剧情开始出现反转。

“门”在电影中也象征着边界,暗示人物关系,关上是疏离,打开是亲近。杨戬第一次遇到婉罗是在飞船的船舱内,“门”成为了“分割”二者与室外场景的有效边界。封闭的门第一层表意是门将二人隔离在两个空间,门外是公共空间,门内是私人空间,暗示门内所说之事的隐秘性。第二层表意是二人空间距离远,暗示着人物关系是陌生的。

“门”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而是成为影片构建空间的桥梁。门在符号第一层表意层面上是两个空间、两个世界的出入口和联结口,而更深层次的衍生义是“门的活动性和人们可以随时走出界限而进入自由天地的可能性,正体现了界限的意义和价值之所在”。①

四、视觉符号中传统文化的隐喻与象征

视觉语法理论的提出者克雷斯与凡·勒文将符号的意义系统分为三个部分:表征意义、交流互动意义和视听构图意义。②其中,表征意义反映的是图像文本中的元素结构与叙事关系;交流互动意义则是将图像视作一种在制作者与观看者之间进行交流并影响他们认知态度的媒介;视觉构图意义可经由信息价值、突显性以及框架等语法手段实现。③

(一)传统符号二次创作凸显的表征意义

视觉的表征意义指用视觉符号表现意义,在影像文本中体现为信息的表现和记叙方式。受众更多基于自身经验对影片传统文化符号进行认知,基于视觉符号的象似性完成二次创作,赋予传统文化符号新的意义。《杨戬》中,杨戬不再是那个“贯会降妖捉鬼怪,邪祟精灵影无踪”④的“清源妙道真君”,他成为具有“反”英雄内核的新形象,这就使得杨戬这一人物符号走下神坛,跳脱了大众的原有认知,实现了神话的当代阐释。影片运用了多种技术特效完成叙事,如太极图空间中水墨特效的融入,杨戬“三山帽,生杀气,顶上三光”⑤的打斗动作结合节奏紧张的音乐,格斗符号给受众展示中国武术,水墨元素体现中国传统绘画,二者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让观众在情感共振中增强文化自信。

在《杨戬》动画电影所渗透的视听表征意义中,受众关注整体高于细节,关注影片的表象高于象征,关注外显性高于内在性。《杨戬》构筑了丝绸朋克风格的虚拟神话世界,让受众进入一个场景壮观、异彩纷呈的空间,将原本宏大抽象的神话故事分解,通过多样化表征的方式呈现,给观者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二)建立“沉浸式”凸显参与互动意义

动画电影创作者与受众是互动的主体。只有在二者之间建立双向交互的关系,才能让创作者了解受众喜好,让受众领会电影意义。

21世纪以来,神话题材动画电影大多立足于孙悟空、姜子牙、哪吒等国人耳熟能详的符号进行创作,将形象符号、格斗符号、空间符号进行多维度编码,唤起受众在解码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在达成共同认知的基础上实现交流互动。《杨戬》作为“新神榜”系列电影的第二部,创作的初衷是满足受众的想象力消费需求。影片在前期引起受众好奇,其预告片与《新神榜:哪吒重生》片尾彩蛋呼应,调动受众的兴趣。后期的衍生产品开发中通过网络话题活动,征集受众消费需求,实现交流互动。同时,影片的丝绸朋克风格激发受众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赛博朋克文化的自觉探索,并对丝绸朋克这一形式进行双重解读。

(三)重组构成元素凸显视听构图意义

影像的“视听构图意义”来源于文化符码的构成元素。近年来的神话题材动画电影在画面的构图中多层次、立体化呈现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构图关系除能完成画面的表意之外,还表现出创作主旨想要表达的审美风格与其想要传达给受众的精神。

《杨戬》所表现出的是影片创作主旨要展现的“丝绸朋克”审美风格。丝绸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产物之一,极具东方风情。将丝绸与朋克结合,使用具有东方色彩的传统概念来建筑一个现代神话世界,这与充满“刚性”的蒸汽朋克相比,丝绸朋克夺目绚丽的视觉符号呈现出传统与现代融合的视觉奇观。这是对中国艺术形态、技巧、观念、精神和美学风格的继承,也是对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继承后的现代化探索与改革。

五、《杨戬》动画电影中视觉符号的启示

《杨戬》的前述视觉符号解读,对于后继同类型国产动画电影,以及如何通过动画电影这一载体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无疑是有启发意义的。

(一)视觉符号的直接再现

读图时代,以视觉传播为中心,以视觉影像为载体汇聚而成的媒体景观成为人类社会文化图景的重要内容。①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视觉传播的过程中,可通过对视觉符号的直接使用,使受众直观地对已有的视觉符号进行认知,解读视觉符号的意义,也更好地理解电影内容。

国产动画电影中视觉符号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物像或事件的模仿与再现,在传递这些物像或事件的意义的过程中,要重视视觉符号与所转述文化符号的意义之间的关联性。国产动画电影在直接再现视觉符号时,不仅要注重人物的动作、服饰、器物等视觉符号的提取,还要考虑音效、音乐、宣传标语和台词文本等整个符号系统。如果只是单一性呈现某一标志性的视觉符号,而忽视其他视觉符号,就会使单一视觉符号与其他视觉符号之间的关系断裂,无法对其进行意义生成。如,在《杨戬》中再现“二郎神”时,通常只关注“三只眼”“三尖两刃”“九转元功”“弹弓银弹”等代表其身份的视觉符号,而想要让受众依据画面想象出一个更加生动地清源妙道真君,还需要将关于杨二郎传说里“劈山救母”“担山赶日”“梅山结义”“二郎治水”“搜山降魔”等事迹中出现的自然景观纳入视觉传播的范围,有助于唤醒受众关于神话传说的文化记忆,进一步加强了杨戬护国佑民、斩妖除魔的清源妙道真君形象,使受众能“设身处地”地感受角色所传达的意义。

(二)视觉符号的二度创作

对各类视觉符号的运用要结合实际需求完成对视觉符号的二度创作,需要接纳主流意识的符号表征系统与释义规则,也要与受众的个性经历与文化经验有机结合,这样才能获得表意与释义的最佳效果。可以沿以下路径展开:一是能够运用传统文化符号,并且创造动漫文化。理解传统文化符号的能指与所指,其约定俗成的意义与动画电影符号的表意系统如何进行创造性的关联。例如,《杨戬》的创作理念,在大众熟知的传统文化视觉符号原有属性基础上,对动画电影中的视觉符号进行了二度创作。影片在打造杨戬的视觉形象时,不仅重点突出其标志性的视觉符号,还展示了看似不被一眼发现的伴随性视觉符号②。除了采用“等比例式缩小”的手段再现杨戬神器“三尖两刃”这一标志性视觉符号,将其设计为杨戬的头饰,还将扎染头巾、云纹白袍、“弹弓银弹”装饰而成的口琴、简陋的木屐灯等其他视觉符号也在影片中呈现。标识身份的视觉符号只有与影片中其他的伴随性视觉符号共同作用才可能产生意义,被二度创作之后的视觉符号配合动画电影的场景,可让受众在观看时感知到的不仅是影片表象,还有表象背后所蕴含的精神意义和文化内涵。

二是运用视觉符号要考虑话语体系③的影响。不同的话语体系赋予动画电影不同的意义,一个民族、国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会有不同的观念或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也在发展变化,而思想表达是通过话语体系进行的,要讲好中国故事,国产动画电影视觉符号的运用特别需要关注当代中国的语言特点、社会环境和文化特征对于传统文化视觉符号释义规则的影响。在神话题材的国产动画电影中,受众对视觉符号的解读也受到话语系统的影响在观看过程中的联想而产生出一种全新的释义,从而偏离了人们对其惯有的认知,产生新的视觉符号意义。正是因为处于不同意义体系之中的两种视觉符号在视觉形式与构成上所呈现出的相似性,所以依赖于受众联想的释义方式。例如,“杨戬”这一动画角色在1999年《宝莲灯》中已经演化成为一种维护封建礼教的符号,而《杨戬》在进行二度创作的时候,关注到当代中国的文化特色,注意到受众尤其是当代青年的个性经历与文化经验,将“杨戬”角色形象演化成为充满精神意蕴的符号,体现了情与义。

在《杨戬》动画电影中,人、物品抑或场景,都可以被解构为视觉符号,受众在观看中对视觉符号进行解读,带来的信息共享,唤醒集体记忆中的符号关联,从而产生情感觉知与文化认同。

六、结语

《杨戬》用了大量具有深层意蕴的视觉符号,不论是符号化的人物本身还是主观虚构的空间符号,都强化了影片的文化底蕴。文章在符号学的视角下,从符号能指与符号意指的直接意指、间接意指出发,分析在复杂符号组合之下构建一个全新的丝绸朋克风格的“封神宇宙”,有利于对动画电影视觉符号背后的深层意义进行更好的解读。新时代的国产动画电影发展势头迅猛,“封神宇宙”系列国产动画电影不再局限于对古代神话传说的照搬,而是赋予神以人性,开启“反写”古代神话的“新神话”时代。《杨戬》为国产动画电影的视觉符号的建构与意义生成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注意的是,符号在电影综合设计中应注重文化的整体感,不能精于视听表层的符号设计却疏于深层次文化内核的语义传达。要实现中国动画产业的崛起与发展,不仅要讲好中国故事,塑造鲜明的角色,更需要重视由符号、意义与情感交织而成的中国动画文化标识体系的构建。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项目“基于视知觉理论将江苏传统工艺应用于聋人大学生美术教育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c/2021/01/43);2020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江苏民间工艺的色彩融入聋人大学生审美教育途径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SJA0634)

作者:

卢亚苏,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动画艺术

(责任编辑:曹翊钧)

Abstract: As a continuation of the "New God List" series of domestic animated films, "New God List: Yang Jian" carries out contemporary writing of mythological sto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ilk punk, and its symbolic imprint brings a joyful visual viewing experience to the audience. People, objects or scenes in the movie can be deconstructed into symbols, and the symbolic meaning is transmitted to the audience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symbol elements, prompting the symbol recipient (audience) to complete the psychological construction across the world. The combination of various visual symbols in "New God List: Yang Jian" gives the film the symbolic characteristics of silk punk oriental rom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iotics, interpreting the visual symbols of the domestic animated film "Yang Jian" helps to identify the significance of visual symbols in a series of domestic animated films.

Key Words: Domestic Animated Films,Deity Universe,Visual Symbols,Silk Punk

猜你喜欢

视觉符号
徽式视觉符号在现代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中的符号生产与传播
浅论视觉符号中的“中国主题”元素
中国吉祥图案视觉符号化表达
小议网络表情包的视觉呈现
浅谈标志
浅析九江双蒸酒酒标设计的视觉符号
平面公益广告的视觉符号建构策略探究
城市宣传片在对外传播的推广策略
电影《大话西游》象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