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农村题材影视剧研究演进路径及热点:基于对CNKI样本的可视化分析

2023-04-29李阳连晨悦陈莉

北京文化创意 2023年6期

李阳 连晨悦 陈莉

摘要: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1992年1月至2023年3月的农村题材影视剧为主题的期刊论文为研究样本,通过CiteSpace软件对文献时间分布、研究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等信息进行可视化呈现。分析结果显示:国内农村题材影视剧研究发文量整体呈增长趋势;研究的作者及作者群较为分散;研究机构外部合作较少,国内高等院校为研究主要力量;该领域研究经历了萌芽期、成长期、重点突破期三个阶段,未来一段时间研究热点预计集中在创作理念研究、审美意象研究、社会价值研究三个方面。

关键词:农村题材影视剧 CiteSpace 农村电影 农村电视剧 时序图谱

一、引言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之一,实现乡村振兴,就意味着要传承并发展乡村文化,走文化振兴之路。我国农村题材影视作品发挥着引领风尚、培根铸魂的重要作用,能够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的文化力量。

关于“农村影视剧”概念,学界尚未有统一的界定。学者孙宝国认为:在影视研究中,“农村”“乡村”与“乡土”三个称谓分别代表着政治视域、社会视域与文化视域①,在不同的视域中,三个概念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外延。然而,在现阶段的研究中,有关此类影片的称谓大多具有随意性与不定性②。西南大学田义贵教授认为,狭义的“农村电影”是指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电影③,主要以农村地区的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生活状貌等为表现对象。本文将此定义扩大为“农村题材影视剧”,即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包括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等类型。

近年来,中国农村题材影视剧创作不断推陈出新,涌现出一批口碑较好的作品。如《过昭关》《我和我的家乡》《山海情》等。随着农村题材影视作品的大量出现,学界有关农村题材影视剧的研究呈现出繁荣的景象。纵观国内已有研究成果,从内容上看,研究以单一或少量影视作品分析为主,具有单一化与碎片化的特点;从方法上看,以主观性的内容解读为主,客观的量化分析不多。并且综述类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将使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力求客观、直观地呈现出国内农村题材影视剧研究的演进路径及热点,以期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次研究采集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的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与北大核心期刊。由于“农村题材影视剧”研究中“农村”的称谓在以往学术研究中有着随意性与不定性,因此,本文将代表着政治视域的“农村”称谓,代表着社会视域的“乡村”称谓以及代表着文化视域的“乡土”称谓都纳入农村题材影视剧研究的检索范围中。具体检索策略如下:“农村”“乡村”“乡土”“农民”分别与“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动画”“影片”“影视”“影像”等关键词进行排列组合,作为主题检索项。为保证文献的有效性,对其进行了人工筛选与去重,通过剔除访谈、会议综述等非研究性文献以及农村电影市场、农村电影放映模式等不相关研究文献,最终获得纳入分析的样本文献1631篇(数据采集时间为2023年3月31日)。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基于科学计量学范畴的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理论。知识图谱能可视化地描述人类随着时间流逝,所拥有的知识资源及载体,并绘制、挖掘和显示科学技术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①。CiteSpace软件是目前较为流行的知识图谱绘制工具,自2003年问世之后,经过多次升级与优化,目前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多个领域的研究中②。在影视艺术学领域中,目前仅发现十余篇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研究的文献。由于该软件在展示研究领域整体状况、演进路径及其热点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文将使用数据中的发文量、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等信息绘制知识图谱,对该研究领域系统、深入地展开分析。本文研究所使用的CiteSpace软件为6.2.R2版本(2023年3月发布)。

三、文献基本情况分析

(一)时间分布

通过分析已有文献的发文时间与发文数量,不仅可以直观地判断出该领域的受关注程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对农村题材影视剧研究领域样本文献的发表时间进行统计整理,借助Excel表格软件绘制出该领域研究发文的时间分布图(图1)。

在对样本文献进行整理的过程中,本文使用Excel表格的趋势线功能,选择指数拟合的方式(拟合度R2 = 0.7346)对数据进行绘制。可以明显看出,自1992年至2023年,国内农村题材影视剧研究的发文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可见该项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具体而言,该项研究可大体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1992—2002年,这一时间段内,研究年发文量平均约为7篇/年,数量较少,表明学界对农村题材影视剧还未进行深入研究。第二阶段为2003年至今,这一时期内的研究虽然在某一特定年份较其往年发文数量有所下降,但数据表明2003年至2022年文献以约52.2%的年均增长率持续增加(因数据只采集到2023年3月末,因此2023年数据未参与年均增长率计算),整体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分析发现,该领域研究与国内涉农政策的发布与实施密切相关。2002年,党中央提出“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①;2003年,将“三农”工作作为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②,同时,将“三农”问题纳入到200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③。2003年研究的文献数量较往年增加了62.5%。2008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农村作为“对内改革”的发源地,反映农村社会变革的影视作品在这一年受到学界较多关注。该年农村题材影视剧研究的发文量达到71篇,较之2007年上升51%。2015年底,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标志着国内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进入攻坚冲刺期。作为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农村问题研究更加受到学界重视,2016年农村题材影视剧研究的发文数量上升到111篇。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同时期,国内涌现了大批反映脱贫攻坚战过程与成果的影视作品,为学界研究提供了大量素材。截至目前,2021年研究发文量位居榜首,共计155篇。有关政策的发布与实施促进了学界对农村题材影视剧的研究。

(二)研究作者及科研团队分析

对样本文献的作者进行统计分析,可以识别出农村题材影视剧研究领域的核心研究作者。经CiteSpace统计(表1),该领域研究发文量5篇以上的作者分别为孙宝国、朱旭辉、王敏、吴金娜、薛晋文、饶曙光、陈旭光、张新英、欧阳宏生、仲呈祥、韩鸿、李焕征、陈犀禾、张帆、陈晓云。其中发文量最高的是孙宝国,主要从事乡土影视剧创作的研究,其依据不同历史时期乡土影视剧创作的主导元素(“抗战”“革命”等),厘清了乡土影视剧的发展脉络,并对每个时期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需要明确的是,发文量排名靠前的几名作者并不是该领域研究的全部核心作者,如何识别出所有的核心作者需要进一步进行计算。

普莱斯定律认为,当某个领域的核心作者发文量占比达到50%以上时,该领域的核心作者群形成①。首先,普莱斯规定识别核心作者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M表示核心作者群中作者的最少发文篇数,NMAX表示发文量最高作者的发文篇数。可知农村题材影视剧研究领域单个作者的最高发文篇数(NMAX)为9,经过计算得到M=2.22。由此可知:发文数量在两篇及两篇以上的作者,为农村题材影视剧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其次,据CiteSpace统计显示,该领域核心作者148人,共发文404篇。核心作者文献占总样本文献的24.8%,占比未达到50%,这说明核心作者群还未形成。鉴于此,笔者认为,国内农村题材影视剧研究领域研究人员之间合作较少,尚未形成高产及高影响力的核心作者群,未来作者之间的合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研究机构及合作情况分析

使用CiteSpace的共现功能,本文绘制出农村题材影视剧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图2)。如图所示,中国传媒大学(包括该机构的戏剧与影视学院、影视艺术学院)在国内农村题材影视剧研究中发文57篇,是该领域研究中发文最多的机构。其他发文量在10篇以上的机构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该网络图谱共有节点138个、连线20条、网络密度0.0021,说明机构之间存在一定的合作关系。由图可见,国内农村题材影视剧研究的主要力量分布于各大高校,其中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中心的机构合作网络取得的研究成果最多。但通过观察发现,该条网络的各机构之间合作强度并不高,研究呈现以中国传媒大学内部机构合作为主的态势。其余多条机构合作网络之间合作连线较少,且连线较细,机构合作网络还未形成广泛且紧密的链接。如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电影学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电影家协会—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总之,国内农村题材影视剧研究机构分布较广,各大高等院校为主要研究力量,各研究机构呈现出分布广泛但合作不紧密的态势,跨机构、跨地区、跨学缘研究合作较弱,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研究演进路径与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对文献主旨的高度凝练与概括,它能够集中反映出研究文献的主要内容。对关键词的表现强度、时间跨度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该领域研究的演进路径。根据关键词出现频次、关联程度等信息,可以识别出研究关键节点,回溯、整合相关文献后,能够得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其知识基础。CiteSpace软件的关键词时序图谱功能可以对关键词的表现强度等信息进行分阶段呈现,反映出该领域研究的演进趋势。关键词共现图谱功能可以整体呈现出关键词的出现频次等信息,重点突出该研究领域的关键节点。因此,本文借助上述两种图谱,更加清晰直观地呈现出农村题材影视剧研究的演进路径及其热点内容。

(一)研究演进路径分析

本文基于样本文献关键词,使用CiteSpace软件的时序图谱(Timezone View)功能,得到国内农村题材影视剧研究领域的关键词时序图谱(图3),目的是对该领域研究的关键词进行阶段性呈现,以考察该研究领域在不同时区的演进情况。根据图中关键词的分布情况,本文将1992—2023年国内农村题材影视剧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

1.萌芽期(1992—2004年)

此阶段出现的关键词主要有“乡土电影”“中国电影”“创作者”“乡村电影”“张艺谋”“电影电视”等。在萌芽期到来之前,二十世纪8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影视行业,这一时期现实主义题材创作面临着市场经济、城市文化兴起等诸多挑战,农村题材影视剧创作处于发展低迷期。90年代,大众文化与影视剧创作联系得更加紧密,国内影视市场出现了一批以寓言方式展现传统生活的影片,乡村社会与乡土中国在银幕上再度显现。学界在此背景下,就农村题材影视剧的行业现状与创作范式变革展开了研究。

此阶段的研究主要为以下内容:一是从数量与质量两个角度出发,分析农村题材影视剧所面临的困境,呼吁作品要多反映农村建设;二是从创作者角度出发,对作品在题材选择、叙述方式、人物塑造、影视技巧等方面的创新点进行总结,围绕着“农村题材影视作品如何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的问题展开论述;三是此阶段该领域研究中出现了“乡土”称谓。这一时期的“乡土”影视剧研究,并不仅从文化视域展开,而是存在着文化视域与社会视域交叉的情况。如农村影像中中国精神的变迁①、“两岸”电影乡土意识的社会学分析与比较②等研究。

2.成长期(2005—2016年)

该阶段研究出现的关键词主要有“现实主义”“现代性”“农村剧”“叙事”“电影改编”等。从图3中可以看出,此阶段出现的关键词整体上有着多且杂的特点,这与影视作品数量的增长有着密切关系。2005年是国内影视行业迅猛发展的一年,该年电影行业共生产故事片260部③,相较2004年增幅约为23%。同时期创作播出的电视剧、纪录片的数量也有着明显提升。国内农村题材影视剧研究基于大量文本,对作品展开了深层次解读。

此阶段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为:一是从功能性角度出发,探寻影视剧在农村建设中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探讨农村题材影视作品在呈现社会议题、推动社会变革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二是着眼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在文学与电影的比较分析中,洞察文学作品改编后文本意义的变化;三是从作品的内容出发,解读、剖析影视作品中的文化症候,如农村与城市关系的反转、农民形象“完美化”塑造、作品内容脱离农村真实生活状态等。

3.重点突破期(2017年至今)

此阶段出现的关键词主要有“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扶贫剧”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影视行业围绕脱贫攻坚工作展开了一系列创作。学界对以扶贫、脱贫为主题的农村题材影视剧展开重点研究。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农村题材影视作品与日俱增,此阶段,学界的研究重点也从脱贫攻坚转移到乡村振兴中来。政策理念与乡村叙事之间的耦合关系成为学界的研究重心。

一是以政策理念为背景,从艺术风貌、叙事特色、美学特征等维度对新时期的农村题材影视剧展开深入研究。在政策理念的影响下,现阶段农村题材影视剧创作的时代特征与意识形态属性得到提升④。二是基于影视剧的宣传功能,对其中的新农村面貌与农民形象的表现方式进行分析。探讨了农村题材影视剧打造乡村文化自信、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促进乡村文化繁荣的内在逻辑、规律与趋势。三是对主流话语与民间叙事的融合方式进行探析,提倡影片以更具开放性、包容性的艺术姿态实现以情动人、以情叙事的目的⑤。

(二)研究热点判定及其知识基础梳理

本文基于农村题材影视剧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使用Excel工具提炼出出现频率排名前20的关键词(表2)。这些关键词是国内农村题材影视剧研究使用最为广泛的词汇,代表该领域研究人员的关注中心。这些关键词表明,该领域的研究与国家政策方针的出台与施行有着密切关系,具有显著的政策导向性特征。表2中关键词的中心性代表的是该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共同出现的频次,数值越高,说明共现频次越高。一般来说,中心性≥0.1的节点为关键节点,节点所对应的关键词能体现该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结合表2可知,在国内农村题材影视剧研究中,“乡土电影”(0.19)“农村题材”(0.18)“现实主义”(0.11)“乡村电影”(0.11)是研究的关键节点。体现了国内农村题材影视剧研究主要以社会学、文化学为视角,对作品进行文学、美学分析的总体趋向。通过追溯关键节点文献,本文判断出国内农村题材影视剧的研究热点预计集中在创作理念研究、审美意象研究、社会价值研究三个方面,对其知识基础进行梳理,以期为该领域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1.农村题材影视剧的创作理念研究

目前,新时代农村题材影视剧的创作理念研究主要从响应时代精神和传达主流意识形态两个方向探讨。首先,吴英华、陈亦水认为,在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个转型期,都需要农村题材影视创作来回应时代变迁的主题①。王留群认为,当今农村题材影视剧隐去了以苦难为底色的叙事,取而代之的是许多更具时代价值的议题,如农村与城市的二元冲突与融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②。国内农村题材影视剧创作在新时代承担了新的历史使命,因此,如何构建出具有新时代鲜明特征的农村题材影视作品应成为学界未来的关注重点。其次,新时代国内农村题材影视剧的意识形态属性得到强化③。彭涛与李芳芳以影视作品中基层书记的形象为中心展开分析,提出影视剧要在实现观众眼中的“真实”的基础上,传递主流价值观④。杨阳、朱丽莎娜指出,新时代农村题材影视剧需要结合当下乡村振兴语境,创新主旋律作品对中国农村的审美认知,解决好影视作品宣教性常大于审美性的问题⑤。所以,学界有必要围绕作品主流意识形态的艺术表达方式进行研究,以促进作品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宣传效果。

2.农村题材影视剧的审美意象研究

结合乡土意蕴浓郁的影视作品,就其“乡愁”意象产生的原因展开分析是学界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物质文明和商业文化、市场文化的高度发达所带来的失落感与无根感使人们遭受到严重的精神危机,此时乡村文化蕴含的历史多重性被开掘出来⑥。处在时代变革下的农村,使人们拥有了对于“原乡”的文化记忆和场域情怀。曹艳春、李丽在研究中指出,乡土影视剧以宏大的人文关怀展现乡土精神的升华,用时代镜像充分展示、诠释这种无声而有力、深邃而久远的民族文化心理特质⑦。周仲谋认为乡土社会的变迁使得“故乡”这一概念逐渐泯灭,“在地者”的乡愁无处安放,只能在追忆中寻找心灵的平衡。未来,学界应对“乡愁”意象的产生过程进行研究,以期把作品的审美意象研究推向深入。此外,学界最近的研究关注到影视剧“原乡”的想象性建构“脱离乡土”的问题。如沈菊认为,“第六代导演”的成长过程远离农村,缺乏乡土体验,因此他们对于“乡土”的呈现往往表现为文化的臆想和诗意的表达⑧。想象中的“乡土”承载着观众的情感寄托,这种脱离真实乡土、“重构乡土”的艺术创作行为的文化内涵与意义是未来农村题材影视剧研究应有的题中之义。

3.农村题材影视剧的社会价值研究

影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近年来,社会价值成为农村题材影视剧研究的热点,学界对该类剧反映农村社会现实、传承乡村文化等议题展开研究。首先,一部分学者认为,影视剧中呈现的新农村风貌能够反映乡村社会建设成果,塑造积极的国家形象①。影视剧对传统性展开批判有利于揭露乡村世界中的国民劣根性,助推传统封建观念的消亡②。另一部分学者以对“城市性”展开批判来表达对现代性的怀疑,他们从创作者的角度出发,认为由于城乡之间存在巨大差异,精英话语存在偏向,影视剧中的乡村存在着被想象以及话语权缺失的问题③。皈依传统性的创作倾向一方面可以淡化现实功利性④,另一方面影片可以塑造出人“诗意的栖居”的想象空间,从而满足当下人们对于“故乡”的审美期待⑤。虽然在创作观念上,农村题材影视剧存在着些许问题,但两种创作倾向表明了该类型剧在助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的积极意义,学界应立足于社会价值多元化的趋势,找寻影视剧反映社会问题的多维路径,助力乡村社会建设。其次,学界对农村题材影视剧推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给予肯定,尤其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思想⑥、传统民俗文化⑦、村落文化⑧等方面,形成了较多成果。未来,学界可探究乡村文化的影视传播方式与传播策略,助力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实现其促进乡村振兴的社会价值。

五、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本文使用CiteSpace软件,对1992年1月至2023年3月发表的1631篇国内农村题材影视剧研究期刊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与知识图谱呈现,比较清晰直观地展现了国内农村题材影视剧研究的基本现状、演进路径,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了该类剧未来的研究热点。研究分析结果发现:1.从发文时间分布上看,2003年以前领域研究发文量较低,相关研究较少。自2003年起,该领域研究发文量迅速增加,农村题材影视剧领域的受关注程度逐渐增长。2.从研究作者来看,孙宝国、朱旭辉、王敏等人的发文较多,属于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人物。但该领域研究的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3.从研究机构来看,该领域的研究力量以高等院校为主,存在机构内部之间合作的形式,机构外部之间科研合作能力较弱。4.从发展阶段来看,该领域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92—2004年主要围绕农村题材影视剧创作的行业困境展开分析,并对此前农村题材影视作品的创新点进行了总结。2005—2016年农村题材影视作品大量出现,该领域研究呈现多元化、纵深化的趋势。2017年至今,该研究领域对新时期政策导向型的影视作品展开了深入分析,重点围绕政策理念与乡村叙事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突破。5.“乡土电影”“农村题材”“现实主义”“乡村电影”是该领域研究的关键节点。未来农村题材影视剧的研究热点预计集中在创作理念研究、审美意象研究、社会价值研究三个方面。

(二)展望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就农村题材影视剧研究提出以下建议:1.开展国外农村题材影视案例研究。笔者在进行论文检索时发现,国内研究者针对国外农村题材影片展开案例批评的文献较少。据观察,国外电影市场有着不少经典的农村题材影片,如反映印度农村地区贫困现状的电影《大地之歌》,批判传统封建民俗的日本电影《楢山节考》等。研究者可提高对此类影片的关注度,与国内农村题材影片进行比较分析,为国内农村题材影片创作提供新思路、新方法。2.进一步强化农村题材影视剧理论的梳理。“农村”“乡村”“乡土”三个概念性称谓在当今农村题材影视剧研究中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研究者可进一步厘清相关概念,总结影视作品中“农村”的多维阐释,如文化、社会、政治、地理等维度。在各自的维度中分别建立起理论框架,使农村题材影视剧研究不断拓宽视野、增加深度。3.对国内农村题材影视作品的视听表达进行深层次研究。视听语言是影视作品的基础,理应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笔者在进行检索时发现,针对该类作品从视听语言角度开展研究的文献较少。未来,研究者可从这一角度出发,针对传统农村与现代农村形象的视听呈现、乡村振兴典型事迹的艺术化表达、乡村美学的视听建构等展开研究。4.推动农村题材影视剧研究的协同发展。研究者要加强学术交流,打造稳固、长期的合作团队。同时要鼓励各机构破除壁垒展开深层次合作,打造跨地区、跨学院的科研协作机制。总之,虽然国内农村题材影视剧研究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但随着国内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农村题材影视作品在推进乡村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强化,农村题材影视剧研究将被推向新的高度。

基金项目:信阳师范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2017—2022年中国乡村振兴题材纪录片的影像书写研究”(编号:2022KYJJ092)成果

作者:

李阳,信阳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影视理论与批评

连晨悦,信阳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影视文化传播

陈莉(通讯作者),信阳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文化传播

(责任编辑:谷明哲 谷儒楠)

Abstract: This study focuses on journal articles related to rural-themed films in China from January 1992 to March 2023 in the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 database. Using CiteSpace software, the research sample is analyzed for temporal distribution, authors, institutions, keywords, and other information to provide a visual represent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an overall increasing trend in the publication volume of domestic research on rural-themed films. The authors and author groups are relatively dispersed, with limited external collaboration among research institutions.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within China emerge as the main contributors to this research field. The analysis identifies three sta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in this area: the budding stage, the growth stage, and the breakthrough stage. Future research is expected to focus on creative concepts, aesthetic imagery, and social value within rural-themed films.

Key Words: Rural Theme Film, CiteSpace, Rural Movies, Rural TV Dramas, Timezone 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