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产出的影响研究
2023-04-28程燕燕
程燕燕
摘要:本文基于河南省1999—201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建立VAR模型,利用Eviews软件探究财政支农对农业产出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财政支农支出、农业机械化发展对提高农业产出水平具有明显驱动作用,且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虽然财政支农对农业产出始终存在正向冲击,但方差贡献率在逐期下降,原因可能在于相应的制度机制不完善,使得投入资金未能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基于此,结合河南省农业发展新态势,本文从财政支农规模、结构和效率三个方面提出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农政策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农业产出 财政支农 VAR模型 农业机械化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黄河流域规模性返贫的预警机制与防控策略研究”(2021BJJ006);农业硕士参与式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2021SJGLX126Y)。
农业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优质农产品,以及促进农民增收等重要任务,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然而,由于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投入和环境承载力的约束,以及农业发展所存在的外部性、弱质性等特征,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必须依靠政府财政支持的调节,而如何扩大资金投入规模、提高使用效率与投入精准度始终是财政支农政策实施的难点。财政支农如何合理规划发挥最大效益,对农业产出水平的提升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河南是粮食主产区和农业大省,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农业产出得到了一定提高,但由于财政支农支出的资金使用效率较低,难以发挥经济效益,始终制约着河南省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探讨河南省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产出的影响效应,对探寻提升财政支农效益的可行路径以及提高河南省农业产出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河南省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产出现状分析
提高农业产出水平是稳定农业发展的关键,自2004年以来,我国为了稳定、完善和强化扶持农业发展,逐步实施了减免农业税、农机购置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惠农政策。通过1999年至2019年《河南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可以清晰看出河南省农业产出水平总体呈现稳定增长趋势。此外,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河南省财政支农支出增长率也有较大涨幅,最高达72.53%,但在2010年之后,财政支农增长速度出现了明显的降低,除2015年有较大反弹外,之后几年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河南省在财政支农支出方面的增长速度波动幅度如此明顯,表明政府对农业发展支持力度逐渐降低,缺乏中长期规划。其次,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仍然较小,研究期内无显著增长,基本稳定在10.8%左右,表明在农业方面的财政支出并未制定出比较稳定、长效的发展计划。最后,财政支农支出在农业产出中所占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7年的6.88%增至2019年的21.80%,农业发展对财政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强。因此未来应建立农业财政支农长效稳定机制,充分发挥财政支农的经济效益,促进河南省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二、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
(一)VAR模型
(二)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准确性,本文选取的时间序列数据均来源于1999—2019年《河南统计年鉴》,被解释变量参考石磊的文献选取采用农林牧渔业增加值(Y)来表示,该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河南省农业生产水平,解释变量参考毛晖的文献研究选择农林水事务支出(Xt)这一指标来表示财政支农支出,该指标涵盖了财政在农业、林业、水利、扶贫和农业综合开发方面的所有支出,能够充分体现政府对农业领域的投入力度。农机投入是提高农业产出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控制变量选择农业机械化水平(X2)表示,所有的实证分析皆是基于Eviews 8.0软件进行。
三、实证分析
(一)ADF检验
时间序列平稳是构建VAR模型的前提,为避免在实证分析中出现“伪回归”,本文采用ADF检验法对各个变量的平稳性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变量Y,X1,X2对应的ADF检验值均大于其临界值,故原序列均为非平稳序列。但经过一阶差分后皆在5%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原假设,这表明所有变量均为一阶单整序列,满足VAR模型建模的前提。
(二)模型估计与稳定性检验
确定最优滞后阶是使用VAR模型分析问题的关键,本文采用AIC、SC、HQ和LR信息准则来确定最优滞后阶,结果如表1所示,在滞后1阶时AIC、SC和HQ值最小,且LR值最大,故可知最佳滞后1阶,因此可建立VAR(1)模型。
该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R2达到0.98以上,拟合优度较高。进而在已知最优滞后阶数以及确定VAR模型有意义的基础上,对建立VAR(1)模型进行稳定性检验,检验结果模型得出3个模均位于单位圆内,表明该VAR模型具有稳定性。
(三)Johansen协整检验
通过ADF检验可知所有序列在一阶差分后均为一阶单整序列,通常会认为这些非平稳的经济变量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因此,本文借助Johansen检验方法对此开展了检验。
该方程表明,农业产出和农业财政支出、农业机械化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农业财政支出和农业技术进步提高了河南省农业产出水平。从弹性系数来看,农业财政支出系数为4.3454,意味着农业财政支出每提高1%,农业产出增加4.3454%。农业机械化水平系数为2.3853,即农业机械化水平每提高1%,农业产出增加2.3853%。
(四)Granger因果检验
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发现,河南省财政支农支出、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农业产出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进一步验证。因此,接下来的Granger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排除变量Y的卡方统计量为15.6856,相应的P值为0.0001,拒绝原假设,故认为X1是Y的Granger原因,即财政支农水平提升是促进农业产出增加的重要推动力。同理可知,排除变量X2的卡方统计量为5.2876,相应的P值为0.0215,在5%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原假设,说明是的Granger原因,可见,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非农化和高级化,能够持续稳定促进农业生产总值的增加。
(五)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由于前面所进行的Granger因果检验显示只存在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业产出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故接下来着重分析二者对农业产出水平的冲击响应与方差贡献率。
本文将冲击的响应期设定为10期,河南省农业产出水平受冲击后的响应情况如图1所示,在整个反应期内,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产出始终是正向冲击,但增长幅度较为平缓,从长期来看,农业资金投入能够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效率,进而实现农业产出的大幅度增加;但从短期来看,由于市场需求诱发的市场价格、气候条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以及资金效用发挥的时滞性,使得影响农业产出的方向难以进行固定化评判。而从农业机械化冲击后的农业产出响应路径可以看出,河南省农业产出水平始终呈现稳步增长趋势,这种冲击作用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缓慢减弱。从整体上来看,农业产出在整个反应期内始终为正,这表明农业机械化进步会对农业产出水平产生拉动作用。
(六)方差分解分析
方差分解通过分析模型内某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产生影响的程度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所产生的贡献程度。在经过脉冲响应分析后,得出河南省农业财政支出、农业机械化对农业产出均存在着正向影响,下面将进一步分析两者对农业产出变化的贡献程度,结果如表4所示:农业产出在第1期对自身的方差贡献率达到96.715,到第10期为86.062,虽之后各期均以平稳趋势逐渐下降,但平均占比始终较高,说明其波动受自身影响较大。农业财政支出在第1期对农业产出的方差贡献率为3.285,之后各期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这说明农业财政投入对于农业产出的影响力仍十分有限,产生此问题的最主要原因可能仍在于支农体制机制的落后。此外可以看出,农业机械化发展对农业产出的贡献率从第1期逐渐扩大第10期的9.736,甚至从第六期开始超越了农业财政支出的贡献程度,可见,除农业财政支出外,农机发展对农业产出水平的影响也较大,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可加大对农业科研财政的投入和重视程度。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本文选取财政支农支出、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产出指标构建VAR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河南省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机械化对农业产出皆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这意味着在短时间内农业财政投入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进步能明显地促进农业产出水平的增加。从长期来看,三者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且农业产出对自身的贡献在当期十分显著,此外,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进步会使农业产出产生较大幅度的变化,并且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持续性增长趋势,这说明河南省农业产出受农机水平的影响较大。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财政资金投入对农业产出的拉动作用更多地体现在长期而非短期,这是由于农业财政资金投入的效用体现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基于上述结论,为提高农业产出水平,应结合河南省当前发展情况,从财政支农规模、结构、效率三个方面进行优化。
(一)创新财政支农投融资渠道,扩大财政支农规模
为保障农业发展必备资金充足,河南省应努力提高财政支农支出占總财政支出的比重,根据财政支农政策的“两个高于”标准,即当期财政支农投入高于上一年,以及将支农农业财政资金与地方政府可用财力挂钩,稳步增加农业财政投入规模。此外,财政支农规模受全社会财力的制约,短时期内难以实现大幅度增长,需要充分考虑社会目前发展状况,可通过吸引社会各界人士、机构将闲散资金投向农业,创新并拓宽农业资金投融资渠道,为保证农业财政的可持续投入提供可能性,最终通过农业财政投入带动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效应。
(二)加强财政支农资金使用与分配管理,优化财政支农结构
优化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结构,重点抓好交通、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机械、低污染化肥、农药等现代农业生产资料在现代化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的领域,合理配置财政资金。同时,可以以当前亟须解决的农业问题为导向,调整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结构与方向。此外,通过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业产出也始终存在正向促进作用,因此,河南省在调整用于农业发展的各项资金支出时,应扩大财政补贴范围,根据不同区域的地理特点制定差异化的补贴政策,将财政支出适度向农业科技方向倾斜,重视加大对农业科技与教育方面的投入,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培养更多的农业人才。
(三)完善财政支农管理监督机制,提高财政支农效率
在稳步增加财政支农投入规模的同时,更要注重对投入资金的分配使用与动态监控。首先,提高资金管理效率,地方政府要在规划投放农业财政资金之前,严格审查投入项目的真实性与可行性,采用全面、科学的方式对整个项目实施过程加以管理监督,确保资金使用能够落实到位。其次,要加强农业各项财政支出信息公开。例如政府的农业财政补贴资金、涉农专项基金等,按照规定对资金发放对象、使用标准等相关内容定期进行公开,做到资金流向与使用情况公开化、透明化。最后,加强对财政支农资金的效益评估。評估标准应当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考虑,微观层面是为了检查资金使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宏观层面则主要考核某个时期农业财政资金支出后的产出效率;二者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财政支农支出的预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建立稳定的财政支农效益机制。
参考文献:
[1]龚斌磊,王硕.财政支出对我国农业增长的多途径影响[J].农业经济问题,2021(01):54-68.
[2]蒋团标,罗琳.农机投入、财政支农对粮食产出的影响研究——基于2007-2019年广东、广西市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机化学报,2021,42(06):215-222.
[3]刘天琦,宋俊杰.财政支农政策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问题与对策[J].经济纵横,2020(06):55-60.
[4]毛晖,余爽,张胜楠.财政支农支出绩效的区域差异:测算与分解[J].经济经纬,2018,35(03):144-152.
[5]石磊,金兆怀.我国乡村振兴中财政支农效率优化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21(05):103-112.
[6]肖育才,姜晓萍.财政支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7(11):35-45.
[7]于扬,吴鸣然.农业财政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动态关联性[J].财会月刊,2019(02):171-176.
[8]YouYangandLiYangand ShouYi Liu.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 factors based on Cobb Douglas production[J]. E3S Web of Conferences, 2020, 189 : 01002-.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agricultural output in Henan Provinces fiscal support agricultural expenditure
Cheng Yanyan
Abstract:Based on this background,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Henan Provinces financial support agriculture, exploring its impact on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output, can effectively exert the benefits of financial support agriculture and promote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agriculture in Henan Province.Based on the time sequence data of Henan Province from 1999-2019, the VAR model with representative indicators is selected, and EVIEWS software is used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fiscal supporting agricultural output on agricultural output.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fiscal support agricultural and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has a significant driving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output, and there is a long -term consolid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Although the fiscal supporting farmers have always had positive impact on agricultural output,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the variance declined in the period of time, the reason may be that the corresponding institutional mechanism was incomplete, so that investment funds failed to give full play to economic benefits. Based on this, combined with the new trend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Henan Province, it put forward the feasibility suggestions of further optimizing the fiscal supporting agricultural policy in the aspects of the scale, structure and efficiency of the financial support agriculture.
Keywords: agricultural output; fiscal support farmers; VAR model;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责任编辑:宗宇翔